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题如何选“对策”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9.06 KB
- 文档页数:2
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秒杀计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更具体的各个部分的详细情况,我们来看看河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在线咨询。
一、寻找关键信息在公务员考试题目的题干中,尤其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片段阅读,会出现大段的材料需要考生阅读,考生的答题速度就慢下来了,浪费了大量时间,这时就需要我们选取关键信息。
结合问题与选项,选择段落重点,一般首句、末句、转折句,承上启下句等比较重要,在心中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后再作答,可以在解题时节省不少时间。
片段阅读中常考题型主要有两大类:主观型题目——侧重考查对材料宏观结构的把握,采用结构分析法;细节型题目——侧重考查对材料细节的筛选以及辨析选项错误等。
要想做好片段阅读题目,辨析题型是一个基础。
(1)主旨题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支持这样一种观点,是……”、“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等。
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概括”等提法的通常就是主旨题。
(2)意图推断题的提问方式如下:意在表明,意在强调,想表明,可以推断出(选项应该是可能性,而非确定性的),可以知道,告诉我们,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二、做题方法1、主题词敏感(找准主题词,直接选答案)例题:信息时代里的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组织如骨骼,资金如血液,信息如神经。
信息流就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求是刺激源。
在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到管理者再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
对策项选择之“三看”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中,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对策项,很多老师在讲解这类题目的时候也经常会提到“优选对策”,但很多同学却容易在这里翻车,究其原因,是同学们不会选择“对策项”。
其实,考官在考查“对策类”题目的时候,常常设置三类陷阱,偷换问题、偷换对策、偷换对策的执行者,而考生在解题时常常忽视这三个方面,而只去关注“对策”本身,那今天小编就围绕如何正确地进行“对策项选择”展开讨论。
一看:核心问题考生在选择对策项时,不仅需要关注“对策”,还要关注文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若“问题”被偷换,则是错误的对策项。
正确的对策项必须满足“核心问题”与原文一致。
【例1】我国目前的“民工荒”问题,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经济学劳动力市场理论和就业理论,更不能把这些理论当作经济政策的指向。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和企业生产结构的同质化倾向,企业不可能迅速调整生产率以使劳动力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力价格,并通过价格调整来实现均衡就业。
在我国今后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结构上的,金融危机影响作为促使我国经济结构做出调整的一次契机,也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只有经济结构调整好了,我国的就业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西方经济学劳动力市场的理论不能解释我国目前的“民工荒”问题B.调整经济结构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途径C.金融危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D.我国急需调整经济结构,来促进经济腾飞【正确答案】B【解析】主旨概括题。
文段首句提出“民工荒”的问题,之后数句都在分析原因,最后一句由“只有……才”提出解决对策。
重点句是尾句的对策——经济结构调整,可以匹配B和D两项。
B选项中问题和对策均与一致,且“根本途径”是文段“根本改善”的同义替换。
而D选项中“需调整经济结构”对策与原文一致,但“促进经济腾飞”偷换问题,问题不一,该选项偷换了问题,可以直接排除。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排序题这样做,所向披靡不是梦在做行测片段阅读这类题目时(当然也包括标题添加、承接叙述等小题型)都是去理解文段的句子意思同时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自己进一步总结,再结合我们所学的一些知识点,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但是,语句排序是比较特殊的题目,这类题目句子顺序是打乱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自己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相对来说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语句排序的准确率呢?语句排序也是有解题技巧的,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分的解题技巧,来帮助小伙伴们提高这类题目的准确率。
一.观察选项,排除错误1.不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1)指代词:比如“这、那、其”。
我们通常讲,大多数情况下,指代词不做开头,“这种现象……”“这”在前文就一定有一个具体的指代内容,所以不做开头;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虽然比较少出见,如“我们中华儿女……”这类的虚指,没有具体指代内容的就可以作为开头。
(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半段:包括“然而、但是、可是、却”等。
如果突然出现这类关联词语的后半段作为一个句子的开头,因为前面没有承接的内容这类句子不会成为首句。
(3)总结性的句子:总结性的句子是针对前面所讲内容的总结,所以这类句子是不可以放在句首的。
有些总结性的句子是有标志词的,比如“总之、综上所述”等。
(4)具体阐述、描述性的句子:大家来看两个句子,“生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
两句比较来看,后一句话就属于具体的描述性句子。
2.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语句排序的题目常以排除法为主,一般情况下无法直接确定哪一个是首句,这部分我们作为了解。
一般来说首句是引出话题或者概括性的句子。
二.抓标志词语,合并语句1.指代词:指代对象在指代词之前。
因为先出现指代对象,后文叙述的时候才会用指代词代指指代对象。
2.关联词:一般是成对出现的,成对合并即可,如虽然……但是……;但有时会发现,句子中有“但是”,并没有“虽然”,这时,只要找到句意和其构成转折含义的即可。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隐形主旨题目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片段阅读是考试的重点题型,这类题目在考试过程中有些时候题目行文脉络会比较明显并且很好选择出正确选项,但是有时作者也会和我们开玩笑,让我们去猜测他的言外之意,这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些难度,其实这类题目本质也是对行文脉络的一个分析,只不过题干当中没有明显表示观点的句子,需要我们按照作者的意思去在选项中选择一个观点,因此这类题目也是有方法可寻的,没必要恐惧。
中公教育总结,这类题目的行文以及正确选项类型主要有一下四种。
题干会给我们描述一个社会问题,或者是为了解决某种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却又带来了其他问题。
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讲,为什么会出现片段阅读主旨观点类的题目?这不仅仅是为了凑题量,而是说它会和我们将来的工作有关系,作为一名未来的公务员,我们要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公务员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是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所以对于一个问题来讲,我们不仅看到问题的本身,更应该去想如何才能解决问题,帮老百姓谋福祉,所以对于题干中给问题的这种文段,我们应该选择的是能解决问题的选项或者是一些正确做法的选项。
【例题】 50年前,世界人口大约只有如今的一半。
人类曾希望用所谓的“绿色革命”阻止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
杂交种子和化肥使用量的猛增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人类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
统计显示,与我们父辈生活的时代相比,当下全球的粮食产量翻了将近一番,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农业生产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消耗增长了两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人类对粮食危机的本质认识不足B.杂交种子和化肥并非“绿色革命”的本质C.解决问题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D.“绿色革命”并非解决粮食危机的良药【答案】C【中公解析】题干是两个不同时间段的情况,50年前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我们采取“绿色革命”但是却付出了生态代价;当下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我们也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个文段主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解决粮食问题的同时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
行测片段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宝子们,行测里的片段阅读可太重要啦。
今天就来给你们唠唠这里面的技巧和方法。
一、找关键句。
好多片段阅读的文段里,都有那么一两句关键的话,就像宝藏一样。
这关键句可能是开头的总起句,就像一个小队长,一下子就把这个文段的中心思想给带出来了。
比如说“在当今社会,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那这个文段大概率就是围绕创新怎么推动发展来说的。
还有可能是结尾的总结句呢,就像给这个文段画了个句号,把前面啰里吧嗦的话都给概括起来了。
找到这些关键句,那答案就离咱们不远啦。
二、关注关联词。
关联词就像小箭头,给咱们指出文段的逻辑方向。
像“但是”“可是”这种转折关联词,后面的内容往往才是重点哦。
比如说“这个东西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实际上有很多隐患。
”那咱重点就得看这个“有很多隐患”的部分。
还有“因为”“所以”这种因果关联词,结果通常是比较重要的。
要是看到“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倒装因果,原因就成了重点啦。
三、理解主题词。
主题词就像是文段的小主角,贯穿全文。
一个文段会反复提到这个主题词。
咱要是能把这个主题词抓住,就像抓住了风筝的线。
比如说一个文段一直在说“环保”,那选项里也得有“环保”这个词或者相关的内容才行。
要是选项里都没提到这个主题词,那就可以直接把这个选项排除掉啦,就像把一个走错片场的演员给赶走一样。
四、排除干扰项。
干扰项就像调皮的小怪兽,专门来捣乱的。
有的干扰项可能是无中生有,文段里根本就没提到的内容,它却在选项里出现了,这可不能上当呀。
还有的干扰项是范围扩大或者缩小了。
比如说文段说的是“某学校的部分学生”,选项里却说成了“所有学生”,这就是范围扩大了;要是说的是“所有学生”,选项里变成“某几个学生”,那就是范围缩小了。
宝子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把这些干扰项都给识破,这样才能在行测的片段阅读里拿到高分呢。
加油哦,宝子们!。
2019年河北公务员省考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知满天教育)1: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始于此,西方的音乐文化也由此开始。
这个时期出现过最早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揭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既是戏剧家也是音乐家,在他们的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文化的特点是()。
单项选择题A、含义比现在更为狭窄B、内容主要涉及数学和戏剧C、与其他艺术及科学联系密切D、与艺术和哲学有严格的区分2:①就可能走向思维的误区②这无疑是最好的强国路径③对于经济增长和民众福利来说,更重要的是人均意义上的增长,而不是总量意义上的增长④当然,也不能说总量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没有意义,毕竟有很多事情是由“总体实力”决定的⑤简单地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的数量来推动臊是意义上的增长⑥如果人均意义上的增长快,却能够在提高民众福利的同时提高“总体实力”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③⑤①④⑥②B、④⑥②③⑤①C、⑤①⑥②③④D、⑥②⑤①③④3:“高”是天的一种特性,是天坛的意境美之一。
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圆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
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外低楼,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圆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
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意境美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崇拜B、高于其它建筑,说明其地位崇高C、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D、突出崇高感,强化敬畏上苍的心情4:最近有媒体称,尽管美国表面上称要通过外交途径迫使伊朗_________,但以副总统切尼为代表的鹰派已经迫不及待,认为“通过外交手段不能_________伊朗的核野心”,因此美国媒体更频繁鼓吹对伊朗采取强硬措施。
2019河北省考行测言语理解部分练习及答案(知满天教育)1:高尚的人,从电影中净化自己的心灵,__________自己的情操,__________自己的智慧。
卑微的人,从电影中__________享乐的醉酒,__________庸俗的慰藉,玷污自己的品格。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陶冶增强吸收寻找B、熏陶强化获得找寻C、陶冶增添吸饮寻找D、熏陶增加允吸找寻2:现代社会,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立竿见影误解B、马到成功误会C、一蹴而就曲解D、立见成效奉曲3:现在的社会是讲竞争实力的社会,要的是真才实学,城市只是一个载体,学生能否学到知识,增强实力,今后能否有大的发展,很重要的是你能否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而不是你是否到了一个大城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单项选择题A、大学生增强实力才能参与竞争B、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是竞争实力C、学生考上好大学一定有好的发展D、到大城市并非等于一定要有好的发展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____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2)在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的同时,还自力更生____新水源,采取人力、畜力换班,机器不停的办法,昼夜抗旱灌水。
(3)____发展得这样快,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加倍工作,才不至于落后啊! A.清静开拓时势 B.清净开辟时势 C.清净开辟时事 D.清静开拓时事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5:根据中国反传销组织调查,除西藏外,所有省市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至少上千万人,在充斥着谎言、欺骗的传销江湖里被“洗脑”,__________ 地幻想着一劳永逸的财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坐而论道B、身体力行C、华而不实D、信口雌黄6: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
2019省考言语备考:如何识别真正的对策?陕西华图教育片段阅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便是中心理解类的题目,此类题目侧重考查报考者理解材料主要信息,把握文段中心的能力,对应的题型为主旨概括和意图判断题。
观察主旨概括和意图判断这两种题型,其正确选项往往是文段的核心观点或者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微观(关联词)和宏观(行文结构)两种角度可以帮助考生确定文段的重点句。
然而当文段描述的是偏消极的社会问题时,考生基本上也能确定文段的对策句,然而做选择时却会出现纠结和偏差,往往陷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中,使其与正确选项渐行渐远,失之交臂。
学生在课堂上反馈给老师的信息是:我们可以找到文段的重点,然而做选择时,还是容易错选。
因此,如何对比选项差异,教会学生识别陷阱,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理应思考的问题,而双对策或多对策的选项设置,便是命题人的惯用招数。
这里通过对一些易错题目进行梳理,以期帮助各位考生“火眼金睛”,辨识真假对策。
如果文段既有问题,又有对策的情况下,“对策”更为重要。
但是在辨别选项的真假对策之时,我们还需联系“问题”本身,分析并抓住文段的核心问题,进而判断哪一个对策能够切实解决这个问题。
【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整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劳动就业的增长却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目前,尽管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并且基本消化了包括从农业和制造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存量在内的所有新增劳动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
我们务必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机会,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A.服务业是保障我国就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B.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C.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D.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解析:正确选项为C,易错项为B。
文段的前两句描述的是社会消极问题,即“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低”,最后一句由“务必”一词引出对策,“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机会”和“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对策类题目的应对技巧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言语理解片段阅读的主旨观点题目是重要的考试内容,有一类题干材料或者选项涉及对策词句的题目类型。
刷过相关题目的考生会发现,但凡此种题型中出现了对策词句,正确答案往往就是与政策相关的选项。
那么,什么是对策句?对策句的提示标志有哪些?在何种情况下,对策类选项就是正确答案?种种疑问,由小编带您一起分析学习。
对策句即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也就是说正向的举措和呼吁的声音。
对策句经常由一些对策词来引导,如下所示:1. 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须、亟待+做法2. 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3. 呼吁、倡导、提倡、提醒、建议+做法4. 前提、基础、保障除对策词外,还有一些行文脉络也可以帮我们提示当选对策类选项,比如: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究竟何时选择对策?如果是主旨概括题,应遵循忠于原文原则,也就是说原文当中没有提到对策,一定不能选择,而文中明确提到对策则当选;如果是意图判断题,即使文中没有提到也要选择符合文段的对策。
对于第一种情况,不再一一赘述,考生一般不会出错,那么第二种情况为何会出现?比如当我们听到领导对下属不厌其烦的分析迟到对个人的影响,对公司的危害,我们可以很快领会领导的意图:不是为了表明迟到多么不好,二是为了告诫你不能迟到。
同样的,文段本身重在分析某种现象或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引发的不良影响,带来的恶劣后果,存在严重的隐患等等,其实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想办法解决问题。
因而当选对策类的选项,还体现为下列行文脉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危害、重要性)事实阐述重要性分析下面我们来进行实战演练:【例1】艺术博物馆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艺术家的机构演变为今天公众的艺术机构。
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总监、策展人发现,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和捐赠人、收藏家、同行打交道,而是如何把没有受过艺术教育,缺乏艺术体验的普通人吸引到艺术博物馆里来。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主题词筛选法巧解主旨观点题片段阅读是公务员考试中必考的题型,而无论是从题量上来说,还是在从学习的提升难易程度上说,主旨观点题都是片段阅读中的重中之重。
考生在做题的时候,阅读材料理解句子的意思,明确句子的作用,分析句间的关系,最终确定文段材料的结构类型,同时也锁定了材料的重点,然后对重点句子进行同义转述,最终确定答案。
这是最常规的解题方式,而有些考生阅读慢,阅读的时候容易溜号走神。
针对这样的考生,有没有办法做好主旨观点题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给考生介绍一个小方法——主题词筛选法。
所谓主题词筛选法就是要求选项的陈述主题词要和原文材料的主题词保持一致。
所谓主题词就是整个文段围绕的一个中心话题。
说到这,可能就会有考生问,我该怎么去找主题词。
那么给大家两个小的思路。
第一个思路,通过寻找主语或者陈述的主要内容来进行确认,很多文段的主语往往就是它的主题词。
第二个思路可以通过不停的重复出现的词汇来锁定某几个关键词来确定主题词。
为什么不停的出现的词汇就可能是主题词呢?如果你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不停的重复,你的目的是什么?一定是想达到一个强调的效果。
那么这种词汇很可能就是整个文段的一个主题词。
那我们前面说筛选法要求选项的主题词要与文段的主题词保持高度的一致,否者坚决的排除。
这种方法可以帮我们确定答案或者是排除选项。
那我们通过几道来试一试。
例1.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素质》里指出,中国政治家的生活和国事文件,好像卢梭的忏悔一样,充满着最崇高的情感和最卑鄙的行为,他杀了一万个人,然后引述孟子的一段话,讲人的生命是神圣的。
他把修河堤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结果使全省惨遭洪水之害,然后他再悲叹耕者失其田。
上述句中表述的主要意思是( )。
A.中国人表里不一B.中国人很虚伪C.中国人喜欢引经据典D.中国政治家很虚伪【中公解析】答案:D。
文段首句引用了明恩傅的《中国人的素质》的一句话,其主语为“中国政治家”,之后都是围绕该主题词进行的陈述说明。
2019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及解析解析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1、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酸性。
医学研究说明,人类在不良情绪下,会产生过多氧自由基,损伤细胞和组织,导致皮肤失去弹性,出现皱纹。
而维生素C与氧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清除自由基,可有效幸免肌肤老化。
那么,维生素C又是如何美白皮肤的呢?原来,皮肤的颜色要紧取决于肌肤中黑色素的含量。
抑制酪氨酸酶的合成是美白的关键之一,而维生素C能抑制此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生成,且可将已形成的黑色素还原成无色的黑色素前质。
以下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A维生素C能够幸免肌肤老化B酪氨酸酶合成能够美白肌扶C维生素C能阻断黑色素生成D不良情绪容易使人出现皱纹2、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极大地震撼了欧洲各国的王室。
他们视法国大革命为洪水猛兽,不屑与拿破仑如此行伍出身的政治暴发户对话。
1800年英、俄、奥等国组成的第二次反法同盟与拿破仑决战。
拿破仑亲率两万兵马,出其不意地翻越了法国与意大利交界的羊肠小道,进入意大利境内,击败了奥军。
同时,拿破仑又向沙皇保罗一世献殷勤,使他退出了反法同盟,最终使英国陷入孤立,不得不与法国签订《亚眠和约》,承认拿破仑在欧洲占领的疆土。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欧洲各国的王室特别可怕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B拿破仑是个具有非凡军事才能与外交手腕的人C英、俄、奥等国最终承认拿破仑在欧洲占领的疆土D拿破仑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法,击败第二次反法同盟3、我国各地的雾霾,从总的方面来说是各种来源污染排放物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过程的产物,那个地方既有一次排放,还有二次化学转化和物理过程。
从南到北情况十分复杂,当下的普遍情况既不同于当年伦敦的情况,也不同于洛杉矶的情况。
曾有学者讲北京的情况属于“伦敦型”和“洛杉矶型”的复合型。
实际上情况绝非是一个“复合型”能够概括。
还让人担心的是:眼下从上到下,各省各地都认为燃煤是问题的根子,大概实现城市燃气化以后,问题就能够大大解决了,事实上我们的一次排放物或者说二次过程的产生物质决不只是一个二氧化硫,或者说再加上一个氮氧化合物那么简单。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行文脉络分析――因果文段片段片段阅读题型,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题型。
大家在做片段阅读时会感觉文段阅读量大,而时间相对又紧凑,所以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准确率不能保证。
我们来说下如何快速准确把握文段的主旨,这里我们不得不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分析即文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出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把握文段主旨的一种方法。
当然文段的行文脉络有很多,今天主要分享的是因果文段的行文脉络,下面通过3个文段进行分析,从中掌握方法:(一)分析-对策例题: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退休费、医疗费、福利费的支出自然呈上升趋势,客观上要求有坚强的经济后盾,而目前全省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经济水平滞后大大削弱了社会对老龄入口的承受能力。
因此,家庭养老的作用不可忽视,家庭养老在保证老年人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
也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A.老年人口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发展B.强调家庭养老的重要性C.人口老龄化,造成经济水平滞后D.增强社会对老龄人口承受能力中公解析:行文脉络为:分析-对策。
文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通过分析了老年人口的现状,第二句因此,得出家庭养老的作用不可忽视,要保证物质和心理健康。
文段想要强调的是家庭养老,所以答案选择B项。
(二)分析-结论例题:传统的史学研究,由于其对象大都是“不能说话的”档案和文献资料,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它们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们审判的“被告”,而这个被告在法庭上没有任何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运用同样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B.运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C.研究历史还应注重运用“能说话的”史料D.应当制定统一的规则来规范对档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中公解析:文段行文脉络为:分析-结论。
2019省考行测技巧:文段理解定有用把握“末节”做对题众所周知,行测考试有着时间紧、题量大的特点,于是很多同学在做题的过程当中,都会想尽办法去解决时间。
特别是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特别容易只看开头、结尾,判断好所谓的“总结句”,然后就开始对选项进行排除了。
至于题目当中的人物呀、例子呀、名言警句呀什么的,总以为是细枝末节的“末节”,不重要,就下意识的进行忽略。
可是同学们,这些所谓的“末节”真的就不重要吗?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来看一道题。
【例题】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在其人口中形成对某种主要文明的认同,没有相通的种族构成,其内部凝聚力就不会强盛,那么即使产生人口增长,具有众多人口,也难以形成数量优势和国家可用的有利战略资源。
奥匈帝国在这方面就很典型。
在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控制权时,哈布斯堡王朝虽然已有3700万人口,却还是因为人口结构过于驳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在19世纪下半叶败给了普鲁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人口未必是国家的有利战略资源B.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C.国民的文化认同对国家至关重要D.人口结构与国家凝聚力息息相关【中公解析】:答案D。
文段首句即提出观点——如果人口没有形成对主要文明的认同,没有相通的种族构成,即便数量庞大,国家的凝聚力也不会强大。
然后以奥匈帝国的例子对此进一步论证。
结合例子中的“还是因为人口结构过于驳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人口结构对国家的影响。
A、B 项都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排除。
文段除了提到“对某种主要文明的认同”以外,还有“相通的种族构成”,C 项只体现了其中一点,D 项“人口结构”涵盖了两个方面,故排除 C,选 D。
对于这道主旨观点题,很多同学都能读明白,典型的总分文段,先说明自己的观点,在通过奥匈帝国进行举例。
于是很多人就只看第一句话了。
但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的总句理解完毕以后特别容易选择C呢?其实在这段文字中,第一句话并不容易让我们理解。
主旨观点题是国考片段阅读题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通常以“作者意在强调的是?”、“对本文概括最准确的是?”等常见问法呈现。
在此类题型中,有一类选项可谓是广大考生“青睐有加”的——对策项。
有人认为看见对策项就一定要选,有人则认为对策项都属于过度推断,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未免失之武断。
我们判断一个选项是否正确,当然不能抛开文段直接将其选中或者排除,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通过例题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例1】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生态安全和产品安全两个基本要求,因此,农业污染防治应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不同于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农业污染涉及面广而隐蔽性强,评估难度大,不适合建立惩罚型机制。
同时,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不可能进行“污染收费”。
所以说,必须建立激励型经济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户防控污染的积极性。
这种补偿机制实质上是对生态建设与保护所付出的成本(包括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进行补偿。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农业污染防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B.治理农业污染与工业污染的方法有所不同C.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是治理农业污染的前提D.现代农业污染防治应树立激励补偿型理念【中公解析】正确答案D本题是典型需要选对策的类型,文段本身有对策句“所以说,必须建立激励型经济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户防控污染的积极性”,因此毋庸置疑选D。
当文段本身有对策时,我们就应当选择能够对该句进行同义转述的选项。
【例2】沉积物基准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淀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准的完善,也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进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
国外对沉积物基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还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沉积物基准体系。
由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及界面过程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关键的研究手段。
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研究仍然比较零散,还没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布湖泊沉积物基准规范。
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文科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占40道题。
其中逻辑填空20道题,片段阅读
20道题目。
这足以体现出了片段阅读这类题目的重要性。
很多同学有这样一个困惑,那就是
有些时候做主旨观点题的时候,往往会涉及到一些选项,涵盖对策,那么我们在选择的时候
有可能比较困惑,什么时候该选对策?什么时候不选择对策?那么这个问题,中公教育就带大
家一起来解决吧。
对于主旨观点这一类题目,去做题的时我们往往先会去找文段的“主题词”,找到“主题词”后,对于文章中的主旨句进行具体的把握,其实也就是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找到主旨句再来选
择答案中对于主旨句同义转述的选项。
做题时对于文段再分析时,有一类题目不好把握,那
就是隐性主旨的题目。
隐性主旨,这类题目其实就是在做题时,文段作者并未直接给出自己
的想法和看法或者说主旨句,但是会通过文段从侧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称之为隐性
主旨。
这类题目在做题时考察最多的有:问题+危害(问题的严重性),主旨句:解决问题。
【例题1】我国民间一直有“大蒜百利,只害一目”的说法,《本草纲目》也有“大蒜食损眼伤肝”的记载。
从临床经验上看,长期、大量吃蒜,对眼睛确实是有害的。
蒜味辛辣,而且它是清窍的、通眼睛,容易造成眼睛损伤。
现代医学也认为,大蒜的某些成分对眼黏膜、眼结膜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中医理论还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可以养目,肝血虚则目无所养,表现为视物不清、双目干涩。
大蒜性味辛温,吃多了不仅易导致肝血亏虚,目无所养,还会
助火伤目,加重眼疾。
不仅如此,蒜属发物,而且刺激性强,食用不当还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
比如若患有非细菌性肠炎、腹泻时再吃大蒜,强烈的刺激会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促进渗出,使病情恶化。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是()。
A.日常生活中吃蒜一定要适度
B.中医和现代医学对于食用大蒜利弊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
C.长期、大量食用大蒜对眼睛是有害的
D.中医上关于大蒜危害的说法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验证和支持
【中公解析】答案:A。
题目通过民间的传言说法,《本草纲目》,临床经验以及下面的中
医理论都是在解释,大蒜对于眼睛有损害,并且在后文中也提到了“蒜属于发物刺激性强,而且还会引起一些严重的疾病”(问题的严重性),对材料分析其实前面在提问题吃蒜对于眼睛有
坏处,后面提到的是它的严重性,所以,是问题+危害(问题的严重性),选择的应该是解决对策,那就是吃蒜一定要适度,故答案选A。
与例1题不同的是,有些题目并没有涉及到作者倾向性的看法,只是作者在客观的描述一种
情况,此时,我们就不能选对策,要选对于问题/情况的客观概括的选项。
【例题2】沉积物基准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淀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
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准的完善,也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进
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
国外对沉积物基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还
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沉积物基准体系。
由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及
界面过程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关键的研究手段。
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研究仍然比较零散,还没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布湖泊沉积物基准规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亟需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不足
B.沉积物基准非常重要但研究未成体系
C.沉积物基准为湖泊水环境重要研究内容
D.沉积物基准的相关研究已经有较多进展
【中公解析】答案:B。
题目通过第一句解释沉积物是什么,以及它的重要性“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评价环境质量的要素”。
第二句提到“国外对于沉积物的研究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接下来又提到“在国内其实也是国内已经有不少科学家做了一些探索,但是他仍然是比较零散的”,其实就是没有形成体系,所以,通过读完文段以后会发现作者只是在客观的描述目前沉积物基准的研究情况,目前还没有研究的体系,但是,没有涉及到其他的作者的观点看法,比如严重性,所以只选择对于问题的概括,而不用去解决,所以,答案选择B选项。
并且,A选项表述不恰当,因为目前,还未形成体系,那就更没法弥补现有体系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