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的水质必须注意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塘的水质必须注意哪些

作者:管理员发表时间:2010/1/18 13:16:27 阅读:次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要想养好鱼就得学会辨别水质的好坏。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养殖过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鱼、虾、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水质理化因子对养殖的影响

1.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存在、危害及控制剧毒物质,水生动物的隐形杀手。

1.1氨氮的来源

1)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2)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3)外来的污染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

1.2氨氮中毒的主要原因

1)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2)水体PH值较高;3)底层水缺氧。

1.3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

对鱼类:鱼溜边漫游,大白天浮头不散,施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缓解。

(1)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2)呼吸急促,口时而大张,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口挣扎。

(3)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4)鳍条舒展,基部出血。

(5)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6)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均呈紫褐。对虾蟹类: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颤拌痉挛、狂游、鳃丝肿胀、脱落。

1.4氨氮控制指标

淡水生物对NH3适应的浓度范围为0.02-2.00mg/L,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实际养殖中不应超过0.6mg/L。一般而言,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同鱼类对氨氮的耐受力不同。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求氨总量不超过0.5mg/L,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

1.5氨氮过高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使用“绿力源”、“益生宝”、“调水益生菌”、“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少投喂高蛋白饲料。

控制措施:先施用“EM菌粉”和“光合菌”,再使用“高能颗粒氧”、“氨硫亚硝净”或“高能大粒氧”去除氨氮;有条件的抽去池塘的底层水1/3,然后大量加注新水,施“菌力神”或“净水利生素”。若发现轻微中毒,用“氨硫亚

硝净”;如果中毒程度较重,最好再用“绿力源”调节水体PH值,使其低于7.0可以解除氨氮毒性,再施用水质改良剂。

2.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存在、危害及控制诱发水产动物暴发性疾病重要因素 2.1亚硝酸盐的来源

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在水体中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最后为硝态氮。硝化过程受阻(使用消毒药剂过多)→水中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换水、排污不彻底,空气不通畅,池水中氧气不足。

亚硝酸中毒→引发“死底”现象,亚硝酸根毒性又称为高铁血红蛋白症,也称亚硝酸中毒为“黄血病”或“棕血病”。

2.2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原因

1)池底老化、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2)放养密度过高、投饵量多;3)精养池排污不彻底;4)水源水质不佳、水质混浊,换水极少。

2.3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1)鱼、虾食欲下降,鳃组织出现病变(鳃部肿胀、增生,出现黑鳃或黄鳃),鳃丝呈暗红色;2)体色变深,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呼吸急速,经常上水面呼吸;3)过高可引起鱼虾肝脏出现异变,如空泡化,导致规模性死亡。

2.4亚硝酸盐控制标准

根据各种鱼虾蟹的养殖情况,为确保其安全,一般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以下,《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

0.20mg/L以下。实际养殖中,虾池亚硝酸盐浓度不应超过0.15mg/L,鱼池亚硝酸盐浓度在0.5mg/L以下。

水中亚硝酸根浓度达到0.1mg/L,即可引发褐血病。水中亚硝酸盐浓度一般与氨浓度呈正比例,池塘中溶氧水平低时,亚硝酸盐毒性增强。

2.5亚硝酸盐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使用“超级底净”、“底改王”或“菌力神”、“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EM菌”“绿力源”,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

控制措施:先每亩•米鱼池泼洒“底改王”,再使用“水体解毒安”、“氨硫亚硝净”或“高能粒粒氧”去除亚硝酸盐;对于偏瘦水体,之后最好增施“生态肥水王”、“金满塘”或“特效肥水膏”,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对于偏肥水体,则再用“底改王”、“绿力源”全池泼洒;有条件的定期换注新水、排污,施“净水利生素”、“EM菌”、“调水益生菌”。

3.养殖水体中的硫化氢存在、危害及控制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

3.1硫化氢的来源(臭鸡蛋气味)

1)缺氧条件下,硫酸盐的分解(硫化物还原菌作用)。2)残饵或粪便中有机硫化物的分解(异氧菌作用)。硫化可与水底泥中的金属盐形成金属硫化物,使池底变黑→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

3.2硫化氢中毒原因

1)污泥沉积,缺氧;2)池内残饵多;3)PH值低;

3.3硫化氢中毒症状

鳃呈紫红色;鳃盖、胸鳍张开;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面上;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减弱;呼吸困难。

3.4硫化氢控制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中硫化氢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实际养殖生产中,硫化氢的浓度也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虾蟹育苗水体中应严格控制在0.05mg/L以下。

3.5硫化氢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开增氧机,定期使用“超级底净”、“底改王”或“菌力神”、“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调水益生菌”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

控制措施:先泼洒“光合细菌”,再用“底改王”或“高能粒粒氧”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最后施“菌力神”、“EM菌”、“绿力源”或“调水益生菌”进行水质改良。

4.养殖水体中的PH危害及控制测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4.1 Ph的变化

PH值升高→说明水中浮游植物多、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浓度高PH值下降→水质变坏、溶氧降低的表现。

水中生物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类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而它的变化对鱼虾蟹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PH值≤6时,硫化物只要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水体易出现缺氧现象;PH值≥8时,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的NH3。

4.2 PH值出现异常的原因

Ph值偏高或过高:

(1)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2)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3)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PH值也会偏高。

PH值偏低或过低:

1)养殖时间较长且长期不清淤的池塘,透明度低;(2)受酸性物质污染。

4.3 PH过高或过低引起中毒的症状

碱中毒症状:

鱼类:受刺激且狂游乱窜;体表大量黏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有大量的分泌物凝结;PH>9时,水体便会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对虾:对虾鳃组织遭受破坏,发生黑鳃病,继而演变成烂鳃病、黄鳃病和红鳃病→使呼吸机能发生阻碍,窒息死亡。

酸中毒症状:

鱼类:体色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