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适应症禁忌症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输血科应知应会知识输血科是医院内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为病人提供输血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输血科的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输血科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内容。
1. 输血的定义与目的输血是指将供血者的血液或其血液成分经过特定处理后输注给受血者,以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成分,提高其供氧能力和代谢功能。
输血的目的主要有:补充血量和减少贫血;输送凝血因子和提供凝血功能;提供免疫功能等。
2. 输血的适应证与禁忌症输血并非对所有病人都适用,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适应证包括严重贫血、严重失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症则包括急性溶血反应史、输血反应史、血型不合等。
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仔细评估病人的情况,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输血血液成分的选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输血可以选择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冷沉淀等不同的血液成分。
全血适用于急性失血、休克等病情;红细胞悬液主要用于红细胞减少或功能障碍;血小板悬液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新鲜冷沉淀则用于血浆凝固因子缺乏。
4. 输血的前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血型和配血结果,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其次,检查输血管道是否通畅,消毒皮肤并进行穿刺。
然后,确定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并进行必要的病情观察。
5. 输血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输血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输血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其次,严格遵守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要求,以防止过快或过多导致输血反应。
此外,输血后还需要观察病人的反应情况,并及时处理输血相关的并发症。
6. 输血的不良反应与处理尽管输血是为了救治病人,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后,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感染等。
当出现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停止输血,处理病人的不良症状,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输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当人们身体出现贫血或其他血液相关疾病时,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然而,对于许多病人来说,他们可能对输血一无所知,缺乏相关的健康宣教。
本文将围绕输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展开讨论,并提出如何提高病人对输血的了解和配合度的建议。
1. 输血的定义和意义输血是将健康血液或血液制品经由血管注入病人体内,以补充和替代体内缺乏的血液或某些血液成分。
输血对于恢复病人的血液循环和器官功能,提高患者贫血状态下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进行输血前,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判断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失血、严重贫血、骨髓功能障碍等。
而禁忌症则需要慎重考虑,包括过敏反应、输血传染病风险等。
3.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前,病人需要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血液检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此外,医生还会评估病人的输血风险,例如过敏史、免疫反应史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小不良反应的发生。
4.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输血的过程中,病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首先,输血前要告知医生自身的过敏史,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其次,病人要保持肢体活动,有助于增加血液循环;同时,遵循医生的嘱咐,特别是在输血时要保持静卧,以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
5. 输血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输血后,病人需要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遵循注意事项,以确保有效的恢复和避免不良反应。
病人需要多喝水,以帮助血液稀释和排尿;同时,饮食要清淡,避免摄入过重或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等。
6. 输血的风险和并发症虽然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例如,输血反应、感染传播、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这些风险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仍需要高度重视。
结语: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对输血病人的健康宣教,可以提高病人对输血的了解和配合度,保障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
输血相关知识汇总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救治手段,可用于治疗贫血、止血和血液病等疾病。
本文将为您介绍输血相关的知识,包括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的种类、输血前的准备和输血后的护理等方面内容。
1.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适应症是指需要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患者体内,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输血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 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如严重外伤、手术出血等;- 血液病患者,如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预防或治疗手术相关的贫血;- 具备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如围手术期出血风险高的患者;- 某些遗传性疾病导致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等。
2. 输血的禁忌症输血的禁忌症是指某些情况下禁止进行输血,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无明确的输血指征;- 患者主张拒绝输血或宗教信仰不允许输血;- 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者肺水肿等情况;- 既往输血反应严重或出现畸胎儿综合征;- 存在输血引起的传染病风险,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过敏体质或存在输血相关的过敏反应。
3. 输血的种类输血可以根据血液的来源和治疗目的进行分类。
常见的输血种类包括以下几种:- 全血输注:将含有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成分的全血直接输注给患者;- 红细胞悬液输注:将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悬于生理盐水中输注给患者,用于治疗贫血;- 血小板浓缩物输注:将从全血中分离出的血小板浓缩物输注给需要的患者,用于止血;- 血浆输注:将血浆注入患者体内,用于纠正凝血异常和改善循环容量;- 白蛋白输注:将人体制备的白蛋白制剂输注给患者,用于改善血浆蛋白缺乏;- 适宜者间输血:指亲属或者恩人之间通过配型合适的血液互相输血。
4. 输血前的准备输血前的准备是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完善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过敏史、既往输血史和疾病情况;- 进行血液学和血型学检查,确定输血所需的数量和类型;- 存储血液和制备输血设备;- 静脉通路的建立和输血前的护理措施;- 输血前进行兼容性试验;- 进行输血性疾病的筛查。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输血的相关规范,包括自体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质控要求等内容。
二、自体输血的适应症1. 预定手术患者:对于预定手术患者,如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或术前预计需大量输血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自体输血。
2. 预定产科手术患者:对于预定进行产科手术的患者,如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或术前预计需大量输血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自体输血。
3. 预定介入治疗患者:对于预定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如术前预计需大量输血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自体输血。
三、自体输血的禁忌症1. 活动性感染:对于存在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禁止进行自体输血。
2. 全身性恶性肿瘤:对于存在全身性恶性肿瘤的患者,禁止进行自体输血。
3. 严重贫血:对于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g/L的患者,禁止进行自体输血。
四、自体输血的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a. 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自体输血咨询,包括自体输血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等内容,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
b.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务人员应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
c. 确定自体输血的时间和数量,并安排相应的采血和保存。
2. 采血和保存:a. 采血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消毒、穿刺部位选择等。
b. 采血时,应使用无菌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c. 采集的血液应放置在适宜的血袋中,并进行标记,包括患者姓名、血型、采血日期等信息。
d. 采集的血液应储存在恒温冰箱中,确保血液的质量。
3. 输血操作:a. 输血前,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b. 输血时,应使用无菌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c. 输血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输血反应。
五、自体输血的质控要求1. 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工作流程。
成分输血适应症1.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适用于慢性贫血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病、异型血液输注后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更适合于心、肝、肾疾病患者.3.低温保存红细胞:适用于稀有血型及自身血储存.4.辐射红细胞:可有效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宿主病,适用于严重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的患者.5.粒细胞:适用于粒细胞缺乏伴有败血症或威胁生命的感染患者.6.血小板输注:适用于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功能障碍所所致的出血患者.7.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脏疾病;大量输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烧伤;抗凝血酶III缺乏;血栓性血小板紫癜.8.冷沉淀:适用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A,血管性假血友病;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含量降低严重创伤、烧伤、手术、感染、DIC、肿瘤.成分输血适应症及注意事项一、红细胞1、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这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出血浆后的高浓度缩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的高达0.90.由于原抗凝保存液被大部分移出,所含葡萄糖量很少,不能保存,加之红细胞很稠密,输注速度慢,故必须加入适量添加剂才能克服这些缺点.添加剂的配方有多种,都是特别者剂的红细胞保存液.它不仅能使红细胞很好地保存,而且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了,输注更流畅.这是目前红细胞成分应用的最佳选择.适应症:悬浮红细胞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心,肾,肝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儿童的慢性贫血特别适合本制品.注意事项:输注前需要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须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慢的现象.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双头输液器移入血袋内以稀释并混匀;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输用.2、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红细胞浓缩液适应症:与悬浮红细胞相同.注意事项:输注前要混匀,禁止向袋内加任何药物,也不允许用葡萄糖液,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稀释本样品,以免红细胞发生变性,凝集或溶血.3、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品性质每单位总量约120ML,其中含红细胞60~80ML.生理盐水50ML.血浆和白模层大部分被去除,采用倒置离心法能去除白细胞约70%~80%.这种制品HLA抗原作用较弱,故输血不良反应少.适应症·: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准备作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重型地中海贫血等患者,可以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本制品.如输本制品仍有发热反应,可改用洗涤红细胞或白细胞过滤器过滤添加剂红细胞或浓缩红细胞.4、洗涤红细胞制品性质每单位洗条红细胞的总量110~120ML,其中含红细胞60~70ML及生理盐水50ML,该制品已去除 80%以上的白细胞和99%的血浆.保留了至少70%的红细胞.在洗条中同时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血小板随血浆被去除.应用本制品可显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适应症: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的患者也可试用本制品;注意事项:由于大多数单位采用的是开放式洗涤法,故本制品制成后最好在数小时内输注完毕.二、白粒细胞适应症对中性粒细胞过低的患者采用预防性粒细胞输注的方法已废弃,而治疗性粒细胞输住也呈日益减少的趋势.注意事项 1、本制品输注前必须做ABO血型交叉配合试验;2、制备后应尽快离开血管,到达感染部位,或者先到肺部,然后进入肝脾.因此,输住效果不是看白细胞数是否升高,而是看体温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自体输血的优点和禁忌症及不良反应自体输血的优点:1、可避免输血相关性感染,如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及其他血源性致病源.2、既可避免同种抗体的产生,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又可避免同种异体免疫作用所致的溶血、发热、过敏及异体配型失误所致的不幸事故.3、可降低因异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所致的手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4、等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运氧能力、减少凝血物质的损失.5、通过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手术中的出血,经过过滤、洗涤、离心、浓缩,获得浓缩红细胞, 可以不用或少用异体血.6、不需要输血前的交叉配血及输血产生的血费,节约费用.7、特殊群体的用血如稀有血型患者、宗教信仰而拒绝使用他人血液的患者、血液供应困难地区的患者等自体输血禁忌症: 1、血液已被细菌污染2、血液可能被肿瘤细胞污染3、严重贫血者及出凝血功能障碍者4、脓毒血症或菌血症者5、胸、腹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或血液在体腔中存留过久6、全身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自体输血不良反应:1、稀释式自体输血放血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输液量过多可因心脏负荷过重而发生急性肺水肿.2、贮存式自体输血手术前多次采血容易造成血患者血容量不足,采血过程可能会发生献血反应.3、回收式自体输血可能造成患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继发DIC.输注前采集或贮存不当容易导致溶血反应.。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一种将病人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重新输回病人体内的方法。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流程。
二、自体输血制度管理要求1.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手术前准备、术中失血量大、术后恢复期等。
- 禁忌症: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自体输血的血液采集与保存- 血液采集:采用无菌技术,遵循血液采集操作规范,确保采集的血液质量。
- 血液保存:采用专用的血液保存袋进行保存,确保血液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3. 自体输血的血液检测- 临床检验:对采集的自体血液进行常规检验,确保血液符合输血标准。
- 传染病筛查:对自体血液进行传染病筛查,如HIV、乙肝、丙肝等。
4. 自体输血的血液配型与交叉试验- 血液配型:采用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进行血液配型,确保输血的血液与受血者相匹配。
- 交叉试验:进行交叉试验,排除可能的输血反应。
5. 自体输血的血液质量控制- 血液质量控制:建立血液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血液采集、保存、检测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 质量评价:定期对血液质量进行评价,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符合要求。
三、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1. 自体输血的手术准备- 术前准备:与临床医生沟通,明确手术时间、输血需求等。
- 术前检查:对受血者进行术前检查,确保其适合接受自体输血。
2. 自体输血的手术操作- 输血操作: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输血操作,确保操作规范、无菌、安全。
- 输血监测:对受血者进行输血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3. 自体输血的输血反应处理- 输血反应:对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进行及时处理,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 紧急处理:对输血反应严重的情况进行紧急处理,确保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4. 自体输血的术后管理- 术后观察:对受血者进行术后观察,包括血液反应、感染等情况的观察。
儿童输血指南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已成为治疗儿童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然而,在儿童输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输血指南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为您介绍儿童输血的相关指南,以便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输血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项。
一、输血适应症及禁忌症儿童输血前,需要明确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输血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1. 重度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失血:如创伤、手术等引起的失血。
3. 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友病等。
4. 造血系统疾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而输血的禁忌症包括:1. 无输血指征的轻度贫血。
2. 社会道德或宗教信仰禁忌。
3. 红细胞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
二、输血前准备在儿童输血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充分评估:医护人员需要对儿童的输血指征进行充分评估,并详细了解儿童的病史、过敏史等相关情况。
2. 血型检测:进行准确的血型检测,确保输血的血型匹配。
3. 交叉试验:进行血液交叉试验,检测受血者是否存在抗体。
4. 输血同意:取得合法有效的输血同意书,经过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的签字同意。
5. 输血风险告知:向家长或法定监护人详细告知输血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并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三、输血过程在儿童输血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步骤进行执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与有效。
1. 输血准备: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输血液袋和输血管道,并核对血袋信息与医嘱是否一致。
2. 输血前复核:医护人员在输血前复核血袋信息、血型、交叉试验结果等,确保血液的正确性。
3. 输血速度: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输血目的等因素,确定适当的输血速度,常规输血速度为15~20滴/分钟。
4. 观察与监测: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等,同时仔细观察儿童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红斑等输血反应症状。
5. 输血结束:输血结束后,即刻关闭输血管道,并监测儿童的相关生命体征以确认无输血不良反应再行拔管。
检验输血知识点总结一、输血的适应症1. 急性失血:如外伤、手术、消化道出血等导致大量出血,需要及时进行输血来维持循环稳定。
2. 慢性贫血:由于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或先天性疾病等导致的贫血,需要进行输血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3. 血液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疾病,需进行凝血因子的输注。
4. 白血病或淋巴瘤治疗中的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输血以恢复血液功能。
5. 术前备血:大手术前需要进行备血,以备手术中可能出血的情况。
二、输血的禁忌症1. 输血过敏史:曾经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特别是对特定血型抗体敏感的患者。
2. 心力衰竭: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输血容易导致循环负担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3. 肺部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出血等严重肺部疾病不宜进行输血。
4. 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出血性疾病不宜进行输血。
5.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输血容易导致左室负荷过重。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接受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型鉴定、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等,以确保患者安全接受输血。
2. 输血前的血样鉴定:输血前需要进行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输血前的术前准备:接受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包括解释输血的目的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4. 输血的不良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等,需要及时处理。
5. 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输血结束后需要进行观察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四、输血的风险和限制1. 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接受输血可能会发生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因此需要对供血者进行仔细的筛查和检测。
2. 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溶血等,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输血的指征和方法。
输血配血与交叉配血制度1. 背景介绍输血是一项紧要的医疗技术,在医疗过程中发挥侧紧要作用。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输血质量,我们订立了本规章制度,对输血配血和交叉配血进行规范管理。
2. 输血配血管理2.1 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2.1.1 输血适应症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试验室检查结果,判定下列情况适合输血:•重度贫血,血红蛋白(Hb)< 70g/L;•休克及休克的原发疾病;•大出血及其原发病;•近期大手术,术前或术中需输血;•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功能抑制;•出血型疾病等。
2.1.2 输血禁忌症以下病情不适合进行输血:•无明显贫血症状,血红蛋白(Hb)> 120g/L;•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代谢功能障碍;•活动性感染;•血液传染性疾病;•严重心脏、肺部疾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晚期;•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2.2 输血配型和配血操作2.2.1 输血配型依据患者的ABO血型和Rh(D)血型,与供者的血液进行配型,确保血液的兼容性。
•ABO配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Rh(D)配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类。
2.2.2 供血者选择与配血操作•选择与患者血型相合适的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无输血不良反应;•依据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确定合适的供血者。
2.3 输血品种和质量掌控2.3.1 输血品种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血品种,并确保供血者的血液品种与患者需求相匹配,重要包含红细胞悬浊液、血小板浓缩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2.3.2 输血质量掌控•严格执行血液品种和配血测试标准;•确保输血过程中完整记录供血者和患者的信息;•配血过程中需多人确认,确保操作准确;•贮存血液按规定使用期限,严禁使用逾期血制品;•输血过程中显现异常症状立刻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3. 交叉配血管理3.1 交叉配血试验3.1.1 试验目的通过交叉配血试验,判定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是否存在血球抗体,确保输血的安全。
临床输血应用管理制度为规范临床输血应用及管理工作,提高输血安全性,确保输血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临床科室输血工作及相关部门。
三、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1. 输血适应症(1)急性大出血及休克:急性外伤、手术、肝脾、牙龈、子宫、胃肠穿孔等造成的急性大出血或休克时,应尽快输血。
(2)贫血症状明显:贫血伴有头晕、乏力、心悸、气促等症状明显者,应考虑输血。
(3)血液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患者可能需要输血。
2. 输血禁忌症(1)过敏史:有输血不良反应史或对血制品过敏的患者禁忌输血。
(2)溶血性贫血:由于自身或外源物质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禁忌输血。
(3)慢性贫血:轻度贫血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不宜常规输血。
(4)出血病:如血友病、先天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病等,不宜输血。
四、输血程序及操作1. 术前准备(1)要求患者协作,充分告知需要输血的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措施。
(2)患者全身情况评估,了解患者既往输血史、传染病史等。
(3)测定患者血型与Rh因子,确保输血配型正确。
2. 输血前处理(1)抽取待输血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并确认结果。
(2)在输血前1小时测定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3)患者饮食宜清淡,注意适当水分摄入。
3. 输血操作(1)核对输血用血样、输血标签等信息,确保配血正确。
(2)输血前开展输血前常规护患措施,包括备好输血器具、用血袋与导管等。
(3)按照医嘱及输血流程依次进行输血。
(4)输血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5)输血结束后,留置导管30分钟,观察患者情况,确认无不良反应后拔除导管。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 过敏反应(1)药物性过敏:立即停止输血,予以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治疗。
(2)输血反应:可进行过敏筛查确认原因,再决定是否继续输血。
2. 发热反应(1)可进行解热处理,结合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停止输血。
输血的原则输血的原则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和输血需求,合理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和血液制品,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性。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于某些疾病或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输血可以帮助恢复机体的血液功能,维护生命体征的稳定,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输血涉及到安全性和适应性等问题,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合理掌握输血的原则。
首先,必须明确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输血的适应症包括:急性失血性休克、贫血、血友病、恶性肿瘤等。
而输血的禁忌症包括: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心肺功能明显减退、严重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明确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首要条件。
其次,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
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献血者和患者的血型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血型不符。
同时,还需要进行交叉试验,通过混合患者血清和献血者红细胞的反应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抗体与抗原的反应。
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可以帮助减少输血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再次,要注意合理使用血液制品。
输血不仅包括全血输注,还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血浆和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
在进行输血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需要输注的血液制品。
不同的血液制品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合理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损害。
此外,还要注意输血的速度和输血的监测。
输血的速度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过快或过慢的输血速度都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并且,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红蛋白浓度、凝血功能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对于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输血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感染等不良反应,当发生此类情况时,需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对于输血前后可能出现的其他并发症,也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综上所述,输血的原则包括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合理使用血液制品、控制输血速度和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已成为救治病患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输血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它有着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本文将就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展开讨论,以便读者对于输血能够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输血的适应症输血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失血性休克:在大出血或大手术中,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来恢复血容量和血压,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2. 血液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影响,造成了患者的出血倾向增加,如重度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此时输血可以提供相应的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来纠正凝血障碍。
3. 严重的贫血:当患者的贫血程度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如血红蛋白(Hb)浓度低于70g/L,且症状明显,例如气促、乏力、头晕等,输血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相关症状。
4. 造血功能衰竭:某些疾病影响了患者的造血功能,如再障、白血病等,此时输血可以提供正常的血细胞来支持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
二、输血的禁忌症输血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输血禁忌症:1. 不需要输血的轻度贫血:有时候患者的贫血程度并不严重,只是轻度贫血而无明显症状,此时并不需要进行输血。
2. 可通过其他手段纠正的凝血异常:对于某些凝血异常,如低纤维蛋白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可通过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来纠正,无需输血。
3. 非急需的手术:在一些非急需输血的手术中,如择期手术或仅需要小量出血的手术操作,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控制出血,避免输血。
4. 主观临床症状不严重的贫血:对于贫血病人,若主观临床症状不明显,例如头晕、乏力等症状轻微,即使血红蛋白水平低,也不一定就需要输血。
请注意,以上列举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仅为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具体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判断和决策。
结论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具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更加科学和准确地应用输血技术,从而对患者的诊治产生积极的影响。
静脉输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知多少!静脉输血指的是将人体中的全血或成份中含有的血浆的血液从静脉中注入体内的方法,通常用于急救时或者治疗疾病时会使用到静脉输血。
但是在进行静脉输血时,要注意静脉输血的适应症以及静脉输血的禁忌症,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症状,再进行输血,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实现安全输血。
1静脉输血的适应症1.1急性出血的患者静脉输血的主要适应症是急性出血,尤其是出现严重性的创伤或者进行手术时的出血。
当患者的失血量小于500ml时,而且临床上没有出现失血量不足的症状时,则可以不用进行静脉输血;当患者的失血量小于500ml~800ml时,可以根据患者在临床上失血量不足产生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同时可以参考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以及血细胞比容发生的变化来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1]。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选择输入晶体液、胶体液,不采取输入全血或者血浆。
当患者的失血量大于1000ml时,应该及时给患者输入适量的全血,以此来救助患者的生命。
1.2贫血、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贫血的症状和低蛋白血症是因为人体经常发生慢性出血、血清蛋白不足、红细胞遭到破坏而导致的。
所以在进行手术之前,如果有贫血的症状或者低蛋白血症时,应该及时纠正。
对于有贫血症状但是血容量足够的患者来说,可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来缓解贫血症状;对于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来说,可以输入适量的血浆或者白蛋白进行治疗。
1.3重症感染的患者对于全身出现严重感染现象的患者,或者有脓毒血症以及恶性肿瘤,进过化疗之后导致的严重性骨髓抑制继发性感染者,可以通过静脉输血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抵抗感染的物质以及补充患者体力的物质,以此来增加患者抵抗感染的能力,避免患者再次受到感染,加重病情。
1.4凝血困难的患者根据影响患者血液凝固的疾病,通过静脉输血输入适量的血液后,对患者的凝血状况进行矫正,如血友病的患者可以输入凝血因子或者输入抗血友病因子,以此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对于缺乏凝血因子的患者来说,可以对应输入凝血因子、新鲜的全血或者适量的血浆。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1.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来纠正或预防血液异常或缺陷。
2.输血的目的可以是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成分,或者是提供抗体或免疫因子。
3.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过多、贫血、凝血异常、免疫缺陷等。
4.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不稳定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感染、过敏反应等。
5.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型与配型测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6.输血的血源可以是亲属或无关患者,也可以是通过无偿献血获取的血液。
7.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输血管道的建立,可以通过静脉穿刺或中心静脉导管来进行。
8.输血的速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输血成分的性质来确定,以避免过快或过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9.输血后需要进行观察,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10.输血后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需要及时处理。
11.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输血液温度的控制,避免过热或过冷对患者造成不适。
12.输血前需要充分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输血的安全性、可能的风险和输血的预期效果。
13.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血液管理,包括血液保存的条件、血袋的标识和追踪以及血液管理的记录。
14.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安全管理的原则,包括血袋的正确使用、防止输血交叉感染等。
15.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成分的合理使用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实际需求来决定输注的成分。
16.红细胞输血是治疗贫血的常见方法,可以提高氧合能力和改善组织供氧。
17.血小板输血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可以预防或治疗出血。
18.新鲜冷冻血浆是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的常见方法,可以纠正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
19.全血输血是将新鲜的全血输注到患者体内,适用于多种急性失血情况。
20.由于异体输血可能引起免疫反应,临床上也可以使用自体输血或者回收输血方法。
21.自体输血是将患者的自身血液收集、保存,手术期间再输回患者体内,以避免异体输血的风险。
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急性出血
静脉输血的适应症
急性出血为输血的主要适应症,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时出血。
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1)时,临床上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可以不输血。
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20%
(500~800m1)时,应根据有无血容量不足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参考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选择治疗方案。
一般首选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不输全血或血浆。
当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20%(1000m1)时,应及时输注适量全血。
(二)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手术前如有贫血或低清蛋白血症,应予纠正。
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原则上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低蛋白血症者可补充血浆或清蛋白液。
(三)重症感染
全身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可通过
输血供给抗体和补体,以增加抗感染本领。
(四)凝血功能障碍
根据引起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输注相关的血液成分加以矫正,如血友病病人应输注凝血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凝血因子Ⅰ缺乏症病人应补充凝血因子Ⅰ或冷沉淀制剂,也可用新鲜全血或血浆替代。
静脉输血的禁忌症
静脉输血的禁忌症包孕: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恶性高血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极度衰竭及对输血有变态反应者。
静脉输血的注意事项
(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叉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
成分输血适应症
1.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适用于慢性贫血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2.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病、异型血液输注后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更适合于心、肝、肾疾病患者。
3.低温保存红细胞:适用于稀有血型及自身血储存。
4.辐射红细胞:可有效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宿主病,适用于严重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的患者。
5.粒细胞:适用于粒细胞缺乏伴有败血症或威胁生命的感染患者。
6.血小板输注:适用于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功能障碍所所致的出血患者。
7.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脏疾病;大量输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烧伤;抗凝血酶III缺乏;血栓性血小板紫癜。
8.冷沉淀:适用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A,血管性假血友病);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含量降低(严重创伤、烧伤、手术、感染、DIC、肿瘤)。
成分输血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一、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这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出血浆后的高浓度缩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的高达0.90。
由于原抗凝保存液被大部分移出,所含葡萄糖量很少,不能保存,加之红细胞很稠密,输注速度慢,故必须加入适量添加剂才能克服这些缺点。
添加剂的配方有多
种,都是特别者剂的红细胞保存液。
它不仅能使红细胞很好地保存,而且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了,输注更流畅。
这是目前红细胞成分应用的最佳选择。
适应症:悬浮红细胞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心,肾,肝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儿童的慢性贫血特别适合本制品。
注意事项:输注前需要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
必须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慢的现象。
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双头输液器)移入血袋内以稀释并混匀;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输用。
2、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红细胞浓缩液)
适应症: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注意事项:输注前要混匀,禁止向袋内加任何药物,也不允许用葡萄糖液,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稀释本样品,以免红细胞发生变性,凝集或溶血。
3、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品性质每单位总量约120ML,其中含红细胞60~80ML。
生理盐水50ML。
血浆和白模层大部分被去除,采用倒置离心法能去除白细胞约70%~80%。
这种制品HLA抗原作用较弱,故输血不良反应少。
适应症·: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准备作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重型地中海贫血等患者,可以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本制品。
如输本制品仍有发热反应,可改用洗涤红细胞或白细胞过滤器过滤添加剂红细胞或浓缩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制品性质每单位洗条红细胞的总量110~120ML,其中含红细胞60~70ML及生理盐水50ML,该制品已去除80%
以上的白细胞和99%的血浆。
保留了至少70%的红细胞。
在洗条中同时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
血小板随血浆被去除。
应用本制品可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适应症:*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的患者也可试用本制品;
注意事项:由于大多数单位采用的是开放式洗涤法,故本制品制成后最好在数小时内输注完毕。
二、白(粒)细胞
适应症对中性粒细胞过低的患者采用预防性粒细胞输注的方法已废弃,而治疗性粒细胞输住也呈日益减少的趋势。
注意事项1、本制品输注前必须做ABO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2、制备后应尽快离开血管,到达感染部位,或者先到肺部,然后进入肝脾。
因此,输住效果不是看白细胞数是否升高,而是看体温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
自体输血的优点和禁忌症及不良反应
自体输血的优点:
1、可避免输血相关性感染,如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及其他血源性致病源。
2、既可避免同种抗体的产生,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又可避免同种异体免疫作用所致的溶血、发热、过敏及异体配型失误所致的不幸事故。
3、可降低因异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所致的手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率,
4、等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运氧能力、减少凝血物质的损失。
5、通过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手术中的出血,经过过滤、洗涤、离心、浓缩,获得浓缩红细胞,可以不用或少用异体血。
6、不需要输血前的交叉配血及输血产生的血费,节约费用。
7、特殊群体的用血(如稀有血型患者、宗教信仰而拒绝使用他人血液的患者、血液供应困难地区的患者等)
自体输血禁忌症:1、血液已被细菌污染
2、血液可能被肿瘤细胞污染
3、严重贫血者及出凝血功能障碍者
4、脓毒血症或菌血症者
5、胸、腹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或血液在体腔中存留过久
6、全身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自体输血不良反应:
1、稀释式自体输血放血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低血容量性
休克。
输液量过多可因心脏负荷过重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2、贮存式自体输血手术前多次采血容易造成血患者血容量不足,采血过程可能会发生献血反应。
3、回收式自体输血可能造成患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继发DIC。
输注前采集或贮存不当容易导致溶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