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件《新音乐歌声初放》

  • 格式:ppt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学堂乐歌发展过程中的代表音乐家和乐歌作品
▪ 在学堂乐歌的发展中,出现一批积极从事乐 歌编配、创作和热心创建与发展我国普通音 乐教育的音乐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沈心工、 李叔同等。较有代表性的乐歌作品有《中国 男儿》《何日醒》、《勉女权》以及沈心工、 李叔同的作品。
沈心工
▪ 1870—1947 ,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考 察教育,有感于日本的音乐教育之发达,回 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曾编写大量的 乐歌作品,如《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 一志气高》、《革命军》、《竹马》以及他 自己作曲的《黄河》等。他的作品大多是为 儿童所写,能够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创作, 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词曲结合得较好, 容易上口。
▪ 同时,他作为作曲家还创作了许多高水平的音乐作品,如 《抗敌歌》《旗正飘飘》《春思曲》、《玫瑰三愿》、 《思乡》等以及《西风的话》、《天伦歌》等学生歌曲和 电影歌曲。另外,他还根据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同名诗创作 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这是他唯一的一部大型声 乐曲。他的作品常以娴熟的作曲手法,严谨的创作构思、 清新典雅的意境刻画和鲜明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为主要特 征。这一切在他的艺术歌曲和合唱曲中都有集中的表现。 他创作中还注意音乐形象的鲜明,曲调的流畅优美;注意 歌词与曲调的紧密结合,声乐部分与钢琴伴奏的结合,合 唱各声部间细致合理的对位化处理;在探索和声、复调手 法的民族化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此外,黄自在音乐史、 音乐欣赏与和声学方面,均有相当的理论著述。他在艺术 上和音乐教育事业上所做的一切,不仅影响了当时的音专 的广大师生,而且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和中国音乐教育事 业的发展也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音乐歌声初放
学堂乐歌
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 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这段时间可上溯到1898年康有为、梁 启超等“维新派”上书要求开办新式学堂开始,直至1919年“五四” 运动爆发之前。
▪ 2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大致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直至20 年代末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为中国现代专业音乐的建立提 供了物质基础,出现第一代专业音乐家如萧友梅、刘天华。
▪ 30年代以“国立音专”的专业创作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的全面 提高阶段。大多为声乐作品,器乐较少。大批音乐家:黄自、青主、 贺绿汀、刘雪庵、聂耳、冼星海、任光、吕骥等,出现《黄河大合唱》 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
▪ 40年代以民族民主解放斗争为中心的发展阶段。40年代的中国处于沦 陷区、国统区、解放区三种政权并存的局面,因此决定三个地区音乐 生活及音乐文化的发展呈现不同色彩的现象。作品以声乐为主。在解 放区的音乐创作中,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可谓是中国歌剧创作中的 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黄自
▪ 1904—1938 ,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 教育家、音乐理论家。青年时代赴美留学,曾获美 国奥伯林大学文学学位和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 士学位,他在美毕业时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怀旧》 是我国作曲家创作的较早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也 是美国交响乐队演出的第一部中国作品。回国后一 直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担任理论作曲教授和教 务主任,他当时任教全部音乐理论和作曲理论,包 括音乐史,和声学、对位法、赋格学、曲体学,乐 器法、配器法及自由作曲等。他先后培养了贺绿汀、 刘雪庵、丁善德等高水平的专业音乐家。
李叔同
▪ 1880—1942,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学习绘 画、旁攻音乐。留日期间还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 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长期从事教育工 作,1918年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一生在 美术、音乐、书法、篆刻、戏剧和诗词方面均有建 树,影响颇大,他的乐歌作品大部分都是咏物写景 的抒情歌曲,所填歌词文辞优美,富有意境和韵味, 词曲结合流畅自然,像他的《送别》、《西湖》 《忆儿时》以及他自己作曲的《春游》(二部合唱) 等都是广为流传的乐歌佳作。
学堂乐歌的内容和创作
▪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及 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 兵”以抵御外辱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 想的。如有反映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资产阶级共 和政体思想的,反对封建迷信宣传学习科学思想的, 也有不少歌曲是专门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的思想教 育和知识教育的。正是因为学堂乐歌的思想内容在 当时具有先进意义,所以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曲调大部分来源于日 本及欧美的流行歌曲,用我国民间曲调填词的乐歌 为数不多,由作曲者自作的曲调的乐歌则更少。
萧友梅
▪ 1927年在上海创建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 当时称为“国立音乐院”,这是在蔡元培先 生积极倡导和支持下,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 家萧友梅带头组建的。它是中国第一所独立 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 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29年国立音乐院奉命改为“国立音乐专科 学校”,简称“国立音专”,萧友梅任校长。
学堂乐歌的意义
▪ 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予当时的青少年学 生以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音乐带来了一种新的 音乐形式,即学堂乐歌集体歌唱形式,它为我国后来蓬勃发 展的群众歌咏打下基础。虽然西方传教士很早就将西方音乐 及音乐理论带到中国,在但始终未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 然而,学堂乐歌的发展却使得西方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如歌 唱、演奏风琴、钢琴、提琴等得到初步的介绍和传播,尤其 是关于西方的记普法五线谱和简谱、基本乐理的介绍,使得 西方音乐在中国社会的传播更加广泛,同时也促进当时的中 国音乐界思考如何走向世界,建立起一种新的中国音乐文化。 此外,学堂乐歌还为中国造就了一批传播现代音乐文化和创 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家。因此,学堂乐歌对于我国 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学堂乐歌
▪ 1、学堂乐歌是怎样产生的? ▪ 2、学堂乐歌的内容和创作方法是怎样的? ▪ 3、学堂乐歌的出现在中国音乐史上有何重大
意义? ▪ 4、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代表性的
音乐家和乐歌作品产生?
学堂乐歌的产生
▪ 学堂乐歌的历史是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 新”开始的。他们提出维新变法鼓吹“废科举,兴 学堂”,他们要求清政府“远法德国,近采日本, 以定学制”。变法失败后他们同过日本和国内发行 的《新民丛报》、《浙江潮》的刊物发表文章和歌 曲,进一步鼓吹乐歌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继续 强调乐歌课的重要性。“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迫 于1904年颁布学堂章程中对乐歌课的开设给予认可。 此后各地新学堂的乐歌课才形成风气。当时这种新 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而编创的歌曲为“学 堂乐歌”。直至1923年该课改称为“音乐”课, “乐歌”一词才逐渐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