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十课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5.98 KB
- 文档页数:3
《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最新版)【核心提示】1.一个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2.两个阶段:“两步走”战略。
3.一条路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一个理念:新发展理念。
5.一个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必背术语】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知识梳理】(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1.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3.开启新征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2020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坚持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内容提要: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在中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的局面,但经濟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隐患,国民经济仍面临从局部过热向整体过热蔓延的危险。
2005年宏观调控丝毫不能放松,但要改进调控方式,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总量调控上,注重运用货币政策,防止高通货膨胀爆发;在结构性调控上,注重运用财政政策,加强薄弱环节发展。
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经济形势宏观调控财政货币政策关于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过去的千年,我国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个经济正朝向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不断显露,宏观调控成效只是阶段性的,2005年经济走势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对此,我想就2004年以来的经济形势和2005年宏观调控主要政策取向等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一)2004年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刚刚过去的一年,国民经济取得良好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1.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在2003年GDP增长9.3%的基础上,200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9.5%,预计全年GDP增长略超过9%。
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9.8%、9.6%、9.1%,四季度增长9%左右,经济增长呈缓慢回落趋势,符合“软着陆”的特征。
2.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从宏观上衡量经济效益,主要是看工业利润和财政收入。
1—10月,全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实现利润总额为9133亿元,同比增长39.7%;预计全年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万亿元,增长35%左右。
1—10月全国财政收入22615亿元,同比增长2 4.6%,增收4465亿元;预计全年财政收入达2.6万亿元,增长20%。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调节(1)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信息、 +人才、文化、水、土地、旅游等都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2)资源的特点:具有稀缺性、有限性。
(要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3)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调节、国家宏观调控;(4)市场经济含义+优越性P79:--运用:为什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5)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不能让、不能靠2)存在着固有的弊端---3性A.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不当行为、两极分化B.盲目性: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一哄而退)C.滞后性:闻价而行→事后调节危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级分化。
-----辨证的看待市场经济3)运用:选择题---区分3性主观题2种情况A:国家行为的原因;表述:不是、存在…弊端、危害、弥补、必须B:不良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表述:市场调节存在…弊端导致做选择题时就不能强调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二、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政府行为)(1)为什么1)市场调节有问题;2)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3)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含义:①宏观调控==宏观、间接≠微观、直接②主体---国家:政府、央行、国家机关≠企业、社会团体;(3)主要目标:4个(记准、会用)选择题(区分)主观题表述:…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所以….(4)手段:3个1)区分3手段:A.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调整经济利益调节经济活动。
经济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税收)、货币政策(利率、信贷、汇率)、产业政策、分配政策、扶贫政策、土地政策。
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
***经济杠杆能起调节作用的根因: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利益B.法律手段: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调节经济活动。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取得的伟大成就)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②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总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我国总体小康水平的不足(特点)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但这种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特点: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平衡(2)目标:(教材第86页第二自然段。
了解)(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从经济建设方面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进展,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GDP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为什么)(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堂笔记(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战略:第一丶第二步目标已实现。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
(2)总体小康的特点:①低水平 eg.人均GDP低②不全面eg.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发展不协调、③发展不平衡eg.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3)全面小康:①实现时间:2020年②目标:P86 五个“成为”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个方面)(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注意:①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注意:①均等化≠平均化。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1、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必要性:P87“”2、收入分配公平:(1)内涵:P60(2)意义:P60(3)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P61-62①②③(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具体举措:P623、效率:(1)含义:P62(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4、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初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形成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三部分: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企业的税后利润,形成企业的收入;个人的劳动报酬,形成个人收入。
10、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发展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措施: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它有哪些基本手段?原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2、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
3、良好的市场秩序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市场交易原则?①自愿(违反:强买强卖、搭售);②平等;③公平(违反:缺斤短两等);④诚实守信4、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以法律规范、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以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内容,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①国家角度: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社会角度: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③个人角度: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5、市场调节有哪些局限性(弊端)?①自发性:为了眼前利益(排污、制假售假)、为了不正当利益(盗版)。
②盲目性:生产经营者无法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和控制经济变化趋势,导致“一哄而下(上)”。
③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必然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7、宏观调控实施的原因、含义、主要目标和主要手段分别是什么?原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不足,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功能。
《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最新版)【核心提示】
1.一个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2.两个阶段:“两步走”战略。
3.一条路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一个理念:新发展理念。
5.一个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必背术语】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知识梳理】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3.开启新征程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2020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坚持新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①地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②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以下七方面: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2)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