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
- 格式:ppt
- 大小:304.00 KB
- 文档页数:29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
德国政府直接通过财政、货币、税收、规划等诸多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间接通过投资、保险、科技、信息、计划等经济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并以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扩大全球市场贸易范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创新与革新,努力给社会创造一个低税负、低通胀、低利率、保护竞争、增强发展活力、宽松有序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在战后很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保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概况德国地处欧洲中部,1990年10月东西德统一后,共设立15个州,1个直辖市,国土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55万。
2001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3万亿美元。
综观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过程,德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关键在于定国之初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确立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保护私有制,但也并不排斥其它形式的所有制。
《基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私有土地、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转为公有。
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存在着八种形式的所有制:即私人垄断所有制、非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小私有制、国际私人垄断所有制、国家垄断所有制、合作化所有制、工会所有制和国际国家垄断所有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私人垄断所有制和国家垄断所有制。
在国家垄断所有制结构中,以经济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行政办公大楼等)、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博物馆、艺术厅等)和军事工业及设施为主体,汽车、造船、采矿、钢铁、有色金属、交通、供电、供水、煤气及污水处理等行业采取国家参股、控股等“公”“私”混合经营,其主要目的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创造必要的宏观条件和保证国家与经济安全。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良时金融事业部:杨小强 文章摘要:时间主要股市表现第一次 90至92年道琼斯:经历二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1987年8月至10月,指数由最高的2722点跌至最低的1616点,跌幅38.98%。
第二次:1990年8月至10月,指数由2934.65下探到2365.1,跌幅17.4%。
日经:持续时间较长,跌幅较大从1990年开年的最高的38915点跌至1992年8月18日的14309点,跌幅63.23%。
此后日经长期维持在22000与14000之间走箱体运动,直到1997年第二次 97年6月至98年底恒生指数:从1997年8月的最高16820点,到1998年8月6544点,下跌过程维持一年,跌幅达到61.1%。
日经指数:从1997年6月的20879点至1998年10月的12788点,跌幅38.75%。
第三次 2000至2002年道琼斯指数:从2000年1月的11749.9跌倒2002年10月的7197点,跌幅达到38.74%。
日经指数2000年4月从最高20327点开始,到2002年6月的7604点,跌幅62.59%恒生指数在2000年3月摸高18397点后,4月出现大跌,到03年4月份最低到达8338点,跌幅54.68%进入1990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
下面就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一次、1990年到1992年经济衰退此期间发生了冷战后的第一次战争——海湾战争。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海湾战争发生在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美国的表现:本次美国经济走向危机的历程应该从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算起。
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情况与世界其它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经验相比,德国的经验很有特色。
就西欧重要国家来说,统一前的联邦德国是唯一自始至终追求私有化的国家,当上世纪50、60年代,法、英等国家通过公有化来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时候,德国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进一步的私有化来解决问题。
在两德统一的过程中,德国完成了东部地区的国有企业私有化。
因此,世界上只有德国一个国家,拥有将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双重经验。
一、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原则中文的国有企业按照德文原文意为公共企业(Oeffentliche Unternehmen, Public Enterprises),而非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因为公共企业在联邦制国家内,分为联邦所有、州所有和市镇所有。
只有联邦所有的企业才是国有企业。
联邦国有企业指的是由联邦政府包括联邦各个部所有和联邦特别财产所有。
国有企业按照国家拥有资本的方式分为两类:直接参股企业和间接参股企业。
联邦参与股份的企业既可能是联邦投资与私人资本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也可能是联邦和州或者市镇联合投资的公共事业或企业单位。
例如著名的萨尔矿业公司就是联邦政府和萨尔州政府联合投资的上市股份公司,在创业资本58亿马克中,联邦占74%,州占26%。
科隆-波恩机场是联邦、北莱茵州、科隆市、波恩市和科隆与波恩附近的两个县6个政府联合投资的有限股份公司。
参股企业的业务不限于国内市场,还扩大到世界市场。
例如,德国电讯通过参股和收购的方式,已经在美国、波兰等国家设有分公司。
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市场经济,而不是财政收入或者其它经济政策的考虑。
上世纪60年代,在联邦德国财政私有化过程中,财政部的文件明确指出,私有化不是因为企业对国家财政是亏空还是盈余的需要,而是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让国家退出非国家任务的领域,在这个原则下,私有化首先是对公共企业的任务重新定义。
【关键字】体制考点34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b)1.原因(1)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宗旨: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2)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目标,采取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赤字问题。
(3)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
(4)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2.特点(1)“新”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2)“新”在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了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3)“新”在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
微点拨“新经济”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是背景,知识经济是基础,信息技术是主导。
实质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
二、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b)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2.特征(1)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内容(1)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2)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4.成就: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三、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b)日本主要的经济模式: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1.主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调整“统制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2.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于市场调节。
3.成就:经济快速发展,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德国为什么采用联邦制而不是单一制?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联邦制比较适合当时的德国。
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
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
2、魏玛共和国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魏玛宪法,这是20世纪最自由、最民主的宪法,结构严谨到几乎完善,条文令人钦佩,读起来使人觉得完美无暇的民主制度似乎就此获得了保障。
而且这部宪法的确博采众长,内阁制取法英法,总统制仿效美国,人民复决制则源自瑞士。
在宪法思想与制度安排上也让人动容,“政治权力属于人民”这样的原则贯彻其中,特别是不分男女皆有选举权这点让德国人在自由民主政治史上占有先机。
3、魏玛共和国宪法失败的原因。
完善的民主宪法却没有能够为魏玛带来稳定的宪政状态。
因为魏玛宪法存在着两方面的缺陷:一是总统的权力过大;二是绝对比例代表制的采用。
魏玛宪法赋予总统具有英国君主的地位———对外代表国家、主持国家重要庆典之外,还给予美国总统式的实权,统帅海陆空三军,有任命总理和国家官吏的大权,其任命权不受议会的约束,同时宪法48条规定总统还有宣布紧急状态的特权。
总统可以在紧急状态时局部或全部取消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自由的权利。
宪法这样规定的总统的权限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规定的皇帝的权限。
德意志帝国皇帝宣布紧急状态时须事先宣布戒严,并且是在国会休会期间。
而魏玛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后,到1932年为止,总统宣布紧急状态有233次之多。
仅1930年到1932年短短三年中,宣布紧急状态有191次;相反,国会颁布法令的次数是135次;而国会开会的次数是148次。
可以看出议会民主制在经济危机的年代其民主性的大大削弱。
魏玛共和国没有一届国会是满了任期的,因而魏玛共和国的总统也被称为“皇帝的替身”。
宪法第二缺陷是绝对比例代表制的引入及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90 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良时金融事业部:杨小强文章摘要:时间主要股市表现第一次90 至 92 道琼斯:经历二次较大的调整:年第一次:1987年8月至10月,指数由最高的2722点跌至最低的1616点,跌幅38.98%。
第二次:1990 年 8 月至 10 月,指数由 2934.65 下探到2365.1,跌幅17.4%。
日经:持续时间较长,跌幅较大从 1990 年开年的最高的 38915 点跌至 1992 年 8 月 18 日的14309 点,跌幅63.23%。
此后日经长期维持在 22000 与 14000 之间走箱体运动,直到 1997 年第二次97 年 6 恒生指数:月至98 从 1997 年 8 月的最高 16820 点,到 1998 年 8 月 6544 点,年底下跌过程维持一年,跌幅达到61.1%。
日经指数:从 1997 年 6 月的 20879 点至 1998 年 10 月的 12788 点,跌幅38.75%。
第三次2000 至道琼斯指数:2002 年从2000年1月的11749.9跌倒2002年10月的7197点,跌幅达到38.74%。
日经指数2000 年 4 月从最高 20327 点开始,到 2002 年 6 月的 7604点,跌幅62.59%恒生指数在 2000 年 3 月摸高 18397 点后,4 月出现大跌,到 03 年 4月份最低到达 8338 点,跌幅54.68%进入 1990 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 1990 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4-1995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
下面就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一次、1990 年到 1992 年经济衰退此期间发生了冷战后的第一次战争——海湾战争。
1990 年 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德国统一20周年:再不迅速转型人就跑光了核心提示:柏林墙的倒塌,使被隔离了28年的东德公民第一次有机会观察另一个德国和制度。
人们沉浸在别后重逢的巨大喜悦中;琳琅满目的商品、民主选举和议会政治,更是激发了东德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在东德街头,抗议者的口号已经从“我们是人民!”变成了“我们是一个民族!”。
1990年春,支持统一的东德人占了85%;西德的比例稍低,却也达到了70%。
另一个事实更显而易见:柏林墙的开放没有减缓东德人自东向西的移民运动。
1990年,每天都有2000名东德人迁往西德,西德的接收能力已达极限。
“引进西德马克,我们就留下来;不引进西德马克,我们就找它去!”东德人在街上高声喊道。
在波恩的政治家十分清楚,阻止东部人流向西德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快用西德模式同化东德。
时代周报:东德转型已有20年,现有不少德国人抱怨转型太快了。
民调也显示,德东人和德西人对现状都有所不满。
您怎么看待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这种情绪?伯默尔:当时用其他方式是不可能的。
两德统一前后每天都有上千东德人跑到西德,那时如果还不做迅速改变的话,东部地区可能就没人了,都跑光了。
这是一股巨大的压力,迫使我们迅速转型。
巨型提线木偶亮相柏林街头纪念两德统一。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第98期,作者:陈宇,原题:《两德统一20周年报道:走向自由繁荣之路》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堪称是上世纪最独特而又大胆的试验。
尽管其间利弊至今众说纷纭,尽管其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它至少昭示了:两个互相排斥的肌体,在外力作用下快速接纳对方的可能性。
前联邦德国总统候选人约阿希姆·高克(Joachim Gauck)最近一次在柏林的公开露面是9月15日。
这天晚上8时15分过后,在柏林市中心的弗里德里希宫—欧洲最大歌舞剧舞台上,他从勃兰登堡州州长马蒂亚斯·普拉策克(Matthias Platzeck)手中接过一樽母鸡造型的金质奖章,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媒体奖—金鸡奖政治类别2010年度获得者。
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第一次快速发展-19世纪中期1、表现: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迅速。
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的掠夺3、特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国别概况原因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均出现在英国。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的开展。
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主要有:①前提条件: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②基本条件: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在工场手工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③必要条件: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法国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的一些纺织业已经开始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其他工业部门也逐渐仿效。
19世纪20年代起,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
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但是发展速度没有赶上英国阻碍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社会长期动荡,政局不稳;②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高利贷资本比较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很不景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美国美国与法国同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以后,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
到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①美国发展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因素: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②新发明的出现,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德意志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工业革命。
德国国情复习一.德国概况中文名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文名称:Bundes Republik Deutschland ( BRD )原东德: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 DDR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
自上而下由黑、红、金(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
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
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国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首都:柏林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8211万联邦州: 1.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2.巴伐利亚州(Bayern)3.柏林(Berlin,城市州)4.勃兰登堡州(Brandenburg)5.不来梅州(Bremen,城市州)6.汉堡市(Hamburg,城市州)7.黑森州(Hessen)8.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Mecklenburg-Vorpommern)9.下萨克森州(Niedersachsen)10.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11.莱茵兰-普法尔茨州(Rheinland-Pfalz)12.萨尔州(Saarland)13.萨克森州(Sachsen)14.萨克森-安哈尔特州(Sachsen-Anhalt)15.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Schleswig-Holstein)16.图林根州(Thüringen)德国进一步被划分为36个“行政区”(Regierungsbezirke)和438个“县”(Kreise)。
德国地理德国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大国,其领土从阿尔卑斯山穿过北欧平原直道北海和波罗的海。
德国人口数为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
德国国土面积在欧洲居第七位,总面积为357,021平方千米(137,847平方英里),其中包括陆地面积349,223平方千米(134,836平方英里)和水域面积7,798平方千米(3,011平方英里)。
参考资料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料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表表1世界性的危机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1825——————————18361837————————18471848184718471 8 5 718571857185718571 8 6 618661865186618671 8 7 318781873187318731 8 8 218821882188318821 8 9 0189189318918911 9 0 0191919319191 9 0 71971971971971971 92 0192192————1921 92 919291929192919319291 9 3 71937193719331937——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出版社。
1825年的经济危机1825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真正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机器工业确立以后,市场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所引起的。
这次危机只发生于当时机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方式已经居于统治地位的英国。
危机从1825年秋开始,到1826年夏结束,历时七、八个月。
危机打击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特别是棉纺业。
从1825年秋季到1926年夏季,棉花价格下跌了59%;同期,生铁价格下跌27%;咖啡价格下跌39%。
随着销售停滞和物价下跌,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大大地缩减。
如棉花的消耗量从1825年的202,500万磅下降到1826年的102,900万磅,下降近50%;棉花进口量则减少了26%。
这次危机造成了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但也激起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
不过,当时的工人运动还处于自发斗争的阶段,主要表现在袭击工厂、捣毁机器上。
1847—1848年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爆发于英国,席卷了欧洲许多国家,并波及美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恩格斯认为这次经济危机“曾经准备了1848年革命”。
联邦德国进入高收入阶段时的贸易政策与镜鉴◎ 戴 慧一、进入高收入阶段时联邦德国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外贸发展情况联邦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进入高收入阶段后,曾经面临人口老龄化、劳工成本上涨、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而受到的挤压加剧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在高速增长奇迹期后,联邦德国的资本实力增强,也为其后来的产业与贸易结构升级及对外投资打下了基础。
宏观方面,进入高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速下台阶,从20世纪60年代中速增长(年均增长4.4%)到70年代和80年代的中低速增长(年均分别增长2.9%、2.6%),面临过失业压力增大、结构调整等挑战。
在其国内投资需求增速趋势性下滑、消费增速下台阶情况下,贸易则逐渐从对经济增长负贡献发展为正贡献因素。
从1963年开始,联邦德国人口出生率一路下滑;1972年开始,出生人口首次低于死亡人口;从1970年到1988年,其人口年均增速仅为0.04%;1972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4%。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工成本上升,使其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的经济衰退中受到的冲击尤其明显,相关行业出口也受到一定冲击。
但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其贸易结构进一步升级。
从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贸易数据看,联邦德国的出口与进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保持了30多年的正增长,直到1986年商品进出口才首次出现负增长,此后一般也仅在商业周期低谷时进出口才会出现负增长。
与之对应,20世纪50年代后,联邦德国的商品贸易年度顺差一路增长,直到2016年达到峰值后才有所下滑,但仍然较大。
商品净出口的增长可以说是联邦德国经济增长奇迹①的一个突出特征,之后又基本贯穿了其经济增速下台阶时期,体现了联邦德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特征(如图1所示)。
从世界银行公布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数据看,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里,联邦德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与进口均正增长,除了1975年和1983年及1986年商品和服务出口负增长、1981年货物和服务进口负增长以外(如图2所示)。
从20世纪90年代末谈一谈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在1945年,世界上大多数人口还生活在消费驱动、高能耗和物质密集型的全球经济影响范围之外,但是现在,它却成了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特征。
接下来70年的故事是关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入这个经济体之中的故事。
只有北美洲从战争中崛起,这种状态使其能够迅速回到和平时期的消费经济。
战争本身几乎摧毁了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战前二者的消费者发展水平低于美国和加拿大。
但是,这些经济体也迅速转变为大众消费主义,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黄金时代”的发端。
在更为晚近的时候,世界其他地区也开始融入这一经济当中。
或许,最重要的是南亚、东南亚和东亚的国家,从“四小龙”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开始。
这些小型的经济体利用低人力成本和其他优势,以出口导向战略服务于世界上更富裕的地区。
在20世纪70年代末,它开始了转型,从集权型、集中型、自给自足型的经济体转变为一个结合了一些关键市场经济特征的经济体,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选择开始产生一些引人瞩目的结果。
东欧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将不得不等到1989-1991年的变革,才开始向消费社会转型。
拉丁美洲和非洲也越来越融入全球贸易和投资,结果却喜忧参半,消费主义仅仅取得了有限的扩张。
经历了战后最初艰难的几年,西欧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在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之下,欧洲的精英可以致力于围绕消费者驱动型的增长重新设计其经济的相关流程,并致力于增进欧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
它们在两个阵线都获得了成功。
西方联盟的欧洲主要经济体——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在1950年后发展迅速,这归功于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分别是政府引导和刺激经济发展的活动、高储蓄和投资率、熟练的劳动力和充分利用富裕程度极高的美国市场。
经济活动也由于廉价能源的普及而得以增强,特别是其中的石油,它为欧洲经济在战后向高消费社会转型打下了基础。
1973年以后,西欧的经济体遭遇了相当大的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拜上涨的油价所赐。
考点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l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80-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5%的股票,目前大众公司70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80%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中。
这种现象A.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B.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C.国家失去了企业控制权D.便于实现资本的社会化2.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3.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
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
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A.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C.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D.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4.2004年,德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单身家庭年收入7664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15328欧元。
但以下情况可以减税:已婚家庭拥有18岁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27岁以下但仍在上学,子女没有收入的;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不可抗拒的特殊高额开支(如生病)德国此举A.标志着德国福利制度的完善B.反映了德国经济发展最迅速C.有助于德国社会的公平公正D.意在鼓动民众参加政治捐款5.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