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 格式:rtf
- 大小:216.82 KB
- 文档页数:17
当前中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关系一直走在紧密的轨道上。
但是,在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会从中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贸易问题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一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中俄间的贸易逆差却在不断增大。
2019年,中俄贸易总额达到了1109亿美元,但是中方进口俄方货物的金额却达到了645亿美元,比俄方进口中方货物的金额多出了416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中俄贸易逆差的问题是必须要得到解决的。
对策如下:一、提高中俄贸易的平衡性。
中方应积极出口与俄方具有质量和技术含量优势的产品,特别是中高档工业产品和服务等。
同时,俄方也应积极出口符合中方需求的产品,避免中俄贸易逆差的进一步加深。
二、加强贸易协调机制。
建立中俄贸易策略研究机构和调节机构,通过专业化的调研和信息共享,合作制定出对双方有益的贸易政策和贸易规划。
二、能源问题中俄合作在能源领域的紧密程度也是全球所瞩目的。
但是,在能源领域中,抛开国际市场上价格的波动和变化不谈,中俄之间依然存在着一些摩擦和问题。
对应的解决方法为:一、加强能源合作机制的建立。
双方应当通过bilaterall energy consultations等机制进一步加强政治、经济和能源合作,增加信任和共识,促进能源互供和合作。
二、完善贸易支付方式。
双方应当通过多种贸易支付方式,包括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央行间互换交易,以及贸易融资等,降低支付成本和支付实现难度,提高贸易交流的便利程度。
三、俄罗斯对华旅游问题作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的旅游业一直是国家收益和国家形象的重要指标。
但是,目前俄罗斯对华旅游的状况并不理想。
今年5月10日,俄罗斯总领事馆在中国领事官网上发表了“重要提醒”:近期,不少中国公民通过非法途径前往俄罗斯,对当地社会治安和旅游秩序造成极大损害。
因此,俄罗斯对华旅游的问题需要寻求一些解决方法。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中俄贸易发展背景中俄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自上世纪中叶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贸易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仅局限于商品交换,更是包括了技术合作、投资合作等多方面的合作内容。
随着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俄贸易合作已成为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具有互补性和相互需求性。
中方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而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高科技产业。
双方在能源、农产品、机械设备、高新技术等领域都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俄两国政府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双方的经贸交流和合作。
双方在多边机制下的合作也不断深化,加强了双边贸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中俄之间的贸易发展背景十分有利,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字数:261】1.2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贸易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对中俄贸易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该倡议促进了中俄两国贸易的进一步扩大。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俄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金融领域等方面展开了更加紧密的合作,为两国贸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该倡议促进了中俄贸易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两国在农产品、科技产品、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有所增加,使得中俄贸易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俄两国开拓第三方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通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俄两国可以共同探索第三方市场,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贸易关系的影响是积极的,为中俄贸易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通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俄两国可以进一步加深合作,拓展贸易领域,推动双边贸易关系不断发展壮大。
2. 正文2.1 中俄贸易合作现状分析中俄之间的贸易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加强,目前已经成为中俄双边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东北与俄罗斯是毗邻关系的两个国家,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因此,两国的贸易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成为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是在贸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贸易结构不平衡。
中俄贸易以能源资源和重工业产品为主,而轻工业、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比例偏低。
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会导致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同时在高附加值、高技术领域上的竞争力受到限制。
2. 贸易方式单一。
中俄贸易主要是通过管道、铁路运输等方式进行,缺乏多元化的贸易方式。
一方面,这种单一的贸易方式容易受到物流成本、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贸易品种和贸易量的增长。
3. 贸易关系不稳定。
中俄贸易中存在一些因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带来的不稳定性,比如农业产品等贸易中止现象的发生,给贸易的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4. 贸易摩擦增多。
中俄贸易中存在一些摩擦,如价格谈判不顺利、互相指责对方做法不当等。
这些贸易摩擦可能会降低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二、对策建议1. 贸易结构优化。
合理引导中国企业加强对俄轻工业、高技术产品的投资,多元化贸易结构。
同时,加强技术合作,提高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本地市场的参与程度,促进贸易方式转型升级。
2. 贸易方式创新。
除了传统的管道、铁路运输外,可以尝试通过跨境电商、海运等方式,拓展贸易渠道。
通过加强通关、运输等环节的合作,推动贸易流程的简化和优化。
3. 建立稳定贸易关系。
在政策制定方面,应确保中俄贸易政策稳定,避免因政策变动带来贸易不确定性。
同时,加强两国监管机构的沟通协作,及时解决贸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 加强贸易摩擦的协调管理。
引导两国企业采取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策略,通过价格谈判等方式解决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两国政府、行业协会等的沟通合作,通过制定规范和准则,推动贸易摩擦的化解。
中俄金融、贸易合作历史悠久,但是在两国金融、贸易合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介绍两国金融、贸易合作的现状,并阐述了中俄金融、贸易合作中存在的诸如金融合作风险大、本币制度不完整、贸易体系不健全、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问题,同时提出了能够促进两国金融、贸易合作健康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如完善本币制度、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非金融领域合作等。
中俄;金融合作;贸易合作中俄金融贸易合作的发展现状中俄金融、贸易合作历来是中俄两国关系友好、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使中俄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为两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加强两国金融、贸易合作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双边贸易现状中俄双边贸易额是衡量中俄贸易合作的重要指标。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在俄罗斯的外贸比重不断上升,从2001年至2018年8月份,比重从5.6上升到15.6。
从图2可以看出,俄罗斯在中国的外贸比重则起伏不定,从2001年到2008年,从2.09上升到2.22,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又大幅度下降至2.05,由于2017年中俄关系进一步改善、贸易合作频繁,推动该比重上升到2.24,甚至超越了历史最高值。
图1 中国在俄罗斯的外贸比重趋势图图2 俄罗斯在中国的外贸比重趋势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中俄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数额变化及同比增减变化情况。
截止2018年11月份,两国双边贸易额超过97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其中俄罗斯的出口额达到434.5亿美元,进口额达到537.8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俄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
而2016年两国的贸易额仅为695.30亿美元,2018年的贸易额比2016年增长了40.9%,增长速度迅猛,其根本原因在于中俄金融、贸易的合作不断的深化和发展。
图3 2016-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趋势图(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统计数据国别报告农产品和食品在中俄贸易合作中越来越重要。
论述近五年中俄货物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近五年来,中俄货物贸易存在以下问题:1. 依赖大宗商品:中俄货物贸易主要依赖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缺乏多样性。
这使得中俄两国贸易关系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增加了经济风险。
2. 产品结构互补性不足:中俄两国在贸易中的产品结构互补性不高,相互供需的产品差距较大。
中国在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制造业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俄罗斯在农产品、矿产等方面具有优势。
双方在贸易中应进一步促进产品结构上的互补性,提高贸易效益。
3. 贸易壁垒和非关税措施:中俄两国在贸易中存在一些贸易壁垒和非关税措施,如关税、配额、许可证等。
这些措施限制了贸易自由化程度,增加了贸易成本和贸易摩擦。
双方应加强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贸易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
为应对以上问题,中俄两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多元化贸易产品:双方应努力扩大贸易产品的多样性,不仅依赖大宗商品,还应加强制造业、农产品等领域的合作。
双方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合作、加强市场调研等方式,开发新的贸易产品。
2.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中俄两国应加强贸易便利化合作,减少贸易壁垒和非关税措施,简化贸易手续。
双方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减少审批时间等,提高贸易效率。
3. 加强贸易合作机制:中俄两国应加强贸易合作机制的建设,增加互信和合作。
双方可以通过建立双边贸易促进委员会、加强市场准入等方式,营造更好的贸易环境。
4. 推动经贸合作升级:双方应推动中俄经贸合作的升级,加强技术交流、产能合作等。
通过加强双方企业的合作,提高贸易价值链的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中俄货物贸易存在问题,但通过双方的努力和合作,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俄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提要f1992年中国与俄罗斯建交以来,两国的政治关系不断攀升,从“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进而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在国际事务上加强合作,发挥了更大的积极作用。
在政治关系顺利发展的同时,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得到迅速发展。
但相对来讲,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明显滞后,必将影响两国全面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发展中俄经贸关系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需要;是回应发达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分割与垄断、进一步打破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发展两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本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回顾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历史,了解双边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两国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对策。
以期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思路和借鉴。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中俄经贸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踟古鉴今。
两国的经贸关系是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政治关系与经贸关系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相辅相成。
双边经贸的发展过程是渐进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和转化。
即由分散的、低层次或单纯的中介公司向有相当实力、信誉的大企业、生产厂家、科研单位转变;以易货贸易为主的做法,代之以国际通行的现汇支付手段;由单一的商业贸易,向科技领域、生产领域和投资领域扩展。
中俄——1一两国经贸关系,从纵向上看,90年代中后期远远高于90年代初期,但是呈波浪式不稳定;从横向上看,中俄两国的贸易额,在本国贸易总额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论述了中俄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睁在的主要问题是:贸易合作的规模小、投资少、贸易额不稳定;双边经贸合作的总体水平不高。
商品结构单一,商品的技术含量低,生产性、技术性合作项目少;合作主体不规范。
缺乏政府间、大企业间的经贸合作;金融服务不规范,结算渠道不畅通;管理制度不规范,违约、诈骗、经营伪劣产品的行为严重。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面临问题:1.投资规模未达到应有的潜力。
长期以来中俄经贸合作以贸易合作为主,生产、投资合作不足。
2011年外国对俄投资比例中,中国投资仅占1%左右。
2.中俄贸易结构较为单一。
除能源领域外,缺少大规模的投资合作项目,中俄贸易不平衡现象持续存在。
双边经贸合作中以低附加值商品为主,高附加值商品少。
3.贸易秩序混乱。
中国大部分商品存在通过非正规贸易渠道和“灰色清关”途径进入俄罗斯市场。
4.双边在金融、能源、农业、基础设施和地区合作等新领域的合作还存在或主观或客观的阻碍性因素。
如俄罗斯希望中国扩大对俄能源投资,却又无法向中国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在地区合作层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5.在经贸合作领域还存在一些制度层面的障碍。
如俄罗斯在与中国进行高技术领域的合作时时常有顾虑,担心其知识产权受到侵犯;而一些中国企业到俄罗斯投资时常遇到很难适应的俄罗斯国内法律法规问题,包括地方官员的腐败问题等,这些都阻碍了中方企业的投资热情。
中俄经贸关系的前景分析:1.贸易规模将持续增长,投资合作将不断扩大。
未来5—8年,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彼此间在经济上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强,经济上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将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加之独特的地缘优势,为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开辟了良好前景。
2.科技和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方面,从世界总体水平来讲,仍然拥有相当高的水准和发展潜力,中国应当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加强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
从未来两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看,中俄两国在能源产业和资源开发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合作前景,中俄相互投资将主要发生在这领域,而且将对两国的贸易发展起重要的带动作用。
3.中俄地方合作正逐步跨出传统地域和传统领域,加速地方合作的战略升级。
在人们的印象中,两国地方合作被限定在中俄边境地区,局限于边境贸易和能源贸易。
而现在,中俄地区合作正逐步趋向多元化和高端化。
4.深化金融合作为两国经贸合作便利化提供有力保障。
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摘要】本文探讨了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在外部环境挑战方面,两国需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内部制度挑战主要涉及加强法治建设和提升透明度;信息安全挑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合作和信息共享;贸易保护主义挑战则要求两国共同抵制单边主义。
为应对挑战,建议加强双边合作,拓展多边合作,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通过共同努力,中俄将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推动两国关系迈向更加稳固和持久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中俄、经贸合作、挑战、应对措施、外部环境、内部制度、信息安全、贸易保护主义、双边合作、多边合作、战略沟通、务实合作、共同应对。
1. 引言1.1 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性在当前新时代,中俄两国深化经贸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中俄两国拥有深厚的政治互信和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经贸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支柱和动力源泉。
中俄两国在经济发展模式、政治体制、国际地位等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可以互补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中俄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潜力,深化经贸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俄两国合作也是维护国际和地区稳定、促进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中俄经贸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2. 正文2.1 外部环境挑战外部环境挑战对于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增加了双方合作的风险和难度。
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中俄两国在开展经贸合作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策略性。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货币波动也会对双方合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汇率波动、利率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合作项目成本增加、融资困难等情况,需要双方共同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外部环境挑战。
中俄两国在能源、资源等合作领域需要密切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确保合作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中俄经贸合作的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双方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上升,2008年双边贸易额已经向600亿美元大关迈进。
但两国经贸合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中俄两国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不对称中俄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的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呈现出非对称性结构,导致中俄两国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
近年来,中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俄罗斯对中国部分商品征收较高额度关税,以及设置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
俄罗斯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存在高度的可替代性,在俄罗斯市场,中国商品遭到来自欧盟国家、日本、韩国、东盟国家同类商品的激烈竞争。
当今世界各国对能源、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原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供应问题上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程度。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
天然气等能源、原料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越来越高。
因此,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料商品对于中国来说,其可替代程度较低。
在高科技合作领域,中国的回旋余地也较小。
中俄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的不对称导致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性,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不稳定性也是中俄两国贸易产生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贸易结构尚待优化相对于中俄两国的总体经济规模,两国的贸易额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35 353亿元,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为39.161万亿卢布(约1.29万亿美元),中俄2009年的贸易额仅为395亿美元,这是与中俄两国的总体经济利益不对称的。
中俄两国的贸易结构虽然在近几年来有所改变,但基本特征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中国对俄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商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其中服装、鞋类、食品等传统的大宗商品在中俄贸易中仍占重要地位。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仍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品种有石油及成品油、化肥、原木、有色金属及其制品、冻鱼等。
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俄两国一直保持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双方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合作,并不断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经贸合作的深化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两国地处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相互之间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这为双方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双方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互信,积极推动双边合作,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经贸合作协议和项目。
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协调,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
双方均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俄作为新兴经济体,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共同推动双边贸易合作,有助于促进区域和全球的经济繁荣与稳定。
1.2 意义分析中俄深化经贸合作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两国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经贸合作是双方关系的重要支柱,有利于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
中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
通过深化经贸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边经济发展。
中俄经贸合作对于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和世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的挑战,中俄可以通过加强合作,维护自由贸易体系。
中俄深化经贸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共同发展。
中俄深化经贸合作不仅符合双边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意义深远的意义。
2. 正文2.1 中俄经贸合作现状分析中俄两国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经贸合作一直是双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双方投资合作持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中俄贸易额达到107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4%。
而根据俄罗斯联邦海关总署数据,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108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7.1%。
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中俄经贸关系概述中俄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邻国,两国关系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回顾1. 两国关系的历史渊源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源远流长,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两国都有着丰富的合作传统。
2. 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国建交起,中俄经贸合作就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
三、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1. 经济合作稳步增长中俄两国在能源、农业、制造业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 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双方正在积极推进在高技术、创新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开拓新的合作空间。
四、中俄经贸关系的问题与挑战1.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中俄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和挑战。
2. 双边贸易结构存在不平衡问题目前中俄双边贸易结构中,能源资源占据了很大比重,双方都需要努力促进贸易结构的多元化。
五、加强中俄经贸关系的对策1. 拓展合作领域双方可以加大在高科技、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力度,以降低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
2. 推动地区间合作中俄两国可以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下的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内的经济发展。
六、结语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不仅关乎两国自身利益,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双方应共同努力,推动中俄经贸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双边合作注入更多活力。
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邻国,拥有着深厚的友好合作传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俄经贸关系的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经贸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稳步增长,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能源、农业、制造业等领域,两国合作密切。
双方还在积极推进在高技术、创新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开拓新的合作空间。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合作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化,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1. 市场需求不匹配中国东北地区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而俄罗斯则以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型产品出口为主。
两国的市场需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贸易往来时难以满足对方的需求。
这不利于双方的贸易合作和合作的深入发展。
2. 贸易壁垒较多由于两国之间的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贸易壁垒的存在。
关税、许可证、贸易标准等方面的差异限制了双方贸易的顺畅进行,增加了贸易的成本和风险。
3. 贸易结算不便目前,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结算主要依赖于美元,这不利于双方在贸易往来中进行资金的结算。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其价格波动对双方的贸易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4. 贸易政策不稳定受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影响,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这给双方的贸易合作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1. 拓展市场双方可通过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对方在产品需求、质量标准、价格预期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便制定出更为精准的贸易合作策略。
加强双方贸易往来的信息沟通,促进贸易的顺畅进行。
2. 减少贸易壁垒双方可通过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和协商,逐步清除双方之间的贸易壁垒,降低贸易的成本和风险。
双方可建立共同的贸易标准和认证机制,增强双方贸易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3. 探索多元化的贸易结算方式双方可通过协商,探索多元化的贸易结算方式,例如双边结算、使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结算等,以减少美元对双方贸易的影响,提高贸易结算的便利性和效率。
4. 加强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双方可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框架,加强双方在贸易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协调与沟通,提高双方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减少贸易的不确定性。
当前中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俄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仅对双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中俄关系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本文将从经济、地缘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当前中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中俄之间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合作水平有待提高。
一方面,中俄之间的贸易仍然主要以能源资源为主,双边贸易结构相对单一,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带来了一定压力。
另一方面,两国在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仍然相对薄弱,双方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方面,加强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推动能源合作向多领域发展,加强技术交流和创新合作,提高贸易结构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和支持,促进双方在高技术领域的合作。
其次,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中俄双方在一些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南海和朝鲜半岛问题上,中俄之间存在一些分歧。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方面,加强双方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避免因利益冲突而对抗,推动共同解决地区问题。
另一方面,加强双方在区域合作机制中的合作,包括联合国、上合组织等,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促进共同繁荣。
最后,从文化方面看,中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中俄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谊,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仍然相对薄弱。
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互信还有待加强。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方面,加强两国的人文交流,例如通过文化节、教育交流等形式,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互信。
另一方面,加强两国的媒体交流,推动双方媒体的合作,传播真实、客观的信息,消除误解和偏见。
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1. 引言1.1 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背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
在上个世纪苏联时期,中苏两国就已经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合作。
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苏之间的贸易额逐渐增加,但受制于政治原因,双方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随着苏联解体,中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992年中俄建交后,两国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为两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合作项目层出不穷,中俄经贸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背景为两国当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两个拥有广阔市场和雄厚实力的大国,中俄经贸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多边合作的加强,中俄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将继续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共赢机遇。
【字数:251】1.2 新时代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意义在新时代,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中俄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加强经贸合作可以促进双方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中俄两国在政治和安全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经贸合作既可以增进双方政治互信,加强双边合作,也可以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共同维护国际秩序。
经济上的合作也能够为两国政治和安全关系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俄经贸合作对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国携手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新时代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双边经济发展,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还在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这对于两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22】2. 正文2.1 新时代中俄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新时代中俄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包括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等方面。
论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经济贸易关系成为了国家间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其经贸关系对于全球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中俄经贸关系在现实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为读者带来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一、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1.双边贸易不平衡当前,中俄之间的贸易额虽然不断增长,但双边贸易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
以我国为例,我国对俄罗斯的出口远远大于对俄罗斯的进口,导致了中俄贸易逆差问题。
2.单一依赖性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占据着贸易总额的很大比重,尤其是俄罗斯对我国的天然气出口。
这种单一依赖性使得中俄经贸关系存在着脆弱性,一旦出现能源供应问题,就会对贸易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3.地区经济一体化中俄两国在俄中我国东北亚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评台上开展区域合作,但在地区经济一体化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二、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对策】1.优化贸易结构双方可以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加强产品的多样化和互补性,从而减少贸易逆差问题。
另外,加强贸易合作的还可以进一步推进中俄的投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多元化合作中俄双方应该摆脱单一依赖的局面,深化双方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构建多元化的合作体系,以弥补目前经济合作的不足之处。
3.加强地区合作两国可以加强在区域合作评台上的协作,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共同应对国际经济的挑战。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俄经贸合作的深化不仅对双方有利,也对国际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加强经贸合作可以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也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中俄经贸合作的深化,也能为应对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带来更多的稳定性和增长动力。
【总结】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存在着不平衡的贸易结构、单一依赖性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不足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俄双方可以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多元化合作和加强地区合作等对策,从而促进中俄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俄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
本报告通过对中俄商贸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趋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海关总署、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国家统计局、俄罗斯联邦统计局以及相关行业报告等官方和权威机构。
三、中俄商贸发展现状1. 贸易规模近年来,中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据我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1079亿美元,同比增长7.6%。
其中,我国对俄罗斯出口647亿美元,进口432亿美元。
2. 贸易结构(1)我国对俄罗斯出口以能源、机械设备、电子产品为主,占比超过60%。
其中,能源出口额占我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的40%以上。
(2)我国从俄罗斯进口以原材料、农产品为主,占比超过60%。
其中,原材料进口额占我国从俄罗斯进口总额的40%以上。
3. 贸易方式中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占比超过80%。
此外,加工贸易、租赁贸易等贸易方式也有所发展。
四、中俄商贸发展特点1. 能源贸易占据重要地位能源是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我国对俄罗斯能源需求旺盛。
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有助于稳定能源供应,降低能源成本。
2. 产业链合作逐步深化中俄两国在产业链上的合作日益紧密。
我国企业通过俄罗斯市场拓展欧洲市场,俄罗斯企业则借助我国市场提升竞争力。
产业链合作有助于两国实现互利共赢。
3. 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尽管中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我国对俄罗斯出口额远高于进口额,贸易顺差较大。
这导致俄罗斯市场对我国产品依赖度较高,不利于两国贸易关系的稳定发展。
五、中俄商贸发展存在的问题1. 贸易结构单一中俄贸易结构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2. 贸易壁垒存在虽然中俄两国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贸易壁垒仍然存在。
新时代中俄深化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中俄两国一直是传统的友好邻邦,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俄关系更加紧密,经贸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中俄深化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中俄深化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1.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中俄两国经济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出口市场受限,商品流通遇到阻碍,经济发展受到挑战。
2. 能源价格波动中俄两国都是重要的能源大国,能源价格的波动影响着两国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波动较大,对两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
3. 贸易结构矛盾中俄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资源能源、农业产品等传统领域,贸易结构单一。
中俄两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存在一些竞争,贸易摩擦增加。
4. 人文交流差距中俄两国文化差异较大,人文交流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两国商人的合作意愿不同步提升。
二、应对措施1. 加强政策沟通中俄两国应加强高层交往,建立更加亲密的政治关系和战略互信。
双方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协调,共同抵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等不正当贸易行为。
2. 拓展贸易领域中俄两国应加强在高科技、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拓展贸易领域。
可以加强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推动贸易结构升级。
3.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俄两国可以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两国贸易发展,增加合作机会。
4. 减少贸易壁垒中俄两国应减少贸易壁垒,降低关税等贸易壁垒,简化报关手续,创造更加便利的贸易环境,提升贸易效率。
5. 加强人文交流中俄两国应加强人文交流,通过文化艺术、教育交流等方式,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商业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及提升路径韩立华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GDP的快速增长以及各自国内需求的迅速扩大,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已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当前,中俄经贸关系正处在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该水平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合作潜力仍有差距。
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做出评估,将有助于认清和充分挖掘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推动两国在合作与互补中共同走向繁荣。
一商品结构与中俄经贸关系中的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一)中俄贸易现状与商品结构特点中俄两国一直是各自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经贸关系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几个阶段后,逐步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至今双边贸易额已连续8年持续增长。
2000~2006年两国贸易额从80.03亿美元上升至333.9亿美元,共增长3.1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52.8%。
十多年来,中俄贸易商品结构一直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中国主要对俄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类、家电等日用消费品,自俄进口多是能源、钢材、化肥、原木以及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商品。
最近几年,中俄两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逐渐增强,行业内水平分工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中俄两国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5的商品正在逐年增多。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与2003年相比,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5的商品已从海关统计编码中的24章扩展到27章,占海关统计目录的28.42%①2006年,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额及其所占比重均呈快速增长态势,已跃居中国对俄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金额高达56亿美元,增长70.8%,占中国对俄出口总额的35.4%,比2005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中国自俄进口仍以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为主,占中国进口总量的9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明显下降,机电产品进口及其所占比重继续下滑,只占中国自俄进口总量的1.4%,进口金额为2.5亿美元。
2006年中国对俄贸易逆差为17.3.亿美元,较2005年下降35.4%。
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更好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从中国的发展看,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应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中俄区域经济合作。
另外,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必许实现中俄经贸关系的战略升级。
2000年7月11日俄公布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对国际政治的关键问题原则性态度是一致的,这是地区稳定和全球稳定在的主要支柱之一。
俄罗斯将努力发展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1]。
”2003年5月28日,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是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加固中俄关系的基础,促进两过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中国和俄罗斯同为世界大国都是世界上大的供给来源和需求市场,两国互为邻邦,有4334公里的边界线,因而享有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同时两国的经济结构有较大的差异,产业优势互补性较强。
俄罗斯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国内市场资源供大于求[2],中国的人均资源存量很低,是一个自然资源外部依赖性很强的国家。
同时,俄罗斯有着巨大潜力和机遇,中俄两国在商品、技术、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贸易能增加两国福利,使两国内居民受益。
俄罗斯的重工业、军事工业比较发达,但轻工业、农业相对落后,日用品、食品、蔬菜、肉制品的自给率在48%以下,而俄罗斯短缺商品正是中国生产的长项。
中国的出口对于俄罗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是日用消费品(食品、服装、电器)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日用消费品在国内远远供大于求,非意愿存货较多,急于打开国际市场,出口俄罗斯正是解决之道。
加快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两国政治关系,切实维护两国经济安全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中俄经贸合作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3.1 研究的内容论文的基本研究内容是借鉴相关理论,为中俄经贸合作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中俄经贸合作的主体和领域,发展现状及国际战略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重新深入探究中俄经贸合作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俄经贸合作的对策。
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是中俄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四部分是发展中俄经贸的对策研究。
1.3.2 研究的方法论文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理论,贯彻有的放矢,注重可操作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首先应用要素禀赋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对中俄经贸合作进行理论分析,然后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俄经贸合作的主体和领域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影响中俄经贸合作的制约因素,提出中俄经贸合作的思路与实施对策。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重点研究中俄经贸关系的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其学术刊物为《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与1996年开始出版;黑龙江社会科学院也有较强研究实力,其刊物为《西伯利亚研究》。
国内学者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如徐秋阳研究了中俄经贸合作主体的变化,王之光分析了中俄林业木业合作的市场机遇,姜振军透视了俄罗斯家具市场的容量、攻击和需求的档次,关雪凌认为IT投资也将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新亮点,李福泰对2004年中俄经贸合作进行了前景展望,认为中俄合作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这些有关制约中俄经贸合作的因素的研究,其结论大致归结于中俄两个大国的戒备心理和两国民族经历差异导致的文化、民族心理和世界观的差异,以及至今两国的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等。
1.4.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中俄经贸关系的研究,早在1994年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罗高寿就针对中俄经贸合作发表了意见和期望,认为两国的贸易额在1993年达到历史最高纪录77亿美元,中国城了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一贸易成果证实了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向俄罗斯联邦提供大量日用消费品和食品等中国商品以交换俄方的设备、运输工具和原料。
但1994年的贸易额减至51亿美元,表明以易货合同形式出现的简单商品交换的潜力很快就已耗尽,这一下降发出了必须从传统的商品交换向贸易现代形式过渡的信号。
第2章中俄经贸合作相关理论概述2.1 中俄经贸合作的要素禀赋理论2.1.1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起因是劳工生产率的差异不同,它认为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优势。
相反,生产那些需要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高,出口就不利。
各国应尽量利用供给丰富,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廉价产品输出,以交换别国价廉物美的商品。
由此各国自觉不自觉的参与了世界生产的分工,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了本国的资源,从而是各国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2.1.2 中俄经贸合作的要素禀赋状况分析中俄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禀赋状况比较明显。
俄罗斯是世界国土面积最大和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国家。
地域辽阔,横跨欧亚两洲,总面积为17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8,其中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8%,居世界前列。
森林覆盖率占全俄土地面积的50%以上,是世界三大森林富集区之首,而且基本是原始森林,多为松杂混交成材林,经济价值相当高。
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的40%。
矿产资源更是得天独厚,特别是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俄罗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第六位,比重占全球的12.5%-13%,较美国要高10个百分点。
与俄罗斯相反,中国的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尤其在油气资源短缺状况更为明显。
中国虽然也是石油生产大国,但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只有俄罗斯的1/2和1/25,剩余石油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也只有俄罗斯的1/2和1/50[3]。
在能够预见的将来,中国油气供给和消费需求之间将会出现巨大缺口。
而中国木材产量不仅只有5000多万立方米,且人均只有0.04地方米,加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解决森林过度采伐的问题,木材产量还要大幅削减,而实际需求则是刚性增长态势。
未来10年内每年均需净增木材,进口1000万立方米以上。
在人力资源方面,虽然俄罗斯地大物博,但其人口稀少,劳动力比较缺乏,与其广大国土和丰富资源的开发需求远远不适应,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尤为突出,相反,中国虽然国土不小,但开发的余地不是太大,而且人口多,人力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的压力非常大,这种要素禀赋状况为两国经贸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1.3 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模型是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提出来的贸易模型。
所谓特定要素就是指那些调整速度比较慢,重新达到新的均衡所需时间较长的生产要素。
通常在实际中,特定要素与流动要素之间没有明显得界限,这只是一个调整的问题。
一国生产特定要素相对充裕的产品,而进口特定要素相对稀缺和昂贵的产品,而特定要素是非贸易品,只能固化在贸易品内部,所以贸易品流动只是形式,而隐含在贸易品内部的特定要素流动才是实质。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劳动力都属于特定要素。
尽管目前有资料表明,涌向俄罗斯的中国民工正在增加,但这个数字相对于中国劳动力总供给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按照保罗.萨缪尔森的说法,中俄之间的贸易会使国内相对价格趋同,由于中国国内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价格偏低,而劳动力至少不会在完全意义上向俄罗斯转移,因此,贸易会使国内该类产品在俄罗斯需求拉动下上升,劳动密集型部门会吸纳国内其它资源到该部门(尤其是资金),从而会出现偏向型增长,而俄罗斯对日用品消费品的边际支出倾向很大,不论生产还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都会使劳动力——这一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工人)受益。
因为贸易产品的流动实质上代表着生产要素的流动,因此,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质上是中国的劳动力向俄罗斯转移,只不过转移的方式不同,这种转移是隐藏在贸易品中的[4]。
而俄罗斯向中国出口资源产品,实质上是向中国转移自然资源。
所以,尽管特定要素的转移成本表面上无穷大,或根本不可能实现转移,但贸易品的流动使这种转移事实上成为可能。
劳动力向俄罗斯转移,使俄罗斯居民能够买到便宜的食品和服装,不用再在商店门口排队受冻,他(她)们的生活境况改善了;资源向中国市场的转移,缓减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居民的福利改善也是有利的。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主要包括关税同盟理论和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2.2.1 关税同盟理论Viner认为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完全取消各参加国之间的关税,对来自成员国外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透过协商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关税同盟理论主要研究关税同盟形成后,关税体制的变更(对内取消关税,对外设置共同关税)对国际贸易的静态动态效应。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主要指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增加成员国的福利,而贸易转移效应减少成员国的福利[5]。
结成关税同盟是获益还是受损,取决于贸易创造相对贸易转移的大小,而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对经济福利影响的大小又取决与进口需求弹性和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成本差异。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主要指关税同盟结成后可刺激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并带来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2.2.2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小岛清认为,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如果仅仅依靠比较有时原理进行分工,不可能完全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反而会导致各国企业的集中和垄断,影响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分工的和谐发展和贸易的稳定。
因此,必须实行协议性国际分工,是竞争性贸易的不稳定性尽可能保持稳定,并促进这种稳定。
所谓协议分工,是指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则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即两国达成互相提供市场的协议,实行协议分工。
通过协议分工来实现经济一体化,必须在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
2.2.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和区外非成员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经济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是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主要表现为:促进了内部贸易自由化,使区域内各国间的国际分工更为精细,生产专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内部贸易迅速增长,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的贸易减少,提高了经济一体化国家整体的贸易地位,但同时成员国经贸政策的自主权受到约束。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外的非成员国而言,更多的是不利影响。
首先,增加了区域外国家的商品进入一体化区域的难度;其次,诱使国际直接投资更多地流向区域内;最后,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利于多边贸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影响全球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