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顶层设计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15.19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智慧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进一步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步伐,提高旅游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国家旅游局一直把智慧旅游发展作为一项关系全国旅游产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并采取和发布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从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到十八个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先行实践,在短短三年间,“智慧旅游”在我国持续发展,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很多地方和企业都积极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智慧旅游建设。根据(受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委托)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各地智慧旅游建设虽然都以围绕着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政务管理体系、旅游业态服务体系等主题进行推动和深入,但在具体实践的路径上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三种:一是采取“零成本投入、市场开放化”,鼓励社会企业、运营厂商开展智慧旅游比较热潮的项目建设;二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以“总体规划”引领项目落地化,以“总体规划”实现企业家政府管理旅游资源和产业的协调发展、智慧旅游项目的逐步推进;三是采取“大资金投入、大平台支撑”,强化政府实事工程,通过深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影响并由市场自主调节智慧旅游的项目需求和发展。

二、智慧旅游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意义

总体来说,我国智慧旅游大发展的序幕已经全面拉开,也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及各级地方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智慧旅游作为一个伴随着技术发

展而不断演变的经济形态,在理论体系、运营模式、产业关系、建设标准等方面还有不少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我国智慧旅游建设和发展缺乏可借鉴的成熟经验的原因,也有缺乏对智慧旅游这一综合性生态系统的组织和设计,这也导致了部分地区智慧旅游的各项建设任务推进缓慢,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现象出现。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做好智慧旅游的顶层设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和旅游管理机构开展智慧旅游建设的首要任务。对此,国家旅游局也相继于2012年5月、9月就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制订和报送《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方案》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有关机构对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16个地市级旅游管理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截至到2012年7月,我国绝大部分一线城市和80%的二线城市均已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目标和建设总体规划。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在内的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已有近40多家单位完成了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或是智慧旅游总体建设框架。

综合我国各地智慧旅游的建设现状,我们清晰的看到智慧旅游总体规划的组织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对引导和规划旅游产业要素合理配置和融合、推动多层次旅游业智慧服务圈的形成,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模式由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1. 智慧旅游总体规划从顶层设计的组织高度,对智慧旅游的各项建设任务给予系统的部署,有利于具体项目落地化,最大程度地避免因建设标准、技术体系、数据接口等多多元主体而导致信息孤岛化。

2. 通过智慧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有助于完善智慧旅游整体建设环境,在政府及旅游主管机构的政策引导下,在机制允许的范围内,有节奏地推进新兴技术应用、管理规范建立和产业体制形成,实现“智慧的旅游公共服务、智慧的旅游行业监管和智慧的旅游业态运营”的均衡发展。

3. 通过智慧旅游的总体规划,能准确定位“投资主体、建设主体、运营主体”,合理设计建设模式和运营模式,实现建设阶段与运营阶段的有效衔接,切实转变“重建设、轻运营”的传统发展思路,有效保证智慧旅游建设项目的持续应用和发展。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