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计算图表_
- 格式:xls
- 大小:234.50 KB
- 文档页数:1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 /检测项目: 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 /发送日期: /检测报告项目负责:报告审批:批准:检测报告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料堆比例,% 通过下列筛孔尺寸(mm)的百分通过率(%)料仓C级配M级配F级配筛孔C级配M级配F级配4#(10~15)30 22 330. 7.3 7.7 6.6 0.15 8.3 8.8 7.43#(5~10)25 28 25 0.3 10.0 10.8 8.9 0.6 13.5 14.9 11.92#(3~5)8 7.5 10 1.18 18.6 20.9 16.32.36 30.5 34.8 26.51#(0~3)35 41 30 4.75 45.3 50.3 42.3 9.5 71.2 78.8 68.4矿粉 2 1.5 2 13.2 97.9 98.5 97.7 合成毛体积γsb2.690 2.668 2.697 16 100 100 100 合成表观γsa2.705 2.702 2.707 19 100 100 100附图1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结构示意图2.2 矿料级配的确定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中,三个级配的体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附表5 马歇尔混合料设计试验结果与混合料特性试验项目油石比(%)要求/ 4.0 4.3 4.6 4.9 5.2 / 毛体积相对密度 2.344 2.351 2.360 2.368 2.381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2.477 2.474 2.471 2.467 2.461 / 空隙率(%) 5.4 5.0 4.5 4.0 3.2 4~6 矿料间隙率 (%) 16.2 16.2 16.1 16.1 15.8 / 饱和度 (%) 66.7 69.2 72.1 74.9 79.6 65~75 稳定度( kN) 11.01 11.10 11.81 10.66 10.96 ≥8.0流值(mm) 1.5 2.3 3.0 2.8 1.9 1.5~4根据马歇尔的试验结果,所选的沥青用量围,密度没有出现最大值,取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4.88%为OAC1,即OAC1=4.88%,再从图上查得计算得之,即OACmin=4.02%,OACmax=4.88%,即OAC2=(OACmin+OACmax)/2=(4.02+4.88)/2=4.45%。
定魏工程AC-16I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一、引言(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不管是高速还是普通公路对沥青混合料的要求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如何满足路面使用性能等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沥青混合料路面作为一种路面结构形式,以其行车舒适、噪声低、易于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中。
但是国内的沥青路面普遍存在工程的耐久性和早期损坏两大突出问题。
造成这种情况有各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而作为面层,它是为行车提供安全、经济、舒适的服务,并直接承受汽车荷载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沥青面层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搞好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要综合考虑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抗疲劳性、及施工的难易程度等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1)强度高,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中,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因此应具有一定力学强度;(2)高温稳定性好,沥青混合料是种典型的流变材料,它的强度和劲度模量随温度的升高的降低,所以在夏季高温时,在重交通重复作用下,由于交通的渠化,在轮迹带逐渐形成变形下凹、两侧鼓起的所谓“车辙”,这是现代高等级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3)低温抗裂性好,沥青混合料不仅应具备高温稳定性,同时还要具有低温抗裂性,以保证路面在冬季低温时不产生裂缝;(4)耐久性好,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中,长期承受自然因素的作用,为保证路面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必须具有较好的耐久性;(5)抗滑性好,即应具有良好的微观粗糙度和宏观粗糙度,以保证在路面潮湿时,车辆能高速安全行驶,并且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其抗滑能力不致很快降低;(6)施工和易性好,要保证室内配料在现场施工条件下顺利的实现,沥青混合料除了应具备前述的技术要求外,还应具备施工和易性。
[1]沥青混合料是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符合规定级配矿料与石油沥青加温拌和而成的,其具有良好密实结构,强度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阻力,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沥青混合料按标准压实后的剩余空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剩余空隙率为3%~6%,为I型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另一种剩余空隙率为4%~10%,为Ⅱ型半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沥青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6)一、基本情况该高速公路工程地处华北地区交通干线,拟采用改性沥青SMA作为抗滑表层,按规范规定,首先铺筑长500m的SMA路面试验段,由于有关各方的重视和努力,试验路铺筑非常成功,为高速公路正式铺筑SMA路面创造了条件。
试验路铺筑在邻近的二级公路上,路面宽14m,在旧路面上先铺筑了AC-25(F)型沥青混凝土整平层,然后铺筑SMA-16抗滑表层,设计厚度4cm。
二、材料参数与试验1.沥青结合料考虑到高速公路所在地夏天炎热,基质沥青的标号采用与沥青面层原设计相同的进口壳牌沥青AH-70,沥青质量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中的A级标准。
改性剂采用性能较好的SBS,SBS 为北京燕化公司国创一号,星型,经过不同剂量改性效果的比较,选择剂量5%,由北京市国创改性沥青有限公司的LG-8型炼磨式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在拌和厂现场加工制作,改性沥青经显微镜观察分散非常均匀,一般小于5μm,试验结果如表1。
2.矿料试验路全部采用高速公路表面层实际使用的材料铺筑。
粗集料采用玄武岩,质地坚硬,表面粗糙,质量指标如表2。
细集料采用人工砂及天然砂,人工砂是玄武岩碎石厂加工的,规格3-5mm,3mn以下的粉尘已经被抽风机吸走,很干净。
由于加工困难,成品率低,所以价格较贵,为碎石价格的两倍,所以使用量不宜太多。
天然砂为河砂,含泥量几乎为零。
矿粉为磨细石灰石粉,细度见配合比设计表,不过由于时处雨季,矿粉不够干燥,使矿粉添加有些困难,需经常由人工帮助敲打。
各种材料的筛分结果见表3,从表中筛分结果可见,材料比较规格,规格筛孔以外的比例极小。
改性沥青材料主要指标表13.纤维使用从美国进口的松散木质素纤维,质量符合有关规定基本要求。
为了提高纤维投放效率及分散效果,纤维由专用的纤维投放设备直接投入拌和机。
掺量比例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密度为0.6g/cm3。
粗集料的主要指标表2矿料密度及筛分结果表35~l0m 3.019 2.959 100 100 100 100 11.6 0.4 0.3 0.3 0.2 0 0 3~5mm人工砂 3.062 3.002 100 100 100 100 98.2 5.0 0.2 0.1 0.1 0 0 天然砂 2.659 2.612 100 100 100 99 95.5 83.7 56.6 42.6 8.8 3.2 1.9 矿粉― 2.676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9.8 99.6 75.2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确定矿料级配按照SMA-16的标准级配建议,经过配合比设计计算确定3组冷料仓投料比例,使4.75mm的通过率大体上为22%、25%、28%,0.075mm的通过率为10%左右(相当于固定矿粉用量的13%),3组配合比的合成级配曲线如图1,级配计算如表4,材料的配比如下:甲: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52∶28∶4∶3∶13乙: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49∶29∶5∶4∶13丙: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45∶3l∶6∶5分别按这3组级配测定4.75mm以上粗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及全部矿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如表4所列。
ATB-25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及配合比验证报告1 概述1.1 概述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先将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出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设定3.1%、3.4%、3.7%、4.0%、4.3%五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应重新调整热料仓比例,进行级配设计。
同时按生产配合比拌制的混合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ATB-25的体积性质及空隙率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应调整级配和油石比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和ATB-25标准。
最后按生产配合比拌和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验证,来验证生产配和比的各项性能指标。
1.2 设计依据本合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马歇尔法进行设计,设计采用的有关技术规程和依据有:(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1.3 原材料来源本项目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凉水石场生产的玄武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 19.0-26.5mm、9.5-19.0mm、4.75-9.5mm、2.36-4.75mm和S16(0-2.36mm);矿粉为磐石石粉厂生产;消石灰产地图们;沥青采用延边路兴沥青储运站提供的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
2 原材料试验2.1 沥青沥青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见表2-1所列。
70号沥青试验结果表2-1试验结果表明: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检测项目: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发送日期:/页脚内容1检测报告项目负责:报告审批:批准:页脚内容2页脚内容3检测报告共1页,第1页审核:主检:共4 页,第1页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附表1 送样集料和矿粉、沥青检测结果共4 页,第2页页脚内容7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表2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页脚内容8矿粉2 1.5213.297.998.597.7合成毛体积γsb2.690 2.668 2.69716100100100合成表观γsa2.705 2.702 2.70719100100100附图1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结构示意图共4页,第3页页脚内容92.2 矿料级配的确定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 初试级配结构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附表4 设计文件对VMA的要求页脚内容10附表3中,三个级配的体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共4 页,第4页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附表5 马歇尔混合料设计试验结果与混合料特性页脚内容11矿料间隙率(%)16.216.216.116.115.8/饱和度(%)66.769.272.174.979.665~75稳定度( kN)11.0111.1011.8110.6610.96≥8.0流值(mm) 1.5 2.3 3.0 2.8 1.9 1.5~4根据马歇尔的试验结果,所选的沥青用量范围内,密度没有出现最大值,取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4.88%为OAC1,即OAC1=4.88%,再从图上查得计算得之,即OACmin=4.02%,OACmax=4.88%,即OAC2=(OACmin+OACmax)/2=(4.02+4.88)页脚内容12页脚内容13页脚内容14。
控制编号:TJSZ—512—02报告编号:2005—LQ0662-04委托协议编号:2005—LQ0662报告总页数:12白集高速一合同(二分部)AC—20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GTM配合比设计方法)委托单位:二连至河口国道主干线白集段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中铁十六局项目部天津市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报告日期:2005年07月08日报告批准:报告审核:负责人及报告编写:参加人员:注意事项:1.本报告无质检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涂改作废。
3.本报告结果只对来样负责。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山道39号邮编:300074 电话:(022)233511201. 任务来源受白集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中铁十六局项目部委托,进行白集高速一合同二分部中面层AC-20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 原材料性质分析白集高速沥青路面中面层采用AC-20型沥青混合料。
各原材料产地为:内蒙振兴碎石场产粗、细集料,石灰岩矿粉及生石灰。
沥青为秦皇岛中油石化有限公司沥青厂提供的金鹿牌石油沥青。
试验样品由委托方提供。
3.1 沥青对石油沥青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规定项目的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
检测结果表明该样品符合90号A级沥青技术要求3.2 矿料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和生石灰。
3.2.1 粗集料粗集料规格为10mm~20mm、5mm~10mm、3mm~5mm,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各项指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3.2.2 细集料细集料采用0mm~3mm细集料,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
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编号: 试验报告样品名称: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试验单位:批准日期: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 审批:XX 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 报 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SMA-13型级配。
根据委托要求,工程级配范围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SMA-13级配范围。
2.SMA-13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1)粗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碎石。
(2)细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石灰石机制砂。
(3)沥青:厦门华特生产的SBS改性沥青。
(4)矿粉:茫顶石场生产的石灰石矿粉。
(5)水泥:贵定海螺盘江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6)纤维:武汉优尼克工程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絮状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混合料质量的3‰。
3.按规范要求,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理论计算法。
4.混合料拌和时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80℃,集料的加热温度为19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70℃。
5.原材料和混合料的技术要求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6.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7.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SBS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6.0%,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应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
目标配合比的各级集料比例见有关设计图表。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2010年7月15日一.原材料试验矿料筛分曲线图如下:二. 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1.设计矿料级配的确定(1)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试级配,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通过率处于级配范围的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C-13C)一、基本情况320国道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AC-13C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5.《320国道杭州绕城高速至富阳新桥改建工程设计说明书》三、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玄武岩(4.75-9.5mm、9.5-16mm)和石灰岩(2.36-4.75mm、0-2.36mm),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
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种矿料、矿粉及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吸水率(%)各种矿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档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2. 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书,AC-13C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AC-13C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 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矿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
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初步确定三种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5.0%,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0.3 0.15 0.07511.0 7.5 6.010.0 6.9 5.510.4 7.2 5.7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由各组体积分析结果,根据经验选取级配2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图1 AC-13C型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曲线图4.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五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67,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830。
表6 AC-13C型设计配合比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2.482 2.5972.474 2.5792.471 2.560/ /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VMA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相应于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及空隙率范围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对应的四个油石比,求出四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作图求出满足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OAC min,OAC max),该范围的中值为OAC2,如果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OAC max与OAC min之间,则认为设计结果是可行的,可取OAC1与OAC2的中值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并结合交通与气候特点论证地取用,最终得最佳油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