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特殊称谓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一、人物称谓类1.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2. 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3. 丈妇: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4. 先生:对有学问者的尊称。
5. 朕:古代帝王自称。
6. 臣:官员对帝王的自称。
7. 妾:女性自称。
8. 鄙人:谦辞,对人称自己。
9. 仆:谦辞,对人称自己。
10.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
二、地点、方位类11. 山水:泛指自然风光。
12. 江河:泛指河流。
13. 江湖:指四方各地,也指流浪四方。
14. 朝廷:指帝王处理国事的地方。
15. 乡关:家乡。
16. 塞外:指长城以北地区。
17.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18. 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9. 江右:指长江下游北岸地区。
20.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三、时间、节令类21. 旦暮:早晨和傍晚。
22. 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
23. 期年:满一年。
24. 亭午:正午。
25. 夜阑:夜深。
26. 久远:很长时间。
27. 须臾:片刻。
28. 朝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暂。
29.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30.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四、事物、器具类31. 舟楫:船只。
32. 辇毂:帝王的车驾。
33. 缗钱:古代货币单位。
34. 箪瓢:简朴的生活用具。
35. 簪缨:古代贵族的冠饰。
36. 弦歌:音乐。
37. 笔墨:书写工具。
38. 书简:书信。
39. 鞍马:马匹和马鞍。
40. 琴瑟:乐器。
五、动作、行为类41. 策马:驱马前行。
42. 赴任:前往任职。
43. 逃遁:逃跑。
44. 采纳:接受意见或建议。
45. 叩问:请教。
46. 献策:提出计策。
47. 赋诗:作诗。
48. 赋文:作文。
49. 赏赐:给予财物。
50. 惩罚:实施惩戒。
(文档第一部分完毕,后续内容将继续补充)六、心理、情感类51. 怅然:形容心情不愉快的样子。
52. 惊骇:非常害怕。
53. 欣慰:内心感到安慰。
54. 感激:深深感谢。
55. 怅惘:因失意而感到迷茫。
《孙权劝学》附录文言文中的称谓自称:1.“我”一般用:余、吾、我、予、某、昂、妾(女人)、愚、仆等等。
2.帝王人臣专用:朕、孤、寡人、本王、微臣、臣、下官、末将、本将、本督、本帅等。
3.通俗一点则用:鄙人、后学、末学、不才、奴家(女人)、在下、晚生、小生、晚辈、洒家(早期白话)、老朽、贫僧(和尚)、老衲(和尚)。
4.“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如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
5.“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6.“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我是始皇帝)。
7.“昂”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8.“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爱称:【尔】如“尔曹”【汝】如“汝父为楚王作剑”【君】如“君不见黄之水天上来”【卿】如“卿言多务”【汝】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女】同“汝”,如“三岁贯女”【若】如“若肯发兵助我乎?”【乃】如“家祭无忘告乃翁尊称: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文言文中的四种特殊称谓:年龄、朋友、百姓、职业一、古代年龄称谓。
古人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1)垂髫(tiáo):指幼年或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2)总角(jiǎo);借指幼年或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3)豆蔻(kòu):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pīnɡ)袅袅(niǎo)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5)及笄(jī):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6)及冠(又名“弱冠”):指男子年满二十岁,到了成年(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年方弱冠)(7)而立:指人三十岁(立:立身、立志,指能有所成就)(8)不惑:指人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9)知命:指人五十岁(知命:知天命。
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论语·为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10)花甲:指人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周而复始)(11)古稀:指人七十岁(语本杜甫《曲江》诗“人生七十古来稀”)(12)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或老年;高龄(耄耋之年/寿登耄耋)(13)期(qī)颐(yí):指人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岁曰期,颐。
”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二、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1)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2)竹马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语出《世说新语·方正》)(3)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语出《世说新语·贤媛》)(4)贫贱之交: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语出《后汉书·宋弘传》)(5)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6)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语出《北周史·黎景传》)(8)忘年之交(忘年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语出《南史·何逊传》)(9)君子之交(君子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语出《庄子·山木》)(10)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语出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11)忘形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语出《新唐书·孟郊传》)(12)车笠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语出宋代《太平御览》)(13)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语出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14)生死之交:同生共死、情谊极深的朋友(语出元·郑德辉《㑇梅香》)(15)神交:心意投合、相知很深的朋友或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语出《三国志诸葛瑾传》)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1212页):②彼此没见过面,但精神相通,互相倾慕:二人神交已久,今日才得相见。
文言文小知识:古代官职升贬的称谓一、用于升职拜:授予官职。
例: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李密《陈情表》高中语文第三册)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第六册) 另外,“拜”也可引申为“接受官职”的意思。
例:于是辞相印不拜。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除:本义为台阶,引申为任命授职之意,往往用于除去旧官而授予新职。
例: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②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守。
任: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
例: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高中语文第二册)③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用: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
例: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第一册)②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梁启超《谭嗣同》)擢:选拔、提升官职。
往往指提拔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例: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李密《陈情表》)有时也指越级提升。
例: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梁启超《谭嗣同》)有时“擢授”并用,为授职、任命之意。
例: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晋书·左思传》)封:秦汉时期,帝王授给臣子土地或封号,叫做封。
例:①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高中语文第六册)②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广昌伯。
(邵长蘅《阎典史传》)二、用于调职迁:本义为从低处迁移到高处,引申为调动官职。
例:迁左丞,行凉州事。
也指升官。
例: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②再迁太史令。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③文帝即位,累迁至吏部侍郎。
徙:本义为迁徙的动作,引申为调动官职。
例:①及孝景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调:调动、迁调之意。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知识之古代姓名与称谓知识】梳理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或名):(1)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尊者对卑者称名。
例如:求,尔何如?《论语》(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
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斋名、谥号: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3)称谥号。
例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文正公。
(4)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
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2)称爵名。
例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以武侯相称。
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称郡望: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6.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7.唐代还有种特殊称呼,即以曾祖兄弟的长幼排行来称呼: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8.特殊称谓:(1)职业+人名。
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2)姓+之+人名。
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二、名、字、号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请收集五个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称谓的词语文言文中称谓的词语,可以说是一种表达敬意和尊重的方式,它们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重视礼节文化的心态。
在这里,我将介绍五个经典古文言文中表示称谓的词语。
首先,“爵”是一个很常见的古代文言文中的称谓,它指的是一个等级较高的人,它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的一些史料中。
例如,《史记姜尚传》中写道“姜尚当时是一位大夫,被封为爵”,可以看出爵是一个高等称谓。
此外,《史记孔丘传》中有:“孔丘当时被封为孺子爵”,说明孺子爵也是一种高等的爵位。
其次,“夫人”是古代礼仪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个称谓是对妻子的尊称,一般以“小主”、“夫人”、“公主”等来称呼妻子,表达对女性的尊重。
例如,《汉书马续传》中提到:“马续的妻子是秦王官的女儿,被称为夫人”,说明夫人是一个很重要的称谓。
再次,“大夫”是古代政治官员中比较高的一种职位,这个称谓表示官员的职位地位较高。
比如《论语阳货》中写道:“阳货被封为大夫,给予大赏”,说明大夫是一种较高的官职。
第四,“君”是古代贵族中传统的称谓之一,表示官员地位较高,且受人尊敬。
例如《左传季十三年》中写道:“当朝的君是西施,太后是梁氏”,说明“君”是一种尊贵的称谓。
最后,“令尹”也是古代文言文中重要的称谓,它表示古代政治官员的地位较高。
比如《左传襄公四十三年》中提到:“襄公任命令尹考为令尹”,暗示令尹是一种高级职位。
总之,以上这五个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称谓的词语,都表达了古代中国重视传统礼仪文化的心态。
它们不仅标志古代贵族等级的不同,也展现了其荣辱节操的精神,直到现在仍被人们所遵循。
回顾这些古代文言文中的称谓,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价值。
一方面,它们反映了古人文化礼仪的心态,让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政治等级制度;另一方面,这些称谓也倡导我们尊重他人,遵守礼仪,因此,我们要借鉴这些礼仪,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通过本文,我们不仅掌握了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称谓的词语,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用来尊重他人的优良传统。
称谓语例句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比如: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
”《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
”“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
“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
3、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
“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1、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
代替“仲由”,译为“你”。
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
相当于“你”。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
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
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6、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称谓称号(一)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①朕。
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朕.为始皇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②寡人。
皇帝的谦称,译为“我”。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之于国也》)③孤。
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赤壁之战》)④寡君。
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⑤不谷。
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齐侯曰:“岂不谷..同好,何如?”(《齐桓公伐楚》)..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2)臣子自称①臣。
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②老臣。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触龙说赵太后》)(3)一般人自称①仆。
谦称,译为“我”。
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②愚。
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③某。
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④小人。
谦称,译为“我”。
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有母,皆尝小人⑤鄙人。
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不才。
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则不才⑦不肖。
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不佞(nìng)。
同“不才”。
不佞..寝疾,不能趋走。
高考复习20202020高考复习文言文古代人的称谓正文 2020高考即将开战,你准备好了吗?高考网小编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对你的称呼文言文称谓
敬启者:
在古代文言文中,对于他人的称呼,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礼仪之道。
若以对鄙人的称呼为例,则可有多种表达方式。
一、谦称自谓
1. 鄙人:此乃吾辈常用于自称之词,寓含谦逊之意,表示自己身份卑微,如“鄙人才疏学浅,恐难当此重任”。
2. 不肖:在古代,子女常以此自称,意指自己品行才能不如父母,如“不肖子在此,恭听教诲”。
3. 臣、仆、小生、晚生等亦为常见的自谦之词,如“臣闻来学,未闻往教”,“仆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二、他人对我的尊称
1. 公子、君、足下:这些都是对男子的敬称,适用于不同的社交场合。
“公子才情出众,令人钦佩”,“君之所言,实为至理”。
2. 女史、姑娘、娘子:这是对女子的尊重之称,如“女史素娴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3. 若在正式或公文场合,也可称之为“阁下”、“大人”、“先生”,如“兹有要事相商,敬请阁下拨冗一听”。
以上所述,仅为文言文中的部分称谓,每一种称谓都承载了古人对人际关系处理的智慧与礼数。
然而,时移世易,今日社会,我们虽已鲜用如此繁复且谦逊的称谓,但了解并学习这些传统文化,无疑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
谨此,
(您的名字)。
高中语文文言文人的称谓汇总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人的称谓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人的称谓【直呼其名】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
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一般而言,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
名与字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来取。
【号】即别号、表号。
号一般由个人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青莲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斋叟、我佛山人、百炼生等等。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缪丑(秦桧)。
【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杨诚斋(杨万里);聊斋先生(蒲松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柳河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顾亭林——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郡望】如唐代韩愈,世人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韩愈实际上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而苏轼也曾自称“赵郡苏轼”、“苏赵郡”,苏氏是赵郡的望族(实际上苏轼是四川眉州人)。
【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称谓十分普遍,如“阮步兵”——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经略”——洪承畴,“孙讨虏”——孙权,“贾太傅”——贾谊;“杜拾遗” 、“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
【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称;谢康乐——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王荆公——王安石;诚意伯——刘基。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长沙——贾谊,他曾贬为长沙王太傅;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骆临海——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贾长江——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
文言文特殊称谓【篇一:文言文特殊称谓】爱雅阁书馆欢迎您文言文中的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草民。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她的文言文称谓
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人们对于不同的身份和地位有着严格的称谓规范,尤其是对于女性的称谓更是细致入微。
在文言文中,关于女性的称谓通常是根据其婚姻状况、年龄和地位来决定的。
对于未婚女性,一般称之为“小姐”。
这是年轻女性的常见称谓,一般用于未出嫁的女子,包括年轻的女孩和年轻的未婚女性。
这个称谓通常表示尊敬和亲切,用于称呼别人的女儿或者年轻的女性朋友。
已婚女性的称谓则根据丈夫的地位和职务来确定。
若丈夫地位显赫、官职高位,称其为“夫人”。
这个称谓通常用于官员或者富贵人家的夫人,表示尊贵和地位高尚。
若丈夫地位较低,称其为“夫人”或者“夫人”,以示尊重和礼貌。
对于地位高尚的女性,如皇后、王妃、贵妃等,通常使用更加尊贵的称谓。
皇后通常被称为“皇后”,王妃被称为“王妃”,贵妃被称为“贵妃”。
这些称谓表达了对她们地位和尊贵的敬意,体现了她们在朝廷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婚姻状况和地位,年龄也是决定女性称谓的重要因素。
对于年长的女性,通常使用“夫人”或者“妇人”的称谓。
这些称谓在表示尊重和礼貌的同时,也传达了对年龄和经验的敬意。
总而言之,古代中国对于女性称谓的规范是根据婚姻状况、地位和年龄来决定的。
这些称谓既反映了对女性的尊重和礼貌,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于地位和身份的重视。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趋于平等,但这些古代称谓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并被用于特定场合和文学作品中。
文言文中对夏天的称呼
在文言文中,夏天有许多不同的称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呼:
1. 至夏:指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六月。
2. 夏节:指夏季的节气,即立夏、小暑、大暑等节气。
3. 夏日:指夏季的天气,即炎热的天气。
4. 昊天:《诗经》中的称呼,指夏季的天空,即炎热的夏季中的天空。
5. 长夏:指漫长的夏季,即夏季的持续时间较长。
6. 阳极:《易经》中的称呼,指夏季的阳极,即夏季的炎热天气达到了极致。
这些称呼通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而且由于朝代和地域的不同,夏天的称谓也不尽相同。
文言文中的特殊称谓
文言学习
1106 1035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草民。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古代年龄称谓还有下列说法,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