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4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原君》原文及译文《原君》选自《明夷待访录》,是高中语文课本中重点文言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原君》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原君》原文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必考内容,掌握好重点句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季氏将伐颛臾》1、求!无乃尔是过与?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
“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翻译:况且你说的话是不对的。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
列:职位。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
“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不行。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劝学知识点翻译劝学知识点翻译《劝学》是高中语文必修学习的文言文之一,有着很重要的教学寓意,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劝学知识点翻译,请看看吧。
劝学知识点翻译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推荐阅读:《劝学原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第四、五、六册)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8.手裁举裁通“才”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二、虚词1.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4.时则不至则:或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6.恶乎待哉恶:何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8.信有时哉信:确实9.靡计不施靡:没有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17.脱获回耗脱:倘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三、实词(一)重点实词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发:毛,指草木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 售:考取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20.唇吻翕辟翕:合; 辟:开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22.如被冰雪被:遭受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24.审谛之审谛:仔细25.径造庐访成造:到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27.俾人邑庠邑:县; 庠:学校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31.疾逸道左逸:奔跑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 御:管束,控制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 晦:指看不见的水府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35.坐贻聋瞽瞽:瞎子36.远罹构害罹:遭受37.项掣金锁掣:拴38.不遑辞候遑:闲暇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二)词类活用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6.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9.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10.有客于径阳者客:名作动,作客,客居四、特殊句式(一)介宾结构后置1.岁征民间。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曰:“君子不器,何如?”子曰:“射不主皮,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为人臣之道,亦犹是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子贡曰:“然则君子不器,其犹射乎?”子曰:“君子无所不备,无所不任。
器也者,备而不以行为本者也。
夫射者,非志于得中之者也,志于正己者也。
君子无所不备,无所不任,以待其时。
时之至也,虽有槁暴,不复得已矣。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至乎!”子贡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守善以为身,正也。
君子不器,其犹人也?”子曰:“君子之学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之学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子贡曰:“然则君子不器,其犹射乎?”子曰:“射者,非志于得中之者也,志于正己者也。
君子无所不备,无所不任,以待其时。
时之至也,虽有槁暴,不复得已矣。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至乎!”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那种只擅长某一方面的器物。
”子贡问道:“君子不专于一器,那是什么样子呢?”孔子回答:“射箭不在于射中箭靶的皮,射箭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再射;射出去但没有射中,不抱怨胜过自己的人,而是反过来反省自己就足够了。
做臣子的道理,也是如此。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在国中不怨恨他人,在家庭中也不怨恨他人。
”子贡说:“那么君子不专于一器,大概就像射箭一样吧?”孔子说:“君子无所不备,无所不任。
所谓器物,是指那些虽然具备了某种功能但不以行动为本的人。
射箭的人,并不是志在射中靶心的人,而是志在端正自己的行为。
君子无所不备,无所不任,等待时机。
时机到来时,即使有枯槁的枝条,也无法停止。
君子之所以不可及,大概就是因为他能够把握住那个至高无上的时刻!”子贡说:“我听说君子学习的方式,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教导民众,这是善;坚守善行,这是正。
君子不专于一器,大概就像普通人一样?”孔子说:“君子学习的方式,作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高二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季氏将伐颛臾》1.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吧?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译文:颛臾,先代的国君曾经把他当作主管祭祀蒙山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的疆域之中,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史官周任有句话说:“施展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文: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又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5.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厌恶那些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7.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我听说无论诸侯还是大夫,不怕人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担忧不安定。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文:若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9.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既然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10.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宫廷内部啊。
《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译文:如果黄河以北地区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迁移到黄河以东地区,把黄河以东地区的粮食运往黄河以北地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咚咚咚地敲击战鼓,交战开始了,士兵丢弃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必修一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翻译之《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
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
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
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
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与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劝学》翻译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木材笔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它弯曲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啊。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容身,这是因为它内心浮躁啊。
《师说》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出生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给他们理,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的人。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断句的方法,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以下是对《论语》中部分章节的翻译。
1.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去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 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3. 八佾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孔子说:“礼的运用,和谐为最高境界。
古代圣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以和谐为美。
无论大小事情,都遵循这个原则。
只知道追求和谐而忽视了礼的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4. 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的道德环境中才是美好的。
选择不住在仁的环境中,怎么能算是明智呢?”5. 公冶长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和。
”曰:“不,赐也何如?”子曰:“能改过,是善改也。
”翻译:子贡问孔子:“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就像一个器物,很合适。
”子贡又问:“那我怎么样?”孔子说:“你能改正错误,这就是好的改过。
”《论语》中的语言简洁、精炼,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通过翻译这些经典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感受古人的智慧。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以《论语》为镜,不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苏教版必修3、必修4文言文翻译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译: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辞打动的。
2.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译: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
正如古人所说:“将因此而有所作为啊!”3.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译: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
4.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译: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5.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译: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6.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译: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
7.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译: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8.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第四部份词类活用和被动句一、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例:(1)距关,毋内诸侯。
译: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
(“内”通“纳”,动词,作使动词,“让诸侯进来”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例:(2)秦时与臣游,項伯杀人,臣活之。
译:秦朝的时候,他与我有交往,他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活”,动词,作使动词,“使之活”)《鸿门宴》例:(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见项王(“从”,动词,作使动词,“使………跟从”)《鸿门宴》例:(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译:我听说要想树木长得高,必然要使它的根稳固。
(“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稳固”《谏太宗十思疏》例:(5)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译:(辞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辞宗主孟学士(“腾”,动词,作使动词,“使蛟腾”。
“起”,动词,作使动词,“使凤飞起“王勃《滕王阁序》例:(6)安能屈好汉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怎么能让好汉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愤慨,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屈”,动词,作使动词,“使好汉屈”张溥《五人墓碑记》例:(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悲伤哭泣。
(“舞”和“泣”都是动词作使动词,是“使…….起舞”,“使…….哭泣”苏轼《赤壁赋》例:(8)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最终秦王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行完大礼以后就让他回赵国了。
(“归”,动词,作使动词,“使之归”。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9)宁许以负秦曲译:宁肯承诺(给秦国璧),来使秦国担当理亏的责任。
(“负”,动词,担当,作使动词,“使秦担当”)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10)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就实施文教和德政招他们回来,已经让他们回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生活。
(两个“来”和一个“安”都是动词,作使动词,(“使之来”“使之安”)例:(11)不然不能继先烈遗志且光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