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它也包含了一部

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未曾获得诊断公在此次孕期被发现的糖尿病患者,我国GDM发病

率为1%—2%,妊娠合并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对母儿的影响主要是妊娠期糖尿病漏诊或确

认晚。为孕妇提供连续,系统的整体护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妊娠期严格控制血糖,

使得孕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基本与正常孕妇相近。

1、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如没及时发现和治疗,对母儿影响严重,影响程度与糖尿病病情程度及妊娠期

糖尿病控制等处理密切有关。

1.1对孕妇的影响

1.1.1流产。

1.1.2妊娠期并发症。

1.1.3感染。

1.1.4羊水过多。

1.2对胎儿的影响

1.2.1巨大儿。

1.2.2胎儿畸形。

1.2.3早产。

1.2.4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

1.3对新生儿的影响

1.3.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1.3.2新生儿低血糖。

1.4远期并发症孕妇将来患糖尿病机会增加,大约50%以上最终成为糖尿病患者,再次妊娠,GOM的复发高达33%—56%,且多发生在下次妊娠24周前,子代肥胖症机会增加,糖尿病

发病增多(有研究报道母喂乳喂养可推迟儿童糖尿病的发生)。

2、护理措施

孕妇从确诊早孕,首次产前检查,就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手册,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监护

和管理。

2.1妊娠期

2.1.1首次产前检查除常规产前检查内容外,详细询问病史,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结合孕

妇症状与体征和必要辅助检查,如:检查心、肺、测尿蛋白、尿糖,通过护理评估结合临床

诊断,及早发现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查房

妊娠期糖尿病 --护理查房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妊娠 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即妊娠前已有糖尿病及妊娠后才发生或 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后者称妊娠期糖尿病(GDM),占糖尿病孕妇的80%。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类型: (1)糖尿病合并妊娠; (2)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代谢特点: 在妊娠早中期,随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通 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孕妇血浆葡萄糖 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空腹血糖约降低10%。系因:1、胎儿从母 体获取葡萄糖增加;2、孕期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 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3、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对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空腹时孕妇清 除葡萄糖能力较非孕期增强。孕妇空腹血糖较非孕妇低,这也是孕 妇长时间空腹易发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病理基础。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 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正常代偿这一生理变 化而使血糖升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 糖尿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1.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妊娠可使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病情加重, 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这与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及胰岛素需要量的变化有关。

2.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1)对母体的影响:糖尿病妇女的受孕率低,流产、羊水过多、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难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易合并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 (2)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 儿畸形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新生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有无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询问过去生育史中有无 习惯性流产、胎死宫内、胎儿畸形、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新生 儿死亡等情况。 (二)身体状况 绝大多数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 重下降,经常感到全身乏力、外阴阴道瘙痒等。此外应注意评估糖 尿病孕妇有无并发症,如低血糖、高血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 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感染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担心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影响 较大,孕妇及家属多有焦虑、自责等情绪反应。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糖测定: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可确诊 为糖尿病。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妊娠24-28周及以后,应对所以 尚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前1 日晚餐后禁食至少8小时至次日晨(最迟不超过上午9时)实验前 连续3日正常体力活动、正常饮食。检查期间静坐、禁烟。检查时,5分钟内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分别抽取服糖前及服糖后

儿童1型糖尿病应该怎么吃

儿童1型糖尿病应该怎么吃 文章目录*一、儿童1型糖尿病怎么吃 1. 儿童1型糖尿病应该 怎么吃 2. 儿童1型糖尿病吃什么好3. 儿童1型糖尿病要注意什么*二、儿童1型糖尿病有什么危害*三、儿童1型糖尿病不能吃什么 儿童1型糖尿病怎么吃 1、儿童1型糖尿病应该怎么吃 1.1、平衡膳食 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什么都可以吃,关键是吃什么,吃多少量。单一食品不能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素的需要,所以必须通过多样 化的饮食,达到饮食平衡。平衡膳食遵循的原则:粗粮细粮搭配, 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好的不要多吃,赖的也不要少吃。 1.2、多选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 如全谷类的主食,未加工之豆类、蔬菜及水果,可改善血糖的升高,是一型糖尿病饮食不合缺少的食物。含淀粉质高的食物, 如甘薯、马铃薯、芋头、玉米、菱角、栗米、毛豆、干豆类(黄豆、红豆、蚕豆等),及咸的中西式点心(如蟹壳黄、烧卖、寿司、萝卜糕、咖喱饺、鸡卷等),在安排一型糖尿病饮食中不可任意食用,须按计划食用。 1.3、暂停吃水果 当血糖尚未控制好时暂不要吃水果,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再试

着吃水果,即在两顿饭之间血糖最低时吃水果,于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2小时测测血糖,吃什么水果,吃多少量,以血糖不高为标准。 2、儿童1型糖尿病吃什么好 2.1、紫菜 紫菜中含有丰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所含有的紫菜多糖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降低空腹血糖,很适合血糖高的人和糖尿病患者用于降低血糖。 2.2、黑木耳 黑木耳中含有木耳多糖、维生素、蛋白质、胡萝卜素和钾等营养物质,尤其是木耳多糖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长期吃黑木耳可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降糖的好帮手。 2.3、胡萝卜 胡萝卜中含有降糖物质,是高血糖和糖尿病人的良好食物, 其所含的某些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还有降压,强心作用,也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品。 2.4、苦瓜 苦瓜是降血糖的不错选择,苦瓜中含有苦瓜苷,被誉为“植物胰岛素”,有降低血糖作用,改善胰岛素的功能,还能治疗糖尿病消渴症。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_研究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危害母儿的身体健康,对妊娠期尿糖病的早诊断,并进行早期管理和干预,使孕妇整个妊娠期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本文就妊娠期糖尿病的早诊断,临床管理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不包括分娩期和产后的护理。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心理护理;饮食;运动;胰 岛素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病人。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GDM列为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合并糖代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和死胎, 新生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血糖,对母婴危害极大[2]。GDM的发病在种族间存在明显差异,各国报道的发病率相差悬殊,为1%~14%中国GDM的发病率为3%~5%[3] , 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 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使妊娠糖尿病病人平安度过妊娠期, 保障母婴健康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近年来国学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的 临床研究及取得的护理经验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10年7 月至2011 年8月住院的19 例作者单位:莱芜 市中医医院(莱芜271100) GDM病人,初产妇17例,经产妇2例;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5岁; 体重50~75kg; 阴道分娩15 例, 剖宫产 4 例。 1. 2 方法① 胰岛素笔注射: 可遵医嘱选用短效或短长效混合注射, 尽量选择胰岛素笔注射, 胰岛素用量要准确, 每天2~3次注射。②注射部位:因胰岛素注射部位与吸收速度按快慢为:腹部> 上臂> 大腿>臀部,但GDM 患者不宜注射腹部,以免血糖降得太快, 发生低血糖而影响胎儿, 故采取手臂外1/4, 大腿前外侧, 臀部皮下注射。③注射时间充分:部位轮流交替进行, 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下6s 以上并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以确保剂量准确, 又可避免体液流入针头或笔芯。 GDM 病人心理压力大, 常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美洁等[4]应用状态焦虑量表对50例GDM孕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GDM 孕妇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梁海英等[ 5]调查表明,GDM孕妇焦虑【摘要】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危害母儿的身体健康,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早诊断,并进行早期管理和干预,使孕妇整个妊娠期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本文就妊娠期糖尿病的早诊断,临床管理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不包括分娩期和产后的护理。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均较高,提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孕妇差, 应引起重视。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体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进一步引起血糖增高, 从而加重病情,造成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和效果观察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和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均采用相同急救方法,对照组51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51例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干预后FBG、2 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急救方法配合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标签: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急救措施;护理方法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临床儿科常见病,其属于儿童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体内胰岛素水平过低或不足,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的。以恶心呕吐、多尿、脱水、腹痛等为主要症状表现。该病具有进展速度快的显著性特点,不及时进行治疗的情况下会导致患儿意识障碍、昏迷甚至直接死亡。相关研究证实,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在科学对症的治疗前提下,辅助系统完善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和预后。该文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患儿中男31例,女20例,患儿年龄3~12岁,平均(6.5±1.4)岁;病程2~8个月,平均(4.8±1.5)个月;研究组51例患儿中男30例,女21例,患儿年龄4~11岁,平均(6.4±1.3)岁;病程2~9个月,平均(4.9±1.4)个月。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基本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急救方法,主要内容如下:对于前来就诊的患儿医护人员需要热情接待,对患儿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和抚慰,以提高其配合行为。即刻创建静脉通道,以患儿实际情况为依据,予以0.4 U胰岛素+200 mL 0.9%氯化钠,以输液泵的方式给药,控制泵入速度为1 mL/min。急救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重点观察血糖水平指标,若患儿血糖水平指标数值≤16 mmol/L,则可判定为低血糖,需要增加规格为5%的葡萄糖。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休息环境,定时进行消毒杀菌,维持良好通风,合理调整温度、湿度;以患儿病情需要、体质等为依据,对饮食方案进行

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常规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常规 1、指导孕妇认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遵医嘱给低糖饮食。 2、遵医嘱按时监测血糖、尿糖,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征象,如出现头晕、心慌、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增快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3、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治疗,避免过度疲劳。 4、使用胰岛素治疗者,于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注射后按时进餐,严密观察用药后反 应,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如出现头晕、烦躁不安、心悸、出冷汗、脉搏快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5、加强对孕妇和胎儿的监护,指导孕妇自测胎动。 6、指导孕妇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胎膜早破者勤换会阴垫,每日会阴擦洗两次,必要 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7、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促胎儿肺部成熟。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食欲减退、恶心恶吐、嗜睡、呼吸深大、呼气可闻及烂苹果 味、眼球下陷等酮症酸中毒征象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10.注意皮肤清洁,观察下肢皮肤情况,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措施预防压疮、肺炎、尿路感染等。 11、加强产后观察,预防产后出血。 12、指导产妇做好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皮肤、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13、做好出院指导,如尿糖的自我监测,定期产科保健和内科复查、做好避孕等。 先兆流产护理常规 1.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3.安慰孕妇,遵医嘱用药。 4.注意阴道出血和腹痛情况,若出血超过月经量或伴有阵发性腹痛,报告医生。 5.保持外阴清洁。 先兆早产护理常规 1.按产前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尽量不做或少做腹部,肛门检查,必要检查时动作轻柔, 3.胎膜早破者,按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4.孕未满28周者每日听胎心1-2次。 5.遵医嘱给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6.有宫缩者报告医生,按医嘱给硫酸镁或安宝等抑制宫缩,注意控制药物滴速。使用硫酸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策略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策略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接收的8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小儿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服务,对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患儿均全部顺利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患儿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评分是(115.3±2.4)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平均是(90.2±5.6)分。结论小儿酮症酸中毒临床中加强护理服务能够为患儿提供可靠的治疗保障,临床中预后效果好,护患关系和谐,患儿预后效果优秀。 标签: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发现,酮症酸中毒是出现率比较高的一种并发症,患者的血糖水平突然上升,导致了胰岛素缺乏,从而引起了酸中毒。所以纠正失水状态,为患者进行补液,平衡酸碱和电解质,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出现是救治的关键,结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此次根据我院的部分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共接收了80例酮症酸中毒患儿,有男孩41例,女孩39例,最小4岁,最大12岁,平均(8.2±1.6)岁,平均病程(5.1±1.5)d,分型:轻度24例,中度37例,重度19例。临床以神志精神改变,口干,气促,多饮,无力,恶心,无力,厌食为主要表现。均有程度不等的缺水症状,二氧化碳结合力<14 mmol/L,血糖在14.5~34.5 mmol/L。患儿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 1.2方法 1.2.1基础护理干预根据患儿的症状情况来提供护理服务,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胰岛素输入和扩容纠酸。根据血糖检测显示来进行胰岛素调整。合理的扩容纠酸,对机体应激状态和体液循环进行改善。在扩容纠酸的时候,需要半小时记录一次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提前预防感染:将患儿安置在单人病房,保持病房通风换气,室温控制在20 ℃,使用0.2%浓度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地面,紫外线消毒。为患儿进行口腔护理,护理时要求无菌操作[1]。 如果患儿意识模糊,嗜睡,需要将其头部侧偏,避免误吸呕吐物。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拍背,促进咳痰咳出,合理使用氧气治疗。

1型糖尿病护理常规

1型糖尿病护理常规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常见症状 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约有1/3Ⅰ型糖尿病患者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视物模糊。1型糖尿病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并发症 1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而以会阴部感染为明显的症状。 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1型糖尿病患儿,可于1~ 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1型糖尿病患者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实验室检查 血糖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血糖每餐前及睡前留尿测尿糖为“次尿”(每日4个次尿),两个次尿之间所收集的尿为“段尿”(每日4个段尿)。未经治疗者,尿糖常为阳性,24h尿糖>5g。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2个月内血糖的综合平均尝试,是判断患儿长期血糖控制善的可靠指标。>8.5%~10%为轻度升高。未经治疗者及治疗而控制不满意者多>14%。 β细胞功能测定在糖耐量试验测血糖的同时,测各时相的胰岛素及C 肽水平。Ⅰ型糖尿病患儿在糖负荷时血糖峰佱显著增设,且2h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而胰岛素及C肽反应低下。 血脂未经治疗的Ⅰ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显著增高。. 常见症状

小儿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小儿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1.控制饮食遵医嘱给低糖饮食或按营养师要求提供饮食。每日所需热卡=1000+(年龄×80~100)。热卡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全日热量分3餐,分别为1/5、2/5、2/5,每餐留少量食物作为餐间点心。详细记录进食情况。饮食控制以能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 2.排尿异常的护理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对遗尿小儿夜间定时唤醒排尿。每天清洗会阴2次,婴儿需及时更换尿布。对烦渴小儿提供足够的饮用水,防脱水发生。 3.预防感染经常洗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避免皮肤抓伤、刺伤和其他损伤。做好会阴部护理,防泌尿道感染。如已发生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以免感染促发或加重酮症酸中毒发生。 4.心理护理与正确用药糖尿病需终生用药、行为干预与饮食管理,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能否坚持并正确执行治疗方案,是治疗护理成败的关键。护士介绍疾病有关知识:①饮食控制的重要性。②锻炼对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血脂的重要性。③指导患儿及家属独立进行血糖和尿糖的监测。④教会正确抽吸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⑤阐明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注射后应及时进食,防止低血糖,并学会自己观察低血糖反应。⑥定期随访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⑦教育患儿随身携带糖块及卡片,写上姓名、住址、病名、膳食治疗量、胰岛素注射量、医院名称及负责医师,以便救治。 5.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高血糖、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感染五个方面的救护。(1)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路,l条为纠正脱水酸中毒快速输液用,另l条输入小剂量胰岛素降血糖,最好采用微量输液泵调整滴速,保证胰岛素均匀滴入。在补液排尿后应立即补钾。静璐输液速度及用量须根据小儿年龄及需要调节,并详细记录出人水量,防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心力衰竭而突发死亡。(2)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脱水体征、尿量等。(3)化验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血钠、血钾、血气分析。每次排尿均应查尿糖及尿酮。(4)常规做血、尿培养,寻找感染源,并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6.低血糖患儿的护理注射胰岛素过量或注射后进食过少可引起低血糖,表现为突发饥饿感、心慌、软弱、脉速、多汗。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低血糖多发生于胰岛素作用最强时,有时可出现苏木杰效应,即午夜至凌晨出现低血糖而清晨血糖又增高。应教会患儿及家长识别低血糖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平卧,进食糖水或糖块,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40ml。

小儿1型糖尿病个案-刘海洋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护理个案汇报 题目儿童1型糖尿病的护理 姓名刘海洋________ 科室?通科□专科小儿内科 导师魏名一________ 中国·深圳 2016年10月

儿童1型糖尿病的护理 姓名:刘海洋工号:03286科室:B2东-儿内 前言: 疾病概念: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也可以发生在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病因:多基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 发病机制:遗传易感性、启动自身免疫反应、免疫学异常、进行性胰岛素B细 胞功能丧失、临产糖尿病、胰岛B细胞完全破坏,症状明显。 疾病特点:起病急,“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明显、体重正常或降低、对胰岛素 敏感,脆性,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发病前多有感染。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疲乏无力。 治疗护理要点: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及措施个体化的基本原则。目的是使血糖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劳动、学习能力,保障儿童的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一)病例简介 患儿周**,女性,16岁,于2016年8月4日18:42分入院。 1.1入院原因:患儿主诉诊断为I型糖尿病8个月,血糖控制不佳1个月入院。 1.2体格检查:T36.7℃,P77次/分,R20次/分,BP94/59mmHg,体重32kg,体型偏瘦。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全腹无反跳痛。肝脏肋下未可触及,脾脏肋下未可触及。双侧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正常,巴氏征阴性。 1.3辅助检查:尿常规提示酮体3+,白细胞59.5/ul,红细胞1978.6/ul,糖化血红蛋白7.0%。 1.4现病史:患儿于8个月前因突发深大呼吸、烦渴、意识模糊(发病1个月前有多饮、多食、体重减轻表现,未重视),在外院治疗10天,诊断为I型糖尿

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12-06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蒋菲 儿童时期的糖尿病是指在15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是1型糖尿病。近几十年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中明显升高,在全世界15岁以下的儿童中,每年发现约7万例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是在患者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因免疫功能紊乱引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β细胞自身抗体[包括抗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阳性。 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症状糖尿病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多数1型糖尿病急性起病,发病时间较明确,因感染、饮食不当等诱发者多见。婴幼儿多饮、多尿不易被发觉,可很快发展为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学龄儿童可发生夜间遗尿。约25%的儿童和青少年以酮症酸中毒起病,4岁以下儿童此比例更高。若有厌食伴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应考虑酮症酸中毒可能。 体征除消瘦外一般无阳性体征。酮症酸中毒时查体常见脱水貌,面颊潮红,口唇樱红色,呼吸深大、呼出气体有酮味,面色灰暗,四肢末梢发凉且血压下降。 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浆葡萄糖水平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6~12周中血糖的平均水平,是目前唯一认定与血糖控制和微血管并发症相关的指标。 尿糖间接反映不同时间的血糖情况,但与血糖相关性不佳。 酮体或可见尿酮体(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等)阳性。 血气分析可用来监测DKA患者的病情。 血脂在代谢紊乱期可见血脂异常,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升高。 抗体检测包括ICA、IAA、GAD-Ab、IA-2A等抗体的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和分型。 诊断

妊娠糖尿病护理个案

妇产科临产护理个案 姓名:学校: 患者基本资料 姓氏:黄小姐性别:女年龄:33岁 资料来源:患者本人及护理文书 入院日期:2017-05-09 入院诊断:妊娠37+1周,孕3产1,先兆临产;妊娠合并糖尿病;疤痕子宫 入院原因及相应治疗经过: 主诉:剖宫产术后6年,停经37+1周,下腹痛2天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2-3/27-28,末次月经2016-8-22,预产期(据早期B超提示为)2017年5月29日,停经1月余自测尿HCG阳性,停经40余天开始出现早孕反应,因妊娠剧吐曾住院对症处理,治疗好转出院。早孕期间无感冒、药物、毒物、放射性接触史,无腹痛、阴道流血史。孕四月自觉胎动至今。因患有2型糖尿病,孕期未行OGTT,目前三餐前各使用诺和锐22-12-10IU,晚睡前使用诺和平22IU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空腹血糖5.3-6.3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5.8-8.3mmol/L。孕期无头晕眼花、腹痛及双下肢浮肿。孕妇于近两日出现不规律下腹胀痛,不伴少许阴道流血、阴道流液等其他不适,胎动可。今日至我院门诊产检,行胎心检测提示CST阴性,建议住院待产,门诊拟“妊娠37+1周,糖尿病合并妊娠、疤痕子宫、先兆临产”收入院孕妇孕期顺利,体重稳定增长,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月经规律,预防接种史不详,糖尿病史,2011年发现2型糖尿病,目前三餐前各使用诺和锐22-12-10IU,晚睡前使用诺和平22IU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手术史;2011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个人史:出生于广东惠来县,长期居留于广东惠来县,无疫水接触史,无吸烟嗜好,无饮酒嗜好无长期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资接触史,否认不洁性交史。 月经婚育史:平素月经规律,13+岁2-3/27-28天,末次月经2016-8-22,经量中,色红,无血块,有痛经。适龄结婚,孕3产1,2010年胚胎停育一次,2011年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剖出一足月女婴,体重约3.55kg,现有女儿1人,小孩及丈夫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外婆舅舅表弟均患有糖尿病。 用药史:在住院前30天内用药史(胰岛素)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一)妊娠期 1.入高危门诊①按期检查,产、内科共同监护。②重视尿糖、尿酮体、B 超和宫底高度监测等,及早发现胎儿畸形和巨大儿。③指导孕妇自查尿糖。④向孕妇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控制血糖方法与母儿预后,减少她们的焦虑情绪。 2.饮食控制控制热卡,按125kJ/kg(30kcal/kg)计算,每日蛋白质100g,碳水化合物150~250g,脂肪lg/kg,补充维生素、钙、铁,多吃蔬菜和豆制品。 3.适量运动缓步行走或同等量活动,如上臂运动,每次20min,运动注意个体化。 4.正确使用胰岛素①计算用量前,测体重。测体重时应注意空腹,排空大小便,着装相同。②观察尿糖,估计胰岛素用量,砖红(++++)、+16U/d,橘红(+++)、+12U/d,黄(++)、+8U/d,绿(+)、+4U/d,蓝(一)、0或一4U/d。一般在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首次剂量 0.1U/(kg.h),经静脉滴注,酸纠正(血pH>7.34,尿酮体转阴)后改皮下注射。用药期间,观察有无酮症酸中毒和血糖异常变化的临床症状,以便能作进一步检查,积极处理。 5.胎儿监护,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6.预防感染,向孕妇讲解糖尿病人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部位并落实预防措施。 (二)分娩期 提供常规产科护理外,还应: 1.陪伴分娩,提供心理支持,鼓励进食,保证热量供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促进产程进展。 2.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若胎心异常或CST出现晚期减速,立即报告医生。 3.做好术前准备、助产器械准备和新生儿急救准备。 4.糖尿病孕妇孕周已接近足月,并伴有其他合并症,需终止妊娠,应按医嘱对剖宫产孕妇术前注射地塞米松,以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促进胎肺成熟,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监测血糖、尿糖动态,预防低血糖。

1型糖尿病儿童饮食指导

1型糖尿病儿童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饮食,减轻胰岛细胞负担,使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饮食指导的总原则即为均衡饮食,定时定量进餐,既要满足患儿的生长发育又要达到血糖、血脂控制目标,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年龄、体重、饮食文化和喜好等因素,因而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应采用个体化的方案。 一、总量控制原则 计算每日总热卡,每餐热卡按计划分配。总热卡/日=1000+年龄×(70~100)kcal。公式中选择系数的高低应依据年龄、胖瘦、既往食量的大小等决定。其后根据情况不断调整至达到满意控制,并使患儿能有良好的依从性。根据患儿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及胰岛素方案二分配。如患儿年龄较小,在家时间长有专人照顾,可以按时分餐。则可以指定为早、中、晚分别为总热卡的1/5、2/5、2/5,每餐留取小部分作为餐间点心,糖尿病的饮食应为每日3餐和3次点心。而如果是学龄儿童无加餐条件一日三餐和三次注射胰岛素。则可以每餐均衡能量以早晨偏多的方式。例如4:3:3或4:4:2的能量比例。 二、营养搭配 无论每日食物摄人总能量多少,各营养成分的分配:碳水化合物55%~60%,鼓励非精制的多种高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占全日

能量的20%~25%,减少饱和脂肪酸摄人,饱和脂肪提供的能量不宜超过总能量在10%,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2:1,减少动物脂肪摄入,使用植物油烹调食物,食瘦肉和鱼、鸡肉,固定蛋类食品等可减少胆固醇,蛋白质占每日总热量的15%~20%,并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婴幼儿蛋白质比例较高,每日29/kg,2~10岁每日lg/kg,青春期0.8~0.99/kg,水果与蔬菜最好每日5种以上。2岁以上儿童推荐每日摄入纤维量的克数=年龄+59,最初每日总热卡可以参考计算公式拟定。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充分考虑个人/家庭的愿望,口味要注意,同时还需合理搭配,健康饮食,避免饮食结构不合理或偏食。根据我们门诊的经验,多数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都是由于饮食管理不佳造成的。因此饮食管理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尤为重要,家长要在糖尿病患病之初承担起监管计划饮食的责任,使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由于不同食物结构、纤维含量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不同,它们升高血糖的速度和程度大不相同,而且不同食物混合后对于血糖的影响又有不同的变化。 三、家长和大孩子的营养知识需要掌握 患者及家长需要熟悉各种食物对于血糖的影响,多数糖尿病儿童食欲好,应注意选择含糖量低的食品,含糖指数高的食品要少吃,某些化学产品如山梨醇等会参与糖尿病的并发症代谢途径,故不建议食用甜味添加剂,饮食治疗中还应注意市售无糖食品不能随便吃,不能以豆制品或肉类食品代替主食,少吃纯淀粉类食品。

儿童1型糖尿病

儿童1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 分布特点 世界各国小儿1型糖尿病(DM)发病率高低不一,以北欧最高,东亚最低。1986年Drash 报道各国小儿1型糖尿病发病率如表1。 表1 世界各国1型DM发病率[×1(10万·年)] 我国天津地区1981~1986年0~14岁1型糖尿病平均发病率为0.33/(10万·年),而1987~1991年增加至0.54/(10万·年)。其中0~4岁为0.22/(10万·年),5~9岁0.52/(10万·年),10~14岁0.93/(10万·年)。天津市儿童医院1型糖尿病患者10~14岁占52%,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1型糖尿病占所有儿童糖尿病90%~95%,自1991年出现首例2型糖尿病以来,天津市儿童医院1型糖尿病已由95%降为90%,其中以1A型多见。2型糖尿病已由占糖尿病总数2%上升为8.8%。 【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1A型糖尿病往往与易感基因及抗病基因有关。具有HLA DR3或DR4的人较常人患病机会多4倍。如两者均具备,患病机会增加至12倍,另一个易感基因为HLADQ α1-52精氨酸;而抗病基因为HLA DR2及HLA DQβ-57门冬酸。天津儿童医院曾与WHO糖尿病研究中心合作,对比中美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与遗传基因的关系,发现美国Allegeny 县较天津地区发病率高20倍,原因之一是美方病儿多缺乏HLA DQ β-57精氨酸抗病基因,且多为纯合子缺乏,我国病儿虽亦有缺乏该抗病基因者,但多为杂合子缺乏。同时取正常人对照发现:美国人群中缺乏抗病基因者亦多于我国正常人。国外在1A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方面应用遗传基因、胰岛细胞抗体检测及胰岛素首相分泌降低三方面可提前8~9年做出诊断。 2.环境因素1A糖尿病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如柯萨奇B4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及风疹病毒等,均可以通过自家免疫反应或直接引致胰腺炎损伤胰岛B细胞发病。牛奶喂养可能与1A糖尿病发病有关,Dosch等发现芬兰1A型糖尿病小儿对牛奶白蛋白的片段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在极少饮用乳制品的小儿中却很少见此种反应,估计这些牛奶蛋白质可破坏胰岛细胞,故鼓励4个月内婴儿尽量母乳喂养。

妊娠期糖尿病的监测及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的监测及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系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其发生率为1~5%。与2型糖尿病一样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的相对不足所致。妊娠期复杂的代谢改变使糖尿病的控制更加复杂化,患者的病理妊娠、分娩期并发症和胎婴儿并发症也明显增高。开展GDM普查、充足的孕前准备及细致科学的妊娠期护理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我院对2004年1月~2008年7月分娩的21例GDM患者加强了血糖监测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8年7月在我科产前检查确诊并住院分娩的GDM 患者共21例,初产妇17例,经产妇4例;发病年龄22~38岁,平均27.3岁;分娩方式:16例剖宫产,5例自然分娩;分娩孕周<38周6例,38~40周15例;病理妊娠和分娩期并发症5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轻度)2例,泌尿系感染3例;胎婴并发症6例,其中巨大儿1例,高胆红素血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各2例,新生儿感染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1例巨大儿,体重4350g,20例新生儿体重在3050~3900g。 2妊娠糖尿病的筛选 2.1提高产前诊断,筛选GDM 有以下几种情形的孕妇应检查是否存在妊娠糖尿病: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②有异常分娩史者,如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死胎、死产、

新生儿死亡、畸形或巨大儿分娩史;

③此次妊娠怀疑胎儿偏大或羊水过多;④反复霉菌性阴道炎久治不愈;⑤肥胖孕妇;⑥年龄>30岁的孕妇;⑦早期反复出现尿糖阳性; ⑧有多饮、多食、多尿者。 2.2筛查方法 孕妇空腹血糖较非孕妇低,因而空腹血糖不作为筛查方法。尿糖(++)或以上应引起重视,但作为筛查方法未被广泛应用。我们采用24~30周口服50g葡萄糖筛选,阳性者口服葡萄糖作糖耐量试验(OGTT)。 3护理 3.1做好健康宣教 GDM患者因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治疗、反复检查、缺乏糖尿病知识而紧张、焦虑,担心影响胎儿发育及致畸,因而,要加强对GDM 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既要让患者了解GDM对孕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提高重视程度,又要认识到良好的饮食控制及系统的药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嘱其严格遵守医嘱,定期复查,并随孕期进展,逐渐增加就医次数。 3.2重视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认知能力及性格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沟通方式,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请家属配合做好孕妇的思想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患者通过良好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均遵医嘱定期产前检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3严格控制饮食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一)妊娠期 1.入高危门诊①按期检查,产、内科共同监护。②重视尿糖、尿酮体、B超和宫底高度监测等,及早发现胎儿畸形和巨大儿。③指导孕妇自查尿糖。④向孕妇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控制血糖方法与母儿预后,减少她们的焦虑情绪。 2.饮食控制控制热卡,按125kJ/kg(30kcal/kg)计算,每日蛋白质100g,碳水化合物150~250g,脂肪lg/kg,补充维生素、钙、铁,多吃蔬菜和豆制品。 3.适量运动缓步行走或同等量活动,如上臂运动,每次20min,运动注意个体化。 4.正确使用胰岛素①计算用量前,测体重。测体重时应注意空腹,排空大小便,着装相同。②观察尿糖,估计胰岛素用量,砖红(++++)、+16U/d,橘红(+++)、+12U/d,黄(++)、+8U/d,绿(+)、+4U/d,蓝(一)、0或一4U/d。一般在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首次剂量0.1U/(kg.h),经静脉滴注,酸纠正(血pH>7.34,尿酮体转阴)后改皮下注射。用药期间,观察有无酮症酸中毒和血糖异常变化的临床症状,以便能作进一步检查,积极处理。 5.胎儿监护,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6.预防感染,向孕妇讲解糖尿病人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部位并落实预防措施。(二)分娩期提供常规产科护理外,还应: 1.陪伴分娩,提供心理支持,鼓励进食,保证热量供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促进产程进展。 2.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若胎心异常或CST出现晚期减速,立即报告医生。 3.做好术前准备、助产器械准备和新生儿急救准备。 4.糖尿病孕妇孕周已接近足月,并伴有其他合并症,需终止妊娠,应按医嘱对剖宫产孕妇术前注射地塞米松,以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促进胎肺成熟,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监测血糖、尿糖动态,预防低血糖。 6.预防产后出血,注射宫缩剂如催产素或麦角新碱。7.产后注意及时按医嘱调整胰岛素用量。(三)产褥期 1.胎盘排出后,抗胰岛素的激素迅速下降,产后24h内应按医嘱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并继续监测血糖变化以防低血糖休克的发生。 2.给予产褥期一般护理,防止念珠菌等感染。用抗生素3~5d,腹部伤口延迟一天拆线。 3.指导喂养重症糖尿病孕妇不宜哺乳,应退乳;轻症给予母乳喂养,做到尽早吸吮和按需哺乳。 4.糖尿病婴儿护理①不论体重多少,都应按早产儿护理,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②出生后1h喂25%葡萄糖液10~30ml,以后每4h 1次,连续24h,必要时静脉给葡萄糖酸钙。 5.出院指导鼓励坚持母乳喂养,加强产褥期保健,合理安排饮食,加强产后随访。

为你解读儿童1型糖尿病

为你解读儿童1型糖尿病 *导读:据“中国权威糖尿病专家高层论坛”统计:儿童糖 尿病发病占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这其中,绝大多数是1型患者!…… 据“中国权威糖尿病专家高层论坛”统计:儿童糖尿病发病占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这其中,绝大多数是1型患者! 他们有着花季般的年龄,他们的身上因注射胰岛素而扎满了针眼,他们的血糖总是忽高忽低,他们比别的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他们除了面对病痛还要承受来自上学、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比别人更期待糖尿病的早日攻克,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关心、爱护、理解和支持…… 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儿童时期糖尿病绝大多数是1型糖尿病。近几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也在随着儿童肥胖症发病率的增加而呈现增长的趋势。本文重点谈谈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儿童1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目前认为本病是在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基础上,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发生胰岛炎,使生产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和破坏,最终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

而发病。由于胰岛素的缺乏,而引起体内血糖增高,长期高血糖可造成心脏、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儿童1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儿童1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包括:(1)急性代谢紊乱期:临床出现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甚至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缓解期(又称蜜月期):经过胰岛素和适当的饮食等治疗,胰岛功能得到一定恢复,临床症状消失,血糖下降,尿糖转阴,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3~12个月左右,最终所有患儿缓解期均会结束。(3)强化期:此阶段患儿的血糖、尿糖不稳定,需要增加胰岛素的用量,标志糖尿病进入强化期。(4)永久糖尿病期:在此阶段由于胰岛β细胞的功能完全衰竭,体内基本无自身胰岛素的分泌,需要完全依靠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和防止酮症酸中毒。 常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 儿童1型糖尿病一般起病较急,常因感染、饮食不当等诱因发病,大约40%的患儿是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起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呼吸深长、呼出气有酮味(一种烂苹果味),脱水、烦躁、嗜睡甚至昏迷。当合并呼吸道、肠道、皮肤感染时,原发糖尿病的诊断易被忽略,而贻误治疗。 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差 儿童1型糖尿病以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发病为主,最小的发病年龄只有两个月。多数1型糖尿病患儿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

一例儿童粘多糖病伴1 型糖尿病的护理

一例儿童粘多糖病伴1 型糖尿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5-07-24T09:00:40.59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张雯雯陈晓春郑燕 [导读] 通过综合分析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以利于疾病的控制及治疗。 张雯雯陈晓春郑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粘多糖伴1 型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院接受的1 例粘多糖伴1 型糖尿病患儿,回顾性探析其病理特点,并进行胰岛素使用、监测血糖、合理饮食、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儿血糖控制基本处于平稳状态,最高血糖餐后16.5mmol/L;出现过低血糖5 次,均能立即采取升血糖的措施。复查糖化血红蛋白7%。结论:通过综合分析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以利于疾病的控制及治疗。 【关键词】粘多糖病;糖尿病;1 型;护理;代谢 【中图分类号】R4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417-01 粘多糖病(Mucopolysaccharidoses,MPS),又称粘多糖沉积症,是由于粘多糖在降解中,由于某些溶酶体缺乏,使之不能完全降解而引起的溶酶体贮积在全身,可造成骨骼、内脏、角膜和智力上的异常,为罕见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我国儿童青少年患者中尤以1型糖尿病(type ldiabetes mellitus,T1DM)居多。由于本病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办法,终身依赖胰岛素替代治疗,患儿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我科于2013年12月收治全国首列经报道的粘多糖病(ⅣA型)合并糖尿病,肺炎,高血压患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 患儿,女,13Y11M,因“多饮、多食1月,气促1周,咳嗽5天”入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糖尿病,粘多糖症。患儿5岁时诊断为粘多糖病。入院时情况:体温36.8℃,心率118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0/90mmHg,体重19kg,血糖27.0 mmol/L。血气分析,PH:7.457PCO2:33.7 mmHg,K+:3.1mmol/L,Na+:142mmol/L,Cl-:109mmol/L,Ca2+:1.15mmol/L,Glu: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测定15.0%,尿常规:潜血-,尿酮体- mg/dl,尿蛋白-mg/dl,血清C肽测定0.027nmol/L,维生素D测定:25羟维生素D测定18.34,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质量测定200-225。治疗上以抗感染、降血糖、降血压为原则,入院后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静滴抗感染,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化痰,糖尿病饮食热卡1400千卡,三餐前后+2AM监测血糖,三餐前赖脯胰岛素(优泌乐)加地特胰岛素(诺和平)每晚1次皮下注射,硝苯地平口服降血压。护理 2.1病情观察 Q6H检测血压,测四肢血压二次,以右下肢最高,137/102mmHg,左下肢最低116/90mmHg。入院第二天下午诉有头晕一次,当时患儿诉有头晕,立即同时测血压及血糖一次,血压141/113mmHg,血糖10.5mmol/L,经判断头晕为血压高引起,遵医嘱予硝苯地平5mg舌下含服,一小时后复测血压123/78mmHg,头晕缓解。 2.2胰岛素注射技术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通常选用腹壁、三角肌下缘外侧、臀部,大腿外侧,由于粘多糖病,患儿肢体存在明显的畸形,胰岛素的注射部位面积较同龄患儿减少,因此,护士需协助和指导家长选择适合的注射部位进行严格的轮换注射,以免皮下脂肪增生和萎缩。本例患儿臀部皮下组织相对较少,护士给其选择了腹部、三角肌下缘、大腿外侧进出皮下注射[2]。 2.3饮食指导 平时患儿在家饮食并无特殊禁忌,住院期间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糖尿病专科饮食。患儿一天所需总热量(kcal) =1000+(70-100)*年龄,且应根据其年龄、标准体重、实际体重、活动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给予。该患儿卧床休息,活动少,给予糖尿病饮食热卡1400kcal,由医院营养室精确配置。嘱患儿勿擅自进食,避免甜食、饮料,患儿较配合。护士每餐后评估进食情况,发现有剩余饭菜及时告知家长可予其他食物补充代替。教会家长日常食物千卡与千焦单位之间的换算,1卡=4.182焦耳。发放食物交换份及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资料予以参考。向其介绍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食物交换份法[2],凡是产生376.56(90KJ)热量的食物即为一个“交换份”,相当于米面25g,绿叶蔬菜500g,牛奶125ml,瘦肉50g等。将患儿每日所需热量按90Kcal为1个交换份单位,将总能量折算成单位数,接着查找食物交换表,将患者所需单位折算成食品及各种营养素。通过食物交换表可变换食谱,保证了饮食的多样化。 2.4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尽可能的满足患者需求,安排技术精湛的护士为他操作,减少了患者痛苦,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给予患者更多关爱,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积极配合。经过两天后家长心理逐渐转变,主动学习糖尿病专科知识,希望尽快出院。此类患儿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该患儿智力正常,比较老成,不苟言笑,对糖尿病的宣教能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有头晕时能自行按铃呼叫护士寻求帮助,住院期间配合治疗,10天后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已掌握,予出院。 3.小结 Ⅳ型的临床特点为明显的生长迟缓,步态异常和骨骼畸形且逐渐显著。青春期发育可正常。逐渐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晚期出现麻痹性截瘫和呼吸麻痹,病人寿命多为20~30岁。目前国内仅有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1型疗效肯定的报道[3]。患儿出院后由母亲全权照料,合理安排饮食,适当肢体按摩,能正确注射胰岛素,给予心理安慰及鼓励。该患儿血糖控制基本平稳,最高血糖餐后 16.5mmol/L;出现过低血糖5次,均能立即采取升血糖的措施。复查糖化血红蛋白7%。住院期间粘多糖病及糖尿病专科护理指导有效。 参考文献: [1]宋亚峰,何荷花,徐霖,粘多糖贮积症的X 线诊断及其临床表现[J].罕少疾病杂志,2006。13:29-31 [2]建琴,沈秀华,宗敏,等.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在糖尿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J].营养学报,2006.28(1):27·3lI [3]欧瑞明,王玲,郑丽玲,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 1 型 1 例报告[J],2006,8(3):181-183. 作者简介: 张雯雯,(1986-),女,本科,主管护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