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 格式:ppt
- 大小:351.00 KB
- 文档页数:84
简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方法【摘要】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政治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制度、制度变迁和制度演化等概念。
研究方法上,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更注重对制度的分析和制度变迁的解释。
在主要观点方面,强调制度对政治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公共政策、治理机制和制度设计等方面。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批评,如忽视了其他因素对政治行为的影响等。
未来发展方面,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其意义也在于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应用领域、批评与展望、意义、未来发展、现实应用1. 引言1.1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简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政治学研究方法,其以对政治行为背后的制度和规则进行分析和解释为核心。
这种政治学方法主要关注政治制度、组织和规则对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的影响,强调政治过程中制度变迁和演变的作用。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学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启发,强调政治行为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张政治行为不仅受到政治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更受到制度安排和规则设置的制约。
它强调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在政治决策和政治实践中会根据现有制度和规则来行动,而不是完全出于个人意志或利益考虑。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强调对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调整和改进政治制度和规则可以有效改变政治行为和政治结果。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一种重视政治制度和规则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的影响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政治制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政治现象。
2. 正文2.1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基础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受到了经济学领域的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对经济活动具有深远的影响,而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也开始关注制度对政治行为和政策的塑造作用。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方法论上借鉴了制度主义和制度分析的思想。
新制度主义—制度的涵义及功能新制度主义一、制度:政治学定义二、制度:经济学定义三、制度的政治经济内涵及制度的功能由于行为主义革命在几十年中仍无法实现最初宏伟的学术“抱负”,其在政治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受到了挑战。
与此同时,在经济学界,由于凯恩斯主义失灵、新古典经济学面临着困境、新古典综合派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一批著名的济学家开始专门分析制度因素对经济的作用,被称为新制度主义。
受经济学界同行对制度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鼓舞,政治学家们开始重新把制度纳入当代主流政治学理论视野。
人们开始重新重视制度在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制度分析方法开始了回归。
新制度主义行为主义旧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西方的新制度主义(New Institutionalism)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思想流派,主要存在于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之中。
新制度主义首先出现在经济学领域,然后扩展到政治学和社会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新制度主义打通了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主要体现在对制度的理解上。
制度主义所说的制度包括了政治、经济和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0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经济学界开始介绍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一批经济学家不仅介绍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而且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得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结论。
制度是新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制度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起点。
新制度主义用制度统一政治和经济行为,还努力把制度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互动整合起来以弥补行为主义的缺陷。
此外,他们还制度的定义从政治和经济扩大到社会和技术,逐步完成了对制度的一般性认识,使制度分析有了广泛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一、制度:新制度经济学定义经济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称为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包括比较经济学、新经济史和产权经济学等流派,当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诺斯、科斯、德姆塞茨、舒尔茨 ,香港经济学张五常,我国经济学家林毅夫等。
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引言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社会生活中的权力、权威和秩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学不断发展和演进,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为学者们提供了更丰富的研究视角。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政治学领域的一股强大力量。
本文将围绕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传统政治学的比较以及在我国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主体部分一、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概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要研究的是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变迁。
这一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渐形成,并在90年代得到广泛认可。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开放性,它吸纳了行为主义、后结构主义等众多新兴理论,注重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掘深层次的制度结构。
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与传统政治学的区别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与传统政治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点。
传统政治学主要权力、利益和冲突,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则更注重制度、规范和认知。
此外,传统政治学往往以国家为中心,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则更注重多元化的行为体和网络关系。
然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并不完全否定传统政治学的理论,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深化。
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我国的实践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我国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合我国的政治体制实践,我们可以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角度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我国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以为领导核心,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这一体制体现了强大的适应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发展。
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政治体制具有一定的优势。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历程表明,它已经成为政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独特性和价值在于其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并从多元化的角度研究政治现象。
通过与传统政治学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我国政治体制的实践中,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比较与启示引言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经济学派别,该派别关注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很多对经济学理论的新见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制度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比经济学更宽泛的交叉学科,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就是政治学新制度主义(New Institutiona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本文将比较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关键概念、理论和方法,讨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探索其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即规则和约束)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它认为,制度在塑造个人和组织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包括:1.制度影响:制度的规则和约束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和经济活动。
例如,私有产权制度鼓励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公有制度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
2.交易成本: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了交易成本的重要性。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获取成本、协商成本等,它们会影响市场的功能和效率。
3.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了制度的演化和变迁。
它认为,制度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并通过适应这些变化来保持其有效性。
政治学新制度主义:制度对政治的影响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旨在将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应用于政治领域。
它关注制度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发展的影响,并研究政治制度的变迁和演化。
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1.制度设计:政治学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设计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导致不同的政治结果,例如权力分散的制度可能促进政治参与和稳定。
2.权力关系:政治学新制度主义关注权力在政治制度中的分配和行使。
它认为,权力关系的不均衡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和制度失效。
3.制度演化: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研究了政治制度的变迁和演化。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作者简介] 朱德米(1972 —) ,男,江苏盱眙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博士生,苏州大学公共管理系教师,主要从事政治学基本理论研究。
[关键词] 制度新制度主义行为主义政治学[摘要] 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们反对把个体行为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重视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新制度主义内部“分化”成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资产阶级进行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制度,所以当时的政治学关注的主题是政体。
从洛克到孟德斯鸠再到托克维尔,都把国家的政治制度作为研究的主题。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搭起了政治制度的整个架构。
政治制度步入稳定的发展时期,政治学关注的中心开始从制度转移到公共政策上来。
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已不是集中在建立何种政治制度上,而是采用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正是由于这种深刻的时代背景,在20 世纪50 、60 年代,行为主义逐渐成为政治学主流理论。
人们对正式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重视,没有关注到对政治现实和政治行为的研究中去,被视为传统政治学的一个主要缺陷。
行为主义倡导政治科学的研究以政治行为为中心,注重对个体的政治心理、动机研究,注重对政治现象的定量化研究。
制度开始被排除在主流政治学研究的视域之外。
在20 世纪80 年代,由于行为主义革命在进行了近30 年后,仍旧无法实现最初宏伟的学术“抱负”,由于受到经济学界同行们对制度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鼓舞,政治学家开始再度关注制度,把制度纳入了当代主流政治学理论视野。
始于亚里士多德的从制度入手研究政治现象的传统,终于在此时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了一个理论流派———新制度主义(neoinstitutionalism ,new institutionalism) 。
浅谈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比较与启示一、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1.新制度经济学的历史渊源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迅速发展,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主要研究的是经济行为与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探究来解释经济现象,并提出政策建议。
2.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制度、成本和利益三个要素。
其中,制度是经济行为的基础,成本影响着经济行为的决策,而利益则是经济行为的根本目的和动力。
这一理论框架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对于经济行为的不同解释角度。
3.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产权、合约和机制设计等主题。
产权理论研究的是权属与利益关系,合约理论研究的是交易关系的博弈与机制,机制设计理论则研究的是制度设计的优化问题。
这些理论的研究为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4.新制度经济学的实践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制度变革、监管政策和企业管理等方面。
在制度变革方面,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诸如产权保护、市场竞争等建议,引导着政策的创新和完善。
在监管政策方面,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对市场失灵的研究,帮助政府优化监管措施。
在企业管理方面,新制度经济学为企业提供了组织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5.新制度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新制度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发展制度变迁的理论、加深对组织治理的研究、推进国际比较研究、探索新型市场的机制设计等方面。
这些方向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二、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比较与启示1.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起源政治学新制度主义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始于对现有政府功能和组织形式的质疑,主张将政治制度放在更加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加以理解。
同时,政治学新制度主义也关注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互动关系。
2.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政治学新制度主义主要是从制度本位的角度来考察政治现象。
它充分认识到现代政治制度是指向规范与公共利益的一种制度,而不仅仅是一种组织形式。
新制度主义理论概述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人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创立。
他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史研究之中并发现了制度与制度变迁在长期经济增长与停滞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制度—选择—经济和社会结果”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
该理论与方法在80年代被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
美国斯坦福大学詹姆士·马奇和伯根大学约翰·奥尔逊合著的《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被西方一些政治家看作是“近年来最重要的著作”。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已成为西方继行为主义政治学之后一种新的政治理论。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在对传统政治学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结合基础上的扬弃与超越。
它经历了一个兴起、运用与总结及反思的发展过程。
从制度与作为政治主体的个体关系这一角度看,在政治学的发展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研究视角的转变,即古希腊城邦政治中人与制度的原始互动观--向中世纪神学政治中人是制度的被动接受者的观念的转变--再向近代政治观中强调个人对制度的设计主导作用的转变--最后向行为主义革命后现代政治学对制度的反思及制度与个体关系的重新思考的转变。
经历第三次转变后的个体与制度的关系,是一种多维的、立体的良性互动关系。
对这种关系的清楚认识,有助于个体在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新制度主义的知识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已经变成超越单一学科,遍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分析路径。
豪尔和泰勒认为,在政治科学中就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新制度主义,即“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3]美国学者彼特斯也概括出了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的各种流派:规范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经验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利益代表制度主义和国际制度主义。
[4]这些不同学科、不同流派的制度研究共同建构了新制度主义的理论体系。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社会学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规范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政治学理论,它主张政治制度对于个体的政治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有所不同,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旧制度主义,而是在重提制度的学术意义的同时,吸收了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的经验主义方法,使得其研究工具更为丰富。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变迁等方面。
其中,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三个主要流派。
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历史事件和制度变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制度变迁是由历史事件所驱动的。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则强调个人在政治行为中的理性选择,认为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选择最有效的制度。
社会学制度主义则关注社会结构和文化对于制度变迁的影响。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出现受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一反西方主流经济学视制度为常量,只研究既定制度下微观经济活动的方法,主张制度及其变迁对经济绩效产生决定性作用。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对于制度的作用、制度变迁的分析等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总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治学理论,它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推动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一种用来解释和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强调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和政府决策的影响,认为制度设计和运作是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核心观点是,政治制度对政府和公民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它影响着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方式、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的权力和责任。
制度的设计和运作能够约束政府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行为,同时也能够促进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实现公共利益。
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框架下,政府被看作是一个理性的行为者,它在制度框架下根据自身利益和限制作出决策。
政治制度包括宪法、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行政组织结构等,它们规定了权力行使和政策制定的程序和规则。
制度的设计应该有助于保护公民的权益,确保政策制定过程的公正和透明,提高政府的效率和责任。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制度下政府和公民行为的差异,揭示了政治制度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政府形式的不同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的不同,影响经济发展和政策稳定性。
选举制度的不同可能导致政党体系的不同,进而影响政府决策和政策的一致性。
除了政治制度外,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还关注经济和社会制度对政治行为的影响。
它强调市场经济与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市场的有效运作需要良好的政治制度保障,而政治制度又会受到经济力量的影响。
社会制度如家庭、教育、宗教等也影响政治行为和公民参与,它们的发展水平和性质将影响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总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一种解释和研究政治现象的理论框架,它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制度下政治行为的差异,揭示了政治制度对政府决策和公民行为的重要影响。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强调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作对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新制度主义名词解释
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和流行的一种制度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重点放在国家政府制度之外的非正式制度之上,认为仅仅通过研究正式的法律制度来理解政治生活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大量的非正规制度。
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分析,以“结构改革”为研究的重点,分析科学技术进步对现代资本主义性质特征的影响及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矛盾,提出改良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案。
此外,新制度主义在政治经济学中也有所涉及,它是对古典民主主义的一种批判,将人民的权力看作是人民有机会选择决策者,而政治问题是决策者的专业。
总的来说,新制度主义是一种重视非正式制度和结构分析的研究方法,旨在揭示政治生活和社会现象背后的制度因素。
政治学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起源路径的阐释如今制度问题已经成为关涉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制度的生成与变迁作为制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得到了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充分关注。
在政治学新制度主义内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功能主义的视角、社会学制度主义从文化的视角、历史制度主义从冲突的视角分别给予不同的解释框架和逻辑论证。
虽然各流派都尽力抽象出一个普适性的解释,但在制度建构中就都显现出有限的解释力,我们应超出学科限制在更为深刻的层面去理解制度的原始起源。
标签:新制度主义;制度起源;功能主义;文化路径;冲突解释制度的生成和变迁始终是政治科学的重要内容,因为要想充分理解制度本身和制度的作用方式,首先要进行的是系统地理解制度是如何生成的,这是研究制度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现代社会科学真正从制度自身的生成变化规律角度来研究和解释制度生成和变迁理论是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兴起以来的事”[1]。
受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制度主义者已不再满足将制度的生成方式简单地划分为设计生成论和演化生成论,他们认为制度生成的方式应该包含的是那些影响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度生成的分析路径也涌现出了更多的视角。
一、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内部流派在政治学领域中,新制度主义源于对行为主义与理性选择分析的批判,这些理论以“原子化个体”来解释社会行为,忽略了结构性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新制度主义的特征就是解释政治、经济、社会现象时强调社会脉络的重要性。
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于1984年发表的《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揭开了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研究的序幕,重新强调规范框架和规则体制在政治行为中的重要性。
然而,新制度主义并不是指单一的学术流派,由于新制度主义吸收和借鉴了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1996年豪尔和泰勒在英国的《政治学研究》杂志上共同发表了《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一文,标志着在政治学领域逐渐形成了三个比较稳定的新制度主义流派: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2]20-29,这三个流派拥有完全不同的理论假设和分析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