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1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聆听了李千金老师《圆圆的沙粒》,林慧琴老师的《微笑》,苏伟毅老师和施丽聪老师的讲座,感悟颇深,受益匪浅,获得思想启迪:一、教师主导不可缺少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
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
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纠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围绕重难点精心备课,精心设问,把学生送进预定的圈子,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现成的结论。
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
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
三、创设“情境”,真切体验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这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文本上打下鲜明的个性的印痕。
为了能让学生真切的感悟体验文本,教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
总之,只要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的理念,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会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迅速有效的方法。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下面笔者谈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人们把语文能力归结为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着力培养的也就是这四项基本的能力。
从能力角度来说,这四项能力都很重要,本无轻重之分。
但是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从四项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从四项能力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来看,即谁影响谁、作用更大一些;从阅读教学所占用时间和师生所投入的精力来看,从次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来看,阅读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诸个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其他教学的基础,对其他训练的影响、作用似乎更大一些,似乎在起着制约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主体中的主体。
道理很简单,一个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他的写作能力则无从谈起,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
识字无非是手段,目的是为阅读和习作作准备。
至于过去不被重视的口语教学,虽然现在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然其“度”再高,也不能与阅读教学比肩。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虽然都是表达思想感情、进行交际的工具,但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来看,书面语言是比口头语言出现晚的一种更高级的语言形式,使用书面语言是比使用口头语言更高级的语言能力,使用书面语言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口头语言可以在生活中自然习得,书面语言则必须经过专门的教学才能掌握。
小学生入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
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
曾经在全国推广过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和目前进行的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学习。
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这些基本理念体现出来呢?我谈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第一:加强语文学科课程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认为如果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制度的约束,那么,语文教学就无法很好的开展。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读值日制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组长责任”、“实践活动合作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作业要求”、“一帮一制度方法”等。
这样就能有序、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整合处理好教材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
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
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
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第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面向全体、注重个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第四、重视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做”“表演” “考察”“实践”“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摘要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
这里,我想就此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一、关注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本应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互动中体现、思索和发现,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
语文课上仅仅是教师唱“独台戏”是不行的,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尤其是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差。
老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其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体会、抒发情感;在朗读、理解、体验、交流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
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但不能过多的代替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语文课上要让学生自由放飞思维,不可束缚学生跟着老师转,许多问题学生就能提出来,老师大可不必频繁发问.“读课题再质疑,读全段读懂了什么……”这样的提问有时更能激发学生思维,哪怕是一个词的理解、一个句子的领悟、某种思想上的认识……也是难能可贵的,它反映出学生的自主思维得到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读、悟、情,充分挖掘课程内涵语文阅读课,就是要以读为本。
形式多样地朗读,不同层次地读。
初读感知,细读领悟。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演读、配音读、师范读……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让学生读出哲理内涵,领悟其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阅读是人一生所面临的重要的学习活动,也是了解和掌握现代知识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知识更新的速度会更加惊人。
所以一个人阅读能力成了自身学习发展的重要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
目的是要求语文阅读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独立读书的水平。
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
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阅读方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
然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六年级的学生读完一段文章却不知写的是什么。
这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主要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流于了形式。
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生阅读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的重要手段。
我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通过有效练习内化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大量阅读展示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1.阅读教学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有计划地渗透阅读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具体地感知到阅读方法,而不是机械地、独立地向学生灌输阅读方法,只能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
教师要善于精讲,善于点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首先是教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到阅读方法是什么,一篇课文的阅读是通过运用什么方法来实现的。
例如:我在教学《五彩池》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时。
先让学生读通每个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说出每个句子写了什么,再读每个句子怎样写的,最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时候要这样写。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到了读一段话的方法。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针对小学生还没有普遍对学习形成比较稳定的责任感的时候,他们所具有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凡事都愿意从兴趣出发,他们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认识它,研究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学习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学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了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惜牺牲的精神,我在教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没挪动一寸地方是说明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一动没动,我却认为有动的地方。
请同学们看图找出动之所在。
这意外的问题,吸引了学生寻根问底,经过观察思考,学生们发现了动之所在:手(左手握住一把土,右手托住下巴),眼(带着仇恨的目光射向敌人)。
紧接着老师又问;他为什么这样动?这些细小的动作体现了什么?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在观察讨论过程中调节了班级气氛,学生容易提起兴趣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确山县双河乡蔡楼小学董玉霞目前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内容空洞、思维混乱、词汇贫乏等各种不良现象与阅读量少、阅读范围窄、阅读能力低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事实上,阅读的意义还远远不止于此。
《小学语文教学论》指出: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不可缺少的能力。
同时,阅读过程伴随着思维等心智活动,也是一种智力的锻炼和开发。
学生如果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将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意学生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就训练了他们的语言文字的习惯。
可以说,阅读是学习之母。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及提高学习能力上来。
更要在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正确、有效的预习、复习的习惯。
阅读是大脑接受外界符号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
阅读的方法不同,对阅读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提高语文方面的能力,主要有两个基础,一是阅读,一是生活,但学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亲自体验,只能通过读书来增加阅历,所以阅读是增强语文能力最根本的环节。
语文教材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凭借,理解课文是训练学生自己读书的重要手段,如何利用好教材,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1、做到多读、多思,“熟读”与“精思”相结合。
诵读是阅读的基础。
学生阅读作品时,对所学作品质疑问难,扫清阅读障碍。
同时借助工具书,将生字难词辨形,理意,正音。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0122-01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提高识字量,丰富积累词语,可充分展示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会让语言更优美、更有力量。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也是十分关键的。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归纳总结,掌握字词及体裁。
教师要精心设疑,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阅读能力的强弱对知识获取,学习兴趣,辨别是非,充实能力等方面联系重大。
强者可快速的从文章中吸取精髓,在朗读过程中有节奏,有感染力,回答问题时语言生动有力量。
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有充分展示的舞台和空间,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活动中要给予学生正面引导,为此必须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外阅读。
由于受办学条件和学生读物数量的限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语言不艺术,不精炼,写作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造成学生阅读兴趣淡化,教学效果不佳。
身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要结合本校和当地实际情况,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我浅谈一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引导学生只有在自己亲身阅读实践中,才能对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在感悟中理解,在探究中解惑,从而不断提高识字量,丰富词汇。
在积累和实践中提高,关注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切不可以教师的问题代替学生的问题,学生的质疑不应控制。
教师在阅读方面应起表率作用,经常把书里和课外读物中的故事讲给学生,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二、培养兴趣兴趣是主动参与和追求完美的动力。
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迎难而上。
巩固原有知识和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盐城市日月路小学闻秀梅摘要:阅读是人类社会认知世界的最基本方法,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的策略。
因此,本人研究吸收了相关的先进理念,对小学语文阅读展开研究,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开展好小学阅读教学呢?本人研究吸收相关先进理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课堂阅读中的训练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阅读,激励学生表达,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必将在这样的训练中不断得到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哪吒闹海》一文中,揭题导入:“哪吒为什么闹海?他怎么闹的?闹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都写在课文里,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学生在畅快的阅读中自己生出了疑问:“闹”字是什么意思呢?我顺势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请他们再读课文后谈感悟。
于是有一生说:“闹,是扰乱的意思。
我查字典的。
”但我没有就此作罢,继续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感悟:“噢,他从字典上知道的,真是个爱动脑筋、会学习的孩子,还有别的理解方法吗?”没等我说完,一生急着说:“书上写他身子一闪,躲过了,随即取下混天绫,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一纵身,趁势抖出乾坤圈,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我想,通过文中的描述不难理解‘闹’就是扰乱的意思。
”我予以肯定,见时机已到,再作引导:“小朋友,你们看过《孙悟空》的电视剧和电影吗?人们常会用一个带有‘闹’字的词语来描绘他做的一件什么事?谁愿意说说?”至此,我再紧追一步,让学生以“闹”或带有“闹”字的词语写一句话,将写作训练巧妙地融入到阅读感悟之中。
这样,“闹”字的多种意思及多种形象就牢牢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二、读写结合,强化学生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将课堂的阅读运用到课外的写作,强化阅读的作用,提高写作的能力和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3.5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杨青磊(河南省清丰县高堡乡小里屯小学河南清丰457300)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阅读教学,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下面就结合我在阅读教学中一些粗浅的经验,谈一下我对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的认识。
一、要发扬小学生在阅读中的发散性思维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异。
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
求同,发现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创造。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不仅要求同也要求异,即发散思维。
在小学生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教导学生能从事情的几个方面,多个层次来看问题,可以顺向思维,也要学习逆向思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讨论能力。
二、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要讲究提问技巧对于“提问”的认识,我认为关键是要知道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明白思考问题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在上课时,教师不得不自问自答,唱独角戏的情况。
其实学生没有办法回答问题,往往是因为他对问题理解的思路不对。
具体方法有:我们可以自问自答一个问题,但是在中间插入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供学生模仿;还可以将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分解到学生可以理解的程度;教师可以特别提示在问题中的关键语,让学生找出与之有关的段落或句子。
这样,学生就有了思考问题的策略,不至于遇到问题束手无策。
(二)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对常见问题的归类,掌握各类问题的性质和答题要求大体上来讲常见问题可以归纳为几种格式:1.“是非题”;2.“分析题”;3.“归纳题”;4.“综合题”。
学生弄清楚了教师的问题属于哪种类型,就可以提取程序性知识,根据问题回答的模式去回答,自然能够得心应手。
但是,在提问中也要避免“一问到底”的问题。
有时作为教师因为怕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就放弃启发式提问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机械式问答。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见解在小学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小学生理解书面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
阅读教学一般指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三种类型课文的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有的时间最多。
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能否完满实现,教学要求是否全面达到。
另外,阅读教学与认字、听话、说话、作文教学又有密切关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到核心作用。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本人认为,要把小学阅读教学这项工作做好就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在传统的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教材的组成这主宰者,教材至上,以教为主题,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经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生机和灵活性。
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牵牵地主宰着我们,师生互动的机率极低,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只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者。
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即师→生的简单方式,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为教师,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改变过去那种由原来传统的单纯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由管理者传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的首席”转换。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以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是只会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教学过程,而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师生富有个性化创造的过程。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对于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就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明确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情感等。
坚持整体感悟,让学生的感悟从主动积极的读书活动中自然流泻。
感悟很零碎,这或许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通病。
东锤西敲,零碎且肤浅。
如:有的老师上《草原》这一课,在学习第一段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段中哪些是描写景物的?把你最喜欢的那句话画出来,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就觉得这些问题提的比较零散,不能突出这段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些较为零散的问题去读课文,他们得到的感悟也是非常零散的,片面的。
最后的教学效果,就是让人感到支离破碎。
其实这段文字就是描写草原的美丽景色的,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反复读,通过重点的词句来品味草原的美,并读出美的感觉来。
让学生在潜心读书的过程中,去发现草原的美,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以及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当。
书读好了,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接着那位教师又提出:“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结果没有学生举手,教师就直接说出答案了。
这就是教师的问题没有引领学生深入文本造成的,学生没有深入品读语言,就不能获得情感体验,就不会有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引发学生感悟的问题,给个性化阅读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很重要,它使整堂课的教学形成一条在内容上贯穿全文,在教学上贯穿始终的动态发展主线,同时也形成了一条言语的理解、生成、生长的主线。
为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个性阅读的开展过程中就显得很重要了。
我听过另一位教师的课,我认为他的问题就设计得很好。
在《姥姥的剪纸》这一课,我认为他的课就是从整体把握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数是阅读的精品和典范,语言风格各异,思想内容丰富,表现技巧不同。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篇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由于过分地强调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方面,而忽视了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一味地抄、背词语解释、段意和中心思想,以应付考试,使阅读教学缺乏情趣、缺乏活力。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国家制定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能帮助我们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一、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
新《课标》在各阶段目标的阅读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教学应抓住“阅”和“读”。
“阅”即看,实际上是用心读的过程。
“读”一般指看着文字读出声音来。
无论是“阅”,还是“读”,都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反思我们过去的阅读教学,实际是教师设计好问题,学生回答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围着学生转,不需要自己的思维。
如此被动地学习,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感知—领悟—习得的过程。
过去的阅读教学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
领悟即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
感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教出来的,而是靠朗读体验的。
通过阅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习得是学生学到了某种知识,方法、技能。
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和领悟,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并用之于课外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是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自主,即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是自己思维的主宰,而不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
合作,即课堂上学生的多项交流,它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
探究是最深层次的自主学习,是某个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探索追究,是一种发现学习。
谈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让人记一辈子,影响人的一生。
实践证明,只有拥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读写能力才会在应用和再现的训练中得到更快的提高。
本学期我们开展的小学生成长成果展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就是——班级图书角,这项活动的开展就是为落实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的一项有力措施;这项活动的开展就是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开辟一条有效路径。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而且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及心理品质的成长,让学生终身受益。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驱性行为。
那么,怎样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现将我镇小学和外地教师一些好的做法介绍给大家,供教师们学习、借鉴。
一、设法筹集图书要办好班级图书角,班上就得有课外书给学生读,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我们可借鉴木里小学的一些做法。
比如: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管理借阅。
一般能在规定的借阅时间内读完。
另外,引导学生把过年的压岁钱和平时的零用钱用来买书。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平时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又让学生从小学着理财,同时丰富了班级图书。
这样既让学生有较多的书可以交流阅读,促进了大家多读书,争相读好书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从小养成管好钱用好钱的好习惯。
二、善于推荐图书要让学生读好书,教师推荐适合学生读的读物很重要。
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
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
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③类型要多样。
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推荐学生读物和文章的时候要结合课本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读书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浅谈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摘要: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提升个人素养、丰富自身内涵的重要方法,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综合素质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时期做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意义非凡。
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就阅读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课外知识的延伸、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阅读活动的组织以及阅读习惯的坚持等几个角度,谈一下我对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兴趣方法教学策略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很好的实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同时对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一个很好的鼓励。
特别是对于阅读这样的教学项目,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的监督学生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能够从多个教学角度出发,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够实现他们学习的有效性与自主性,对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表达了作者什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
还可以分步朗读,评读赏悟。
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
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迪?”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文章的空白之处圈点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
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
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语文;教材教法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
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比如《花钟》一课,学生对花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
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
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释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
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
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比如课文《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问:“什么是陨石”、“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指什么?”等等。
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
思考,想办法解决。
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探讨的相互动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来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五、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
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
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
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总之,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勤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教师在这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琪;;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4期
2 沈宇红;;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积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2年78期
3 周彩霞;;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广阔天地[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