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22
青岛版一年级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重点一、教学目标1.学会进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技巧;3.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不进位加法运算:a.两个个位数相加,个位数相加结果小于10;b.两个个位数相加,个位数相加结果等于10。
2.不退位减法运算:a.减法结果不大于被减数;b.化简的加法减法计算。
三、教学重点1.不进位加法运算;2.不退位减法运算;3.形象化教学。
四、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运算;2.演示教学法:通过演示示范进行教学;3.组织性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不进位加法运算a.引入:教师介绍不进位加法的概念,例如:小朋友们,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进行不进位加法运算。
不进位加法就是在加法运算时,如果两个个位数相加的结果小于10,我们就不需要进位,直接将个位数相加得到新的个位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3+4=7。
请问,3和4相加的结果小于10吗?b.示范:教师出示相应的计算卡片,例如:3+4=7。
向学生解释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一起完成算式。
c.练习:学生根据示范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互相交流、讨论答案。
d.游戏: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不进位加法运算。
例如:找朋友配对游戏,将计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找到对应的配对卡片,两个卡片的加法结果为一致。
2.不退位减法运算a.引入:教师介绍不退位减法的概念,例如:小朋友们,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进行不退位减法运算。
不退位减法就是在减法运算时,如果两个数相减的结果不大于被减数,我们就不需要退位,直接将个位数相减得到新的个位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6-2=4。
请问,2减6的结果不大于2吗?b.示范:教师出示相应的计算卡片,例如:6-2=4。
向学生解释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一起完成算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估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估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估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特点,总结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介绍估算方法,让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方法和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5. 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上提供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关键环节,也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
以下将针对这个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案: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2. 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2.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3. 相关练习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2. 提问:当我们进行加法运算时,如果两个数的和超过了10,会发生什么?如果进行减法运算时,被减数小于减数,会发生什么?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如果两个数的和不超过10,我们不需要进位,这就是不进位加法;2.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如果被减数大于或等于减数,我们不需要退位,这就是不退位减法;3.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三、运算方法讲解(10分钟)1. 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将两个数相加,如果和不超过10,直接写出结果;如果和超过10,只保留个位数,十位数进位;2. 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将两个数相减,如果被减数大于或等于减数,直接写出结果;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需要借位,然后进行减法运算;3.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这两种运算方法。
四、练习题(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 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2. 强调这两种运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3.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评估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第3 课时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学数学。
重点:看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作业本。
一、复习导入1.出示: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2.复习。
讲述: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学生分类)8+110+12+64+10 7-3 8+10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那几个没学过的算式。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课件主题图。
(1)根据这幅图,谁能说一说画面的意思?根据这幅图,请大家列出4个算式。
列式:10+3提问:10、3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3+10提问:3、10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13-3提问:13、3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13-10提问:13、10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2)10+3得多少?为什么?(10就是1个十,3就是3个一,1个十和3个一是13,所以10+3=13。
)13-3得多少?应该怎样算?分别讨论。
(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3个一就剩下1个十,也就是说13里去掉3剩下10,所以13-3=10。
)(3)完成课本第78页“做一做”第1题。
指名让学生看左图,说出图意,再把左边的算式填完整。
再指名学生看右图,说出图意,再把算式写完整。
(4)引导观察例题和练习题,然后小结:刚才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我们知道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课题:《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执教:陈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并且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主要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10以上的数,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关于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生活经验。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认数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认数基础上接着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有利于深化对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加减法等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建立数概念的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直观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索,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是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五、教学策略:1、结合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2、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快速计算。
3、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
六、教学流程:课后反思:刚上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学生的作业中我发现了一些情况:有的学生仍旧用的旧方法在计算12+3,比如数指头,接着数,而没有用我在课堂中教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正确率较低。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我将理解和掌握20以类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20以内的数字的知识,通过小小运动会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今天我们将学习第4章第3节的内容,即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我准备了运动会的小道具,如跑步的小人、跳高的小人等,以及写有20以内数字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引入了小小运动会的情景,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正在进行各种运动项目,如跑步、跳高等。
2. 讲解:我拿着写有数字的卡片,向孩子们解释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原理,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孩子们理解这两个概念。
3. 练习:我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跑步的小人,一个跳高的小人,他们需要通过加法和减法,计算出每个运动项目的得分。
4. 竞赛:我设置了竞赛环节,让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计算题,得出的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公式,以及一些示例,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计算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根据给定的数字,完成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答案:2 +3 = 55 2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课程,我发现孩子们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在游戏中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孩子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还不够清晰,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学生介绍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两个一位数相加时,当个位数相加不超过10的情况,以及如何从20以内的数中减去一个一位数,而不需要从十位数借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应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2. 学生可能会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例题和计算过程。
2. 计算器,用于验证学生的计算结果。
3. 练习题纸,用于学生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通过例题讲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规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计算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下“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在黑板上展示例题,并逐步展示计算过程。
3.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练习题,并展示正确答案。
作业设计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交给老师批改。
2. 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应用,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案:《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第一节《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进位和不进位的理解,以及退位和不退位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计数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堆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颗苹果。
2. 讲解:讲解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用小棒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
4. 讲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会进位,什么情况下会退位。
5. 练习: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进位和退位的练习。
7.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颗糖,小红给了小明3颗糖,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不进位加法:加数 + 加数 = 和不退位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七、作业设计(1)7 + 5 = ?(2)13 8 = ?(1)8 + 6 = ?(2)15 9 =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较为顺利,但在进位和退位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进位和退位概念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