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 格式:docx
- 大小:74.47 KB
- 文档页数:7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精选16篇)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1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一、东亚: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二、南亚: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三、中亚: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四、西亚: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五、非洲: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六、大洋洲: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2(1)水土流失问题(2)荒漠化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1)自然原因: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破坏了植被。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②开矿。
③土地利用不合理。
水土流失的后果(危害):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
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
(3)干旱缺水问题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②华北地区春旱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春季雨带未到达,降水稀少;b: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人为原因:小麦返青,需水量大。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3(一)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二)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据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应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三)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高考地理常考点23个1.等高线地势图小专题: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缘故: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势,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势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定理由:河流向中部聚拢,说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缘故: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连续进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缘故: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势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海洋资源小专题: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缘故: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大;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要紧集中于北太平洋)3.盐度和洋流小专题: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缘故: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缘故: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缘故: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定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定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河流及交通小专题: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缘故: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固,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缘故: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⑷极地航路开创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要紧缘故是:①地处潮湿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高考地理必记32个知识点地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修的一门科目,也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考试内容。
准备高考地理考试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涉及到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也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
下面将介绍高考地理必记的32个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基础理论知识1.气候类型与分布:掌握地球气候带及其分布规律,包括寒、温、热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2.地球运动规律: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包括地球的日、地球的年及其效应。
3.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自然条件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4.人口与城市问题:了解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5.经济地理:掌握国内外主要经济地理现象和规律,了解不同经济区域的特点。
6.资源与环境问题:理解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二、中国地理7.地理区划:了解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包括东、中、西三大地理区域及其特点。
8.自然地理:掌握中国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和自然景观的分布规律,如长江、黄河等。
9.人文地理:了解中国主要城市、经济区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如北京、上海、珠三角经济区等。
10.农业地理:掌握中国主要农业区域的特点,如东北、黄土高原等。
11.工业地理:了解中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12.交通地理:了解中国主要交通干线的分布和特点,如京广铁路、华南高速公路等。
三、世界地理13.大洲和洋:了解世界的大洲和洋,如亚洲、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等。
14.人口与城市问题:掌握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和主要城市的特点。
15.气候与植被:了解世界主要气候带和植被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16.经济地理:理解世界主要经济区域和国际贸易的分布规律,如欧盟、北美自贸区等。
17.资源与环境问题:了解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如石油、铁矿石等。
18.地缘政治:了解世界主要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问题,如欧洲一体化、中美关系等。
高考必记100个地理高频考点大全随着中国高考越来越趋于全国卷,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地理的考试中,有一些高频考点,如果能掌握好这些考点,对于提高地理考试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将会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考必记的地理高频考点大全,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物理地理1. 地球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的构造组成,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研究方法。
2. 地球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的构造组成,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研究方法。
3.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公转、倾斜、日地距离、季节、日照时间、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
4. 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5. 大洋中脊:大洋中脊的概念、分布、构造和作用。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学:全球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增长速度的差异、各国人口政策等。
2. 经济地理学:国内外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国家之间的竞争等。
3. 农业地理学: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农业重点区域的分布等。
4. 工业地理学:各国工业体系的发展历程、各国工业分布区域、重点工业区域的分布等。
5. 城市地理学: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城市规划、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交通与城市环境等。
三、自然地理1. 水资源的利用: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水污染等。
2.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预防与控制。
3. 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规律、资源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4.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影响因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等。
5. 生物多样性:全球生态系统的分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演变、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四、反复复习要想掌握这些高频考点,就需要进行认真的反复复习。
针对不同考点,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如看视频、做习题、背诵知识点等。
同时还要注意记忆技巧,例如使用联想记忆法、巧记法等,可以帮助加深记忆,巩固知识。
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作为高中的一门必修科目,地理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
对于地理常识的掌握程度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环境及地球现象等各个方面的认知和了解,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介绍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1. 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自转、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自转的影响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公转的影响是四季的交替。
(2)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是根据降水和温度的分布特点,可将全球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等五大气候类型。
(3)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如山、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貌变化等自然景观。
(4) 水资源、水循环: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循环是水在地球大气、水体和陆地间的循环运动。
2. 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城市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城市规划、居民住房、城市交通、城市环保等。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对于城市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一般分为道路、铁路、水路、航空四个方面。
道路交通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交通方式,铁路和水路交通是跨越远距离的主要交通方式,航空交通则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交通方式。
(3) 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指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环保措施也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4) 经济发展:经济是城市发展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从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可以发现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
当前,我国经济往往由城市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城市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方面。
总的来说,高考地理常考必背知识点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知识,包含了地球自转、公转、气候类型、地形地貌、水资源、水循环等方面;另外一个是人文地理知识,包含了人口与城市、交通运输、城市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图的制作与使用;(2)自然灾害与防治:如地震、火山、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3)气候与气象:气候带分布、气象要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等;(4)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水循环的过程与影响;(5)土壤与植被:土壤的类型、形成与利用、植被的分布与影响;(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
2.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人口问题与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经济;(3)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与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4)资源与能源:资源类型与分布、资源开发与利用、能源问题与发展;(5)区域地理:不同地域的特点、地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3.地理观念和地理方法:(1)地理思维: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地理思维方式;(2)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的观察、实验、调查、推理等方法;(3)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4)地理视野拓展:全球化与地方化、城乡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在准备高中地理的高考过程中,可以根据以上的必考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地理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和了解。
此外,还可以通过做试题、模拟考试等方式进行练习和考察自己的掌握情况。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地球的普通性(在太阳系中,与其他行星相比,质量、体积等方面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等);太阳活动(黑子、耀斑等)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等)。
2.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各圈层的特点。
例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等。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等)。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例如,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明显。
-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分布、成因和季节移动规律。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一、自然地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高考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略为扁球状的椭球体,分别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公转决定了地球季节和年份的变化。
3. 大气环境: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磁层等,其中对流层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带。
4. 水文地理: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5. 冰川地理:冰川是地球表面积雪和冰块的堆积体,主要分为冰帽和冰川两种类型。
冰川运动会导致地貌的改变,也是重要的水资源来源。
二、人文地理地理既研究自然环境,也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影响。
以下是高考中常见的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状况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地理的主要趋势。
2. 城市地理: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资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各地区的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也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4. 农业地理: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农业地理研究土地质量、气候等因素对不同农作物种植的影响,以及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
5. 文化地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文化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包括宗教、语言和风俗等方面。
三、地理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理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方法。
以下是高考中常见的地理技术与应用的知识点:1.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地球表面的不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灾害管理等领域。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考点(完整版)高考地理零碎学问点汇总1.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分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最强一般发生在冬季。
2.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火山喷发中形成矿产资源,地震波可以用来讨论地球的内部结构。
4.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难,两者最大的区分: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5.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6.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进展的观点。
7.留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8.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意大利的普拉托)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9.平原是城市发育最抱负的环境,但并不是全部的平原上都有城市分布,如亚马孙平原上。
10.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进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进展。
11.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美丽、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12.依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
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13.留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削减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14.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削减)。
2024年高考地理重要考点大总结一、河流两岸的等高线特点答:河流发育于山谷中,从河谷向两岸海拔越来越高,河流两岸的等高线是对称的。
二、北极星仰角和纬度考点1:北极星仰角和纬度的关系:1.北极星在北极的正上空。
2.由于北极星离地球非常远,所以在赤道地区,北极星在地平面上。
3.A地的纬度是A到地心的线和赤道面的夹角,所以β是A 地的纬度。
4.地平面是某地过地球表面的切面。
5.通过图中可以看出β就是北极星的仰角,所以北极星的仰角和当地的纬度相同。
考点2:隐含条件:当北极星出现在地平面上时候,当地应该是赤道地区。
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在赤道地区北极星在地平面上,只有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
三、楼距问题考点1:求最短楼距:正午时分,右侧楼房高度为h,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为H,如果要左侧楼房正午时所有楼层都能照射到,楼距L≥h.cotH,所以最短楼距是h.cotH。
考点2:影子移动方向的变化问题影子方向和太阳照射的方向相反;假如太阳从东北日出,此时影子就在西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就在正北方,傍晚太阳从西北日落,影子此时在东南方向。
四、侵蚀面和褶皱的关系考点1:什么是侵蚀面?答:侵蚀面是经过长期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广阔而近于水平的地面,也可以认为是由流水削平构造形成的缓平地面。
考点2:侵蚀面和褶皱的关系?答:侵蚀面曾经在地表接受外力作用侵蚀,如果侵蚀面和岩层是平行的,则该处无褶皱,如果侵蚀面和岩层有明显的夹角,则该处有褶皱。
五、通过沙子颗粒物判断流向河水是从沙子颗粒物大的地方流向沙子颗粒物小的地方考点1: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水具有搬运作用,越细小的沙子越容易搬运到下游,所以上游山区沙子颗粒物大,下游沙子颗粒物小。
考点2:冰川的搬运作用特点:我们知道从河流上游到下游,沙子颗粒物直径一般越来越小;从风的上风向到下风向,沙子颗粒物直径也是越来越小。
但是冰川的搬运作用不是这样的,冰川把大的小的石块裹在一起搬运到山脚下,形成冰碛平原和冰碛丘陵等,一般大小夹杂不一。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1.地理位置特征(1)绝对位置::包含具体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地处内陆或沿海;濒临海洋或陆地。
②大洲位置:位于哪个大洲的哪个方位。
③国家位置:有哪些邻国(陆上)或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交通线、河湖、地形区、山脉等。
2.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特征:①平均海拔高低;②地势倾斜方向;③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2)地形类型及分布:①地形类型的种类(单一或多样);②主要的地形类型;③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
(3)区域典型(特殊)地貌:①典型的流水地貌(如喀斯特地貌);②沿海地区的海岸线特征。
3.天气变化特征说出气温、风力、风向、天气阴晴和气压等的变化,包括阴晴状况、冷暖(即气温高低)、气压状况、风力和风向等。
【答题指导】在答气候特征的描述时注意以下三点:规范用词;气温和降水一般组合归纳,如高温多雨;突出地区特色,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等。
4.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1)气温气温的高低①年均温;②最冷月均温;③最热月均温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气温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①气温日较差;②气温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
(3)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
5.河流水文特征特征具体内容影响因素“两量”①径流量(大小及变化、是否断流等)②含沙量(大小及变化等)受植被状况、地形陡缓(以侵蚀还是沉积为主)等影响“两水”①水位(高低、变化)与补给类型密切相关②水能(蕴藏量的大小)受流量和落差影响“两期”①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②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凌汛时间等)与气候类型及河流补给类型相关地理必背知识点盐度和洋流⑴盐度比较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很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⑵盐度比较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高考地理42个必考点必考点1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宇宙探测
必考点2 地球运动的特点
必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必考点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必考点5 时刻运算和季节判定
必考点6 大气受热过程
必考点7 热力环流
必考点8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必考点9 三圈环流
必考点10 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的判定
必考点11 天气系统
必考点12 地壳物质循环
必考点13 地质构造
必考点14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状
必考点15 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其特点
必考点16 水循环
必考点17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阻碍必考点18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必考点19 地表形状对聚落分布的阻碍
必考点20 地表形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阻碍
必考点21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阻碍
必考点22 自然灾难对人类活动的阻碍
必考点23 全球气候变暖的缘故及其阻碍
必考点24 农业区位分析与评判
必考点25 农业地域类型
必考点26 工业区位分析与评判
必考点27 工业地域的形成
必考点28 交通运输布局
必考点29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必考点30 人口迁移的成因及阻碍
必考点31 都市区位因素
必考点32 都市空间结构
必考点33 都市化过程及其阻碍
必考点34 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可连续进展必考点35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必考点36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必考点37 区域经济可连续进展
必考点38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必考点39 产业转移
必考点40 区域位置描述
必考点41 区域特点分析
必考点42 区域差异比较。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凸高则低。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一、大气运动-----考点及解读1、大气受热过程;2、冷锋及暖锋、锋面气旋(温带气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现象(特点);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其气候的影响;4、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5、我国主要气候的特征、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二、水体运动----考点及解读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重点考查地表径流、下渗环节),水循环的意义;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世界(中国)主要河流、湖泊及其水文特征,及其对地貌、水运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三、地壳物质循环(地质循环)----考点及解读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即三大类岩石的物质循环过程,就是分析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及其过程;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4、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类型与分布;5、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分布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基本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如秦岭等的地理意义);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解读1、自然地理要素(水文、气候、地貌、土壤、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牵一发动全身”);3、区域间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互影响(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华北平原地貌变化的影响);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经度、垂直地带性,重点复习垂直地带性,包括:基带、带谱、雪线、阴阳坡、迎风背风坡等核心概念,山脉基带的自然带植被类型所反映出的纬度位置);5、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五、人口与城市----考点及解读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区分布规律;2、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城市化(时间发展、空间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城市功能区的空间结构(地域结构),及其形成原因;5、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其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的差异;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城市病”)及解决措施(应对方法);六、农业----考点及解读1、农业区位因素(优势区位条件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形成条件;2、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区位条件、空间布局特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与途径;3、我国主要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我国常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特点;5、科学技术(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转基因育种、滴灌喷灌浇水、大棚热量等);6、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如常见的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发展模式;8、农业区位因素(优势区位条件分析)是必考内容。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借鉴参考。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1.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2.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处。
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
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岩石圈=地壳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3.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
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
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4.节气与季节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
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
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
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1.中国的地域特征:中国位于东亚、北半球,有辽阔的陆地和丰富的资源,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东临太平洋,西濒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北濒东北平原和腾格里沙漠,南界南海和台湾海峡。
3.中国的天然地理区划:中国可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地理区域。
4.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有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和河流等各种地貌。
5.中国的气候特征: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寒冷的冰川气候、温暖的温带季风气候和炎热的热带季风气候等。
6.中国的土地利用:中国土地利用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
7.中国的主要水系: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还有太湖、鄱阳湖等大型湖泊。
8.中国的主要山脉:中国有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秦岭、华山等主要山脉,还有昆仑山、天山等高山。
9.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有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还有黄土滑坡、沙尘暴等地质灾害。
10.中国的资源状况: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还有大量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
11.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规模庞大,人口分布不均衡,还有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问题。
12.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问题也日益突出。
13.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发达,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多种交通工具,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
14.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15.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
这些是高考地理必考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应对地理考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地理考试中可能还会涉及具体的案例、数据和图表等内容,需要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地理必考知识点高考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高考考生而言,掌握地理的必考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理必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与地球坐标:了解地球的分布情况,包括纬度、经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概念。
2. 大洲与洲际水体:掌握地球上的主要大洲,并了解洲际水体如大西洋、太平洋等的位置与特点。
3. 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地球的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内核等部分的组成与特点。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了解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情况,注意重点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
2. 城市与城市化:掌握主要城市的位置与特点,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原因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地理:重点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主要产业、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等。
三、地理地貌与气候知识点1. 地貌类型与特征:掌握不同地球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2. 气候与气候带:了解不同气候带的分布情况,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气候、寒地气候等,并了解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四、资源与环境知识点1. 能源资源:了解各种能源资源的类型、分布以及利用方式,如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2. 水资源与水环境:关注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水的循环以及对水质和水环境的保护。
3. 城市污染与环境保护: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五、地理实践与技能1. 地图阅读与制图:学习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符号含义,能够灵活运用地图分析问题。
2. 田野调查与数据收集: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真实的地理数据,并能够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3. 组织地理实验操作:具备基本的地理实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实验并得出合理结论。
这些地理必考知识点覆盖了地理学科的重点内容,希望考生可以系统学习、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以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把握,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考试,取得好成绩。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最新整理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一、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一、大气运动-----考点及解读
1、大气受热过程;
2、冷锋及暖锋、锋面气旋(温带气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现象(特点);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其气候的影响;
4、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
5、我国主要气候的特征、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水体运动----考点及解读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重点考查地表径流、下渗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世界(中国)主要河流、湖泊及其水文特征,及其对地貌、水运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三、地壳物质循环(地质循环)----考点及解读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即三大类岩石的物质循环过程,就是分析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
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及其过程;
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4、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类型与分布;
5、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分布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基本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如秦岭等的地理意义);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解读
1、自然地理要素(水文、气候、地貌、土壤、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牵一发动全身”);
3、区域间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互影响(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华北平原地貌变化的影响);
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经度、垂直地带性,重点复习垂直地带性,包括:基带、带谱、雪线、阴阳坡、迎风背风坡等核心概念,山脉基带的自然带植被类型所反映出的纬度位置);
5、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五、人口与城市----考点及解读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区分布规律;
2、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城市化(时间发展、空间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城市功能区的空间结构(地域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其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的差异;
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城市病”)及解决措施(应对方法);
六、农业----考点及解读
1、农业区位因素(优势区位条件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形成条件;
2、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区位条件、空间布局特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与途径;
3、我国主要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我国常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5、科学技术(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转基因育种、滴灌喷灌浇水、大棚热量等);
6、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如常见的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8、农业区位因素(优势区位条件分析)是必考内容。
七、工业----考点及解读
1、工业区位因素(优势区位条件分析);
2、传统、现代、七新兴工业部门的分布特点,其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
3、工业联系(集聚、分散)的原因、目的(好处、意义、作用);
4、工业地域(专业、综合)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城市病”)及解决措施(应对方法);
6、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八、地域联系----考点及解读
1、理解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三种方式;
2、五种常见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方法)----“多、快、好、省”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外形轮廓)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4、邮电通讯对商业贸易的影响(电子商务,互联网);
5、商业贸易区位因素(优势区位条件分析);
6、小商品集散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7、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发达地区、发展地区各自的区域地理环境(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方面)的影响;
九、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及解读
1、区域常见的环境问题(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产生原因及治理方法;
2、区域常见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酸雨、地表下陷等),产生原因及治理方法;
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否可持续发展);
4、河流流域开发的区域地理条件,水库(大坝)修建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对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5、河流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三大措施:工程、生物、技术)
6、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十、等值线判读----考点及解读
1、等值线(等差数列)的判读(闭合数据、弯直变化、分布位置、延伸走向、疏密程度、数值递变);
2、等值线空间分布特征;
3、影响等直线弯曲的因素(下垫面:地形、洋流、海陆轮廓、海陆位置);
4、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的应用(某区域气温、气压、地形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等值线计算(坡度),比例尺的应用;
5、考题通过等值线创设问题情境,主要考察考生对等值线的特征判读,从而形成空间感(方向+位置)、立体感(经度、纬度、高度)。
6、通过等高线判读,分析该地区地形类型及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农作物选择)、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7、通过等压线判读,分析该区域天气系统类型及天气特征(天气变化情况:气温、气压、阴晴),尤其是风的方向、强度变化。
8、通过等温线判读,分析该区域年或日气温变化、气候特征及类型,从而推测出地形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9、等高线分布图上,剖面线绘制出地形剖面图,分析该地区地势坡度、起伏、落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