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生态学实验步骤及原理总结

分子生态学实验步骤及原理总结

分子生态学实验步骤及原理总结
分子生态学实验步骤及原理总结

(一)基因组DNA提取

上海博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S DNA Isolation Kit for Environmental Samples V2.2 3S柱离心式环境样品DNA回收试剂盒V2.2

DNA抽提方法

使用仪器:灭菌锅,无菌操作台,移液枪,漩涡振荡器,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分光光度计或者琼脂糖电泳槽

灭菌物品:枪头,1.5ml,2ml离心管

一、污泥样品前处理

样品在处理前首先要混匀,使其中的悬浮物质分布均匀。

取约l0mL污水样品,加入灭菌离心管,400Orpm、离心20min,收集沉淀,加约4倍体积的TENP buffer(50mMTirs,20mM EDTA,100mM NaCl,0.01g/mL PVP,pHl0),加玻璃珠(d:l mm)充分匀化(解絮凝)。4000rpm,离心20min,弃上清(重复两次,直至上清液较澄清)。加约4倍体积的PBS buffer(8g NaCl、0.2g KCl、1.44g Na2HPO4、0.24g KH2PO4溶于lL 水、pH7.4),旋涡混匀,4000rpm,离心20min,收集沉淀(重复两次)

二、基因组DNA提取

1.样品准备:100mg样品用200ul Solution SUS 将样品浸泡、悬浮,使样品软化分散开。

2.加入400ul Solution L YS,300mg石英砂,盖上离心管盖,在漩涡振荡器上高速剧烈振荡,

10-30min或更长时间。

3.用台式离心机,12000rpm,室温离心5min。

4.将上清液完全转移到无菌1.5ml离心管中,加入120ul Solution BID,盖上离心管盖,上

下颠倒混匀。将溶液用1ml TIP全部转移到3S柱内,柱子放入2ml离心管中,不盖离心管盖,室温放置2min以上。

5.盖上离心管盖,12000rpm,室温离心1min。

6.取下3S柱,弃去离心管中的废液。将柱子放回同一根离心管中,加入600ul Wash Solution,

10000rpm,室温离心1min。

7.重复6一次。

8.取下3S柱,弃去离心管中的全部废液。将柱子放回同一根离心管中,10000rpm,室温

离心2min,以除去残留的Wash Solution。

9.洗脱:在柱子中央加入100ul TE,将柱子放入新的干净1.5ml离心管中,室温放置2min。

12000rpm,室温离心1min。收集管中的液体即为基因组DNA。根据用途,样品可以4℃或-20℃保存。为提高洗脱效率,可以将TE预热到37-55℃。如果样品中基因组DNA含量很低,用30ul TE洗脱可以提高洗脱液的样品浓度,但产率有所下降。重复该洗脱步骤一次,可以提高产率20%左右。

三、提取DNA的质量检测

(1)DNA纯度和浓度检测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样品在波长230,260,280nm处的吸光光度值。

DNA纯度的定性检测:

通过A260/A280及A260/A230的比值可以检测所提DNA是否纯。通常纯DNA

样品A26O/A280≈1.8,A260/A230>2。若A260/A280>l.9,可能有RNA污染;若

A260/A280

杂质。

DNA浓度的计算:

浓度(μg/mL)=A260*50*稀释倍数;

注:1OD值相当于50 μg/mL双螺旋DNA。

(2)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将所得DNA样品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电压100V,电泳lh,EB染色后,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拍照。

(二)PCR扩增

一、PCR扩增引物

采用两组对大多数细菌和古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区具有特异性的引物对:

组合(F34,GC和RS:8)。引物组合的正向引物5’端中有一个富含GC的40bp的GC发卡结构。它们各自序列分别为:F341:(5’一eCTACGooAooeAGeAo一3’),Rsls:

(5’一ATTACCGCGGCTGCTGG一3,),GC发卡结构

(5’一CGCCCGCCGCGCGCGGCGGGCGGGGCGGGGGCACGGGGGG一3’)。引物

组合扩增产物片段长度约为220bp。

二、PCR扩增反应体系

PCR扩增反应体系,与表3一3相同。加样后立即进行PCR扩增。

三、PCR扩增程序

PCR扩增程序,与表3一4相同。

四、PCR产物电泳检测

取5闪PCR产物进行电泳,胶浓度为2.0%,在电压100v条件下电泳lh后检测,

经EB染色后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保存凝胶图谱。电泳所用Marker为天根生化

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nNAM叭e:nLZo00。

(三)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

预电泳的作用

1.使体系达到反应的条件

2.清除过多的变性剂和APS等,保持胶的稳定状态。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适宜分离鉴定低分子量蛋白质、小于1Kb的DNA片段和DNA序列分析。其装载的样品量大,回收DNA纯度高。长度仅相差0.2%(即500bp中的1bp)的核苷酸分子即能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在催化剂TEMED(N,N,N,N'一四甲基乙二胺)和过硫酸铵的作用下,丙烯酰胺聚合形成长链,聚丙烯酰胺链在交联剂,N,N'一亚甲双丙烯酰胺参与下,聚丙烯胺链与链之间交叉联接而形成凝胶。

一、试剂配制

(l)50*TAE缓冲液:242g Tris碱,57.1mL冰醋酸,100mL0.5M EDTA(pH8.0),加水至1L。混合均匀后高压灭菌20-30min,室温保存。

(2)40%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37.5:1):38.93g丙烯酰胺,1.07g双丙烯酰胺,加水至100mL。

(3)O%变性溶液:20mL40%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2mL50*TAE缓冲液,加水至100mL,再分别加入80μL APS和5μL TEMED。4℃条件下保存在棕色瓶中。

(4)100%变性溶液:2OmL40%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2mL50*TAE缓冲液,40mL甲酰胺,42g尿素,加水至100mL,再分别加入80μL APS和5μL TEMED。4℃条件下保存在棕色瓶中,100%变性溶液在使用之前需要预先溶解,把瓶子放进水浴锅中加温并快速搅拌。

(5)10%过硫酞胺(APS):lg过硫酰胺加水至10mL。现用现配。

(6)对于变性浓度低于100%的溶液,用0%和100%的变性溶液混合配制而成,尿素和甲酰胺含量如下所示:

不同浓度的变性溶液尿素、甲酰胺含量

二、DGGE胶的制备

(l)用无水乙醇清洁制胶用的两块玻璃板,将spacer放在2个玻璃板之间,插入clamp中,将aligment板放入,用螺丝夹子固定,将aligment取出,用手摸底部是否平整,要绝对的平,否则会漏。

(2)将软垫放在底座上,玻璃板放在软垫上固定,用水平器调节。

(3)配制13.5mL高浓度变性梯度液,加入梯度仪高浓度右槽,打开左槽螺旋,溶液流入左槽,关上螺旋,用吸管将它们吸回右槽内(确保两槽无气泡阻隔)。

(4)配制13.5mL低浓度变性梯度液,加入梯度仪低浓度左槽。

(5)轻轻打开两槽间的活塞和梯度仪出口开关,并搅拌。将长针头插入玻璃板之间,流速保持

在2mL/min左右。

(6)胶板灌满后,顶部插入梳子,凝固2小时。

三、DGGE凝胶电泳步骤及染色

(l)在DGGE槽中加7L左右1*TAE(DGGE专用),使槽中的水至Full和Run的中间位置;加盖,注意长杆进入底部的窟窿中,打开电源,将温度设置到60℃,打开heat键。

(2)当梳子位置的胶凝固好后,将玻璃板固定在黄色的凝胶板架上,如果只有1板胶,注意另一侧也要固定玻璃板(不加spacer),否则漏水。安装好玻璃板后,将凝胶板架(红点在右边)放入水槽中,之后将温度控制器盖在电泳槽上,注意长杆进入底部的窟窿中。打开电源,打开heat键和bump键,开bump键后,水位会下降,降至run与maxmum的中间,水若不够的话,关闭电源,打开温度控制器上方的探望口,加1*TAE补足。

(3)温度达到60℃,立即进样,先关掉所有电源,取下温度控制器,小心地拔掉梳子,用移液枪冲洗侮一个进样孔;进样要缓慢,使样品顺着玻璃板均匀地落入到进样孔中。每一个进样孔加入25μL样品。

(4)将温度控制器盖在电泳槽上,打开电源,将温度调到60℃,打开heat键和bump键,运行5min后,在主机上插入红黑电源线,注意红黑线不要颠倒。打开主机电源,将电压调到120V,时间调为5h。

(5)电泳结束后,关掉电源,打开盖子,将凝胶板架拿出,控水,卸下玻璃板。将clamp卸下,手抓住spacer,向内侧拧,揭下短玻璃板,胶粘在长玻璃板上。

(6)将托盘上平铺张保鲜膜后,将长板和胶放入托盘中银染。

银染步骤

步骤:时间溶液

固定30 min 10%冰醋酸、30%乙醇,100 ml

敏化2*10 min 30%乙醇,100 ml

洗涤冲洗30 s,漂洗5*5 min 双蒸水

银染30 min 新鲜配制的0.1%AgNO3,100 ml,使用

前加入370 μl的福尔马林溶液

洗涤冲洗30 s,漂洗1 min,再冲洗30 s 双蒸水

显影直至显示条带为止,密切观察溶液1:0.2 g硫代硫酸钠于10 ml水中

溶液2:2.5 g碳酸钠于100 ml水中

将100 μl溶液1加入溶液2中,再加350

μl的福尔马林溶液

终止30 min 5.84 g EDTA2Na·2H2O以及8 g Glycine

于双蒸水中,定容至400 ml(也可用10%

的冰醋酸)

保存长达数日10%甘油

长时间保存干胶自然干燥即可

(1)AgNO3母液(20%):将2 g AgNO3溶解于双蒸水中,定容至10 ml,放置于棕色瓶中

密闭保存。每次使用时取2 ml母液,稀释至400 ml,再加入福尔马林。

(2)10*Tris EDTA(TE):pH=8.0

A.100mmol/L Tris-CI(pH=8.0)

B.10mmol/L EDTA (pH=8.0)

C.Tris-Cl(1 mol/L):用800 ml蒸馏水溶解121.1 gTris碱,加浓盐酸调pH值至所需值。

银染原理:银染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染色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染出SDS-PAGE胶中含量低至0.2ng的蛋白。虽然这是protocol上的说法,但如果操作得当,检测到5ng左右的蛋白应该不成问题。

如果搜索银染的protocol,可能会得到许多种说法。为什么这样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却得不到统一的应用呢?这可能要从银染本身那复杂而又灵活的原理说起。简单的讲,银染的原理就是将银离子还原,附着在蛋白表面,形成染色。银染所用的银,基本上是基于两种试剂,一种是硝酸银,另一种是Silver diammine。基于硝酸银的应用要多于后者(据说Silver diammine比较费“银子”),现在主要说说基于硝酸银的银染的原理。

银离子容易被还原,在PAGE胶上,哪里的银离子先开始被还原,哪里就先开始出现条带。通常由于蛋白质结构上的复杂性,一部分银离子结合在蛋白质之上后会影响更多银离子的结合,所以有蛋白的地方银离子较少,如果不做任何处理,有蛋白的部位将会染色更浅,所以最初的银染是负染。那最初的负染是如何演变成正染色的呢?一方面是选用还原速度较慢的还原剂,如甲醛,另一方面,利用慢还原争取到的时间将胶上多余的银离子洗去,由于银离子对蛋白质有一定的结合力,故更多地保留在有蛋白的位置,于是形成了正染。但是这种染色的方法灵敏度还不是很高,所以人们又在染色之前加入了敏化的步骤,能够使银染敏化的试剂很多,一类是增加蛋白质与银离子的结合位点,如SDS等;还有一类能使银离子和蛋白形成silver sulfide等结合,硫代硫酸盐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还有的试剂兼顾上述两种功能,如戊二醛。通过敏化过程,银染的灵敏度大大增加,同时也降低了背景。综上,银染的原理概括如下:让银离子尽可能多的于蛋白结合,尽可能的洗掉胶上的银离子,然后还原显色。

各种各样的protocol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个原理。最为经典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谈谈其中一些具体步骤:

1.固定,固定的作用主要是使蛋白变性,防止蛋白在扩散

2.敏化,戊二醛和硫代硫酸钠都是增加蛋白和银离子的结合,但是做质谱兼容银染的时候一般都把戊二醛去掉,原因是对蛋白造成修饰(在我的实验中,有戊二醛存在的时候一般也能鉴定到蛋白,不知道是不是去掉更好)。乙酸钠的作用应该是缓冲pH。

3.染色,有的protocol中这一步不加甲醛,不加甲醛使后面的显色速度将大大降低。

4.显色,碳酸钠的作用是提供碱性环境,在碱性环境下甲醛才能发挥它的慢还原特性。这一步中的硫代硫酸钠有增加银化合物溶解的能力,防止氯化银在胶表面形成薄膜,但是在质谱兼容银染中,硫代硫酸钠也是省去的。

5.终止,顾名思义,显色成功后终止反应。

评价好的银染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灵敏度,重复性,速度。个人认为平衡好灵

敏度和重复性是实验的关键,速度可以放在后面考虑。如果不知道哪个版本的银染更为合适,那么上面的那个经典版本是个不错的选择,之后可以根据具体的结果,并参考银染的原理做些优化。

通常银染方法简单,只需几步。电泳后,在醋酸中固定胶除去电泳液和凝胶中的尿素,并防制小的延伸产物的扩散。换几次蒸馏水除去固定剂。胶在硝酸银和甲醛中染色。在染色后,将凝胶用水清洗,在含甲醛和硫代硫酸钠的碱性碳酸钠溶液中显色。甲醛将银离子还原为金属银。硫代硫酸钠防止自由银离子还原为金属银,否则会增加背景。在显色一定的时间后,用水清洗一下,在空气中干燥。

(7)用Bio-Rad Gel Doc TM XR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并拍照。

(四)DGGE图谱目的条带的克隆测序

1.DGGE图谱目的条带DNA的提取与PCR扩增

将切取下来的目的条带浸泡在TE溶液中,4 ℃过夜,得到的溶液即可作为PCR反应的模板。PCR反应体系与程序与之前相同,采用引物对BSF338 (5’-ACTCCTACGGGAGGCAGCAG-3’)和BSR534(5’-ATTACCGCGGCTGCTGG-3’)。PCR反应体系(25 μl): 10×Ex Taq buffer(Mg2+)2.5 μl,2.5 mmol/L dNTP 2 μl,20 pmol/L正反引物各0.75 μl,模板DNA10~100 ng,Ex Taq 0.25 μl,加双蒸水补足至25 μl。PCR反应程序:94℃预变性5 min,94 ℃变性40 s,55 ℃退火40 s,72 ℃延伸30 s,35个循环,72 ℃最终延伸10 min。扩增产物采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PCR产物的胶回收

采用E.Z.N.A Gel Extraction Kit,操作步骤如下:

(1) 电泳足够时间后,在紫外灯下小心地把所需的DNA片段切下来,并尽量去除多余的凝胶。

(2) 称取空离心管的重量,切下带目的片段的凝胶装在1.5 ml离心管中并称其重量,求出凝胶块的重量,近似地确定其体积。一般情况下,凝胶的密度为1 g/ml,于是凝胶的体积与重量的关系可按下面换算:凝胶薄片的重量为0.2 g 则其体积为0.2 ml;加入等倍凝胶体积的Binding Buffer,把混合物置于55 ℃~65 ℃水浴中温浴7 min至凝胶完全融化,其间每隔2-3 min混匀一次;

(3) 转移700 μl的DNA-琼脂糖溶液到一个HiBindTM DNA柱子,并把柱子装在一个干净的2 ml收集管内,室温下,10000 ×g离心1 min,弃去液体;

(4) 将柱子重新套回收集管中,加300 μl Binding Buffer至HiBind DNA 柱子中,室温下,10000 ×g离心1分钟,去弃滤出液;

(5) 将柱子重新套回收集管中,加入700 μl SPW Wash buffer至HiBind DNA柱子中,室温下,10000 ×g离心1 min,去弃滤出液;

(6) 将柱子重新套回收集管中,重复加入700 μl SPW Wash buffer至HiBind DNA柱子中,室温下,10000 ×g离心1 min,弃去滤出液;将空柱子重新套回收集管中,10000 ×g离心1 min 以甩干柱基质残余的液体;

(7) 把柱子装在一个干净的1.5 ml离心管上,加入30~50 μl洗脱液或灭菌水上柱子膜上,10000 ×g离心1 min,离心管中的溶液就是纯化的DNA产物,保存于-20 ℃。

3.目的DNA与pMD19-T载体的链接转化

反应体系(10 μl)如下:pMD19-T 1μl,模板DNA 4 μl,SolutionⅠ 5 μl,16 ℃连接过夜。

连接产物的转化:

(1)把感受态细胞置于冰中融化;

(2)把100 μl的感受态细胞移至灭菌处理的离心管内;

(3)加入用于转化的DNA;

(4)冰中放置30 min;

(5) 42 ℃放置45~60 s;

(6) 冰中放置2~3 min;

(7) 加入37 ℃预温好的SOC培养基,使终体积为1 ml;

(8) 37 ℃振荡培养1 h(160~225 rpm);

(9)取适量涂布琼脂平板培养基;

(10)平板于37 ℃正向放置至液体被吸收,然后倒置培养过夜。

4.阳性转化子鉴定及测序:分别挑取10个白色单菌落,利用载体通用引物M13-47和RV-M 鉴定转化子。PCR反应体系(25 μl): 10×Ex Taq buffer(Mg2+)2.5 μl,2.5 mmol/L dNTP 2 μl,20 pmol/L正反引物各0.75 μl,Ex Taq 0.25 μl,加双蒸水补足至25 μl。PCR反应程序: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40 s,55 ℃退火40 s,72 ℃延伸30 s,35个循环,72 ℃最终延伸10 min。延伸40 s,25~30个循环,72 ℃最终延伸7 min,-20 ℃保存。扩增产物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经凝胶成像系统检测,鉴定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阳性转化子。选择阳性克隆,送交invitrogen公司完成测序。

5.序列分析与系统进化树绘制

将测序结果去除载体后,至GenBank数据库通过blastn功能进行比对分析。聚类分析采用UPGMA算法进行分析。16S rRNA基因进化树利用CLUSTAL_X、Phylip3.65,Mega等软件,以Neighbor-Joining法绘制系统进化树,自展评估1000次。最终获得所需的进化树

分子克隆全过程

本文以大肠杆菌DH10B为例介绍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全过程 克隆步骤包括:模板制备(基因组DNA提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PCR-纯化回收-酶切-连接-转化-挑菌摇菌-质粒抽提-酶切鉴定-测序 1) 基因组DNA提取(以家蚕为例) 1. 取家蚕五龄后部丝腺约0.5g,于10ml匀浆器内,加2mlDNA抽提缓冲液,在 冰上充分研磨,转入5ml的离心管; 2. 加入RnaseA(10ul)至终浓度20ug/ml,37℃水浴1h; 3. 加入ProteinaseK(25ul)至终浓度100ug/ml,55℃水浴2h; 4. 分装到1.5ml eppendorff管,0.6ml/管; 5. 加入等体积的平衡酚(pH8.0),充分混匀,5000g,15min,取上清; 6. 重复5,再抽提1次; 7. 用等体积的酚/氯仿(1/1,v/v),氯仿各抽提1次 8. 将上清移入新离心管,加入1/10体积的3mol/L NaAc(pH 5.2),2倍体积的 无水乙醇,充分混匀,4℃过夜 9. 用牙签将絮状沉淀物挑出。用75%冰酒精洗涤3次,37℃控干; 10. 200μl 0.1 TE(pH8.0)溶解DNA; 11. 检测OD值; 12. 做好标记,以供进一步实验之用。 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 -20℃冻藏的DH10B甘油菌在LB平板上复苏(划板),37℃,8-12小时; 2. 用灭菌牙签挑取单菌落,放入3ml LB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 3. 取100μl过夜培养物接种到另一3 ml LB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2.5 h, 使OD值在0.6左右(把握好浓度,OD值可以不用测);将菌液分装到1.5ml EP 管中(在超净台完成) 4. 5000 g离心4 min收集菌体,将菌体重悬于800 μl 75 mmol/L冷CaCl2中, 冰浴30 min;(CaCl2要用高纯度的,切记!) 5. 4℃,5 000 g离心4 min,弃上清; 6. 加入200μl 75 mmol/L冷CaCl2,轻轻敲打管壁,使混合均匀,冰上放4 h 后用于转化,或加0.1倍体积甘油混匀,-70℃保存备用。可以保存至少6个月。 3) PCR 1、PCR反应体系: ddH2O 37.7 μL 10×PCR buffer 5 μL (25mM) dNTP 4 μL 引物1/2 1μL/1μL Taq酶 0.3μL 模板 1μL PCR反应体系总体积 50 μL 充分混匀,稍离心。 2、PCR反应条件

分子克隆技术试卷

分子克隆技术 一、填空题 1.PCR反应中加入矿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克隆实验中外源DNA和载体片段连接之前,要对载体进行去磷酸化处理,我 们在本次试验中去磷酸化使用的碱性磷酸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α互补筛选转化子是,带有外源片段的菌落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 4.Southern杂交中进行与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凝胶糖凝胶电泳时加入loading buffer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简述PCR反应体系中都有哪些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2.为得到质量较好的水稻RNA,抽提前应做如何准备?RNA抽提过程中、RNA的 保存及以后对RNA的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什么? 3.简述为防止放射性同位素外照射及内照射对人体造成伤害,在操作放射性同位素 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护? 4.简述影响电转化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5.质粒抽提时用到的SolutionI,SolutionII,SolutionIII及异丙醇分别起什么作用?操 作时应注意什么? 三、分析问答题 1.描述并图示pUC19载体DNA及其在HindIII位点克隆了外源DNA片段的质粒DNA 和水稻总DNA及它们的HindIII和BamH1酶切产物在琼脂糖凝胶电泳时的带型。 2.利用质粒载体克隆外源DNA片段主要包括哪些步骤?涉及到哪些工具酶?要获得 理想的结果,各步骤操作中应主要注意哪些事项? 3.在Southern杂交实验中,同一根杂交管内的膜曝光的····(原卷此处不清晰)冲 洗后,有些组X光片信号很强,有些组信号很弱,有的样品点样孔附近有较强的 信号,但是有的地方信号较弱,请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4.下面是本次课生物技术班某组β-active基因RT-PCR(反转录前没有对总RNA进 行去除DNA 的处理)试验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凝胶上共点了6个样,PCR使用 的模板从左至右分别是:该组提取的水稻总DNA,该组提取的水稻总RNA,该组 的4个反转录产物。(原卷本题图不清晰) 请问: 提取的RNA的质量如何? RT-PCR是否成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实验5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2)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典型的语法分析程序,实现对词法分析程序所提供的单词序列进行语法检查和结构分析,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语法分析中算法优先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文法的算法优先分析程序,判断特定表达式的正确性。 三、实验要求 1、给出文法如下: G[E] E->T|E+T; T->F|T*F; F->i|(E); +*()i + * ( ) i 21)直接存放,2)为优先关系建立优先函数,这里由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方式; 1、给出算符优先分析算法如下: k:=1; S[k]:=‘#’; REPEAT 把下一个输入符号读进a中; IF S[k]∈V T THEN j:=k ELSE j:=k-1; WHILE S[j] a DO BEGIN

REPEAT Q:=S[j]; IF S[j-1]∈V T THEN j:=j-1 ELSE j:=j-2 UNTIL S[j] Q 把S[j+1]…S[k]归约为某个N; k:=j+1; S[k]:=N; END OF WHILE; IF S[j] a OR S[j] a THEN BEGIN k:=k+1;S[k]:=a END ELSE ERROR UNTIL a=‘#’ 1、根据给出算法,利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实现算符优先分析程序; 2、利用算符优先分析程序完成下列功能: 1)手工将测试的表达式写入文本文件,每个表达式写一行,用“;”表示结束; 2)读入文本文件中的表达式; 3)调用实验2中的词法分析程序搜索单词; 4)把单词送入算法优先分析程序,判断表达式是否正确(是否是给出文法的语言),若错误,应给出错误信息; 5)完成上述功能,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对正确的表达式计算出结果。四、实验环境 PC微机 DOS操作系统或 Windows 操作系统 Turbo C 程序集成环境或 Visual C++ 程序集成环境 五、实验步骤

分子克隆——主要步骤

笔记3(分子克隆2——主要步骤) 分子克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分离制备待克隆的DNA片段————将靶DNA片段与载体在体外进行连接————重组DNA分子转入宿主细胞————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重组子的扩增。 1.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的获得: 可以用限制内切酶降解基因组DNA,再配合使用其他实验手段得到待定的DNA片段,可以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出具有特定核苷酸组成的DNA片段,可以用mRNA做模板,用反转录酶合成互补DNA,即cDNA,也可以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直接合成一段DNA。 2.重组DNA分子的构建: 重组DNA分子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外源DNA,即目的DNA片段,另一部分是载体DNA。用作载体的,有质粒、噬菌体或病毒DNA。它们的基本特征是能够独立复制。如果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这两种DNA,则它们的末端完全相同,由于有互补的单链末端序列存在,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就可以形成重组DNA 分子。在没有互补单链末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酶学方法造成一个互补单链末端之后再进行连接。

3.重组DNA分子的转化和重组克隆的筛选: 重组DNA分子必须进入宿主细胞中,才能得到扩增和表达.这个过程叫做转化。大肠杆菌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宿主细胞。除此以外.其他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也可作为宿主细胞,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加以选择。在被转化的宿主细胞中,不同的单个细胞(在平板上表现为单个菌落,亦称克隆)中可能含有不同的重组质粒或非重组质粒,因此必须进行筛选,以便确定哪些是重组克隆。筛选可以使用抗菌素抗性或其他方法,依载体的性质而定。 4.特定重组克隆的鉴别: 由于重组克隆往往是较多的,而在某一克隆实验中,我们感兴趣的目的克隆只有一个或几个,所以需要进一步鉴别。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杂交法和免疫化学法。 此外,找出了目的克隆之后,还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进一步弄清目的克隆中外源DNA片段上的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有酶切图谱的制定,基因在DNA 片段上的精确定位,确定是否有内含子,DNA序列分析,离体翻译实验,外源基因在某些宿主细胞中的表达及产物的提纯等。

常用分子克隆实验方法

常用分子克隆实验方法I 一、植物总DNA的小量提取 方法1:提取吸附法。无须巯基乙醇、氯仿等有毒物质,产物无须Rnase处理。 (1)充分研磨。称取约0.2克植物组织,加入液氮充分研磨3-5min,稍后加约1ml溶液 A,继续研磨至略粘稠的组织匀浆,用大口1ml吸头将所有溶液移至1.5ml离心管 中,55℃水浴30min; (2) 高速离心去杂质。10,000rpm离心5min,取约600ul上清至新1.5ml离心管; (3) 核酸吸附。往上清液中加入1倍的异丙醇,轻轻混匀,再加入总体积1/4已混匀的 溶液B,静置3min; (4) 低速离心沉淀。5000rpm离心1min,轻轻倒掉上清,并用吸水纸轻吸离心管口, 再用移液枪吸走大部分残余液体; (5) 75%乙醇清洗。加入1ml75%乙醇,5000rpm离心30s,轻轻倒掉上清,用吸水纸稍 吸离心管口。重复该步骤一次,再5000rpm离心30s,然后用移液枪吸走管底的残 液,晾干5min; (6) 核酸洗脱。加入约55ul TE(PH8.0)至管底,轻轻重悬硅土,静置3min,10,000rpm 离心1min,用小枪头轻轻吸取出50ul管底溶液,冷藏。 方法2:CTAB法,此为在经典方法基础上,经过摸索改进,提高了得率,减少了污染。 (1)充分研磨。称取约0.2克植物组织,加入液氮充分研磨3-5min,稍后加约1ml CTAB 提取液,继续研磨至略粘稠的组织匀浆,用大口1ml吸头移至1.5ml离心管,65℃ 水浴30-60min。 (2) 氯仿抽提。10,000rpm离心3min,取约600ul上清。加入1倍的氯仿,轻轻混匀, 10,000rpm离心3min,取上清再抽提1遍。 (3) 核酸沉淀。加入预冷的1倍异丙醇或2倍乙醇,轻混匀,6000rpm离心3min,弃 上清。 (4) 清洗沉淀。轻加入1ml 75%乙醇,再吸掉上清,重复一次,倒置于吸水纸或横放于 离心管架上晾干5min。 (5) 溶解DNA。加50ul含Rnase A(约10ug/ml)的TE,常温下放置30min。取约3-5ul 电泳检测后,低温冷藏。

分子克隆技术步骤

分子克隆技术步骤 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一种纯化和扩增特定DNA 片段的方法。常含有目的基因,用体外重组方法将它们插入克隆载体,形成重组克隆载体,通过转化与转导的方式,引入适合的寄主体内得到复制与扩增,然后再从筛选的寄主细胞内分离提纯所需的克隆载体,可以得到插入DNA 的许多拷贝,从而获得目的基因的扩增。 克隆在生物学中其名词含义系指一个细胞或个体以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一群细胞或一群个体,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性状,常称无性繁殖( 细胞)系;其动词(clone,cloned,cloning) 含义指在生物体 外用重组技术将特定基因插入载体分子中,即分子克隆技术。 将DNA 片段( 或基因)与载体DNA 分子共价连接,然后引入寄主细胞,再筛选获得重组的克隆,按克隆的目的可分为DNA 和cDNA 克隆两类。 cDNA 克隆是以mRNA 为原材料,经体外反转录合成互补的DNA(cDNA) ,再与载体DNA 分子连接引入寄主细胞。每一cDNA 反映一种mRNA 的结构,cDNA 克隆的分布也反映了mRNA 的分布。特点是:①有些生物,如RNA 病毒没有DNA ,只能用cDNA 克隆; ②cDNA 克隆易筛选,因为cDNA 库中不包含非结构基因的克隆,而且每一cDNA 克隆只含一个mRNA 的信息; ③cDNA 能在细菌中表达。cDNA 仅代表某一发育阶段表达出来的遗传信息,只有基因文库才包含一个生物的完整遗传信息。 1. 方法: (1) DNA 片段的制备:常用以下方法获得DNA 片段: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高分子量DNA 切成一定大小的DNA 片段; ②用物理方法( 如超声波) 取得DNA 随机片段;③在已知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情况下,用人工方法合成对应的基因片段;④从mRNA 反转录产生cDNA 。 (2) 载体DNA 的选择: ①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遗传因子,DNA 呈环状,大小为1-200 千碱基对(kb) 。在细胞中以游离超螺旋状存在,很容易制备。质粒DNA 可通过转化引入寄主菌。在细胞中有两种状态,一是“紧密型”;二是“松驰型”。此外还应具有分子量小,易转化,有一至多个选择标记的特点。质粒型载体一般只能携带10kb 以下的DNA 片段,适用于构建原核生物基因文库,cDNA 库和次级克隆。 ②噬菌体DNA :常用的λ噬菌体的DNA 是双链,长约49kb,约含50 个基因,其中50% 的基因对噬菌体的生长和裂解寄主菌是必需的,分布在噬菌体DNA 两端。中间是非必需区,进行改造后组建一系列具有不同特点的载体分子。λ载体系统最适用于构建真核生物基因文库和cDNA 库。 M13 噬菌体是一种独特的载体系统,它只能侵袭具有 F 基因的大肠杆菌,但不裂解寄主菌。M13DNA(RF) 在 寄主菌内是双链环状分子,象质粒一样自主制复,制备方法同质粒。寄主菌可分泌含单链DNA 的M13 噬菌体,又能方便地制备单链DNA ,用于DNA 顺序分析、定点突变和核酸杂交。 ③拷斯(Cos) 质粒:是一类带有噬菌体DNA 粘性末端顺序的质粒DNA 分子。是噬菌体-质粒混合物。此类载体分子容量大,可携带45kb 的外源DNA 片段。也能象一般质粒一样携带小片段DNA ,直接转化寄主菌。这类载体常被用来构建高等生物基因文库。 (3) DNA 片段与载体连接:DNA 分子与载体分子连接是克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方法有:①粘性末端连接,DNA 片段两端的互补碱基顺序称之为粘性末端,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 可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可恢复原样,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不同顺序,却能产生相同末端。②平头末端连接,用物理方法制备的DNA 往往是平头末端,有些酶也可产生平头末端。平头DNA 片段可在某些DNA 连接酶作用下连接起来,但连接效率不如粘性末端高;③同聚寡核苷酸末端连接。④人工接头分子连接,在平头DNA 片段末端加上一段人工合成的、具有某一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寡核苷酸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就会产生粘性末端。 连接反应需注意载体DNA 与DNA 片段的比率。以λ或Cos 质粒为载体时,形成线性多连体DNA 分子,载体与DNA 片段的比率高些为佳。以质粒为载体时,形成环状分子,比率常为1∶1。 (4) 引入寄主细胞:常用两种方法:①转化或转染,方法是将重组质粒DNA 或噬菌体DNA(M13) 与氯化钙处 理过的宿主细胞混合置于冰上,待DNA 被吸收后铺在平板培养基上,再根据实验设计使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重组子,通常重

北京科技大学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成绩:

词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 设计、编制并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2.1 待分析的简单的词法 (1)关键字: begin if then while do end 所有的关键字都是小写。 (2)运算符和界符 := + - * / < <= <> > >= = ; ( ) # (3)其他单词是标识符(ID)和整型常数(SUM),通过以下正规式定义: ID = letter (letter | digit)* NUM = digit digit* (4)空格有空白、制表符和换行符组成。空格一般用来分隔ID、SUM、运算符、界符和关键字,词法分析阶段通常被忽略。 2.2 各种单词符号对应的种别码: 输入:所给文法的源程序字符串。 输出:二元组(syn,token或sum)构成的序列。 其中:syn为单词种别码; token为存放的单词自身字符串; sum为整型常数。 例如:对源程序begin x:=9: if x>9 then x:=2*x+1/3; end #的源文件,经过词法分析后输出如下序列: (1,begin)(10,x)(18,:=)(11,9)(26,;)(2,if)…… 三、词法分析程序的算法思想: 算法的基本任务是从字符串表示的源程序中识别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符号,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扫描到单词符号的第一个字符的种类,拼出相应的单词符号。 3.1 主程序示意图:

3.2词法分析程序流程图: 四、词法分析程序的C++语言程序源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define _KEY_WORD_END "waiting for your expanding" typedef struct 开始 变量初始化 是否文件结束? 返回 拼数 Syn=11 返回 拼字符串 是否是关键字? Syn 为对应关键字的单词种别码 Syn=10 给不同的符号相同的 Syn 值 报错 是 否 数字 字母 是 否 运算符, 界符等 其他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二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构造识别字符串的自动机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西安思源学院教务处制 二〇一年

实验二构造识别符号串的自动机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的概念 2 了解正规集及有穷自动机的关系 3 能构造识别相应符号串的自动机 4 能构造词法分析程序所识别的各类单词的自动机 二、实验环境 Microsoft Visual C++ 6.0 三、实验内容 1 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该程序能接受C++所有的标识符。 2 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该程序能接受C++所有的常数(整数和定点小数)。 3 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该程序能接受C++的所有保留字。 4 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该程序能接受C++的所有界符、运算符。 四、设计说明 void main() { void find_word(); void show_all(); void Input(); Input(); cout<<"运行结果如下"<'||ch[i]=='('||ch[i]==')') { c[t]=ch[i]; t++; k++; j++; } else if(ch[i]==' '||ch[i]=='\t') { b[k]=' ';

编译原理词法分析实验报告

词法分析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选择一种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词法分析程序,设计、编制并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待分析的简单的词法 (1)关键字: begin if then while do end 所有的关键字都是小写。 (2)运算符和界符 : = + - * / < <= <> > >= = ; ( ) # (3)其他单词是标识符(ID)和整型常数(SUM),通过以下正规式定义: ID = letter (letter | digit)* NUM = digit digit* (4)空格有空白、制表符和换行符组成。空格一般用来分隔ID、SUM、运算符、界符和关键字,词法分析阶段通常被忽略。 各种单词符号对应的种别码: 表各种单词符号对应的种别码 词法分析程序的功能: 输入:所给文法的源程序字符串。 输出:二元组(syn,token或sum)构成的序列。 其中:syn为单词种别码; token为存放的单词自身字符串; sum为整型常数。 例如:对源程序begin x:=9: if x>9 then x:=2*x+1/3; end #的源文件,经过词法分析后输出如下序列: (1,begin)(10,x)(18,:=)(11,9)(26,;)(2,if)…… 三、词法分析程序的算法思想: 算法的基本任务是从字符串表示的源程序中识别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符号,其基本思想是根

据扫描到单词符号的第一个字符的种类,拼出相应的单词符号。 主程序示意图: 主程序示意图如图3-1所示。其中初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⑴关键字表的初值。 关键字作为特殊标识符处理,把它们预先安排在一张表格中(称为关键字表),当扫描程序识别出标识符时,查关键字表。如能查到匹配的单词,则该单词为关键字,否则为一般标识符。关键字表为一个字符串数组,其描述如下: Char *rwtab[6] = {“begin”, “if”, “then”, “while”, “do”, “end”,}; 图3-1 (2)程序中需要用到的主要变量为syn,token和sum 扫描子程序的算法思想: 首先设置3个变量:①token用来存放构成单词符号的字符串;②sum用来整型单词;③syn 用来存放单词符号的种别码。扫描子程序主要部分流程如图3-2所示。

分子克隆及细胞培养基本实验方法

分子克隆及细胞培养基本实验方法 1.载体构建实用操作技术 1.1菌种的保存—20%甘油菌 2体积菌液与1体积70%的甘油混合后,储存于-20℃或-70℃备用。(甘油菌中甘油的浓度为20-30%均可) 1.2甘油菌复苏、培养 方法一、挑取甘油菌一环,接种在含100ug/ml Amp的LB固体培养基上(活化菌种),37℃培养过夜(约16小时);挑取一个菌落转接在含100ug/ml Amp 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约12~16小时)。 方法二、直接吸取10~20ul甘油菌,接种在含100ug/ml 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约12~16小时)。 1.3小规模制备质粒DNA(QIA miniprep kit ) 适于从1~5ml 菌液中制备20ug高拷贝质粒 ⑴收集菌液,离心1000rpm,1分,弃上清 ⑵以250ul P1重悬细菌(P1中已加RNase) ⑶加入250ul P2,颠倒4~6次轻混,约2~3分(轻混以免剪切基因组DNA,并免 长时间消化) ⑷加入350ul N3,迅速颠倒4~6次轻混;离心10分,13 000rpm ⑸上清入QIAprep柱,离心30~60秒,滤液弃之 ⑹加入0.5ml PB洗,离心30~60秒 ⑺加入0.75ml PE洗,离心30~60秒,弃滤液,再离心1分 ⑻换新管,加入50ul EB,静置1分(EB 37℃预热),离心1分。 1.4酶切反应 ⑴体系构成(反应体系尽可能小!) pGEM3ZF-huCTLA4-Ig(ul)pAdTrack-CMV(ul)

①dd.H2O 17 17 ②10×NEbuff 2 3 3 ③10×BSA 3 3 ④底物DNA 5 5 ⑤内切酶HindⅢ 1 1 XbaⅠ 1 1 Total : 30 ul 30ul ⑵37℃水浴1~2小时,必要时延长酶切时间至12小时 ⑶酶切2小时后,取5-10ul 电泳观察酶解是否完全 ⑷65℃灭活内切酶 ⑸-20℃保存备用 1.5回收目的片段(QIAquick Gel extraction Protocol) ⑴胶,尽可能去除多余的胶,称重; ⑵加入适量buff QG(300ul QG /100mg胶);>2%的胶,应加大QG用量(600ul QG /100mg); ⑶水浴50℃,10min,每2-3min混匀一次,使胶完全溶解!必要时延长水浴时间, 胶完全溶解后混合物颜色应为黄色,与buff QG 相似; ⑷当DNA片段在<500bp或>4kb时,应加入异戊醇100ul/100mg胶,以提高产物 量。此步不离心。DNA片段在500bp~4kb时,加入异戊醇并不能提高产量; ⑸结合:将混合物转入QIAquick柱,离心13000rpm,1min;(柱容量800ul/次); ⑹洗:0.75ml buff PE,离心13000rpm,1min;(DNA用于盐敏感操作时,如平 端连接、直接测序,加入PE后静置2-5min);弃离心液,再离心13000rpm, 1min,以去除剩余的乙醇; ⑺将QIAquick柱置于一清洁的1.5ml Ep管,加入30~50ul buff EB或H2O (滴 于QIAquick 膜上!),静置1min,离心15000rpm,1min; ⑻-20℃保存备用。 1.6连接反应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讲义2016.3(最终版)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讲义 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6年3月 甜菜M14品系BvM14-glyI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了解目的基因克隆与鉴定的过程和方法。 2、学习和掌握质粒、T载体的特点。 3、学习和掌握TA克隆的连接体系及操作要点。 4、学习和掌握XcmⅠ酶切制备T载体的过程及方法。 5、学习和掌握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原理和方法。 6、学习并掌握热激法转化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7、学习并掌握重组子鉴定和筛选的原理及蓝白筛选的原理和方法。 8、学习并掌握碱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二、相关知识 (一)T载体的制备 pMD18-T Vector是一种高效克隆PCR产物(T-A Cloning)的商业化专用载体,由pΜC 18载体改建而成。在pΜC 18多克隆位点处的XbaⅠ和SalⅠ识别位点之间插入了Eco RⅤ识别位点,用Eco RⅤ进行酶切反应后,再左两侧的3′端添加“T”而成,可以大大提高PCR产物的连接、克隆效率。 相关知识点:(1)质粒的提取;(2)酶切;(3)PCR等。 (二)DNA的重组与连接(PCR产物的克隆) 把DNA片段从某一类型的载体无性繁殖到另一类型载体中,例如从某种质粒克隆到另一种质粒,这个过程称为亚克隆。所谓重组,就是把外源目的基因“装进”载体的过程,即DNA的重新组合。为了将目的基因重组于载体分子中,需要将载体DNA和目的基因分别进行适当处理,一般采用内切酶法将载体DNA分子切割成可与外源基因连接的线性分子,使其与相同酶切过的载体分子相互连接,彼此成为配伍末端(compatible end),以产生末端连接。现在一些生物公司也开发了针对不同插入DNA片段的专用载体,如专门用于克隆PCR产物的载体,大大方便了实验操作。 相关知识点:(1)克隆与亚克隆;(2)DNA重组;(3)内切酶;(4)粘性末端与平末端;(5)连接酶;(6)连接酶的分类及功能等。 (三)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外源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连接成重组体DNA分子后,需将其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扩增和筛选,得到大量、单一的重组体分子,这就是外源基因的无性繁殖,或称为克隆。受体细胞也叫宿主细胞,大肠杆菌宿主菌是目前基因工程最常用的受体细胞。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是经过一定方法处理后,具有接受外源DNA能力的大肠杆菌,只有发展了感受态的细胞才能稳定地摄取外来的DNA分子。 相关知识点:(1)克隆;(2)宿主细胞的定义及分类;(3)感受态细胞定义及其功能;(4)转化定义及方法(DMSO、MnCl2、TB aq、PEG)等。 (四)重组DNA的转化及重组子的鉴定 将外源DNA分子导入某一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为转化。把重组DNA分子导入到细菌中产生克隆有两个目的,一是大量产生重组DNA分子,在完成连接反应后,重组DNA分子往往只有纳克级的量,不易操作和进行下一步的分析,若把重组DNA分子导入到细菌细胞中,细菌细胞可分裂多次产生克隆,克隆中每一个细胞都含有很多个拷贝的重组DNA分子,这样重组DNA分子的量就多了;二是对重组DNA 分子进行纯化,在构建重组DNA分子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体系中不污染其他的DNA分子,连接过程完成以后体系中有多种分子存在,除了需要的重组DNA分子以外,还含有没有连接上的载体分子、没有连接上的DNA片段、自身环化的DNA分子和连接上污染DNA片段的重组DNA分子,未连接上的载体和DNA片段对实验影响不大,因为它们即使导入细菌细胞,因为不能复制,很快就要被细菌细胞中的酶降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总结

学年第学期《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11303070A 学号:11303070*** 姓名:无名氏 指导教师:保密式 时间:2016 年7 月

目录 1.实验目的 (1) 2.实验内容及要求 (1) 3.实验方案设计 (1) 3.1 编译系统原理介绍 (1) 3.1.1 编译程序介绍 (2) 3.1.2 对所写编译程序的源语言的描述 (2) 3.2 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 (3) 3.3 语法分析程序设计 (4) 3.4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程序的设计 (4) 4. 结果及测试分析 (4) 4.1软件运行环境及限制 (4) 4.2测试数据说明 (5) 4.3运行结果及功能说明 (5) 5.总结及心得体会 (7)

1.实验目的 根据Sample语言或者自定义的某种语言,设计该语言的编译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部分。 2.实验内容及要求 (1)词法分析器 输入源程序,输出对应的token表,符号表和词法错误信息。按规则拼单词,并转换成二元形式;滤掉空白符,跳过注释、换行符及一些无用的符号;进行行列计数,用于指出出错的行列号,并复制出错部分;列表打印源程序;发现并定位词法错误; (2)语法分析器 输入token串,通过语法分析,寻找其中的语法错误。要求能实现Sample 语言或自定义语言中几种最常见的、基本的语法单位的分析:算术表达式、布尔表达式、赋值语句、if语句、for语句、while语句、do while语句等。 (3)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输入token串,进行语义分析,修改符号表,寻找其中的语义错误,并生 成中间代码。要求能实现Sample语言或自定义语言中几种最常见的、基本的语法单位的分析:算术表达式、布尔表达式、赋值语句、if语句、for语句、while 语句、do while语句等。 实验要求:功能相对完善,有输入、输出描述,有测试数据,并介绍不足。3.实验方案设计 3.1 编译系统原理介绍 编译器逐行扫描高级语言程序源程序,编译的过程如下: (1).词法分析 识别关键字、字面量、标识符(变量名、数据名)、运算符、注释行(给人看的,一般不处理)、特殊符号(续行、语句结束、数组)等六类符号,分别归类等待处理。 (2).语法分析 一个语句看作一串记号(Token)流,由语法分析器进行处理。按照语言的文法检查判定是否是合乎语法的句子。如果是合法句子就以内部格式保存,否则报错。直至检查完整个程序。 (3).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器对各句子的语法做检查:运算符两边类型是否相兼容;该做哪些类型转换(例如,实数向整数赋值要"取整");控制转移是否到不该去的地方;是

分子克隆实验标准步骤

分子克隆实验标准步骤 一、 常规分子克隆实验流程: 二、 分子克隆实验标准步骤(含实验编号): 1. PCR 扩增目的基因(编号Clone SOP-1) 以本实验室常用酶KOD-Plus-Neo (TOYOBO )为例 体系(50ul ): 10×KOD buf 5ul dNTP(2mM) 5ul Mg 2+ 3ul Primer1 1ul Primer2 1ul Template50-200ng KOD0.5ul ddH 2O up to 50ul 程序: 95℃2min 98℃10s 58℃30s 35cycle 68℃2kb/min 68℃7min 12℃∞

2.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的制备(编号Clone SOP-2) 琼脂糖溶液的制备:称取琼脂糖,置于三角瓶中,按1%-1.5%的浓度加入相应体积的TBE或TAE缓液,将该三角瓶置于微波炉加热至琼脂糖溶解。 胶板的制备:①取有机玻璃内槽,洗净、晾干;②将有机玻璃内槽置于一水平位置模具上,安好挡板,放好梳子。在距离底板上放置梳子,以便加入琼脂糖后可以形成完好的加样孔。 ③将温热琼脂糖溶液倒入胶膜中,使胶液缓慢地展开,直到在整个有机玻璃板表面形成均匀 的胶层。④室温下静置30min左右,待凝固完全后,轻轻拔出梳子,在胶板上即形成相互隔开的上样孔。制好胶后将铺胶的有机玻璃内槽放在含有0.5~1×TAE(Tris-乙酸)或TBE(Tris-硼酸)工作液的电泳槽中使用,没过胶面1mm以上。 3.试剂盒回收DNA片段(编号Clone SOP-3) 以本实验室常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天根)为例 使用前请先在漂洗液PW中加入无水乙醇,加入体积请参照瓶上的标签。 ①柱平衡步骤:向吸附柱CA2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加入500μl平衡液BL, 12,000rpm(~13,400×g)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请使用当天处理过的柱子) ②将单一的目的DNA条带从琼脂糖凝胶中切下(尽量切除多余部分)放入干净的离心管中, 称取重量。 ③向胶块中加入等倍体积溶液PN(如果凝胶重为0.1g,其体积可视为100μl,则加入100μlPN 溶液),60℃水浴放置,其间不断温和地上下翻转离心管,以确保胶块充分溶解。如果还有未溶的胶块,可继续放置几分钟或再补加一些溶胶液,直至胶块完全溶解(若胶块的体积过大,可事先将胶块切成碎块)。 注意:对于回收<300bp的小片段可在加入PN完全溶胶后再加入1/2胶块体积的异丙醇以提高回收率;胶块完全溶解后最好将溶液温度降至室温再上柱,因为吸附柱在室温时结合DNA 的能力较强。 ④将上一步所得溶液加入一个吸附柱CA2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室温放置2min, 12,000rpm(~13,400×g)离心30-60sec,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A2放入收集管中。 ⑤向吸附柱CA2中加入600μl漂洗液PW(使用前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无水乙醇), 12,000rpm(~13,400×g)离心30-60sec,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A2放入收集管中。 ⑥重复操作步骤⑤。 ⑦将吸附柱CA2放回收集管中,12,000rpm(~13,400×g)离心2min,尽量除尽漂洗液。将吸附 柱CA2置于室温放置数分钟,彻底地晾干,以防止残留的漂洗液影响下一步的实验。 ⑧将吸附柱CA2放到一个干净离心管中,向吸附膜中间位置悬空滴加适量洗脱缓冲液EB或 ddH2O,室温放置2min。12,000rpm(~13,400×g)离心2min收集DNA溶液。 4.酶切反应(编号Clone SOP-4) 以本实验室常用酶FastDigest restriction enzymes(Thermo)为例 双酶切体系(若是单酶切则只用加一种酶): 10×FastDigest? buffer or 10×FastDigest? Green buffer 5ul FastDigest restriction enzyme 1 0.5-1ul FastDigest restriction enzyme 2 0.5-1ul DNAN ddH2Oupto50ul 酶切体系混合均匀后置于37℃条件下反应,反应时间应大于30min,若是载体(2-3ug)至少酶切2小时。 5.酶切产物的回收(编号Clone SOP-5) 以本实验室常用Axygen?AxyPrep?PCRClean-UpKit(Axygen)为例 ①在PCR、酶切、酶标、或测序反应液中,加入3个体积的BufferPCR-A(若BufferPCR-A

分子生物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 MolecularB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02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分数】3学分【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学时数】 96学时【编写日期】 2009年6月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等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兼设计性实验课程。该的教学内容主要突出实验技术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把目前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融入具体的系列实验中形成综合与设计性大实验。一方面让每个同学通过实际操作来达到更好地训练学生们的实验技术技能的目的;另一方面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基因工程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实验的设计原理、结果分析方法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利用实验手段实现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和目的,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实验一、实验总论5 学时基础性 主要内容: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简介和实验准备(清理仪器、试剂配置、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 教学要求: 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与要求、设计思路、评分标准及仪器操作规范; 掌握试剂与培养基的配置、灭菌方法与操作技能。 重点、难点:学习试剂的配置、仪器操作规范。 实验二、碱性磷酸酶基因的克隆与筛选42学时综合性 主要内容:质粒DNA的提取与定性分析;PCR基因扩增及扩增产物的回收;DNA重组(酶切、连接、转化与筛选) 教学要求: 了解原核基因克隆与筛选的全过程与实验设计策略、载体的基本结构、基因工程酶(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Taq酶)的各种特性、DNA重组以及重组子筛选与鉴定的相关技术; 理解基因克隆与筛选的策略及其相关实验原理、碱裂解法质粒提取过程中各种纯化步骤的设计思想, PCR引物设计以及PCR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DNA重组时设计酶切与连接方案的一般规律、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方法以及目的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方法、影响DNA重组效率的因素;

武汉理工大学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编译原理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指导老师姓名饶文碧 学生姓名徐强国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 1602 2018 —2019 学年第1 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依次输入关键字,自定义标识符 BBBJKJL KJKJ4234,整数 3432,特 殊符号和其他符号:. {} []。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输出为:

三、实验小结、建议及体会 通过这次的词法分析实验,我遇到了不少问题。对于输入字符串的直接处理,首先是分类情况的不完整(起初忽略了对关键字的判断),造成输出结果与预想有很大偏差。总结下:作为编译的第一步,词法分析将高级语言一步步分解,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一个严谨有十分有趣的过程。

核心代码: struct word //存储关键字,特殊符号 { int code; char T[max]; }; word important[5]; //结构体变量存储关键字 word num; //结构体变量存储数字 word identifier; //结构体变量存储标识符 word special_symbol[7]; //结构体变量存储特殊符号 int function(word* a, word b, word c, word* d, char* input, int k) { char getword[max]; int j = 0; if (input[j] == ' ') // 判断空格 { k = k + j + 1; function(a, b, c, d, input + j + 1, k); } else if (input[j] == '=' || input[j] == '+' || input[j] == ',' || input[j] == '(' || input[j] == ')') //判断特殊符号 { if (input[j] == '*') { getword[j] = input[j]; j = j + 1; if (input[j] == '*') { } else { } else { } getword[j] = input[j]; cout << '(' << d[3].code << ',' << d[3].T << ')' << endl; j = j - 1; cout << '(' << d[2].code << ',' << d[2].T << ')' << endl; getword[j] = input[j]; for (int i = 0; i < 7; i++) { if (i == 3) continue;

分子克隆(亚克隆)实验总体流程详解

一、扩增 1、LB培养基5ml; 2、抗生素:1000X,即1:1000比例。种类根据细菌抗性决定; 3、菌体:看浑浊度,1%-5%,取500ul于其中; 4、37℃摇床220转,过夜,12-16h。 二、纯化质粒DNA 1、1.5ml离心管,编号一定要写清楚; 2、加满离心管,离心12000xg. 1min,弃上清。取三次; 3、加Buffer S1 200ul,溶解沉淀,5min; 4、加S2(用完立刻盖紧瓶盖,以免CO2中和Buffer中的NaOH)200ul,不能剧烈(以免基因组DNA的污染),上下翻转4-6次,直至形成透亮的溶液,时间少于5min。目的是使蛋白包裹基因组DNA,游离质粒; 5、加S3 280ul,温和充分翻转混合6-8次,12000xg,10min(此步呈白色絮状); *备注:S1:S2:S3=5:5:7 6、取上清加入制备管(置于2ml离心管),12000xg,1min,去滤液; 7、加Buffer W1 500ul,12000xg,1min,弃滤液; 8、加Buffer W2 700ul,12000xg,1min,弃滤液。重复一遍; 9、空管离心12000xg,1min; 10、制备管移入新的1.5ml离心管,管膜中加60-80ul去离子水,静置1min,12000xg,1min。(将去离子水加热至65度,将提高洗脱效率) 四、跑胶回收:sost回收失败 1、2%浓度胶,Loading Buffer如是6X,则加10ul到样品,全部加样到胶孔中。 插入:配胶方法 大块胶60ml;小块胶25ml; 需要配置大块胶、大孔胶; Agarose 0.6g,TAE60ml,微波中火2min; 趁热但不烫手时加入gold view 0.5ul/25ml; 倒入槽里。 2、跑胶:单位厘米/5-10v。所以大槽25cm,150v即可。小槽100v即可。 3、紫外灯下切胶,纸巾吸进液体,计算凝胶重量(1mg=1ul); 4、加3个凝胶体积的凝胶结合液DB(0.1ul视为100ul;如凝胶浓度大于2%,则加入6倍体积溶胶液;凝胶块最大不能超过400ul,超过可多个离心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