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治疗多发性扁平疣80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治疗多发性扁平疣80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治疗多发性扁平疣80例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虚寒型腰腿疼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虚寒型腰腿疼 发表时间:2018-06-12T14:53:37.34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作者:谢华凤[导读] 探究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虚寒型腰腿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虚寒型腰腿疼患者95例进行研究 谢华凤 郴州市安仁县龙海卫生院中医科湖南郴州 423605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虚寒型腰腿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虚寒型腰腿疼患者95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杜仲壮骨胶囊,观察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简式疼痛问卷评分、VA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虚寒型腰腿疼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同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虚寒型;腰腿疼痛 腰腿疼痛主要表现为腰部和腿部疼痛症状,属于一组症候群,因此患者的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症、慢性腰肌劳损等。目前,腰腿疼痛症状在中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出现老年退行性病变,因此老年人的发病率逐渐提高[1]。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果患者腰腿疼痛症状严重,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为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为此,我院对收治的腰腿疼痛患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以下是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5例腰腿疼痛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50-78岁,平均(65.1±4.1)岁,病程5-8个月,平均(6.5±1.1)个月,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椎管狭窄症12例,腰椎滑脱症8例,慢性腰肌劳损9例,骨质疏松6例;观察组共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1-79岁,平均(69.8±2.2)岁,病程5-9个月,平均(6.8±1.4)个月,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15例,腰椎滑脱症9例,慢性腰肌劳损8例,骨质疏松6例。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杜仲壮骨胶囊:指导患者每天服用3次杜仲壮骨胶囊(甘肃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62021048),每次4粒。 观察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主要配方为:细辛15g,生麻黄25g,熟地黄50g,熟附子50g。患者出现淤血痹阻需加三七3g,红花10g;患者肾虚需加杜仲10g,川续断20g;患者腰腿疼痛加全蝎6g。其中细辛、生麻黄、熟地黄、熟附子先煎1h,然后放入加减的中药再煎40min,最后熬制药汤500ml,分两次服用,每次温服。在服药期间要忌食酸性食物、食醋、水果等生冷食物。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结果:显效:指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消失,腰腿活动正常,能够完成日常的体力活动和工作;有效:指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腰腿活动基本正常,能够完成日常的体力活动和工作;无效:指患者腰腿疼痛显著,腰腿活动不能完成日常的体力活动和工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对两组患者简式疼痛问卷表(SF-MPQ)进行评分,主要包括患者疼痛感觉、疼痛情绪、疼痛总分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分值从0-10分,0分为无痛,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分严重疼痛。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进行评分,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每项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治疗有效情况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简式疼痛问卷表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采取(±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简式疼痛问卷表评分和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觉、疼痛情绪、疼痛总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胡希恕讲痹症

胡希恕讲痹症 这个范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那么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个去桂不对的,应该去芍药,跟这个是一样的。那么要不利水,是不治的,我们治这个一般的关节炎呐,要注意有这么一种,但当利其小便。 ②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这也是痉湿暍的一章里头的。我讲,我很少几节把他集中了,然后等会讨论这个痹疼怎样治疗,这个地方。这个治疗,也不外乎古人这些原则了。这个湿家古人就指的这个风湿,身烦痛,那么痛而至烦呐,可与麻黄加术汤,他是可与之,不是

黄煌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

黄煌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主之。”原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组成,是治疗太阴少阴两感的代表方。吾师黄煌教授多年来潜心于经方的研究,临证运用本方远远超出《伤寒论》的治疗范畴,尤其擅长与他方合用治疗一些妇科病,取得显著疗效。兹介绍随诊过程中收录的医案3则,总结其治疗规律,以飨同道。 1典型病例 1.1多囊卵巢综合征 案例1:患者,女,44岁,因“月经后期10年余”于2007年12月17日就诊。患者有多囊卵巢病史,月经后期,长年服用中药未愈。刻下:患者形体壮实,身高167 ctn,体重100 kg,皮肤粗糙,肤色黄黯,月经后期、量少,白天嗜睡,困重乏力,入夜难以成眠,下肢轻度浮肿,唇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黄师处以:生麻黄10 g,制附片10 g,细辛6 g,甘草3 g,干姜10 g,葛根30 g,川芎12 g,白术20 g,茯苓20 g,桂枝15 g,赤芍15 g,桃仁15 g,牡丹皮15 g。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1周后复诊,精神状况好转,体重有所减轻。嘱原方续服。患者坚持服用本方,后告知月经正常,疲劳感减轻,自觉舒适。

按: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是一种以长期不排卵或稀发排卵、卵巢多囊性增大、高雄激素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体毛增多、肥胖、好发痤疮、闭经等。本案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多年,长期内分泌紊乱,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功能失调。患者唇色淡、面黄黯、嗜睡、脉沉,为一派阳虚征象:而皮肤粗糙、月经不调、周期紊乱、有腰椎问盘突出病史,说明患者有瘀血证存在,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调整体质,药后患者精神状况好转,疲劳感减轻,而且月经正常,体重减轻。 1.2子宫内膜癌术后 案例2:患者,女,50岁,因“失眠头痛3年”于2008年2月26日就诊。患者行子宫内膜癌术并6次化疗后,目前各项检查指标均位于正常范围内。刻下:患者面色黄黯,浮肿貌,精神萎靡,语言声低,手足冰冷,失眠头痛,自感因肌肉酸痛而入睡困难,白天哈欠频频,眼皮沉重,头两侧痛连及后项背强痛,脉搏60次/min,唇黯红,舌黯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黄师处以麻黄附予细辛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生麻黄10 g,制附片10 g,甘草10 g,细辛6 g,柴胡20 g,黄芩6 g,制半夏20 g,党参12 g,茯苓20 g,肉桂6 g,桂枝6 g,制大黄6 g,龙骨12 g,牡蛎12 g,干姜10 g,红枣20 g。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患者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docx

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6克,炮附子6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温经散寒。 主治:阳虚外感证。发热,恶寒重,虽得厚衣重被仍恶寒不减,神疲,脉沉弱。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所谓太少两感证而设。阳气素弱,多有内 寒相兼;复感风寒,病位也较深,且阳弱而无力鼓邪外出。治宜助阳扶正与解表散寒兼顾,以 祛邪不伤正。方中麻黄辛温,开泄皮毛,发散风寒;附子辛热,补肾助阳,温经逐寒; 此君臣相伍,内外兼顾。佐以细辛,既外助麻黄解表,又内助附子温里,通彻表里。三味 相合,有温里助阳、发汗解表之功。 效用特点:从本方的原主病证来看,本方以温肾助阳、解表散寒为其功用特点。但从 药味性能及配伍来看,麻黄宣肺气能止咳平喘,畅皮毛能散邪退热,开上焦能利水道;附 子温命暖肾而扶阳,温经逐寒而通脉,化气行水而消肿;细辛辛温而归肺、肾,其辛香祛 风通关窍,温肺化饮治咳喘,温经通络止痹痛。全方合之,宣上温下,通彻表里,有发汗 解表、利水消肿、化饮止咳、温经定痛、通阳复脉、开窍利咽等多种作用,其中以“温散 宣通”四字为要。 临床应用:本方现代较多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急性肾炎早期、慢性肾 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喉炎等病,其中有些病证已不限于中医阳虚外感证。 用方原理:本方所主脏腑为太阴、少阴二脏。足少阴肾位于下焦,司气化,主骨与作

强,与足太阳膀胱相表里;其经脉上行,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根;其支脉出肺络心,注胸 中。手少阴属心,上夹咽喉,入目连脑系。手太阴肺位于上焦,上连咽喉,外通皮毛;司宣 降,为水上之源。若少阴阳衰,内不能温脏腑而易生内寒,外不能御表而易感外寒。寒客于 心则心阳痹阻、脉道涩滞而见胸闷或痹痛;阻于肾则寒水不化,聚津成饮而见咳嗽痰涎;滞 于肺则肺失宣降,水道不行而见肿胀尿少;寒客所属经脉,则可见阳痿、阴缩、胸痛、舌强、 喉痹、齿痛、暴盲、头痛等。本方既能温助阳气,又能通脉宣痹、化饮行水、逐寒止痛,故 除用阳虚表寒证外,还常用于阳弱里寒诸证。现代临床根据其“温通”的功用特点,较多用 于心血管和关节系统的疾病属于寒凝痹阻之痛证的治疗。 临证运用经验: 1、根据原方主证病机中表寒、阳虚、里寒等侧重,在调整方中药量配比的基础上适 当加味,如表寒重见恶寒无汗,选 加桂枝、苏叶、生姜;里寒重见肢冷形寒 ,加肉桂、干姜、吴茱萸;阳气虚甚见神疲脉微,选加人参、黄芪、甘草。 2、随病证加减:①肺系疾病:感冒属于阳虚感寒见发热、肢冷神疲,加桂枝、黄芪、炙甘草;支气管炎属风寒阻肺见咳喘苔白,加杏仁、紫菀、制百部,寒饮聚肺见咳唾稀痰、背 冷加干姜、半夏、五味子;急慢性风疹属于风寒郁滞见皮疹色淡、遇冷痒重,加荆芥、防风、 川芎。②心系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窦性心动过缓属于少阴阳虚见胸闷心悸、 脉迟,加栝楼、制薤白、三七(痰瘀阻滞),或人参、桂枝、当归(气血不足),或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肾阳虚甚);房室传导阻滞属于阴阳两虚见心悸气短、脉结代,加人参、麦冬、五味子。③肾系疾病:肾炎早期属于肺肾气化受阻见咳嗽、水肿尿少,加桑皮、茯 苓皮、生姜皮、车前子;慢性肾炎属于肾阳虚衰见水肿、腰痛畏冷,减麻黄量,加熟地、菟 丝子、怀牛膝、泽泻;阳痿属肾虚寒滞见小腹不温、神疲脉弱,加苁蓉、巴戟天、仙灵

《伤寒杂病论》经典配方

《伤寒杂病论》原方 1桂枝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2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葛根四两 3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4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芍药一两生姜一两甘草一两麻黄一两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 7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二十六个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 8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三两粳米六和人参二两 9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甘草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大枣四枚 麻黄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 10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 大枣十二枚 11甘草干姜汤方: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 12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 13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斤 14四逆汤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15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16葛根加半夏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生半夏半斤 17葛根黄岑黄连汤方: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岑三两黄连三两 18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19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五十个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石膏如鸡子大碎 20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斤半夏半升 21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 22干姜附子汤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23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三两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 2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25桂枝甘草汤方: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 26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方:茯苓半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桂枝三两 27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斤人参一两炙甘草二两 28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 29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附子二枚 30茯苓四逆汤方: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31五苓散方: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白术十八铢 32茯苓甘草汤方: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一两 33栀子豉汤方: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 34栀子甘草豉汤方:栀子十四枚甘草二两香豉四合 35栀子厚朴枳实汤方:栀子十四枚厚朴四两枳实四合 36栀子干姜豉汤方:栀子十四枚干姜二两香豉四合 37真武汤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 38禹余粮丸方: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

蔡长福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经验

蔡长福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经验 (开鬼门——温经解表发汗法之三) (蔡长福先生口述,弟子韩章勇整理) 闲来无事披览先贤医案,忽忆起十多年前一则治验,今告于同道,于医学之昌明亦不无补助云。 病家是一位退休老者,年过花甲,由儿女架至诊室。当时患者已口不能言,由儿女代诉:病人进行性吞咽困难,遍治不效,今已粒米难进,奄奄待毙。刻诊:患者面色晦暗,瘦骨嶙峋,虚弱不堪,精神不振,但欲眠睡;并畏寒怕冷,手足厥逆,时或身疼;又兼见咽喉疼痛不利,音声难出;两脉沉细而弦,尺部小紧。值此大证,余不敢怠慢,乃疏大剂四逆汤一付,以为阳气一旦来复,则疾病可图。不意翌日一早,病家再次登门。药后不仅寸功全无,反而证情加重,不禁心下惶然!转念一想:患者有恶寒身痛脉紧等证,得非太阳表邪久久不解而直中少阴之证乎?亦即仲景所谓直中伤寒?况精神不振但欲寐,亦非四逆汤主证(四逆汤主证本是手足逆冷,下利清谷等),而是寒邪直中少阴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至于手足厥逆,乃因水谷不继,能量大亏所致,并非阳微欲绝之象。再者,足少阴肾经之脉起于足下,上行循喉咙挟舌本,故有咽痛失音,即《内经》所谓“喑痱”“跛足”之喑证。故而此病当属太阳表证不解进而直中少阴之证,治当温阳解表,其唯麻黄附子细辛汤近之乎?因于诊室就地开火煎煮。讵料一服之后才十五分钟,患者尾骶部即冒热气,脊背发热,紧接着就遍身濈然微汗。半个多小时后,患者突然

嗳出一口长气,居然知饥能食,半碗汤面竟然顺顺当当下了肚。随侍跟前的儿女,睹此巨变,翻想此前种种求医经历,备尝颠沛辛酸,不禁喜极而泣。 原来,患者酷爱胡琴,退休以后,为了学琴,常到雨山湖的凉亭(马鞍山一游览胜处)去拉胡琴,可谓寒暑不避,风雨无阻。凉亭建于湖水之中,四周无遮无拦,患者长处此开阔多风之地,久而久之,难免感受风寒。病起之初主要是干呕,咽喉异物感,吐不出咽不下,声音嘶哑。此后逐渐加重,出现吞咽困难,饮食受阻。马钢、南京、上海各大医院跑个完,然而遍治无效。后来求治于江宁一位民间中医,给服黄连上清片,药后病情反而更趋严重,彻底不能吃饭讲话了。 患者第一剂服完之后,为求巩固,原方更加炙甘草20克,余药不变,共3剂。每剂两天,分四服。发汗以全身温暖,微微潮润为度。六日之后,患者直似脱胎换骨一般。不仅面色渐转红润,而且微微发胖,自言:“现在吃饭,食物到嘴里后直接就掉进肚子里!”麻附细扩张食管之卓越功效,即使到今天都令我吃惊不已,不得不感叹经方之力宏且大哉!而且尚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挖掘。 此案之前更久,曾有一穷苦人求方于我,自言得了食道癌,吃饭不能下咽。余乃授一单方姑作一试,不过葱须、生姜、红糖几味,亦不在放在心上。岂料月余后遇于街头,见面即长揖拜谢:“多亏了先生的单方,现在能吃饭了,您救我一命啊!” 十载以来,所遇吞咽不利而不至完全闭塞之轻症咽喉炎患者,更是不知凡几,其证往往多见:形寒怕冷,经常发懒犯困,但见脏无他

各种方剂趣味方歌

各种方剂趣味方歌 一.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 二.泻下剂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3.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4.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7.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当归甘草生8.姜大枣桔梗) 三.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四.清热剂 1.白虎汤--师母炒米

麻黄加术汤寒湿症

麻黄加术汤 《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桂枝6克、炙甘草3克、白术12克、麻黄9克、杏仁6克。 [用法]水煎温服,覆取微似汗。 [功用]发汗解表,散寒怯湿。 [主治]风寒夹湿痹讧。身体烦疼,无汗等。 [本方点滴]本方即麻黄汤加白术组成。适用于寒湿在表之证。方中配白术健脾燥湿,白术配()麻黄能尽去表里之湿。白术不像羌活只怯表湿,白术能健脾运湿,所以白术即治表又治本。 [应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麻黄6克、杏仁6克、薏苡仁12克、炙甘草3克 [简单记法]方名四味药 [用法]风湿合邪,袭于人体,一身尽疼者。发热,日晡(下午3—5时)所剧者。 [本方点滴]方中麻黄发汗解表怯湿。麻黄杏仁宣降肺气,开启上方肺闸门,通调水道,使湿邪从下()而出。薏苡仁利湿且清利,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应用]用于治疗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银屑病等。 麻黄汤 《伤寒全生集》 [药物组成]桂枝、川芎、防风、羌活、炙甘草(甜草)、麻黄、杏仁 [用法]水煎服。 [功用]辛温发汗,疏风止痛。 [主治]冬时正伤寒,头痛如斧劈,腰背项强拘急,发热如灼,恶寒无汗,脉浮紧。 《伤寒全生集》麻黄汤与《伤寒论》麻黄汤有何异同? 共同点: 共有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二方均可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不同点: 主治:《全生集》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较《伤寒论》麻黄汤为重。表现为发热如火炽,头痛如斧劈等。

组成功效:《全生集》麻黄汤视为《伤寒论》麻黄汤加防风、羌活、川芎组成。加防风、羌活增强发汗解表功能。川芎与羌活善治头痛,又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其中川芎善治头顶疼及两侧头痛;羌活善治后脑连项痛,防风以加强疏风止痛之效。 大青龙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桂枝6克、石膏18克、麻黄12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3克 [寓意记法]桂草食黄杏、生枣。 [原方对照]桂草石黄杏、生枣。 [说明]桂,姓;桂草,寓一姓名。 [用法]水煎服,取微似汗。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1、外感风寒表实证,内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汗闭,烦躁,口渴,脉浮紧。《伤寒论》 麻黄加术汤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麻黄加术汤 【方药】麻黄三两(去节)(9克)桂枝二两(去皮)(6克)甘草一两(炙)(3克)杏仁七十个(去皮尖)(9克)白术四两(12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原文】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二十) 【解说】本文主治寒湿在表之证。寒湿困表,郁遏卫阳,经脉不利,可见身体疼痛而有烦扰之象,并可见有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风寒在表,理当发汗,然因湿邪之存,又不宜过汗,以“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存,是故不愈也。”惟用麻黄加术汤寒湿并去,表里同治。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黄,能并行表里之寒湿。湿邪盛者,可易白术为苍术。临床上凡身体痹痛、水肿、喘咳等属于 寒湿困表、肺气不宣之证,皆可运用本方。 【运用】 一、外感寒湿 萧琢如医案:黄君,年三十余。素因体肥多湿,现因受寒而发,医药杂投无效,改延余诊。其症手脚迟重,遍身酸痛,口中淡,不欲食,懒言语,终日危坐。诊脉右缓左紧,舌苔白腻,此《金匮》所谓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也。遵经方以表达之,使寒湿悉从微汗而解。处方:带节麻黄2.4克,桂枝2.1克,光杏仁4.5克,炙甘草1.5克,苍术3克。连投2剂,诸症悉平而愈。(《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1982年版)

中医常用汤

即时修护眼部精华霜Advanced Night Repair Eye Synchronized Complex ? 适合所有肤质15ml ¥540 功效 改善6种眼周问题 眼周肌肤水润平滑 产品详情 雅诗兰黛No.1DNA级精华眼霜,拥有No.1口碑的人气产品。 抵御各类岁月侵袭,24小时全天呵护与修护年轻明眸。 一脉相承"瓶中神话"ANR的强大生物钟调节科技Chronolux? Technology,日夜同步维护,极大增强眼周肌肤自我修护能力。 只需一瓶,简单一步,改善细纹、黑眼圈、浮肿、皱纹、干纹及肤色不均6大眼部问题。全新即时修护特润眼部精华包含首次在特润修护系列中使用的独创同步修复技术,帮助支持肌肤细胞在精准时间自我修复的天然同步机制。因此,眼周的细纹和皱纹随时间逐渐减淡。 简单一步,改善细纹、黑眼圈、浮肿、皱纹、干纹及肤色不均6大眼部问题。 只需一周时间,肌肤变得更加水润平滑。肌肤更显健康,眼周肌肤更加紧实年轻。 使用方法 ?早晚各一次。 ?使用蘸取勺蘸取少许轻点在眼周 ?用无名指轻轻拍进眼周肌肤,注意不是涂抹。 ?每次使用完毕后请清洗并晾干蘸取勺。 配方详情 ?经皮肤科医师测试证明经眼科医师测试证明无香型无致痘性

中医常用汤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剂 00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00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00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004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005止嗽散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006香薷散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2、辛凉解表剂 007银翘散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008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00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0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011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012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3、扶正解表剂 013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014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015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016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017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二、泻下剂 1、寒下剂 0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0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0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2、温下剂 02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攻专温下妙非常。

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综合症

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综合症 【病案】患者郑瑞娟,女,49岁,2011年10月28号初诊,10年来双手遇冷后即掌指部皮色由白变紫或潮红,自觉疼痛麻木,冬季尤甚,遇暖渐恢复至正常。病后从未接受相关治疗。查体:营养中等,精神可,周身皮色正常,无皮疹及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关节无肿胀、运动自如。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为雷诺氏综合征。 【中医辨证】属寒盛血虚,经脉痹阻。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病因病机】寒邪凝滞、收引,主痛。寒邪袭脉,血脉挛急而发为疼痛。正如《素问·举痛论》所日:“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素问·痹论》日:“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圣济总录·诸痹门》云:“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也。痛本于寒气偏胜,寒气偏胜,则阴气多而阳气少。”《张氏医通》说得更明确:“血痹者,寒湿之邪,痹著于血分也”。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气的温煦和推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要依赖气血的周流濡养灌溉。所谓“稽迟,泣而不行”,系经脉气血为寒邪凝闭阻滞之故,使肢端发生暂时性缺血或瘀血,在临床上就表现为发白、发紫、麻木、疼痛等症状。 【方选】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中药】熟附片,19g,炙麻黄,9g,细辛,3g,柴胡,12g,枳实,12g,甘草,9g,白芍,30g,桂枝,18g,蜂房,12g,黄芪30g。每日2剂,水煎服。 【按语】雷诺氏综合征又称为肢端动脉痉挛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其病因迄今尚无定论。本病中医辨证属寒盛血虚,经脉痹阻。方选四逆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方中桂枝、细辛、制附子温经通脉;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桂枝、白芍、甘草调营和卫;柴胡、枳实疏肝解郁,调节气机;由于患者舌边齿痕,气虚,气机输布调节障碍,故于黄芪30g补气,调节气机;蜂房调节激素水平。诸药在表则祛寒邪,在里则解凝涩。 【现代研究】 1.温经通络法 刘秀茹治疗本病采用温经通络,扶正祛邪法,药用:桂枝、柴胡、归尾、赤芍、甘草各10g,细辛3g,白芥子、郁金各15g,鸡血藤、杭白芍、黄芪各30g。双手症状明显者加川芎、升麻各10g;双足趾症状明显者,加牛膝10g。共治疗本病33例,结果治愈率54.6 ,有效率30.3 。 李德俭治拟温阳散寒,通经化瘀,方用温经回阳通瘀汤加减(桂枝、当归、赤芍、白芍、熟地、炮姜、鹿茸、牛膝、红花、甘草、附片、党参)结果治疗42例,全部治愈。路立然治拟温经散寒,括血通络,解痉通脉,药用:细辛3g,桂枝、甘草、地龙、乌梢蛇各15g,葛根、白芍、丹参、川芎各20g,当归30g,全蝎10g,蜈蚣3条。每日1剂。治疗本病71例,结果治愈22例,好转4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2 % 盂祥全用温经通络汤(熟附子(先煎)、于姜各1 5g,当归、丹参、黄芪各20g,桂枝25g,威灵仙30g,鸡血藤25g,细辛jg,白芍10g)随证加减治疗20例,结果:症状与体征均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者即治愈1 7例;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随访一年以上偶见轻度发作者即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金学仁等拟方苏龙活血饮(苏木、广地龙、全当归各30g,桂枝20g,黄芪60g,鸡血藤、乳段、甘草各1Og)随证加减:指端苍白、凉者,加细辛,附子10g;紫暗严重、热盛者或指趾溃烂者,加银花、公英、紫花地丁各30g,丹皮20g,治疗36倒,治愈32例,显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

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心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心法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见脉沉,系肾阳虚馁之本象;反发热者,乃风寒郁遏太阳经脉所致。表里同病,故取麻黄发越太阳之风寒;附子温养少阴之真阳;细辛温经达表,有助于阳气的振奋。药仅三味,“使里温而阳气不脱,表透而寒邪得散”,笔者用于杂病,其效如期。今举其三则,与同道交流。 鼻鼽 张某,男,32岁。自幼患气管炎,近年患鼻炎,犹以阴雨天甚。刻诊:鼻流清涕,鼻塞,鼻腔有酸楚感,由此引起嗅觉亦不敏感,耳鼻喉科诊为“过敏性鼻炎”,曾用抗菌消炎及抗过敏药物治疗,初期有效,渐至无效。舌苔薄白而滑,脉象弦细,带有紧象。病为中医“鼻鼽”,谓鼻塞不通之义。属自幼体质虚弱,肺肾气虚,卫外失护,风寒反复外袭,故卫外之门户——鼻腔通气功能失常。法当扶阳护卫,驱散表寒。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生麻黄5g,细辛5g,炮附子6g,蜜炙黄芪15g,防风10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7剂,水煎服。二诊:鼻腔通气改善,仍流清涕,恶风畏寒,脉舌同上。炮附子加至15g(另先煎40分钟),加炮干姜10g,7剂。三诊:鼻流清涕明显减少,肌肤和鼻腔有温热感,炮附子减为10g(仍先煎),10剂。四诊:症状基本消失。嘱用金匮肾气丸,小剂量服之,以扶肾气。是年春节得知,一冬未发。 鼻鼽之名,最早见于《素问·脉解篇》,但无症状;至金代《刘河间医书六种》则云:“鼽者,鼻出清涕也。”明代·戴思恭《证治要诀》云:“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肺肾虚寒乃是鼻鼽的主要因素,扶肾阳而护肺卫为当务之急。附子是扶阳之要药,肾阳充足,

脾肾之气充沛,肺系的生理机能就会得到改善,而属于肺系的鼻腔也会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痹 谢某,男,48岁。患下肢酸困麻木1年余,疼痛1个月。查腰椎及膝关节无异常,两下肢静脉曲张严重,扪之凉而不温。舌质暗红,脉象弦细而紧。属血痹范畴,诊为阳气失煦,寒凝血脉。法当温阳补气,活血散寒:炮附子10g(先煎30分钟),细辛5g,生麻黄5g,生黄芪30g,当归10g,生甘草10g,5剂,水煎服。二诊:药后效不明显,但无不适。继用7剂,下肢有温热感,加入豨莶草30g,怀牛膝15g,另用三九免煎冲剂:水蛭、地龙、僵蚕各2包,分2次冲服。三诊:下肢麻木疼痛减轻,局部静脉色形有所改善。继用上方,另加用外熏洗方:透骨草30g,墓头回30g,川牛膝30g,千年健30g。先浸泡30分钟后,再上火煎煮,将2次水煎液混合,倒入洗脚盆内,遂加入白酒100ml,姜汁醋100ml,先熏后洗(患肢)。每剂药可熏洗2次。四诊:半月后来诊,下肢疼麻等症状消失,局部静脉粗胀明显减轻。 血痹证治见于《金匮要略》,其证“如风痹状”,以麻木为主症,但亦有疼痛酸困者,多由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腠理开,风寒外入所致。黄芪桂枝五物汤补气和营,祛风通痹,但温经散寒之力较弱。本例虽属血痹病门,但有风痹之状,寒凝血瘀症状比较明显,故选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散寒,初加当归补血汤养血温经,后加虫类等药,以冀通络以祛瘀。其外洗方为经验方,凡肢体麻木疼痛酸困者,皆可洗用,有祛风散寒、通络化瘀、温经活血的作用,应用多年,每获良效。

方剂歌诀完整版

一、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风寒外束饮内停,散寒蠲饮平喘佳。 5.香苏散 香苏散用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6.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景岳方,芍药防风陈草姜; 清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11.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益气解表效力宏。 1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代表方。 二、泻下剂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痞满燥实皆可消。 2.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少芒硝,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治肠痈,桃仁瓜仁芒硝冲。 3.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温下治法代表方;冷积内结成实证,腹痛便秘服之康。 4.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归草人参硝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5.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芍药枳朴杏黄蜜;润降消导相结合,肠燥便秘最相宜。 6.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年老肾虚便不通,寓通于补法堪宗。 7.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宏;温病阴亏实热结,养阴泻热肠道通。 8.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胁下悬饮腹肿满,三药为末枣汤下。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头面部疾病

【摘要】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在实践中发展。该文列举了声哑并喉舌痛、耳聋、目盲、鼻塞及三叉神经痛等医案,指出因头面为诸阳之会,且清阳出上窍,若寒邪直中少阴或阳虚感寒,导致阳气凝滞不能升腾滋濡,七窍为之闭塞,则声嘶音哑,鼻塞耳鸣,目昏目暗;或头面部诸经脉阳滞寒凝,不通则痛,则头痛不休,咽喉舌痛。而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温通肾阳、宣肺散寒、开窍启闭的作用,故对于阳虚感寒引起的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头面部疾病;阳虚感寒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第301条,其文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为少阴病兼表证而设,治“太少两感”症,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在实践中发展。清张秉成在《成方便读》论此方云:“方中附子以助少阴之阳,温阳救逆,细辛以散少阴之邪,祛风止痛,麻黄以达太阳之表,辛温发散,邪自表而入里者,仍由里而还表,此以表里相通,一理耳”。在临床实践中,治疗范围已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少阴外感”的病机上,笔者在使用此方中发现许多头面部疾病用之效佳,特举几例如下: 1 喉舌痛并声哑 男,60岁,症见咽喉舌体疼痛难止,声哑,伴低热,先西药消炎抗病毒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后转中医治疗,经服用中药清热利咽,声音嘶哑反加重,转我处求治。咽部及扁桃体暗红,无分泌物,舌质暗红,无口渴,二便皆正常,视其面色青晦,舌胖大滑润,苔薄腻, 脉沉细无力。此乃少阴虚寒之体,复感太阳风寒所致,邪气留恋肌表,阳气匮乏,无力振阳祛邪,故低热缠绵;当温阳散寒治之,乃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5 g,附片10 g(煨,先煎60 min),细辛10 g,冷水煎服2剂。服完2剂后,疼痛缓解,继用2剂后转用温养脾肾之药而安。按:《张氏医通》云:“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此大寒犯肾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嘎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本病喉舌痛且喑哑难出,从部位看“少阴肾经,上行沿喉咙,挟于舌根两侧”寒邪凝滞少阴经脉,故咽喉舌俱疼而音哑声嘶,本当治寒以热,却用输液抗炎清热利咽等寒凉之品,更抑阳气,犯了虚虚实实之错。故取附子蒸腾阳气,麻黄、细辛发散寒邪,一鼓作气而逐寒外出,声哑得愈。 2 三叉神经痛 女,48岁,自述十余天前因淋雨受寒感右侧头面部呈阵发性抽掣样疼痛,连及右上牙疼痛,牙龈不肿,日发数次,每次持续十余秒,痛止如常人,刷牙洗脸及进食可诱发,痛时刀割样灼痛,项强不能转侧,西医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服卡马西平等药效差。转投中医,屡与疏风清热之剂,亦效差。前来就诊时舌质淡嫩,苔白腻水滑,脉沉迟微细,询问知其平时小便多清,四肢欠温,精神欠佳,常鼻塞目眩,嗜睡多眠。此证属少阴阳虚,寒凝经脉,寒性凝滞,闭阻太阳经脉,治当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6 g,制附子10 g(先煎30 min),细辛6 g,全蝎10 g,蜈蚣1条,川芎10 g,白芍15 g,炙甘草6 g。服药3剂后头面部痛明显减缓,继服3剂,诸症告愈。按:本病人平时就有小便清,四肢欠温,此为阳虚之体,而医者考虑其痛如灼,多从风热入手,屡用疏风清热,更易损伤阳气。又复淋雨而受寒,而鼻塞、目眩足证寒邪凝滞、清窍失养、痛极入脑,正如明代医家赵献可所言“有头痛连脑者,此系少阴伤寒,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 所以治头痛如神(清·陈士铎《本草新编》)”,内助附子,外助麻黄,以温阳散寒,另有全蝎、蜈蚣剔络搜邪、当归活血止痛、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川芎行血中之气、通行十二经,故疗效卓著。 3 鼻病 男,50岁。每逢寒冷季节,则鼻塞、鼻痒、鼻流清涕,久治不愈,甚则不闻香臭。近段时间发作尤甚,感冒不断,喷嚏连连,面色白,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腰酸腿软,小便余沥,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6克,炮附子6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温经散寒。 主治:阳虚外感证。发热,恶寒重,虽得厚衣重被仍恶寒不减,神疲,脉沉弱。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所谓太少两感证而设。阳气素弱,多有内寒相兼;复感风寒,病位也较深,且阳弱而无力鼓邪外出。治宜助阳扶正与解表散寒兼顾,以祛邪不伤正。方中麻黄辛温,开泄皮毛,发散风寒;附子辛热,补肾助阳,温经逐寒;此君臣相伍,内外兼顾。佐以细辛,既外助麻黄解表,又内助附子温里,通彻表里。三味相合,有温里助阳、发汗解表之功。 效用特点:从本方的原主病证来看,本方以温肾助阳、解表散寒为其功用特点。但从药味性能及配伍来看,麻黄宣肺气能止咳平喘,畅皮毛能散邪退热,开上焦能利水道;附子温命暖肾而扶阳,温经逐寒而通脉,化气行水而消肿;细辛辛温而归肺、肾,其辛香祛风通关窍,温肺化饮治咳喘,温经通络止痹痛。全方合之,宣上温下,通彻表里,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化饮止咳、温经定痛、通阳复脉、开窍利咽等多种作用,其中以“温散宣通”四字为要。 临床应用:本方现代较多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急性肾炎早期、慢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喉炎等病,其中有些病证已不限于中医阳虚外感证。

用方原理:本方所主脏腑为太阴、少阴二脏。足少阴肾位于下焦,司气化,主骨与作强,与足太阳膀胱相表里;其经脉上行,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根;其支脉出肺络心,注胸中。手少阴属心,上夹咽喉,入目连脑系。手太阴肺位于上焦,上连咽喉,外通皮毛;司宣降,为水上之源。若少阴阳衰,内不能温脏腑而易生内寒,外不能御表而易感外寒。寒客于心则心阳痹阻、脉道涩滞而见胸闷或痹痛;阻于肾则寒水不化,聚津成饮而见咳嗽痰涎;滞于肺则肺失宣降,水道不行而见肿胀尿少;寒客所属经脉,则可见阳痿、阴缩、胸痛、舌强、喉痹、齿痛、暴盲、头痛等。本方既能温助阳气,又能通脉宣痹、化饮行水、逐寒止痛,故除用阳虚表寒证外,还常用于阳弱里寒诸证。现代临床根据其“温通”的功用特点,较多用于心血管和关节系统的疾病属于寒凝痹阻之痛证的治疗。 临证运用经验: 1、根据原方主证病机中表寒、阳虚、里寒等侧重,在调整方中药量配比的基础上适当加味,如表寒重见恶寒无汗,选 加桂枝、苏叶、生姜;里寒重见肢冷形寒 ,加肉桂、干姜、吴茱萸;阳气虚甚见神疲脉微,选加人参、黄芪、甘草。 2、随病证加减:①肺系疾病:感冒属于阳虚感寒见发热、肢冷神疲,加桂枝、黄芪、炙甘草;支气管炎属风寒阻肺见咳喘苔白,加杏仁、紫菀、制百部,寒饮聚肺见咳唾稀痰、背冷加干姜、半夏、五味子;急慢性风疹属于风寒郁滞见皮疹色淡、遇冷痒重,加荆芥、防风、川芎。②心系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窦性心动过缓属于少阴阳虚见胸闷心悸、脉迟,加栝楼、制薤白、三七(痰瘀阻滞),或人参、桂枝、当归(气血不足),或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肾阳虚甚);房室传导阻滞属于阴阳两虚见心悸气短、脉结代,加人参、麦冬、五味子。③肾系疾病:肾炎早期属于肺肾气化受阻见咳嗽、水肿尿少,加桑皮、茯苓皮、生姜皮、车前子;慢性肾炎属于肾阳虚衰见水肿、腰痛畏冷,减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