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美术》课件新教材1
- 格式:ppt
- 大小:6.88 MB
- 文档页数:30
1、让大家认识我教材分析:本课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节美术课, 同学之间彼此都有想相互认识一下的愿望.所以, 本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未来发展, 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激发兴趣为基点, 通过形式多样的撕、剪、贴、画、说、看、玩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使之通过学习活动能用自己喜爱的媒体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并大胆地向同学介绍自己和作品.因而, 本次学习活动, 既是一次艺术认识创造的活动, 又是一次同学、师生之间的认识交流、增进情感的活动.教材通过文字和图片提示的制作方法及学生活动方式, 旨在突出如何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 使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教学难点: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课业类型:工艺制作教具准备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纸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 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 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 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 成为它的一员, 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三)讲授新课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 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 老师做自我介绍.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5、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6、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 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 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四)学生制作, 教师巡回辅导.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 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五)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 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 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 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六)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看, 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 才充满活力, 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 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 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课题:2、看谁涂得更好看教材分析 :《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二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 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色彩组成灵动的画面, 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一.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自幼儿时期, 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本课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 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 自由组织、涂色, 以点、面、线、圈、刮等不同方法涂色, 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 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 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了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创新探究目标:尝试运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画画, , 懂得敢于尝试, 大胆展现自己的个性.3、技能目标:能认识不同的色彩, 了解油画棒与水彩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 尝试用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难点: 体会不同笔触, 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课前准备:教师: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炳稀画的衣服、以及相关的绘画材料, 课件等常规用具.学生:蜡笔、油画棒、水彩笔任带其一均可.课时: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辨识色彩游戏(拿出色彩卡让学生辨识, 看谁的反应最快, 能说出色彩的名称.)教师快乐谈话:小朋友们, 瞧, 我把大家喜爱的机器猫请到我们的教室了, 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 谁要啊?不过要想得到礼物的小朋友先得过我这一关, 就是来做个辨识色彩游戏.2、美术字揭课题在学生体验好各种材料的不同感受之后, 采用谈话法揭题.并且拿山事先准备好的课题, 展示在黑板上.[精致有趣的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把学生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无形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字的能力, 为美术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玩辨识色彩游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色彩的认识.]3、了解绘画种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炳稀画作品等)A摸一摸, 看一看绘画作品B想一想, 说一说内心感受C找一找, 认一认绘画种类D画一画, 动一动体验感受[学生在观察、触摸、讨论、实践中对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情蘸色、调色, 观察色彩的变化, 学生对各种绘画材料有初步的认识, 了解相关工具及使用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孩子从一开始接触绘画起, 就逐步形成一种很大气、不拘谨的绘画态度]布置下节课带工具材料.第二节一、欣赏分析, 传授新课1、课件欣赏大师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如:克利、米罗、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大师作品.)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 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益.]2、分析大师作品教师提问:“刚刚看到作品,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或色彩?”“你觉得画画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兴?很恐怖?还是有点伤心?哪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的?”[设计意图: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 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 你的色彩也会暗淡.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 但这种感觉却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3、观看教师范画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教师现场示范画一幅画.[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给学生直观印象, 优美的乐曲给学生美的享受, 轻松片刻使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 化简学生作画的畏难情绪, 发挥出最好的水平.]4赏析学生作品[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 了解油画棒与蜡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一一油画棒粗犷有力, 蜡笔柔和匀净.]二、合作创新, 动手实践根据学生不同喜好分层布置作业, 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绘画的乐趣.(1)临摹画一幅作品.(2)自己想象创作一幅作品.(3)自由组合共同完成一幅作品.[设计意图:在明确作画要求后, 学生开始进行创作, 选择优美轻松的钢琴曲作背景音乐, 创设愉快的氛围.](四)作品评价, 课外延伸1、展示各组的绘画作品[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 验成功的快乐.]2、学生当评委, 评价作品A.学生的自我评价B.学生之间的互评C.老师进行客观评价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让每位学生都能体是否灵活地开动脑筋, 结合线、色等造型因素进行组织创造:[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 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 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求, 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学生, 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 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D.请机器猫为大家颁奖[设计意图:做到首尾呼应, 再一次地将学生带入创设的童话情境, 提高他们的对上美术课的兴趣]3、总结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家人共同装裱自己的作品, 装饰自己可爱的家.[设计意图:学会创新与探究, 学会让自己的东西变得实用、生活化起来.又增进了亲情.]3、圆的世界一、教材分析:本课从课前准备开始到教学全部过程, 全由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着:探索——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各个环节.探索:课前与学生交流, 寻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课堂.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课堂.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感受:在滚动玩耍时, 看、摸、闻等触觉行为, 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变动, 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 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 触发了创意思维.表现: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们的形象思维.评价: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 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二、教学目标:1.在感知活动中, 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 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2.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 隐性的道德行为.3.会观察和提出问题, 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4.随意大胆地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 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2.难点:引导学生边线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展开创作.学生分析:孩子, 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 好奇、好动成为他们的特点.课堂上, 哪怕有那么一丁点儿令他们希奇的事, 便会控制不住情绪, 笑笑闹闹, 跑跑跳跳, 使课堂难以安静.尤其是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 需安排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课堂秩序往往更难调控.对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果采取强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斥责去规范学生的行为, 往往是难以奏效的.这时教师要运用教学的机智、采用随机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 因势利导, 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 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时: 1课时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 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 你们想去么?板书课题:《滚动乐园》(二)联想观察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课件展示: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师: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三)对比感受师: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实验:方形物和圆形物的滚动.小结: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请同学闭上眼睛, 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那些物体能滚动?那些物体不能滚动?(四)感知体验组织游戏(五)观察联想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 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六)欣赏作品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七)愉快表现提出作业要求:画一个或一组滚动着的圆形物, 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每组用一条长长的纸共同完成作业, 教师从每组最前方把纸滚到最后一个人面前.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来表现滚动乐园的故事.教师巡视辅导, 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八)讲述评价(九)课后拓展4、各种各样的形课时:一课时课型:造型表现学习目标:1.学生欣赏图片, 用形分解的方法发现和了解生活中的物像可以用不同的形状概括.运用剪、撕、卷的方法, 利用各种形状表现物像.2.学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形状粘贴组合一个或几个物体,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使学生初步树立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可以概括生活中的物象, 学习用型组合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尝试利用不同的方法和多种形状完成一幅粘贴画.难点:剪、撕、卷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准备:奖励学生的各种形奖、图形组合的范画、课件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棒学习过程一、观察欣赏激趣师:同学们你们好!关老师最近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物体, 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秘密, 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物体, 图片分类排列, 学生看完图片后说观察出了什么秘密, 学生会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 说出3-4种物体的形状.师:小朋友们有一双火眼金星的眼睛, 共同发现了这个重要秘密: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外观是由各种各样的形状组合成的.导入课题:各种各样的形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各种各样的形图片.二、发现探索尝试教师再次播放课件, 学生说图片中的物体是由哪些不同的形状构成的.出示:电车、钟表、人物、房子图片师:这些图片是由哪些不同的形状构成的?学生说的同时, 教师可以出示一幅范画, 请两位学生尝试粘贴一下简单的物体.探究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成员独立或者合作方法, 用哪些形状表现你喜欢的东西?三、讲解示范点拨作品方法:l 画各种形状师:画前先想好用什么形状组合什么图形.l 剪形状师:小心注意使用剪刀要安全.l 粘贴师:怎样贴才牢固.四、艺术实践请小朋友看课本, 欣赏学生作品:太阳、下雨了、吊车、小鹿、老房子.师:说一幅你喜欢的图画, 它们是用哪些形状组合成的?作业要求:用剪、撕和卷的方法将彩纸变成不同的形状, 进行有趣的组合, 粘贴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五、评价小结提炼①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学会在生活中找出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半圆形等.生:学会用各种形状拼贴成图画.②看这些优秀的作品, 哪幅作品画面好看?结束语:师:小朋友们, 除了本节课我们认识的形状外, 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的形状呢, 如:棱形、月牙形、梯形、六角形等.课件出示新颖形状组合成的物体.师:其实只要你们细心观察, 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形状, 原来我们缤纷多彩的世界是由许多种不同形状构成的, 课下请小朋友们用今天你学到美术知识拼出更多美丽的物体好吗?5、画汽车教材分析: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 儿童从涂鸦期开始, 就对外形各异, 功能多样, 色彩丰富的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节课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地把自己所见所闻, 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 从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课时:1教学目标:车的观察分析, 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发展综合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形特点.教学准备:汽车的图片、彩纸、彩笔、教学录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师生共同观看教师带来的教学录象.二、讲授新课1、小组性的探究学习观察分析汽车的外形特点.(1)利用学生带来的玩具汽车及其图片, 小组进行研究.研究内容:生活中有那些不同种类的汽车?从汽车的外观看, 他们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每种汽车有什么本领.(2)师生共同分析以上的问题(3)师生分别介绍集中现代化新型的汽车.2、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1)那些作业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那些是自己创造的汽车, 有什么本领?(2)你喜欢哪辆汽车, 为什么?3、师生共同活动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汽车, 其他同学分析课本中的作业, 并进行讨论:(1)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2)分析黑板上几位同学画的汽车.(3)表扬有创意的同学4、学生作画, 教师辅导教师鼓励学生创新4、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画的汽车有什么特点, 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5、课下延伸:请同学回家进一步研究:(1)汽车为什么能在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那些机器部件?(2)汽车是由谁发明的?板书设计:5、画汽车相同不同6、漂亮的建筑一、教材分析低年级美术造型与表现, 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工具, 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媒材, 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 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这是一节动手课,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通过对旧画报、海报、旧挂历、蜡光纸进行粘贴、剪刻等方法进行制作.学生剪贴画时, 思维活动贯穿整个取材、撕、摆、组合、粘贴的全过程, 如同积木游戏一样是一种手、脑、眼的综合训练.课本第38页展示了学生剪贴的各种作品, 风格多样, 稚拙有趣, 充分表现出小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教学内容与目标a、显性内容与目标尝试使用不同纸材, 体验造型快乐b、隐性内容与目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 对生活的热爱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尝试用不同纸材撕贴一幅《漂亮的建筑》难点: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2、学习材料废旧挂历纸广告纸蜡光纸剪刀固体胶等三、教学设计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⑴、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建筑今天学习《漂亮的建筑》, 这里的建筑主要是指房子,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各种各样的房子, 请你和周围的小朋友自由交流一下, 说说你见过的最漂亮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请几名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说说、画画)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建筑.⑵、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人类最初的建筑物是遮风避雨的住所, 虽然较其简陋, 但它凝聚了人的劳动与创造, 使人感到舒适和安全.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 人们在追求实用功能的同时, 还要求它的外形和空间更加完美和理想化, 由于不断地追求和创造, 使中国的建筑艺术形式多样, 并且具有鲜明的风格.师生共同欣赏建筑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建筑的名称, 回忆在哪儿见过, 观察建筑的形状、色彩、装饰特点.《天坛祈年殿》北京三层圆顶、蓝色琉璃瓦、红色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天安门城楼》北京雄伟壮丽, 金碧辉煌, 红墙黄瓦、雕梁画柱高台基、大屋檐、多圆柱屋顶多样, 等级分明屋脊“仙人”、“走兽”《黄鹤楼》武汉外观层层飞檐, 金黄色的玻璃屋面古朴富丽主楼净高51.4米, 共5层葫芦形宝顶, 《高楼大厦》大都市造型简洁、明快、庄重、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乡村民居》乡村《城堡建筑》游乐场等⑶、欣赏学生作品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漂亮建筑的图片, 小朋友们是如何用撕贴画的方法表现这些漂亮的建筑,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39页学生作品: A、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为什么?(房子的形状、色彩、装饰以及周围的环境)B、凭自己的观察和学习经验, 你认为完成作品需要哪些工具材料?(剪刀、固体胶、废旧挂历纸、广告纸、蜡光纸等)⑷、听故事《做房子》, 学习房子的剪贴方法和步骤, 体验造型在茂密的树林里, 有一座小屋, 里面住着幸福的一家人, 他们是爸爸妈妈和两个儿子.等儿子们稍稍长大一点后, 爸爸妈妈就决定让他们出去独立生活.有一天, 爸爸妈妈叫到面前, 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 你们已经长大了, 再也不能依靠爸爸妈妈了, 准备独立生活吧!不过, 在独立生活之前, 我希望你们首先要各自为自己建造一座房子.”兄弟俩一听说要独立, 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 第二天一大早, 他们就起来忙着为建房做准备.一个月过去了, 哥哥准备好做房子要用和各种材料, 就开始建房子啦(教师边讲故事边用剪贴画的方法演示做房子的步骤).第一天, 只见他做了一个方形的墙体, 第二天, 他在墙体的上方盖上梯形的房顶, 到了第三天, 他家房子安上漂亮的门窗和烟囱.望着新盖成的房子, 哥哥高兴得合不拢嘴……弟弟虽然也准备好了做房子要用的各种材料, 但是他并没有急着盖新房, 而是先到各地仔细考察了一番, 并用手中的笔记下一些漂亮房子的图案(教师展示房子线描图例), 他神气地说:“我要建一座世界上最漂亮的房子……”讨论:你认为故事中的弟弟可能会建一座怎样的房子?请两至三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⑸、作业要求请你用撕贴画的方法将想像中弟弟的房子表现出来作业形式:独立制作或是合作制作学生自由选择⑹、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辅导要点:A、运用多种纸材撕贴一幅漂亮的建筑B、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大胆创造(房子可以是见过的, 也可以是想像中的)C、根据画面需要, 可以适当添加环境(教师适时在范画——哥哥的房前屋后添加花草树木等环境, 使画面更完美)[设计意图]⑴、了解建筑有关知识, 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 激发兴趣, 培养审美⑵、欣赏学生作品, 讲故事创设情境, 学习剪贴房子的方法和步骤;展示图例, 启发创作思维, 情境设疑, 激发想象,发挥想象, 自由创造2、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通过观察分析大量的图片(实物图片、学生作品), 对比启发;情境设疑, 听故事学习剪贴方法步骤, 活跃思维, 启发创造, 寓教于乐.3、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⑴、作品提倡立意造型的新颖, 就是要抓住一切新意的苗头, 善加激发.⑶、鼓励用多种纸材进行组织画面.⑷、小组合作, 分工要明确.⑸、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纸材, 以备学生纸材的不足.三、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介绍自己的画面和创作体会2、(互相评价)集中展示学生作品, 欣赏、讨论谁的作品好, 为什么?教师请两三位学生点评.3、上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7、美丽的天空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在自然界中, 天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季节和早晚变化, 天空会出现许多美丽的色彩, 千变万化的云朵、风、沙、雪、雨及雷鸣电闪, 在天空还会出现许多飞鸟、昆虫、飞机、风筝和气球……本课设计强调了学生可以用写实或幻想的手法完成一件美丽的天空剪贴画或绘画作品.在教育理念上, 强调让学生逐步体验美术学习的特征, 了解在创作中的多种手法:可以写实, 可以幻想, 了解作品的多种形式.教学目标(一)学习剪贴画和绘画技法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二)尝试用纸、剪子、胶水、吹塑板、水粉色等多种工具和材料, 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 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 认识常用色.。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我做的乐器》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乐器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乐器的制作方法,如纸制乐器、塑料乐器、木制乐器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材料选择制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制作乐器的的基本方法,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制作手工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尝试和创新。
但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对细节处理不够精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层次不齐,教师应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乐器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乐器的技巧和方法。
2.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使乐器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技巧。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乐器的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评价激励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塑料、木材、剪刀、胶水等。
3.音乐播放设备。
4.展示用的黑板、展架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美感和制作过程。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几种不同材质的乐器,如纸制乐器、塑料乐器、木制乐器等,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多样性。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第5课《童心是小鸟》课件•课程介绍与背景•歌曲《童心是小鸟》赏析•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创意实践与拓展活动•课堂互动与游戏环节•课程总结与延伸01课程介绍与背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内容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年龄特征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学习风格02歌曲《童心是小鸟》赏析歌曲背景及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这首歌曲由著名的儿童音乐作曲家某某某创作,他以其独特的音乐才华和深入人心的作品而广受好评。
歌曲风格与特点风格特点歌曲结构与旋律分析歌曲结构《童心是小鸟》为一段体结构,主歌部分旋律优美,副歌部分则更加欢快,整首歌曲结构紧凑,易于传唱。
旋律分析歌曲的旋律以级进和小跳为主,音域适中,适合儿童演唱。
同时,旋律中运用了切分音、附点等节奏型,使得歌曲更具动感和活力。
03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音乐基础知识:音符、节奏等节奏感知音符认知通过拍打、模仿等方式感受不同节奏型的特点,培养节奏感。
音高辨别演唱技巧: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等气息控制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掌握气息在歌唱中的运用,使歌声更加自然流畅。
咬字吐字通过练习清晰的咬字和准确的吐字,提高歌唱的清晰度和表现力。
声音位置体会声音在头腔、鼻腔、口腔等共鸣腔体中的位置和感觉,使歌声更加圆润动听。
竖笛演奏掌握竖笛的基本吹奏方法和指法,能够演奏简单的乐曲。
口风琴演奏学习口风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包括吹奏技巧、指法运用等。
打击乐器演奏了解不同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特点,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协作能力。
乐器演奏:简单乐器演奏方法04创意实践与拓展活动尝试为歌曲重新填词,表达孩子们自己的心声和情感,培养孩子们的创作能力。
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首新的歌曲,展现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团队协作能力。
改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创造出新的版本,以适应不同的演唱场合和风格。
歌曲改编与创作尝试根据歌曲内容和故事情节,设计音乐剧的表演形式和角色分配。
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画音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画音乐》是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的第16课,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音乐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音乐与绘画的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描绘音乐的过程,体验艺术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操作,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音乐与绘画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和探索。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较为突出,部分学生则相对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与绘画的关系,通过绘画表达音乐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描绘音乐的过程,培养艺术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体验艺术的魅力,增强对美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音乐的感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音乐与绘画关系的理解,以及绘画技巧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引导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绘画工具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发对音乐与绘画关系的思考。
2.讲解:介绍音乐与绘画的关系,讲解如何通过绘画表达音乐的感受。
3.示范:教师示范一幅音乐绘画作品,展示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
4.实践: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段音乐进行绘画创作,尝试将音乐的感受转化为绘画作品。
5.交流: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讨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教案标题:节奏与旋律课程名称:美术年级:六年级下册时间:2023-2024学年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掌握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会运用美术元素表现音乐节奏与旋律。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
2. 美术元素在音乐节奏与旋律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音乐节奏与旋律融入美术作品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美术用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如音符、节奏型等。
3. 教师展示美术作品中运用音乐节奏与旋律的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分组,每组发放一张画纸和音乐作品。
2. 学生根据所给音乐作品,运用美术元素表现音乐节奏与旋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组内交流与评价。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各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心得。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性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分享本课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音乐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与美术的结合,让学生了解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表现形式,并学会运用美术元素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