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 格式:docx
- 大小:11.12 KB
- 文档页数:1
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究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及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然而,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如何改革中学作文教学,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
一、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1.作文教学思想急功近利应试教育使作文教学日益忽略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扭曲作文的本来面目;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限制学生的思想,无论从作文题目的限定、思想内容的规定还是结构模式的确定及固定材料的运用,老师几乎手把手地指导,一心扑在应试技巧的机械化训练上,甚至让学生背范文、套格式,压抑了学生的自由创作情感和个性表达愿望,使本来鲜活的作文指导陷入了模式化的境地。
2.对学生作文训练的指导缺乏针对性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热衷于把作家的创作经验不加分析地移植到学生的作文训练上来,一味强调多观察、多积累素材,而无视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实际写作技能,无视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所遭遇的智能结构上的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事实上,作家与中学生在生活经历、写作技能、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同的层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对于业已掌握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较高认知水平的作家而言,素材已经成为制约其写作的最主要因素,因而对于素材的观察与积累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他最关注的问题。
但对于中学生写作来说,素材的获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想提高写作能力,他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即使是同一素材,他们与作家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3.作文教学模式僵化目前的作文课堂大多遵循着一种教学模式:写前指导—学生写作一教师批改—教师讲评。
这样的作文训练一般是依附于阅读教学体系下的被动训练,写作前先结合阅读教学中涉及的一些写作知识做一些简单的提示,然后是学生在规定的作文课上根据命题完成作文,教师按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再选出符合标准的作文进行讲评。
作文教学策略浅谈作文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怕写,教师难教。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必须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既抓阅读教学,又抓写作教学:既抓写作知识,又抓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做好课堂作文教学的指导中学语文新大纲要求,中学生每学期作文八篇,且每次作文都要有侧重点,这样一来教师要有侧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写人的作文,可以先指导学生说说人物的外貌特征,再说一说他的性格特点,然后指导学生选择的事来表现人物特点。
写事时就得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变化去写,这样,作文就会显得有血有肉,事情的叙述过程就会很好地凸显人物特点,人物形象也就更鲜明,更丰满。
写事作文,要指导学生选取生活中亲身体验的事,按一定的顺序去写,将事情写具体,避免“流水账’。
可让学生先说一说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即起因,经过,结果。
再引导学生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讲出来,最后把它写下来。
二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获得素材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结晶。
应该鼓励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人、事和物。
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才容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才能打动读者,与读者产生共鸣。
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围绕家庭,学校以及自己熟悉的场景去写;选择家人,老师及同学去写;选择使自己情绪波动较大的事件或情景去写,学生往往就会写出令人满意的佳作。
三拓宽阅读范围,为写作奠定基础学校去年借两基国检迎评的契机,充实了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加上在我倡导下学校每周安排了一堂阅读课,这样一来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在阅读课上,老师进行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后谈体会,写读书笔记,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更多的语言素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这几年我一直任九年级语文,成绩逐年上升,我认为与我倡导阅读重视写作训练密不可分。
四鼓励学生将优秀作品发表许多著名的作家之所以能在写作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都与作品的发表有着直接的关系。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摘要:作为初中学科的关键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质量受到广泛的关注,作文教学更是备受瞩目的环节。
我们相应的任课教师要格外地重视初中作文的教育教学,要从培养中学生作文素养能力为基石考量,让中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启发,并且结合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实施,定等提升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学生现阶段,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作文教学备受关注,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进行的一部分。
我们任课教师要小心行事,一旦发现情况就必须赶紧重新制定后续的写作学习,我们教师要结合当前作文教育的大局面进行有效地教学,立足把中学生的思维想象付诸文笔,转化出优美健康的文章,帮助学生将素材具体化,使中生的写作能力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中学作文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任课教师要大力弘扬这一教学目标,把学生们培养成对于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写出优美的文章,在作文书面表达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对中学作文学习的重视度提升,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我们任课教师要严格地规范学生们的作文语言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觉探索写作的规律,能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们语文作文学习的能力水平。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生缺乏观察的眼光,没有浓厚兴趣在现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导致作文教学质量不佳,严重影响到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有部分教师因其是不太重视初中作文的教学,导致学生们没有在兴趣素养的范围下学习,所以我们任课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它们对作文学习的看法,从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有些任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仅仅对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语句等问题加以批改,这样会使学生们认识不到写作问题的实质,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启发他们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后续进步。
还有就是一些任课教师只会让学生们借鉴一定的作文书来进行写作,使其得不到发展,有时甚至严重到不会告诉其写作的最好素材就是从生活中获取的,只是单纯地讲解固定的写作技巧,其随便找一篇优秀的范文来解释,这会导致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实感,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逐渐失去作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体会,对作文教学作了粗浅的探讨,提出了三点策略:一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作文的独创能力;二是解开束缚学生绳索,拓展学生联想能力;三是引导学生回归真实生活,避免学生“假话连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文素质建议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谈文色变,心理上有畏惧感;内容上大多是空洞、半僵化、缺少灵气,说假话、随大流、无病呻吟、敷衍成篇;结构上硬套范文,死守模式;学生腔、不自然、不灵活,缺乏朝气和活力”这是对时下中学生作文最中肯的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生作文水平如此低下除了与学生自身有关外,教师的引导不可忽视。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是关键”。
那么,如何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来进行作文教学,激发学生作文激情,树立学生作文信心,培养学生作文独创能力,提高中学生作文质量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粗浅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作文的独创能力所谓的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叶圣陶在《中国教育报》上说:“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乎思路的正确。
因此,锻炼思维是至关重要。
”著名语文教师仲仁先生指出:“学生作文一般有两大缺点:一是言之无物,题目到手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一是语无伦次,有点儿想写的东西不知的道该怎么组织。
这两个毛病何尚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根源还在思维能力上。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念,选取有特色的素材与角度,作文时力求写出自己的认识、感受,做到同中求异,立意选材、语言上要有独创性,舍弃非本质的东西,实现“实”与“虚”的转化,使认识从感性领域上升到理性领域。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讨【摘要】作文试题自从进入中考考坛以来,在中考中占很大比例,近几年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占分比例呈上升趋势。
它一方面适应了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的要求,不得设置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另一方面顺应了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使考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写我文,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1、作文教学策略实施的意义1.1 塑造个性,丰富学生内涵。
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张扬学生的个性人格为目标。
1.2 树立正确的节操观念,是作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对真善美的爱,才有对假丑恶的憎;只有爱憎分明,文章才会有热情,才会有动人魂魄的力量,有了正确的节操观念,作文思想内容的深度也必定会有所提高。
引导和教育学生懂得爱憎和敢于爱憎,是作文教学的责任。
情动于衷,才能发于外,感人至深的文章,必是先感动了自己的文章。
1.3 通过作文教学,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画、听好音乐,欣赏优秀影视片,交好朋友。
通过作文引导他们认清清浊,辨识良莠,使他们具有高雅的情趣,更会显出人格的光彩。
1.4 个性是创造的源泉。
学生有个性,表达才有个性。
俗话说:“文如其人”,习惯于有个性地表达的学生,其创造力的培养前景是无限的。
通过作文教学能够使学生为未来人生道路打下创造的基础,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策略的实施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促进学生良好品格、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是作文教学的途径和目标。
要为文,先做人。
人格意识培养,是提高作文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的前提。
对中学生而言,学作文的过程更应该是学做人的过程。
2、教学策略2.1 教会观察2.1.1 深刻思考,心灵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浅谈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关键词:语文教一、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天南地北的学生,他们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和表述几乎几十年保持着惊人的一致。
学生的思维在深刻的社会嬗变中竟没有多少突破。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
思维的个性发展是最深刻的个性发展。
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
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其实就是鼓励学生的作文能标新立异、彰显个性。
要使作文有个性就必须有个性化的语言。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把陈腐不堪的知识当作学问,到处卖弄,满口“之乎者也”,即使在小孩子面前也不例外,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
二、理解学生的个性情感作文是真情的流露,是表达自己真实的认知、情感、态度的一种载体。
然而,每个人的家庭、性格各不相同,人生的经历和体验也是千差万别,这种独特是最能体现自己的个性情感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学生时期是情感最丰富的时期:渴望理解的期盼,被人误解的惆怅,被人接纳的愉悦,遭人拒绝的苦恼,情窦初开后心灵的冲撞,遭人捉弄后的满腔愤恨……可以说,他们每一秒钟都有感情浪花在飞溅。
如果能让他们从自我需要出发,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情感和体验,放开束缚,大胆行文,“以我手写我心”,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他们很可能随时都能创作出佳作美文。
比如对“飞蛾扑火”的行为不一定就要讽刺其“自取灭亡”,也可赞美它“为追求光明不惜牺牲”的精神,又如写作文《小草》,为什么就一定要学生赞美它的顽强、默默无闻,而不能憎恶它的“懦弱”、“摇摆不定,见风使舵”?作为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气氛,有意识地推动学生在感觉、想象和理解等方面的多样化,启发学生运用创造心理,抒写心灵,展示个性,写出属于自己的“哈姆莱特”,张扬自我的个性。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作策略与表达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能。
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写作策略与表达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写作策略与表达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生活实例、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讲解优秀作文范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写作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写作经历,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价值。
二、提供写作素材与观点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着素材匮乏和观点表达不清晰的难题。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与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物、事物,积累生活经验,或者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同时,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点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有力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三、培养写作思维与逻辑写作是一个思维与逻辑的过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思维与逻辑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的基本要素、结构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给他们如何组织素材、构建逻辑框架、展开论证以及运用修辞手法等写作技巧。
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互评、互改,帮助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文章。
通过这些训练与指导,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合理组织的写作思维与逻辑模式。
四、注重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修辞手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常用词汇、短语的用法和搭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学习与实践,如比喻、夸张、对比等,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写作形式写作形式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写作形式,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
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种类的常见作文类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同时也需要掌握多种写作技巧和方法。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需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方法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让学生模仿名家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写作技巧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写作示范,如讲解名家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提纲挈领、落笔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导他们如何将作文写得更加优秀。
三、注重阅读,拓展写作素材
阅读是作文的重要素材来源,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名家作品、时事资讯、科技文章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和经验,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强化写作规范,提高写作质量
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写作规范。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语法、拼写、标点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纠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教导他们如何在文学表达和语言运用上做到优雅、得体。
总之,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写作技巧,注重阅读,拓展写作素材,强化写作规范,提高写作质量,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