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概论期末复习题目--期末考试资料-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0
1、地震的分类?(1)按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2)按震源深度: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按震级大小: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
2、判别活断层的证据?(一)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标志。
(1)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被错断;断层破碎带构造行迹。
(2)地貌特征: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地貌单元的分解和异常。
(3)水文地质特征:由于断层带构造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现象。
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
(4)地物错断。
(二)历史地震及历史期地震错段标志(三)微地震测量及地形变检测标志(四)地球物理标志3、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烈度:地面及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4、内动力地质作用:5、滑坡的识别标志?(1)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地貌不协调或反常等(2)变形破裂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3)水文地质方面:结构破碎T 透水性增高T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T 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4)植被方面:马刀树、醉汉林(5)滑动面的鉴别及研究:勘探:钻探变形,监测:钻孔倾斜仪6、滑坡的形态要素?P122 图7、滑坡的分类?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分类: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按滑坡的动力学特征分类:(a)推动式滑坡(b)牵引式滑坡(c)混合式滑坡(d)平移式滑坡。
按岩土体类型分类:土体滑坡、基岩滑坡8、岩溶的形态?大的地貌形态及蚀变:峰丛(溶蚀);峰林(溶盆);溶蚀平原地表形态正形态:石林、石笋、峰林、孤峰。
负形态:溶沟、溶孔、溶槽、溶水洞、漏斗、洼地、溶盆、溶原。
地下形态:溶洞、溶隙、暗河。
9、可溶性岩石有哪些?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泥质灰岩等10、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1)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即避开逆断层的上升盘、正断层下降盘)。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1.工程地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地区)稳定问题,二是地基稳定问题。
P22.按解理面的完好程度可分为: P91)极完全解理 2)完全解理3)中等解理 4)不完全解理3.摩式硬度计表1.1 P94.方解石其他特征:性脆,遇稀盐酸起泡。
外力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P125.沉积岩的名词解释 P166.岩石的变形特性 P237.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称为地质年代 P288.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构造关系。
P289.地质年代单位与对应的地层单位表表2.1 P2910.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
P3211.断层的主要类型(简答题) P3812.不同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简答题)P4613.海洋的破坏作用有冲蚀、磨蚀及溶蚀3种(填空题) P6214.风砂的危害及防治(简答题)P7115.岩土的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穴3种(填空题)P7216.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及承压水(填空题)P7617.地下水的渗透主要有潜蚀、流砂和管涌等(填空题)P8918.天然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激发地震(填空题)P9719.体波的解释 (填空题)P99(注明:在b.横波快结束)20.震级和烈度的联系和区别(简答题)P10621.岩溶发育的条件(简答题) P13322.地基处理措施(简答题)P13523.土木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 (简答题)P13824.测绘比例尺(简答题)P14425.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P147)26.载荷试验的试验成果及应用 P15227、断层P3728.N65°W/25°SW:即岩层走向为北偏西65°, 倾角为25°, 岩层向南西倾斜。
29.给水性: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含水量. 给水度=容水度-持水度30.鼓张裂缝:滑坡体在下滑过程中,如果滑动受阻或上部滑动较下部快,则滑坡下部会向上鼓起并开裂,这些裂缝通常是张口的。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一、概念题(10/15,10分)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设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分支学科。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核心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环境①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②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③工程地质环境是指与工程相关的地壳上部的岩石、水、空气和生物在内的相互关联的多成分系统。
这个系统以地表为其上限,以人类作用于地壳的深度为其下限。
3.土和土体“土”是一个一般性概念,泛指地壳表面最新沉积的、未经胶结成岩的物质。
“土体”则是一个工程概念,特指那些经过一定地质历史过程并含有若干非连续界面的土层集合体。
4.粒组、有效粒径、土的结构粒组:是根据实际需要出发,为研究方便起见,将颗粒的大小划分成若干粒径区段,这些粒径比较接近的区段被称之为“粒组”。
有效粒径:指土粒的累积百分含量为10%时的粒径,用d10表示。
是土中最具代表性的粒径土的结构:指土中颗粒和孔隙的形态及其组合特征。
5.压缩性土的压缩性:指土在压力的作用下体积减小的特性.6.特殊土指的是与一般土体(如一般粘土、砂土、粉土等)相比,具有某些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
如:黄土、软土、膨胀土、红土、冻土、混合土等。
7.地质灾害广义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的变异或人为的作用,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的改变并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的灾害事件。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
8.滑坡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
9.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索的综合。
这些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表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
(P3)2、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P3・4)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1.地质作用是指塑造地壳而貌的自然作用。
(P5)2.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P6)①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來口地球木身,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四种: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②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有太阳辐射热引起并主要发生在地壳的表层,按其作用方式分为五种: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颜色是矿物最直观的一种性质,最常见的有自色与他色两种类型。
(P7)4.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刻画后进行观察,他对于某些金属矿物具有重耍鉴定意义。
(P7)5.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矿物有软到皱依次为:1—滑石,2- 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P8)6.解理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分完全、中等和不完全等级别。
例如:云母沿解理面可剥离成极薄的薄片,为极完全解理;石盐沿解理面破裂成立方体具有完全解理。
(P8)7.断口是指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阉着解理面以外的方向破裂的破裂面8.岩石的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P8)火成岩大多具有块状;沉积岩是有外力作用将风化剥蚀的物质搬运后逐层沉枳形成,所以具层状构造;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中岩石受到较高的温度和具有一定方向的挤压作用,其组成矿物则依一定方向并行排列,因而具有偏离构造。
【⼯程地质学】考试复习题⼯程地质学复习题例题1.摩⽒硬度所反映的是( A )A.矿物相对硬度的顺序B.矿物相对硬度的等级C.矿物绝对硬度的顺序D.矿物绝对硬度的等级例题2.关于矿物的理解,下列何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DA.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是互相消长的B.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C.矿物解理不完全或⽆解理时,则断⼝显著D.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显著例如:鉴别⼀块含有⼤量⽯英,颜⾊浅红,具有全晶质中粒结构和块状构造的岩⽯花岗岩例如:有⼀块由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的岩⽯,碎屑粒径介于0.25mm⾄0.5mm之间,点盐酸起泡强烈,进⼀步分析,发现这块岩⽯除含有⼤量的⽯英外,还含有约30%左右的长⽯。
请问这是什么岩⽯?钙质中粒长⽯砂岩例如:有⼀块具⽚理构造的岩⽯,其⽚理特征既不同于板岩的板状构造,也不同于云母⽚岩的⽚状构造,⽽是⼀种粒状的浅⾊矿物与⽚状的深⾊矿物,断续相间成条带状分布的⽚⿇构造,经分析,浅⾊粒状矿物主要是⽯英和长⽯,⽚状的深⾊矿物是⿊云母,此外还含有少许的⾓闪⽯和⽯榴⼦⽯,请问该岩⽯是什么岩⽯?花岗⽚⿇岩1.按照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分类,浅成岩是( B )A.岩浆侵⼊地壳某深处冷凝⽽成的岩⽯B.岩浆沿地表裂缝上升到距离地表较浅处冷凝⽽成的岩⽯C.岩浆沿地表裂缝上升喷出地表冷凝⽽成的岩⽯D.岩浆沿地表裂缝侵⼊到地表某部位冷凝⽽成的岩⽯2. ⽚理构造是变质岩所特有的,是从构造上区别于其它岩⽯的⼀个显著标志造,⽐较典型的变质岩构造有构造下⾯⼏种?DA.板状构造、斑状构造、块状构造、⽚⿇状构造B.块状构造、斑状构造、⽚状构造、⽚⿇状构造C.板状构造、斑状构造、⽚状构造、⽚⿇状构造D.板状构造、层状构造、⽚状构造、⽚⿇状构造3:岩浆岩中对岩⽯的矿物成分影响最⼤的是SiO2,根据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酸性岩类、中性岩类、基性岩类、超基性岩类。
分类正确的是( A )A.酸性岩类SiO2含量>65%、中性岩类SiO2含量为65%-52%、基性岩类SiO2含量为52%-45%、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45%B. 酸性岩类SiO2含量〈45%、中性岩类SiO2含量为52%-45%、基性岩类SiO2含量为65%-52%、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65%C. 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65%、中性岩类SiO2含量为65%-52%、基性岩类SiO2含量为52%-45%、酸性岩类SiO2含量〈45%D. 酸性岩类SiO2含量>65%、基性岩类SiO2含量为65%-52%、中性岩类SiO2含量为52%-45%、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45%4:有⼀岩⽯呈灰⽩⾊,可见结晶颗粒,能被铁⼩⼑刻划,遇稀盐酸起泡但不剧烈,岩⽯中还可见⽣物碎屑遗骸、层理构造,该岩⽯可定名为( B )A.板岩B.⽩云岩C.⽞武岩D.⽯灰岩5:某种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为⼤于65%,则该岩⽯属于( C )A.超基性岩B.中性岩C.酸性岩D.基性岩6.以下哪⼀项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 A )A.层理构造B.⽓孔构造C.⽚理构造D.块状构造7.以下全部为沉积岩结构类型的选项是( D )A.结晶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B.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C.斑状结构、泥质结构、⽣物结构D.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1:国际性通⽤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B )A.代、纪、时B.代、纪、世C.代、纪、期D.代、系、世2: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的两⼤变化是( C )A.⼈类出现、⽕⼭活动B.构造作⽤、冰川作⽤C.⼈类出现、冰川作⽤D.⼈类出现、构造作⽤3.以下地质年代由⽼⾄新的顺序正确的是( C )A.寒武纪、⽯炭纪、奥陶纪B.⽯炭纪、奥陶纪、寒武纪C.寒武纪、奥陶纪、⽯炭纪D.⽯炭纪、寒武纪、奥陶纪4.地壳表层岩⽯遭受风化作⽤后,在原地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叫做( B )A.洪积物B.残积物C.冲积物D.崩积物1.根据岩层产状三要素可知( D )A.由⾛向可以直接确定倾向B.由倾向可以直接确定倾⾓C.由⾛向可以直接确定倾⾓D.由倾向可以直接确定⾛向2.如图所⽰,岩层的产状要素为( A )A.AA—⾛向线、OB—倾向线、CO—⽔平线、α—岩层倾⾓B.OB—⾛向线、AA—倾向线、CO—⽔平线、α—岩层倾⾓C.AA—⾛向线、CO—倾向线、OB—⽔平线、α—岩层倾⾓D.CO—⾛向线、AA—倾向线、OB—⽔平线、α—岩层倾⾓3.如图所⽰的岩层的接触关系是( B )A.整合接触B.⾓度不整合接触C.假整合接触D.平⾏不整合接触4.如图所⽰,上⼆叠世(P2)泥质灰岩与中⽯炭世(C2)⽯灰岩地层的接触关系是(B )A.沉积接触B.平⾏不整合接触C.⾓度不整合接触D.整合接触5.某地上、下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产状基本⼀致,则它们的接触关系是( C )A.整合接触B.沉积接触C.假整合接触D.⾓度不整合6.如图所⽰,关于岩层接触关系表述全部正确的是( C )A.a是整合接触、b是不整合接触、c是整合接触、d是假整合接触B.a是整合接触、b是整合接触、c是假整合接触、d是⾓度不整合接触C.a是整合接触、b是假整合接触、c是整合接触、d是⾓度不整合接触D.a是整合接触、b是不整合接触、c是假整合接触、d是整合接触1.直⽴向斜的主要特征是( A )A.平⾯上中间出露地层年代较新,两侧依次渐⽼,对称重复B.平⾯上中间出露地层年代较⽼,两侧依次渐新,对称重复C.剖⾯中间地层向上隆起D.剖⾯上两侧岩层向外倾斜2.褶曲的基本形态是( A )A.背斜褶曲和向斜褶曲B.向斜褶曲和倾斜褶曲C.背斜褶曲和⽔平褶曲D.⽔平褶曲和倾斜褶曲3.关于褶曲分类正确的是( D )A.按褶曲的轴⾯产状分为⽔平褶曲、直⽴褶曲B.按褶曲的轴⾯产状分为⽔平褶曲、倾伏褶曲C.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平褶曲、直⽴褶曲D.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平褶曲、倾伏褶曲4.在野外的褶曲,⼀般向斜处为⾕,背斜处为⼭的说法是( C )A.正确的B.不正确的C.不⼀定5.如图所⽰的褶曲要素表述全部正确的是( A )A.ABC所包围的内部岩层为褶曲的核、AHB和CBH为褶曲的翼、DEFH为褶曲的轴⾯、DH为褶曲的轴、BH为褶曲的枢纽B.ABC所包围的内部岩层为褶曲的核、ABH和CBH为褶曲的翼、DEFH为褶曲的轴⾯、DH为褶曲的枢纽、BH为褶曲的轴C.ABC所包围的内部岩层为褶曲的轴⾯、ABH和CBH为褶曲的翼、DEFH为褶曲的核、DH为褶曲的轴、BH为褶曲的枢纽D.ABC所包围的内部岩层为褶曲的核、ABH和CBH为褶曲的翼、DEFH为褶曲的枢纽、DH为褶曲的轴、BH为褶曲的轴⾯1.正断层的主要特征是( D )A.受⽔平⽅向强烈挤压应⼒作⽤形成B.可能成迭⽡式构造的组合形式C.断层⾯倾⾓较⼩时叫做辗掩断层D.受⽔平张应⼒及重⼒形成,断层⾯倾⾓较陡,可能出现地堑、地垒等组合类型1.上盘沿断层⾯相对上升,下盘沿断层⾯相对下降的断层是( B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推断层D.推测断层2.断层的上升盘⼀定是断层的上盘吗?( C )A.是B.不是C.不⼀定3.根据断层⾯位移的⽮量⽅向的与⽔平⾯的关系,可将活断层划分为倾斜滑断层与⾛滑断层。
1.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B)A. 石英B. 方解石C. 黑云母D. 正长石2. 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D)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3. 下列结构中,( A )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A. 斑状结构B. 碎屑结构C. 生物结构D. 化学结构4. 下列结构中,( A)是岩浆岩的结构。
A. 全晶质结构B. 变晶结构C. 碎屑结构D. 化学结构5. 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C )三大类。
1.酸性岩2.中性岩3.深成岩4.浅成岩5.喷出岩A.1、2、4B.2、3、4C.3、4、5D.1、3、46. 下列岩石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片麻岩 D. 砾岩7. 下列岩石中( A )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而形成的岩石。
A.玄武岩B.石灰岩C.千枚岩D.石英岩8. 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C )。
A.向斜B.节理C.背斜D.断层9. 节理按成因分为( B )1.构造节理2.原生节理3.风化节理4.剪节理5.张节理A.1、4和5B.1、2和3 C .2、3和4 D.2、4和5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B )A.整合接触B.侵入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C )。
A.沉积接触B.整合接触C.侵入接触D.不整合接触*12. 河漫滩是洪水期( A)A.能被淹没的浅滩B.不能被淹没的浅滩C.1/3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D.1/4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13. 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 B)A.人类出现、火山活动B.构造作用、冰川作用C.人类出现、冰川作用D.人类出现、构造作用14. 下面各种结构面中( A )属于构造结构面A.断层面B.层理面C.片理面D.流层15. 完全张开的结构面中的常见的充填物质成份中的( A )抗剪强度比较高。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每题 2 分,共计 30 分 )1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 ( A ) 。
A .剥蚀作用B .岩浆作用C. 地质作用 D .地壳运动2 .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不属于外圈的是 ( D ) 。
A .大气圈B .水圈 C. 生物圈 D .地核3 .关于沉积岩形成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B ) 。
A. 风化剥蚀阶段、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B .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C. 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风化剥蚀阶段D .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搬运阶段、风化剥蚀阶段4 .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 ( B ) 。
A .抗拉强度B .抗切强度C. 抗剪强度 D .抗压强度5 .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
A .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B .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C.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D .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6 .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 ( C ) 。
A .不发生变化B .越来越强C. 越来越弱 D .无法判断7 .河流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 ( D ) 。
A .侵蚀、沉积B .沉积、搬运C. 侵蚀、搬运D .侵蚀、沉积、9 .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 ( A ) 。
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不能确定10 .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 ( C ) 。
A.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B .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C.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D .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11 .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 ( B ) 。
A .两种移动,两种变形 B. 两种移动,三种变形C. 一种移动,三种变形 D .三种移动,一种变形12 .按结构成因,结构面分为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指的是 ( B ) 。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此答案均为本人自己整理,如有失误敬请指正)一、填空题:1.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2. 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力与其分化出的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使围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4. 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5. 所谓岩崩是指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围岩突发性地以岩块弹射、声响及冲击波等类似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脆性破坏现象。
6.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地基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
7. 对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类型,地下水中的SO4^2-,离子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晶体,造成体积的急剧膨胀,使水泥结构疏松或破坏。
该种腐蚀属于结晶类腐蚀类型。
8. 常用的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和布点法。
9. 某一勘察工程,需要配合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勘察,以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应进行施工勘察。
10. 静力载荷试验是指在拟建建筑场地中挖至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平整坑底,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然后再其上面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并作为分析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的一种手段。
11.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12.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局部应力是岩石破碎和变形,其中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
1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持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14.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部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5.流土是指在在自下而上的渗流作用下,当渗流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或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时,粘性土或无粘性土中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工程地质学: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研究在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地处理和正确地适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造不良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由于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统称。
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岩石和地质构造、土的工程特征、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工程地质勘察以及工程地质实验等第二章: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33Km)、地幔(2900KM)、地核(3500KM)矿物:存在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
颜色:自色、他色、假色。
光泽: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
解理: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矿物裂开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
解理分为以下儿种:1.极完全解理2.完全解理3.中等解理4.不完全解理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分三大类:1.深成岩2.浅成岩3.喷山岩(火山岩)岩浆岩(按SiO2的含量)分类:1.酸性盐类2.中性盐类3.基性盐类4.超基性盐类岩浆岩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包括: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成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包括: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沉积岩: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温度不高和压力不大的条件下形成。
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碎屑矿物、黏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沉积岩的分类:碎屑岩类、黏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沉积岩的结构:按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其形状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
1、简述中国大地构造环境1地壳厚度——三个地壳厚度区:◆西部:青藏高原,厚60-70km,仅在柴达木盆地减薄至50km◆东部:沿海平原,厚30-35km◆地壳厚度中等区,厚40-50km2.稳定台块与褶皱造山带的基本轮廓——既有多个稳定的地台和地块,地台、地块之间又有多个不同时代形成的陆间和陆缘褶皱增生带◆地台:华北、扬子、塔里木最大的三块地台;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地台的一部分;南海的南海地台。
◆褶皱区:①准格尔-兴安褶皱区(蒙古褶皱带的一部分);②秦祁-昆仑褶皱区;③青藏-滇西褶皱区;④喜马拉雅褶皱系;◆陆缘增生褶皱系:东北的乌苏里-锡霍特褶皱带、华南褶皱系、台湾褶皱系;3.新构造活动带——褶皱山区和裂陷盆地a) 喜马拉雅山与台湾地区中央山系是新生代形成的褶皱山系;b) 强构造活动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c) 东部处于拉张的地球动力环境,多地堑;●华北地区是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地区,强烈的地震分布在郯庐断裂带、鄂尔多斯周边裂陷地堑及华北平原局部裂陷内;●东北地区、华南地区新构造运动相对较弱;2、简述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地貌总轮廓西高东低,以青藏高原最高,向东逐级下降的)阶梯状斜面。
(三个阶梯)3、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控制因素是什么?4、中国工程地质条件的组合类型有那几类?☐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特有的工程地质条件诸多因素的组合,这些特有的组合称为组合类型。
☐中国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多个组合类型:地形第一阶梯带:高原冻土型地形第二阶梯带:干旱内陆盆地型、黄高高原型、红色盆地型、岩溶高原型地形第三阶梯带:冲积平原型、滨海平原型、海口三角洲型、丘陵与山间盆地型5、简述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及其空间分布和组合规律性。
工程地质条件在长期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的区域性规律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带性控制着工程地质条件促使工程地质条件形成、发展演化的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它们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控制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和演化。
一、名词解释。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答:工程地质条件定义: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工程地质问题定义: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之为工程地质问题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岩体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
岩体:由一定岩石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赋存于一定的地质和物理环境中等地质体。
岩石: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2、风化壳;3、风化作用;4、变质作用;5、地质作用;6、岩浆作用;7、地震作用?;8、内力地质作用;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2.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 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罗列与组合形成。
包括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
指发育于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和延伸性,有一定厚度的各种地质界面,如断层、节理、层理及不整合面等. 由于这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连续性,故又称不连续面。
结构面的成因分类: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为了概括地反映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成因、特征及其罗列组合关系.将岩体结构划分为4 大类和8 个亚类如下表所示:整体块状结构Ⅰ层状结构Ⅱ碎裂结构Ⅲ散体结构Ⅳ整体结构(Ⅰ 1)块状结构(Ⅰ 2)层状结构(Ⅱ 1) 薄层状结构层状碎裂结构(Ⅲ2) 碎裂结构(Ⅲ3)工程地质条件这些因素包括:(1) 地层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相关书籍、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2) 地质构造:也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殊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于是对建造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份等。
(4) 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造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挪移、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造物的稳定性和预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
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造场地和路线的选择。
(6)地下水: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类型,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情况。
(7)建造材料: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材料作为建造材料,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降低成本。
⼯程地质答案及复习题⼀、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程地质条件的是(C基础形式)。
2.概括地讲,⼯程地质所研究的两⽅⾯问题主要体现在(A区域稳定和地质稳定)。
3.相⽐较来讲,下列各学科宇⼯程地质学联系不⼤的是(D材料⼒学)。
4.下列关于⼯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项是(D⼯程地质学是⼀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5.陆地的总⾯积⼤约占地球表⾯⾯积的(A29.2%).6.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属于外圈的是(A⼤⽓圈)。
7.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属于内圈的是(C地幔)。
8.海洋的总⾯积⼤约占地球表⾯⾯积的(A70%)。
9.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最外的圈层是(A地壳)。
10.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最⾥⾯的圈层是(B地核)。
11.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处于中间的圈层是(C地幔)。
12.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厚度最⼩的圈层是(A地壳)。
13.下列各地质作⽤属于内⼒作⽤的是(B变质作⽤)。
14.些列各项地质作⽤属于外⼒作⽤的是(D沉积作⽤)。
15.岩⽯按成成原因可以分为(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6.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成为(A硬度)。
17.由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的岩⽯是(D岩浆岩)。
18.岩浆岩构造不包括(A层⾯构造)。
19.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质胶结以后所形成的构造成为(A 碎屑结构)。
20.沉积岩特有的构造形式时(B层理构造)。
21.岩⽯在饱⽔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在⼲燥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值成为岩⽯的(D软化系数)。
22.压应⼒等于零时,岩⽯抵抗剪断强度成为岩⽯的(C 抗切强度)。
23.在垂直压⼒作⽤下,岩⽯抵抗剪切破坏的最⼤能⼒称为ieyanshi的(D抗剪强度)。
24.在真空条件下,岩⽯吸⼊⽔德重量与⼲燥岩⽯重量之⽐成为岩⽯的(D饱⽔率)。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对工程建筑物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的主次关系不同。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工程地质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 — 地质学分析 。
研究地质体、地质现象、自然地质历史形成演化。
地质基础工作。
基本的研究方法。
例如:斜体变形破坏研究。
数学力学分析法 — 定量分析计算、评价 针对某一具体问题。
地质分析为基础— 地质模型— 数学模型(理论经验公式等)— 代入有关参数进行计算。
例如:刚体极限平衡法、弹塑性理论方法、数论统计方法、数值分析方法。
还如,灰色理论、逻辑信息、摸糊数学、分形、神经网络等。
模型与模拟实验法 — 仿实体演绎 模型实验:如渗流、斜坡、地基渗透变形、洞室稳定等方面都可以进行。
模拟实验:如光弹实验、电网络模拟(欧姆定律—渗流达西定律)、结构的网络模拟等。
工程地质类比法 — 经验借鉴、对比 基础是相似性(地质条件与建筑工作方法) 如:专家判断、经验参数使用。
上述方法各有特点,相互补充,综合应用。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活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 )正断型活断层差异升降活动为它的断陷盆地边缘。
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
( )逆断型活断层 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
上盘变形带大,出现多分支断层。
( )走滑型活断层 常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地块之间的接触部位,水平错动量大,断层带宽度不大,很少分支断裂。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基本有两种:( )粘滑型活断层间歇性突然滑动,常伴有地震活动,也称为地震断层。
发生在强度较高的岩石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强,危害大。
发震断裂特征:深断裂,裂谷,板块接触带。
( )蠕滑型活断层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地滑动发生在强度较低的软岩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弱一般无震发生,有时可伴有小震。
活断层的鉴别标志(一)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 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是活断层最可靠的地质特征。
( )地貌特征,由于活断层的构造地貌格局清晰,许多方面可作为其鉴别特征。
( )水文地质特征,活动断层带的透水性和导水性较强,因此当地形、地貌条件合适时,沿断裂带泉水常呈线状分布,且植被发育。
(二)历史地震和历史地表错断资料,历史上有关地震和地表错断的记录,也是鉴别活断层的证据。
(三)使用仪器鉴定。
活断层的调查研究方法通过有效的调查、分析手段,才能确定断层的活动性证据,进而确定活断层的位置、展布方向、活动特征等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现有资料查阅;航卫片解读;区域地质调查;现场勘探;年龄测量;监测等。
活断层研究首先应从较大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研究,初步确定活断层展布,和位置、长度等,这些可以采用区域地质资料,大范围地质调查,以及航卫片解译的方法进行。
调查分析中,要注重区域大的地质构造背景,水系,地形地貌,第四纪沉积物等研究 对建筑场地内或附近的活断层,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开展必要的钻探、坑探、物探工作。
采用探槽方式揭露断层带,对揭露断层的地层及活动构造变形形迹进行细致考查研究,通常应配合岩土取样进行构造分析及有关地层的年龄测定。
良好的露头,可以显示大量有用的信息,得到断层错动次数、错动量、错动周期等有用参数。
年龄测定可以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断层构造岩、断层带充填物、断层两侧不同时代的地层物质的样品,采用 、热释光、电子自旋共振等方法进行年龄测定。
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 、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 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 、 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
、 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和建筑型式、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
在工程应用中常有地震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 设计烈度 之分。
地震基本烈度: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设防烈度 设计烈度 :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
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震区抗震原则及措施 场地选择原则 避开活断层 尽可能避开具有强烈振动效应和地面效应的地段 避开不稳定斜坡地段 尽可能避开孤立地区、地下水埋深浅的地区。
抗震措施 持力层和基础方案的选择 基础砌置在坚硬土层上 砌置深度应大一些,以防发震时倾斜 不宜使建筑物跨越性质不明的土层上 建筑物结构设计要加强整体强度,提供抗震性能。
斜坡工程斜坡变形的四种形式 卸荷回弹,卸荷、初始应力释放 侧应力减弱 产生张裂面 拉裂,斜坡形成过程中,在坡面和坡顶形成的张力带中拉应力集中形成拉张裂缝。
蠕滑 , 斜坡岩土体在自重应力为主的长期作用下 向临空面方向的缓慢而持续的变形。
表层蠕滑:斜坡浅层岩土体在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向临空面方向缓慢变形构成一个剪变带,其位移由坡面向坡内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深层蠕滑:主要发育在斜坡下部或坡体内部。
按其形成机制特点可分为两种: ① 软弱基座蠕滑② 坡体蠕滑(受软弱结构面控制)。
弯曲倾倒: 由陡坡或直立板状岩体组成的斜坡 当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大致相同时,在自重的长期作用下,由前缘开始向临空方向弯曲、折裂,并逐渐向坡内发展的变形,称为弯曲倾倒。
斜坡破坏的两种形式 崩塌,陡坡上的岩土体产生以下落运动为主(移动、滚动、跳跃)的破坏现象。
(土崩、岩崩)。
滑坡斜坡岩土体依附于内在的或潜在的贯通结构面,在外力作用下,失去原来的平衡状态,产生了以水平运动为主的滑动现象。
滑坡指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的识别(一)稳定滑坡地貌特征: 、滑坡后壁较高,长满树木,找不到擦痕和裂隙; 、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
土地密实,长满草木,无松散倒塌现象 、滑坡两侧的自然沟谷切割很深,谷底基岩出露 、滑坡台阶宽大且已夷平,土地密实。
无陷落不均现象。
、滑坡体较干燥,地表一般没有泉水或湿地,滑坡后泉水清澈 、滑坡前缘舌部有河水冲刷的痕迹,舌部的细碎土石已被河水冲走,残留一些较大的孤石。
(二)不稳定滑坡地貌特征: 、滑坡后壁高陡,未长满草木,常找到擦痕和裂隙; 、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
土地松散,未生草木,不断产生小量倒塌现象 、滑坡两侧多是新生沟谷切割较浅,沟底多为松散堆积 、滑坡台阶尚保存台坎,土体松散,地表有裂缝,陷落不均现象。
、滑坡体湿度大,地表泉水和湿地多,舌部泉水流量不稳定 、滑坡前缘正处在河水冲刷的条件下滑坡的防治措施 、排,排除地表水(采用截水沟、树枝状排水沟等排水构造物)、疏干地下水(采用盲沟、盲洞来疏导、引流。
) 、挡,修建支挡建筑物,如抗滑挡墙、抗滑桩,改善滑坡体的力学平衡条件。
、减,刷方减重以减少下滑力,填方加压以增大抗滑力。
、固,对于较大滑坡,可采用锚固桩,对单斜构造的岩层滑坡可采用锚杆锚固;还可采用焙烧滑面体使之胶结,裂隙土和大孔隙土可用水泥浇灌或沥青胶结。
渗透变形当渗透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携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的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或现象。
渗透变形的类型( )管涌(或潜蚀):是渗透变形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通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走的现象。
( )流土: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称流土或流沙 。
流土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称流土或流沙 。
管涌是渗透变形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通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走的现象。
土石坝防治渗透变形的措施兴建于松散土体上的土石坝,防治渗透变形的主要措施有:垂直截渗,常用的方法有: 粘土截水槽 灌浆帷幕 混凝土防渗墙水平铺盖,当透水层很厚,垂直截渗措施难以奏效时,常采用此法。
措施是在坝上游铺设粘性土铺盖,该粘性土的渗透系数应较下伏坝基小 个数量级,并与坝体的防渗斜墙搭接。
水平铺盖措施只是加长渗径而减小水力梯度,它不能完全截断渗流。
应注意铺盖被库水水头击穿而失效排水减压,在坝后的坝脚附近设置排水沟和减压井作用:吸收渗流和减小溢出段的实际水力梯度反滤盖重 ,反滤层是保护渗流出口的有效措施。
保证排水通畅、降低溢出梯度、盖重作用岩溶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的改造和破坏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貌及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溶发育的条件( )具有可溶性岩石( )具有溶蚀能力的水( )具有良好的水循环交替条件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两种不同饱和溶液的混合溶蚀效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饱和度水溶液,在碳酸盐岩体内相遇,混合后的溶液较原来的溶液溶解性增强。
两溶液的溶解度相差越大,相混合后,侵蚀性越大。
实际上,自然界中溶液大都比较接近,相混合一般能再溶解 的不同温度溶液的混合溶蚀相效应如果有两种温度不同而饱和度相同的水相混合,或一种水溶液由高温变为低温,都可以加大 的溶解度,从而加强溶液的溶蚀能力。
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归纳起来有两方面措施:一是降低岩体透水性;二是封堵渗漏通道。
常用灌、铺、堵、截等措施。
、灌浆:通过钻孔向岩体灌注水泥、沥青、粘土等浆液,充填裂隙、洞穴,降低岩体的透水性,形成防渗墙,达到防渗目的。
、铺盖:在地表水(如库水)入渗地层(如坝上伏)铺设一定高度的粘土等隔水层,阻止水体向地下入渗。
、堵截:用块石、混凝土等材料对规模较大的渗漏通道进行填塞封堵,截断水流。
由于岩溶洞体循环于水位变动与无水饱气等复杂状态,有时封堵不当,在洪水期水位突然上升情况下,形成较高的水气压力,或下水位下降形成负压,即可能对堵体及洞体产生破坏作用,形成塌陷等,从而加剧渗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