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33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
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其中,全域统筹结合功能区的设置,把全域的海陆资源、城市发展资源统筹在一个大的城市群框架下、突破各区市行政界线,在全域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乡协调,构建以新型功能区为特征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十二月目 录前言 (1)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2)第二节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3)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与目标 (6)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任务 (10)第一节规划范围与期限 (10)第二节指导思想 (10)第三节规划原则 (10)第四节主要任务 (11)第五节规划依据 (12)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14)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14)第二节规划目标 (14)第三节主要调控指标 (15)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8)第一节调整与优化原则 (18)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第三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0)第五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23)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3)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6)第三节区、市土地利用调控 (31)第六章保护与合理利用农用地 (33)第一节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3)第二节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 (35)第三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36)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7)第一节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断优化 (37)第二节保障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用地 (39)第三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0)第四节加强建设用地集约挖潜 (41)第五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1)第八章土地生态环境保育与建设 (44)第一节完善结构性生态保育空间 (44)第二节强化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45)第三节全面实施绿化建设工程 (46)第四节加强管护稳定湿地生态系统 (47)第五节加大海岸带土地保护 (48)第九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 (49)第一节建设用地布局及发展方向 (49)第二节建设用地规划及控制指标 (49)第三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及管制规则 (50)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3)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3)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 (5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管理措施 (56)第一节完善逐级控制管理体系 (56)第二节强化规划实施目标管理 (56)第三节加大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管控 (56)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经济措施 (57)第五节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设 (57)附 表附表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类基础数据表(2005年) (58)附表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指标表 (59)附表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调整表 (60)附表4各区、市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面积指标表 (61)附表5各区、市园地、林地面积预期指标表 (61)附表6全市及各区、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表 (62)附表7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耕地指标表 (63)附表8各区、市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表 (63)附表9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面积表 (64)附表10规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表 (65)附 图附图1青岛市区位图附图2青岛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09年)附图3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附图4青岛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附图5青岛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附图6青岛市土地整治规划图(2006-2020年)附图7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2006-2020年)附图8青岛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9年)附图9青岛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前 言青岛市是中国东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特色城市。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解读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的发挥道路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思路,积极推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市规划局迅速展开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修编工作。
目前,《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编制完成。
《规划》分为12个章节、两万余字,涵盖了远期交通规模预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对外交通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物流货运系统规划、停放车系统规划、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等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清晰地描绘出未来青岛的立体交通框架。
该《规划》由青岛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组织编制,由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和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接编制。
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据了解,规划专家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规划提出了未来交通体系发展总目标:营造一个与城市性质和职能相匹配的、相协调的,以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为特征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发展模式上,将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非机动化交通得到提倡、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提出了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体系的目标。
青岛市水资源现状及规划配置分析2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250000摘要: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水资源作为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大众生活密切相关。
但是现阶段多数城市都面临着复杂的社会资源问题,水资源紧缺、浪费、污染等情况,都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步。
因此文章以青岛市为例,分析了青岛市的水资源现状,并提出了规划配置方面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青岛市;水资源现状;规划配置;建议1青岛市水资源现状青岛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南部,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687.5毫米(1956~2016年)。
202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821.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2.7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偏多19.5%,属于丰水年。
2021年全市水资源总量20.9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1956~2016年)偏多18.3%。
其中202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比202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74.2毫米偏少15.6%,比多年平均降水量687.5毫米偏多19.5%。
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差异较大,总体呈现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趋势。
崂山区东部降水量较大,莱西市北部、平度市西部、即墨西北部和胶州大部降水量较小。
2021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6.67亿立方米,相应年径流深为156.4毫米,比上年径流量偏多1.3%,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偏多25.3%。
2021年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0.33亿立方米,较去年地下水资源量偏少22.7%,较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2001~2016年)偏多22.9%[1]。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5.05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5.753亿立方米,平原、山丘重复计算量0.4726亿立方米。
2青岛市水资源利用现状根据2021年青岛市水资源公报中所提供的数据,2021年青岛市的总用水量为106177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36905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1730万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13344万立方米,耕地灌溉用水量19401万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6074万立方米,城乡环境用水量8723万立方米。
青岛市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发布部门】青岛市政府【公布日期】1981.07.09【实施日期】1981.07.09【时效性】部分失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青岛市城市建设管理办法(1981年7月9日青岛市人大通过、市政府颁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管理,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文明、整洁、优美的社会主义城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建设必须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以《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实行统一管理。
市人民政府各主管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强宣传教育,依靠群众,组织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
第三条市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农业社队等单位和所有居民,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用地管理第四条在市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土地、河道、海滩、山场,不论国有或集体所有,均须服从城建部门统一管理,不准买卖、侵占或擅自调换和租借。
第五条凡在市区规划控制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所需用地,必须遵照国务院颁发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及山东省有关规定,并持国家、省、市计划部门批准的文件及有关资料到市城建局办理用地手续。
在市区规划控制范围以外进行建设所需用地,由所在县承办,按照规定报市民政局审批;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定点,旅游风景点内的建设,由市城建局会同所在县进行安排;涉及市区供电、通讯、给水、排水、交通、国防等建设用地,所在县应事先征得市城建局的同意,方可办理用地手续。
第六条已征用、划拨的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国家。
用地单位只有使用权,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不准自行交换、转让。
土地分割、转移过户须到市城建局办理手续。
对征而未用超过一年的建设用地,原批准执照应视为无效;长期不用的院内空地、使用不合理的土地市城建局有权收回。
收回的土地可按征用时支付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有偿拨给新的使用单位。
征而未用,退给生产队暂时使用的土地,其所有权仍属国家,国家建设需要时,应即无代价交还。
中心城区规划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传承和延续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坚持“环湾布局、生态间隔”的规划理念,形成“三城联动”的空间组成架构。
依托以胶州湾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固化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统筹旧城更新与新区建设,促进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均衡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东岸城区做优做美、北岸城区做高做新、西岸城区做大做强,构建功能复合、生态宜居、内生活力的海湾集合型中心城区。
青岛新闻网3月4日讯201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新版总体规划划定了中心城区的开发边界,按照“三主、五副、多层级”网络型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将青岛分成: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东岸城区、北岸城区、西岸城区。
详细规划各中心区的定位,将青岛打造成“三城联动、组团发展”的海湾型中心城区。
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216.8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48%,人均35.55平方米。
【城市主中心】:东岸浮山湾中心区、西岸唐岛湾中心区、北岸红岛湾中心区 浮山湾中心区:是青岛市的行政服务、金融商务、商业旅游服务中心。
范围为延安三路、敦化路、燕儿岛路及浮山湾围合的区域,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唐岛湾中心区:是西海岸新区的行政服务、商务商贸、金融信息、港航服务、文化旅游中心。
范围为太行山路、香江路、衡山路及唐岛湾围合的区域,以及朝阳山周边区域,面积约4.24平方公里。
红岛湾中心区:是青岛市的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科技研发、旅游服务中心,由红岛的国际会议、文化旅游中心,智力岛的科技研发中心,河套的商务会展、体育医疗中心共同组成,面积约6.25平方公里。
【城市副中心】:李沧、崂山、城阳、青岛湾老城区和辛安五个城市副中心 李沧副中心:是胶州湾东岸中部地区公共服务中心,对于完善青岛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1.09•【文号】国函〔2024〕169号•【施行日期】2024.11.0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6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青岛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青岛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34.1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68.7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705.00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984.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027.69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41.68%;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2.11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青岛市桃源河流域总体规划-图文青岛市桃源河流域总体规划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水土流失就意味着人类生存资源的丧失。
水更是城市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保证城市有充足而又源源不断供应的洁净水源,是城市规划建设优先考虑的要素。
青岛市城阳区位于青岛市的北部,区域内“引黄济青”棘洪滩水库解决青岛市居民用水问题。
桃源河发源于此,贯穿城阳区南北,注入胶州湾,但因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理,导致近年来水源保持能力有所下降。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为做好城区内水源保持工作,同时为带动城阳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岛市城阳区政府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论证作出了开发桃源河流域的决定,并制定了桃源河流域综合开发规划大纲。
大纲指出规划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将水库、桃源河与旅游结缘,将其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
集生产、生态、科普、娱乐、休闲旅游、知识于一体,创造自然、雅致、速度、健康的生态环境,力争使其建设成为青岛市美丽的后花园,国内著名的滨河生态旅游休闲公园。
基于此我对桃源河流域综合规划做了更进一步的深入。
一、概况区域内具备良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丰富的地形、地貌、植被和水文资源。
(一)自然特征地理位置城阳区地处青岛市北部,位于东经120°07′30″~120°30′00″,北纬36°22′30″~36°12′30″,东邻崂山区,南依李沧区,西与胶州相接,北靠即墨市,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25公里,海岸线长91公里,总面积553.0平方公里。
其中桃源河发源于“引黄济青”棘洪滩水库,贯穿城阳区南北,注入胶州湾,为城阳区内主要水系。
地形地貌城阳区的地貌有低山丘陵和平原低洼两部分组成。
城阳镇、惜福镇、夏庄镇东部、河套的部分区域和红岛镇为低山丘陵区,其余为平原,低洼区。
规划用地主要是农田,地势较低缓平坦,起伏较小。
气候与环境城阳区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2022年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年3篇◆加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特色的保护保护山、海、岛、城延续___特色《总体规划》提出,在历史文化名城领域,___的保护工作分为市域历史文化与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两大部分,旨在整体保护___山、海、岛、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全面保护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提高依法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弘扬___的海洋文化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延续___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保护要素方面,深入挖掘___名城的价值与特色基础上,保护整体自然环境、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地下文物埋藏区和大遗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重视自然环境和山水格局保护保护三山、三水、三湾、一带的整体山水格局,保护与山体、河流、海岸线等自然要素密切相关的古遗址、古村落;系统挖掘和保护沿海分布的明清海防卫所体系、北胶莱运河沿岸宋元金交通贸易遗产廊道。
保护北部大泽山-天柱山山脉、东部崂山山脉、西部小珠山-大珠山-铁橛山山脉;保护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条河流;保护胶州湾群、鳌山湾群、灵山湾群;依法保护七百余公里长的海岸带及海岛资源。
保护市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加强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保护515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7处。
保护黄岛区琅琊、胶州市里岔-普集、即墨市王村、平度市古岘、莱西市沽河5片地下文物埋藏区。
保护即墨故城-六曲山墓群遗址、琅琊台遗址、三里河遗址、西皇姑庵遗址、赵家庄遗址、东岳石遗址、西沙埠遗址、祓国都城遗址等大遗址。
保护1244株古树名木,继续推动古树名木的普查和名录公布工作。
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居民建筑群,包括___省历史文化名镇金口镇;__历史文化名村雄崖所村;__传统村落雄崖所村、青山村、凤凰村,___省传统村落西寺村、李家周疃村、西三都河村等。
青岛城市环境分析5城市环境分析5.1城市概况:⑴地理位置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
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⑵行政区域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含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七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⑶城市人口常住总人口845.61万人、户籍总人口761.56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 347.45 万人、户籍人口276.25万人。
⑷海岸(岛)基本情况青岛的大陆海岸线长730.64公里,加上所属海岛的岸线,全市海岸线总长862.64公里。
现有海岛69个,总面积为21.1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
绝大多数海岛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地约64公里。
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5.2城市规划5.21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显示,到2020年,青岛人口将达到1200万,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5.22城市规模《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
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青岛城市总体布局结构【摘要】城市交通是城市的“血液”,在城市的各个功能区之间不断传递着客流、货物流和信息流。
城市道路网络构成了城市的骨架,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客、货运输的载体,是城市交通赖以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
青岛这几年道路建设力度明显加强,道路网络骨架基本形成,但车辆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城市道路面积增长。
同时,受城市历史发展格局影响,使得道路网络结构比例不合理,老城区道路连通性较差,道路瓶颈口增多,整体上道路运行效率降低,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道路交通拥阻日趋严重,改善道路网络整体布局和结构,明确道路功能,提高有限道路资源利用率。
[ Abstract ] city traffic is the " blood " in the city, city continuously between different function districts passed a passenger, cargo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City Road Network constitute the skeleton of the city, is the city social economy activity and the passenger, cargo transport carrier, is a city traffic upon which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aterial basis. These a few years of Qingdao road construction is strengthened apparently, road network skeleton is formed basically, but the vehicle development speed far outclass City Road area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the city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influence, make road network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the old city road poor connectivity, road bottleneck increase overall road, lower efficiency of the operation,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ffic supply and demand is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 the main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good road network layout and structure, clear road function, improve limited road resources utilization.【关键词】道路组织道路交通组织特色[ Key words ]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一、青岛市的历史演变百年青岛,百年历史,青岛自1898年建市以来,就经历了三次殖民时期(德国1897~1914年——日本1914~1922年——日本1938~1945年),至今老城区的布局、建筑和交通网络还留有殖民时代的痕迹。
青岛市总体规划发展历程建国之后,青岛市的行政层级明显降低,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下降,变成山东省的省辖市。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青岛的城市规划建设也被纳入全国统一计划的轨道。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者,苏联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理论和实践成为我国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参考,青岛城市规划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1950年9月,青岛市建设局编制《青岛市都市计划纲要》(初稿),作为过渡时期青岛城市建设的指导。
这次规划的区域面积为21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布局主要包括市街地计划和绿地计划两个部分。
市街主要沿着胶州湾东岸向北成带状发展,计划以大港为中心,南至南海沿5公里,北至白沙河18公里,东至石老人约15公里。
市街规划用地95平方公里,绿地用地117平方公里。
市区计划分为市中区、大水清沟区、沧口区、白沙河区及李村区等5个区;每个地区间均以宽2公里的绿地隔开。
市中区有旧市街、台东、台西及四方区合并扩大而成,作为全市文化行政、经济贸易中心;沧口区扩大为工业区;大水清沟区及白沙河区计划僻为大工业区;李村区则计划为农产品集散地与加工区,并预留为农业研究和实验基地。
交通规划方面则借鉴1940年城市规划和1946年国民党当局在青岛的交通计划,把青岛对外交通放在重要位置。
规划在大港西北,四方电厂正北约1200米的海岸起增建大型新港,包围原大港,扩大通过能力,并把中港建设成渔港。
铁路则规划延长胶济线至道口镇,新建青威线(青岛至威海)、胶徐线(胶县至徐州)两线。
据此把青岛发展成为"轻工业、吞吐口、海军基地和风景疗养区"。
1950年9月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的创建,青岛城市国防功能日益突出,和疗养功能一起构成青岛的重要的城市功能,成为以后青岛规划和发展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了以重工业建设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经济计划和工业生产力布局成为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依据的主要因素。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18•【字号】•【施行日期】2021.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纲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以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引领,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青岛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2035年发展宏伟蓝图,符合青岛实际,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好《纲要》,为顺利完成《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18日目录第一章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第二节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第三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第四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原则第五节2035年远景目标第六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第二章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节点第一节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第二节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第三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第四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第三章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第一节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二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三节建设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第四节建设活力迸发的创业之城第五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第四章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推进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和组织方式变革第二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第三节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第四节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第五章发挥数字牵引作用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第一节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第二节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第三节建设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第四节建设智慧互联的数字社会第六章昂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建设高能级湾区大都市第一节共建山东半岛城市群第二节优化市域城镇发展总体格局第三节提升城市品质第四节构筑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第七章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第一节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二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三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第四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八章促进人的现代化构建适配城市功能的人口发展格局第一节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集聚策略第二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第三节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第四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第九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第一节系统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第二节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第三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十章增强文化软实力彰显多彩包容的人文时尚魅力第一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二节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第三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第四节发展时尚文化产业第十一章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第一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节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第三节显著提高居民收入第四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五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十二章增强安全发展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第一节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第二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第三节强化经济发展安全保障第四节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第五节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第十三章深化市场化改革塑造高效青岛制度新优势第一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第二节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三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第四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第五节推进国家级新区改革创新第十四章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心聚力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第一节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第二节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第三节广泛凝聚开拓奋进合力第四节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从2021年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年至2010年) 信息发布、资料查询 投资青岛、置业安居 请到请到房地产咨询网 http://www.qdask.com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应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根据建设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青岛市人民政府1994年第29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一九八四年一月五日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进行修订。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8、《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9、《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及其调整补充意见 10、《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5年-2010年)》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重视自然人文环境、节约土地淡水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效能,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保护自然风貌、建设国际名城"的原则,把青岛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吸引辐射能力、较高的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空间。
第四条 规划期限为1995年-2010年。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00年,远景规划展望至二十一世纪中叶。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确定为青岛市市区和青岛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因城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总面积为1946.2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市区面积1316.27平方公里,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为629.95平方公里。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年)第一部分 交通发展历程一、 主要成就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
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
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
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
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
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
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
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
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省政府转报国务院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规划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构想,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全面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城乡发展战略,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2.坚持海陆统筹,实现蓝色跨越。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示范区。
3.坚持区域协作,实现共赢发展。
立足山东半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亚,不断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
4.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生态基底保护,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5.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协调发展。
优化城镇化布局,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域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6.坚持科学布局,实现集约发展。
转变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镇化管理、生态安全管制、城市安全防护,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妥善处理好新增用地和存量挖潜关系,构建紧凑高效、特色鲜明的组团式、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与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国际性的港口与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1.国际职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2.国家职能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科技城、综合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