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
- 格式:pdf
- 大小:158.87 KB
- 文档页数:6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2.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3.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4. 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包括剂量、用药时间、用药途径等。
5. 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
6. 加强抗菌药物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意识。
7. 推广和应用新型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8. 加强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抗菌药物的质量和效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滥用和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抗
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2015年发布了《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性的发展。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1. 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包括药物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建议。
不得擅自更改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耐药性的发生。
2.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原菌信息、病情严重程度、过敏史和肾功
能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对于复杂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联合用药以增加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应根据具体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行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组合。
4. 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范围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控制使用的时间和范围,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对
于轻度感染或预防性使用,应优先选择局部用药或其他替代性治疗方法。
5. 对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进行监测
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应定期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监测,评估药物的疗效和耐
药情况。
如果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耐药性增加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医务人
员在临床实践中应严格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1 附录 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3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 头孢菌素类................................................................................................................................ 22 头霉素类.................................................................................................................................... 2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 碳青霉烯类................................................................................................................................ 25 青霉烯类.................................................................................................................................... 26 单环β-内酰胺类....................................................................................................................... 26 氧头孢烯类................................................................................................................................ 26 氨基糖苷类................................................................................................................................ 27 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 细菌性前列腺炎...........................................................................................................................57 急性感染性腹泻........................................................................................................................ 59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 腹腔感染.................................................................................................................................... 66 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 (72)眼部感染 ................................................. (73)阴道感染 ......................................... (75)宫颈炎 .............................................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 .. (77)侵袭性真菌病 ...................................... . (77)分枝杆菌感染 ...................................... . (80)白喉 ............................................. .. (81)百日咳 .......................................... . (82)猩红热 .......................................... .. (82)鼠疫 ........................................... . (82)炭疽 ........................................... ..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 .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 (84)布鲁菌病 .................................. (84)钩端螺旋体病 ............................ . (85)回归热 .................................. (85)莱姆病 ............................................... (85)立克次体病 ............................................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 (87)1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它在医学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给治疗和防控感染带来了挑战。
为了指导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201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以下是这份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一、确定抗菌药物的适应症1. 严格遵循适应症使用抗菌药物,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药敏试验结果,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2. 对于无感染证据或细菌感染不明确的情况,不应滥用抗菌药物。
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1. 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2. 考虑患者的芳龄、性别、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情况,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疗程和频次,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2. 对于临床常见的感染症状,应根据临床指南和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1. 定期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五、加强药学管理1. 严格执行《医院药学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的药学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的库存和使用管理。
2. 对于高危患者和特殊感染科室,要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测,防止滥用和不当使用。
六、加强监督和管理1.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事件。
2. 对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疗机构和个人,要及时进行整顿和纠正,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医务人员和公众都应该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遵循指导原则,并加强自身的健康教育,提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理解和使用,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医疗质量。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能够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导原则有更深入的了解,减少不当使用和滥用的情况,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
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品种选择
近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等部门正式发布《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2004年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被废止。
2015版《指导原则》与2004版具体变更内容如下。
表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变更内容
表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2]
[1] 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力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胺类+甲硝唑。
[3] 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林,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4] 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格限制。
[5] 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5)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5)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7)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0)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21)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26)青霉素类 (26)头孢菌素类 (27)头霉素类 (29)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9)碳青霉烯类 (31)青霉烯类 (32)单环β—内酰胺类 (32)氧头孢烯类 (33)氨基糖苷类 (33)四环素类 (34)甘氨酰环素类 (35)氯霉素 (36)大环内酯类 (37)林可酰胺类 (38)利福霉素类 (39)糖肽类 (39)多黏菌素类 (40)环脂肽类 (42)噁唑烷酮类 (42)磷霉素 (44)喹诺酮类 (44)磺胺类 (46)呋喃类 (47)硝基咪唑类 (47)抗分枝杆菌药 (48)抗真菌药 (51)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57)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57)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57)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57)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58)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59)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5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59)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60)社区获得性肺炎 (61)医院获得性肺炎 (62)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65)细菌性前列腺炎 (67)急性感染性腹泻 (68)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70)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72)血流感染 (72)感染性心内膜炎 (74)腹腔感染 (75)骨、关节感染 (76)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77)口腔、颌面部感染 (80)口腔感染 (80)颌面部感染 (81)眼部感染 (81)细菌性结膜炎 (81)细菌性角膜炎 (82)细菌性眼内炎 (83)阴道感染 (83)宫颈炎 (84)盆腔炎 (85)性传播疾病 (85)侵袭性真菌病 (86)分枝杆菌感染 (89)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89)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90)麻风分枝杆菌感染 (90)白喉 (91)百日咳 (91)猩红热 (92)鼠疫 (92)炭疽 (92)破伤风 (93)气性坏疽 (93)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94)布鲁菌病 (94)钩端螺旋体病 (94)回归热 (95)莱姆病 (95)立克次体病 (9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97)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品种选择近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等部门正式发布《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2004年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被废止。
2015版《指导原则》与2004版具体变更内容如下。
表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变更内容项目2015年版2004年版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结果”为细菌、真菌性感染依据;删除“门诊病人可根据病情药开展药敏工作”。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细菌性感染。
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删除旧版中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者例外”这个注释。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非手术预防预防用药基本原则进一步将预防用药目的明确为“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并与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区分开来。
仅提出内科、儿科预防用药的原则,包括预防用药的对象、时间、人群等,主要是用于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
非手术预防用药指征1.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应用”预防类抗菌药物。
2.将不适应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3.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提出明确的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宜常规使用”预防类抗菌药物。
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强调了预防用药目的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考虑预防用药的情况中,增加了感染的高危因素: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包括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给药方案开始给药改为“在皮肤、粘膜切口前0.5~1h”内或麻醉开始时;术中追加一次抗菌药物的条件改为“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明确提出“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h,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开始给药时间为“术前0.5~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书中追加一次抗菌药物的条件为“手术时间超过3h,或是雪亮大于1500ml”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在2009年38号文的基础上的手术类型更加全面,而且对于同一个外科系统手术类型进行更为详细的区分。
详见表1。
仅提出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但未给出详细具体的推荐。
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原则相比2004年版,2015年版根据新的临床指南等询证医学证据更加细化初始经验治疗的药物选择。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1.2015年版首次提出多重耐药菌及泛耐药菌感染时,需抗生素联合用药。
2.2015年版同时也将2004年版“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重症感染”这一联合用药的指标删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2015年版新增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2.2015年版重新定义了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其不但是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而且应是已经列入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3.2015年版着重突出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从严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首次指出可以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几种情况。
4.2015年版新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评估和监督检查项目:①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②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科学设定控制指标、处方医嘱专项点评);③反馈与干预(通过监测-反馈-干预-追踪模式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持续改进);④加强监督检查。
表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2]手术名称切口类型可能的污染菌抗菌药物脑外科手术(清洁,无植入物)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脑外科手术(经鼻窦、鼻腔、口咽部手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脑脊液分流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脊髓手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或角膜移植、泪囊手术、眼穿通伤)Ⅰ、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局部应用妥布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等头颈部手术(恶性肿瘤,不经口咽部粘膜)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头颈部手术(经口腔黏膜)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颌面外科(下颌骨切开复位或内固定,面部整形手术有移植物手术,正颌手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耳鼻喉科(复杂性鼻中隔成形术,包括移植)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乳腺手术(乳腺癌、乳房成形术,有植物物如乳房重建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胸外科手术(食管、肺)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格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心血管手术(腹主动脉重建、下肢手术切口涉及腹股沟、任何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体或异物,心脏手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3]±[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头霉素类结肠、直肠、阑尾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或头孢曲松±[5]甲硝唑经直肠前列腺活检Ⅱ革兰阴性杆菌氟喹诺酮类[4]泌尿外科手术:进入泌尿道或经引道的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或前列Ⅱ革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氟喹诺酮类[4]腺切除术、异体植入及取出,切开造口、支架的植入及取出)及经皮肾镜手术泌尿外科手术:涉及肠道的手术Ⅱ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有假体植入的泌尿系统手术Ⅱ葡萄球菌属,革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氨基糖苷类,或万古霉素经引道或经腹腔子宫切除术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经引道手术加用甲硝唑)[3],或头霉素类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使用举宫器)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羊膜早破或剖宫产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人工流产-刮宫术引产术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多西环素会阴撕裂修补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皮瓣转移术(游离或带蒂)或植皮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骨内固定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术、腔隙植骨术、脊柱术(应用或不用植入物、内固定物)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外固定架植入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截肢术Ⅰ、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开放骨折内固定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1] 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力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胺类+甲硝唑。
[3] 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林,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4] 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格限制。
[5] 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