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解剖学完整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3
正常人体解剖学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外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鼻旁窦:鼻腔周围的颅骨,有些含气的空腔,与鼻腔相通,称鼻旁窦。共四对,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
3.翼点:在颞窝区内,额,顶,蝶,颞四骨的会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较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4.骨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骨膜内层上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骨的发生、生长、改造和修复时功能最为活跃。
5.椎间盘:连接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有连接和缓解冲击的作用。
6.骨盆界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又为小骨盆的上口,由骶骨的岬、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共同围成。
7.浅筋膜: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有脂肪、浅静脉、皮神经以及浅淋巴和淋巴管等。临床皮下注射,即将药物注入浅筋膜内。
8.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结构分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滑膜层又分为包于肌腱表面的脏层和紧贴纤维层内面的壁层。腱鞘可起约束肌腱的作用,并可减少肌腱在运动时与骨面的摩擦。
9.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临床上通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一段叫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空肠到肛门的一段叫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和大肠。
10.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和下方的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通道
11.轮廓乳头:在舌上面的粘膜表面,有7~11个体积最大的突起,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乳头中央隆起,周围有环状沟,内含味蕾,司味觉。
12.十二指肠大乳头:在十二指肠降部肠腔的左后壁上有一条纵行的粘膜皱襞,其下端的乳头状突起,叫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十二指肠内。
13.麦克伯尼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置,位于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急性阑尾炎时,该处有明显的压痛。
14.肝门:是指位于肝下面左右两条总够之间的横沟,叫肝门。是门静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地方。
15.腹膜:是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的浆膜。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腹腔和盆腔内面及其脏器的表面。腹膜具有分泌、吸收、支持、保护、修复及防
御等功能。
16.直肠子宫陷凹:又称道格拉斯腔,指女性的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形成的深窝,是女性盆腔最低处,与阴道穹后部之间只隔有阴道后壁和一层腹膜。
17.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是鼻、咽和喉三者的总称。下呼吸道是气管和支气管的总称。
18.肺门:是指肺内侧面的中央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
19.肋间隐窝:是指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的间隙称肋膈窦或肋间隐窝,左、右各一,呈半环状,是胸膜腔位置最低处,是穿刺或引流的部位。
20.纵隔:两侧纵隔胸膜之间全部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隔胸膜,下达膈,上至胸廓上口
21.肾门:指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处,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称肾门。
22.肾区:指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当肾区病变时,叩击或触压此区,常可引起疼痛或压痛。
23.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左、右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无粘膜下组织,粘膜紧贴于肌层。故膀胱膨胀或空虚时,该区均保持平滑状态。
24.精索:是一对柔软的圆索结构,由腹沟管深环延至睾丸上端。精索的主要组成为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丛和淋巴管等,其表面还包有被膜。
25.射精管:由输精管末端与精囊腺排泄管汇合而成射精管,从前列腺底部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26.子宫峡:指子宫颈与子宫体连接处的狭细部,称子宫峡。在妊娠期,子宫峡逐渐扩张伸长,形成子宫下段。
27.阴道穹:阴道的上端较宽,包绕子宫颈下部,二者间形成环状腔隙,称阴道穹,可分为前、后及两侧部,以后部为最深。
28.冠状窦:是位于冠状沟后部,长约5cm的静脉膨大窦,汇集心壁大部分静脉血开口于右心房
29.窦房结:属心传导系,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的心外膜深面,椭圆形,为心脏正常起搏点。
30.颈动脉窦:是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处,壁内的感觉神经末梢由第9对脑神经的窦神经分布,为压力感受器,能反射性调节血压的变化。
31.颈动脉小球:是一个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椭圆形小体,内含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化学感受器,可反射性调节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32.静脉角:每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右侧者有右淋
巴导管注入,左侧者有胸导管注入。
33.危险三角:指自鼻根至两侧口角间的三角区,因面静脉经过内眦静脉、眼静
脉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故面部感染,特别是此三角区的感染如处理不当,有向颅内蔓延的危险。
34.胸导管:是人体主要淋巴导管,下端起于梭形膨大的乳糜池,最后注入左静
脉角。通过6条淋巴干(左腰干、右腰干、肠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锁骨下干、左颈干)收集约占全身的3/4的淋巴。
35.乳糜池:是位于第一腰椎前面的一个呈梭形膨大的淋巴导管,由左、右腰干
及肠干汇合而成,因其内容物形似乳糜,故名乳糜池。
36.视网膜:位于眼球壁最内层,分为虹膜部,睫状体和视部。
37.灰质:在中枢内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称为灰质。在
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38.白质:在中枢内的神经元轴突集中的地方,颜色苍白,称为白质。
39.神经核:位于中枢内皮质以外的灰质块,内含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的集团,
称为神经核。
40.神经节:在中枢神经以外,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形状略显膨大,称神经
节。
41.四叠体:中脑的背侧面,有两对圆形隆起,称四叠体。上方一对隆起叫上丘,
是视觉的反射中枢,下方的一对叫下丘,是听觉的反射中枢。
42.丘脑:是间脑内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是皮质下高级感觉中枢。
43.纹状体:是尾状核和豆状核的总称,分两部分:尾状核和壳组成新纹状体,
苍白球组成旧纹状体。纹状体是椎体外系的重要结构,具有维持正常肌肉张力,协调肌群之间相互配合的运动。
44.蛛网膜下系: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许多小纤维束相连,其间的空隙称为蛛网膜下隙,隙内充满脑脊液。
45.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共同组成,位于脑底中央的下方。此环使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沟通。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流减少或阻塞时,通过此环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简答题
1骨的形态如何?长骨的形态结构?
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骨分布于四肢,呈管状,分为一体两端。体称骨干,由骨密质围成骨髓腔,内含骨髓。体上还有血管出入滋养孔。两端又叫骺,往往膨大并且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
2上肢骨的组成、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