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 格式:rtf
- 大小:216.82 KB
- 文档页数:17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更好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中国的发展看,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应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另外,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必许实现中俄经贸关系的战略升级。
2000年7月11日俄公布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对国际政治的关键问题原则性态度是一致的,这是地区稳定和全球稳定在的主要支柱之一。俄罗斯将努力发展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1]。”2003年5月28日,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是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加固中俄关系的基础,促进两过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同为世界大国都是世界上大的供给来源和需求市场,两国互为邻邦,有4334公里的边界线,因而享有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同时两国的经济结构有较大的差异,产业优势互补性较强。俄罗斯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国内市场资源供大于求[2],中国的人均资源存量很低,是一个自然资源外部依赖性很强的国家。同时,俄罗斯有着巨大潜力和机遇,中俄两国在商品、技术、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贸易能增加两国福利,使两国内居民受益。俄罗斯的重工业、军事工业比较发达,但轻工业、农业相对落后,日用品、食品、蔬菜、肉制品的自给率在48%以下,而俄罗斯短缺商品正是中国生产的长项。中国的出口对于俄罗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是日用消费品(食品、服装、电器)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日用消费品在国内远远供大于求,非意愿存货较多,急于打开国际市场,出口俄罗斯正是解决之道。
加快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两国政治关系,切实维护两国经济安全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中俄经贸合作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论文的基本研究内容是借鉴相关理论,为中俄经贸合作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中俄经贸合作的主体和领域,发展现状及国际战略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重新深入探究中俄经贸合作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俄经贸合作的对策。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是中俄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四部分是发展中俄经贸的对策研究。
1.3.2 研究的方法
论文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理论,贯彻有的放矢,注重可操作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首先应用要素禀赋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对中俄经贸合作进行理论分析,然后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俄经贸合作的主体和领域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影响中俄经贸合作的制约因素,提出中俄经贸合作的思路与实施对策。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重点研究中俄经贸关系的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其学术刊物为《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与1996年开始出版;黑龙江社会科学院也有较强研究实力,其刊物为《西伯利亚研究》。
国内学者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如徐秋阳研究了中俄经贸合作主体的变化,王之光分析了中俄林业木业合作的市场机遇,姜振军透视了俄罗斯家具市场的容量、攻击和需求的档次,关雪凌认为IT投资也将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新亮点,李福泰对2004年中俄经贸合作进行了前景展望,认为中俄合作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这些有关制约中俄经贸合作的因素的研究,其结论大致归结于中俄两个大国的戒备心理和两国民族经历差异导致的文化、民族心理和世界观的差异,以及至今两国的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等。
1.4.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早在1994年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罗高寿就针对中俄经贸合作发表了意见和期望,认为两国的贸易额在1993年达到历史最高纪录77亿美元,中国城了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一贸易成果证实了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向俄罗斯联邦提供大量日用消费品和食品等中国商品以交换俄方的设
备、运输工具和原料。但1994年的贸易额减至51亿美元,表明以易货合同形式出现的简单商品交换的潜力很快就已耗尽,这一下降发出了必须从传统的商品交换向贸易现代形式过渡的信号。
第2章中俄经贸合作相关理论概述
2.1 中俄经贸合作的要素禀赋理论
2.1.1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起因是劳工生产率的差异不同,它认为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优势。相反,生产那些需要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高,出口就不利。各国应尽量利用供给丰富,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廉价产品输出,以交换别国价廉物美的商品。由此各国自觉不自觉的参与了世界生产的分工,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了本国的资源,从而是各国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2.1.2 中俄经贸合作的要素禀赋状况分析
中俄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禀赋状况比较明显。俄罗斯是世界国土面积最大和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国家。地域辽阔,横跨欧亚两洲,总面积为17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8,其中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8%,居世界前列。森林覆盖率占全俄土地面积的50%以上,是世界三大森林富集区之首,而且基本是原始森林,多为松杂混交成材林,经济价值相当高。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的40%。矿产资源更是得天独厚,特别是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俄罗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第六位,比重占全球的12.5%-13%,较美国要高10个百分点。与俄罗斯相反,中国的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尤其在油气资源短缺状况更为明显。中国虽然也是石油生产大国,但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只有俄罗斯的1/2和1/25,剩余石油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也只有俄罗斯的1/2和1/50[3]。在能够预见的将来,中国油气供给和消费需求之间将会出现巨大缺口。而中国木材产量不仅只有5000多万立方米,且人均只有0.04地方米,加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解决森林过度采伐的问题,木材产量还要大幅削减,而实际需求则是刚性增长态势。未来10年内每年均需净增木材,进口1000万立方米以上。在人力资源方面,虽然俄罗斯地大物博,但其人口稀少,劳动力比较缺乏,与其广大国土和丰富资源的开发需求远远不适应,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尤为突出,相反,中国虽然国土不小,但开发的余地不是太大,而且人口多,人力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