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_(全册)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21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多元导入】(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
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新知导学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回族的形成: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人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人黄河流城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知识点二:行省制度(1)中央机构: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一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13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等有关史实。
2.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3.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一、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1.时期:宋元时期2.重大成就:,和的广泛应用。
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⑴背景:出现之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
⑵朝代:⑶发明者:⑷原料:⑸特点:⑹优点:⑺意义:①②三、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⑴发明:①②⑵应用:①②⑶传播:⑷意义:四、火药的发明和应用⑴发明:①火药是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②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⑵应用:①②⑶主要火药武器:、和等⑷传播:五、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1.材料:“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飞跃。
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材料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从材料中找出你判断的依据。
2.据《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光线暗弱)则观指南。
”你认为这种现象至早出现于哪一个朝代?为什么?【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2【夯实基础】1.(2006·江苏盐城)“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被称为“当代毕升”。
古代毕升的成就是()A.改进造纸术 B.发明雕版印刷术C.发明地动仪 D.发明活字印刷术2.(2009·湖南湘潭)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A.火药 B.造纸术C.印刷术 D.指南针3.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A.隋朝末年 B.唐朝初年C.唐朝末年 D.宋朝初年4.请举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思维导学课堂突破合作探究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勇敢善战,明达世务,916年登基称皇帝,立国号“契丹”,建立“大契丹国”,创立契丹文字。
材料二1038年,他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材料三他是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就是宋太祖。
材料四见下图请回答:(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中所述人物的姓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中人物的共同点。
(3)北宋和辽、西夏都曾发生多次战争,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4)辽、宋、夏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即时训练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A.秦桧B.寇准C.耶律阿保机D.岳飞3.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4.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和议()A.金B.西夏C.辽D.蒙古5.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北宋的灭亡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2.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13.《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目标导航学习目标了解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的统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其影响。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法设计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是全课重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
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渠道(导入框、课文、“动脑筋”、地图、“活动与探究”之二)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或讨论,并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
学习设计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导入:阅读课前提示,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一、隋的统一谁建立了隋、统一了隋、隋统一后的经济状况如何?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
最后教师总结要点: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所以隋灭陈,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完成统一。
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再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人类始祖
教学目标
-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 知道人类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教学重点
-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了解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的起源
2. 人类的生活方式
3. 人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早期文化的特点
2. 考古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教师引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历程。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和任务,加深对人类起源和
发展的理解。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教师讲解早期文化的特点和考古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看法和体会。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文化
的内容,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展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示早
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重要性。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了解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意义。
通过拓展活动和总结反思,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1课元朝的统治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和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2.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教学难点:认识元朝对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作用【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元朝的疆域1.元朝疆域北逾_________,西极_________,东尽_________,南越_________。
2.今天的新疆、_________、云南、东北,台湾及_________________,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二、行省制度1.中央:①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②设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③设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行省制度①_______、_______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②其它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10个_______。
③在行省之下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东南地区设置了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__________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_______,屯驻______,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从此,________正式成为中央直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阅读材料: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请回答:(1)材料中的“封建变为郡县”是什么意思?(2)“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3)“元”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材料中的哪一句说明了“元”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因素?●知识建构: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社会意义、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2、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京剧艺术的形成与特点。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本史实,掌握清政府在台湾建制的概况2.掌握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措施及其意义3.识记清朝巩固西北边疆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措施4.知道清朝前期疆域的特点,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以及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清朝进一步加强,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推崇__________,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2.______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英雄。
3. 年,清军击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
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4.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的封号;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
5.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地区。
________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设置__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6.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7.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__________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请用史实说明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的方式有哪些?三、练习巩固1.“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
”这幅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台湾回归祖国、清军进入台湾后,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当时台湾府是隶属于()A.浙江省B.福建省C.江苏省D.广东省3.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A.西域都护B.军机处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4.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A.驻藏大臣B.台湾府C.伊犁将军D.乌里雅苏台将军5.下列战争发生于乾隆帝时期的是()A.靖难之役B.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6.下列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①册封五世班禅②册封五世达赖③设驻藏大臣④设伊犁将军A.②①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学习目标:1.识记隋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理解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3.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传说引入: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原来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修运河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到扬州赏琼花吗,这条运河的规模怎样,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隋炀帝到底是怎样一位帝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开运河创科举》2.复习旧知引入:出示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提出: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是如何结束的?隋朝是怎样建立并完成统一的?隋朝在历史上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引入课题。
二、新授:(一)自主学习1.出示以下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适当圈注:(1)隋朝的建立者是谁?定都何处?又于哪一年完成了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2)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这条运河的规模如何?分为哪几段?沟通了哪五大水系?(3)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什么方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先河?隋炀帝时,创设什么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2.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测自学情况,并适当点拨。
(二)合作互动1.读课文第1页小字部分:“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隋军又消灭了其他残余势力,完成了统一。
”思考: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隋朝统一南北有何历史作用?(点拨:统一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割据,人们渴望统一;②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统一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③隋朝建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增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④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⑤隋朝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1课时课题第1课繁盛一课型新授教者XXX备人时的隋朝班级研究目标】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研究重点】隋朝大运河。
研究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独立试航一)南北重归统一1、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姓名课时1课时审批(签字)2、统一:年,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灭XXX。
4、XXX改革1)内容:他在位时。
(2)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标:为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在在位时开凿。
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三点:以为中心,XXX,南至,全长两千多米。
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
邗沟。
二、常识拓展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XXX和XXX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动脑筋:想想看,XXX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1)XXX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XXX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XXX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甚么意思么?在想一想,水运食粮在现代为甚么重要?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4.XXX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巩固训练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
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明清(复习)学案一、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知识点一:元朝的建立(第12课)1.蒙古政权建立:“一代天骄”即,原名,最大的贡献是。
2.元朝建立: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
1276年,占临安,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
3.加强统治: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置,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元朝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的管辖。
4.元朝民族融合:元朝是民族融合的高峰,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同时,汉族迁居到边疆;少数民族迁居到内地。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又促进了的发展。
知识点二:四大发明(第13课)知识点三:郑和下西洋(第16课)1.条件与目的:明朝初,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为了加强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
2.所经时间,次数,达到的国家和地区:从年到年先后7次远航西洋。
他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
3.历史意义:促进了,加强了。
4.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伟大的航海家。
但是,远航还有炫耀大明国威,满足封建统治者自我虚骄的心理,没有促进国内的经济繁荣,反而使国家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
和评价知识点四: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1.戚继光抗击倭寇—(1)起因: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中国不法商人,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称之为倭寇。
(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倭患更加严重。
爱国将领戚继光组织“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九战九捷。
戚继光被称为。
2.郑成功收复台湾:(1)明朝后期,荷兰殖民着占领台湾;年郑成功收复。
(2)意义: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势力,捍卫了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十分重视,大力推行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面积不断扩大。
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水利兴修方面,对、及等进行治理;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2.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集市、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有和。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到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人口密度加大,逐渐突出。
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严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的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
七下历史长江全能学案电子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自主学习](一)清的统- -1.北問:581:附2.陈朝3.户籍:度证衡(二)开通大运河1.南场帝:南北2.洛阳:涿挥;余杭3.南北.(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学识:考试2刚炀帝:科举;选官教育(四)隋朝的灭亡1.隋炀帝;山东2618;江都[课时作业]I.C 2.D3. Ix解析:附朝建立后.南文帝为巩固统治.注重加强中夹集权.避免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4. B(解析:附朝开通的大运河连接了游河.濉河等五大水系.使南北交通更加涵畅。
有利于隋朝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对南方进行管理。
)5. D6.C孔.DC解析:隋切隋文帝时期开始采用号试的办法选拔人才南场帝时期创立进土科。
)8. D[解析:科举制度创家于阶朝。
D) 选项中“秦汉以米" 这-说法错误。
)9. C解析:陷朝开调大运河的足阶场帝.)10.(13附文带。
(2)南场帝。
南炀密时期滥用民力人民负担的福役和兵投沉重,导致民不聊生。
(3)路文帝时期的阶朝发展经济.实行改革,迎来了盛世:南附场帝大兴土木,发功战争,生活奢侈。
导致民不聊生,教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南朝末年的农民起. 义.所朝最终灭亡。
说明国家的兴盛必須要注重发展生产。
注重民生等。
(开放性试晒.盲之成理即可)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自主学习](一)唐朝的建立与贞现之治1. 618;李渊:唐太宋2.魏征3.三省六部:科推i进1;科(二)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周2.武则天:殿试3.贞观;开元盛世(三)开元盛世1,姚崇:宋聪.2.唐玄宗:开元盛世[课时作业]1. DX解析:开创唐朝"贞观之治”局面的是开国皇帝李渊的儿子一唐太宗李世民。
2.A(解析: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
大臣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3.D(解析:A.B,C三选項是中央和地方管理制度.法律制度.选官制度等几个方面的重婴措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2.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3.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了解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盛衰的关系。
【学习重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学习难点】安史之乱【自主学习】一.安史之乱1.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
社会矛盾。
②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
③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的局面。
④边将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概况:①起止时间:年----年②人物:和。
③路线:叛军从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又攻下潼关,逼近。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
④结果:安史叛军被平定。
3.危害: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唐朝的国势从此。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①原因:唐朝后期,统治,专权,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人民赋役,又遇连年的。
②概况:起义军在领导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
2.唐朝灭亡: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唐朝灭亡后,北方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等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
史称“五代十国”。
2.影响: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的延续。
北方政权更迭,政局。
南方地区政局,经济也有一定发展。
②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的历史影响和的密切联系,使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合作探究】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
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更给叛军反叛的绝好机会。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
此外,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新学案答案一、引言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新学案的答案。
本文将以多层次多级标题的形式呈现,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展示答案内容。
以下是本文的大致结构:1.引言2.第一单元:大一统时代的政治制度1.皇帝制的特点2.皇帝制的起源3.皇帝制的优点和缺点4.皇帝制的发展和变迁3.第二单元:大一统时代的经济1.农业经济的特点2.商业经济的兴起和发展3.物品交换的方式4.农工商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4.第三单元:大一统时代的社会生活1.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2.士人的政治地位3.士人的社会地位4.农民的生活和地位5.第四单元:大一统时代的文化1.文字的发明和演变2.文化产物和人物3.文化传播和交流4.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二、第一单元:大一统时代的政治制度1. 皇帝制的特点•由一位统治者掌握最高权力•统治者具有神圣化的特征•采用等级制度进行管理2. 皇帝制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不断争霸•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皇朝3. 皇帝制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可以实现政治权力的集中•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统一•有助于加强国家的行政效率缺点•统治者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专制和暴政•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受到限制•对统治者个人品质的要求较高,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国家的混乱4. 皇帝制的发展和变迁•从秦始皇的秦朝开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个皇朝•皇帝制度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革和发展,例如汉代的丞相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等三、第二单元:大一统时代的经济1. 农业经济的特点•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赖人力和畜力•农业产出主要供养国家和农民自己2. 商业经济的兴起和发展•郡县制的推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道路的建设,商业活动更加繁荣•钱币的使用和银行的出现推动了商业交易的便利化3. 物品交换的方式•直接交换:农产品直接换取其他物品•银钱交换:使用银钱进行商品的买卖•交换途径的改变:由中直交换转变为其他交换方式4. 农工商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农业经济为商业经济提供了基础的物质生活条件•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人口的增加•农工商业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四、第三单元:大一统时代的社会生活1. 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农民、士人(地主)和地位更高的贵族之间存在明显的阶级差别•地主享受特权和优待,农民地位较低2. 士人的政治地位•士人是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士人担任官职,参与国家的政治管理3. 士人的社会地位•士人享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士人通过修习经书、参加科举考试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4. 农民的生活和地位•农民是社会中最底层的阶级•农民的生活贫困,没有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保障五、第四单元:大一统时代的文化1. 文字的发明和演变•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和篆书等不同形式的文字2. 文化产物和人物•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产物和人物,如《诗经》、孔子、鲁迅等•这些文化产物和人物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 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书籍、文人、士人的流动等方式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融和发展4.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它塑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六、总结本文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新学案的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作业题答案:1课:C C A C C C B A 2课:C B B C A(1)“以史为镜”即指要吸取隋亡的教训。
“以人为镜”就是要听取魏征等大臣的直谏。
(2)唐太宗“以人为镜”,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3)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3课D C C C B B D D 4课A B C A D B D B C 2.(1)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2)形象的刻画了进士登第的困难,同时也说明了科举制是士人出仕的途径,也是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的手段。
(3)状元。
(4)说明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5课ADBBA(1)汉朝: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设立安西都护府;设立北庭都护府;册封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等。
(2)友好交往;武力;和亲;册封;设立机构等。
6课:C D A D B A C D C D 2(1)开明的民族政策。
(1分。
回答平等的民族政策、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均可)。
表现方式: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玄宗册封回纥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如在今新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如派大批工匠到吐蕃)。
(2)唐朝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分。
回答中日之间开展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均可得2分)。
启示: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
(2分。
回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7课:C C C A C B D C C D(1)起点:长安(西安)终点:大秦(欧洲、古罗马)影响: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
2.掌握宋元时期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3.知道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4.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认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①北宋的__________、南宋的临安、________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
②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__________。
2.瓦子和勾栏的出现:①原因:城市的繁荣,_______________的壮大。
②开封城内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
3.杂剧:形成于________。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________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宋词1.词在_________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2.著名词人:①苏轼:他的词风_________________ ②李清照:词风__________________ ③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__________________,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
三、元曲1.元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南戏等。
2.著名戏剧家:①元朝最优秀的戏剧家是_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_》。
②“元曲四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白朴。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阅读材料:(1)请将以上著名词人与下面的词句对号入座。
12课(历史)学案一、温故而知新: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那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北宋、西夏、辽南宋、西夏、金上学期我们学到的,在秦汉时期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哪一个民族?哪位单于在位时?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蒙古的兴起2、元朝的建立3、元朝社会经济与对外交往4、元朝的行省制度5、民族融合抓住“三个三”把握本课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三个年代:1206 1271 1276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问题一: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灭西夏(1227),金(1234)。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1272年定都大都。
元于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
文天祥抗元思考: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答: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元朝社会经济与对外交往农业元世祖下令治理_____,推广_______的种植。
水陆交通运输业1、元世祖令人开凿了两条新运河,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
2、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______。
商业和大都1、元朝的商业繁荣,______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文明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2、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曾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他的_____________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目的: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__________行省制度 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藏:________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____________。
广州:__________元朝,最大的行省是:__________。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_。
民民族族融融合合的的发发展展1、汉人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内迁。
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4、回族开始形成。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编制:张娜定稿:林亚玉审核:使用时间:第周编号:01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内容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及灭亡的原因;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学习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及评价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朝建立及统一全国(2)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及意义。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一、隋朝的建立1、年,北周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定都,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社会。
②隋文帝,改革,发展,注重,人民。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
2、大运河的概况:从年起,下令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
它分为、、和四段。
是古代世界的运河,成为我国的大动脉。
3、作用:大运河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交流,对我国以后有重大意义。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一、南北重归统一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A级)2、材料二体现了隋朝社会经济的什么特征?导致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B级)二、大运河的开通1、填一填:(A级)(1)图中为隋朝大运河的三点:①②③(2)写出大运河的四段:A、 B、 C、 D、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就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还。
——胡曾《汴水》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1)诗中的“千里长河”“此河”是指什么?(A级)(2)诗中的“千里长河”是谁在位开凿的?其目的是什么?(A级)(3)诗中的“锦帆未落干戈起”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B级)(4)比较胡曾、皮日休观点的异同,简要评析二者的观点。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崇尚和平、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4.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全面掌握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思维的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的世界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罗马帝国的灭亡、封建制度的兴起。
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中世纪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封建制度的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了解中世纪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形成报告形式进行展示。
4.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扩展自己的历史知识。
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课程目标: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的起源、大航海时代的探索。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
2.讲解文艺复兴的起源和影响,以及大航海时代的探索和发现,与学生进行讨论。
3.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观后感的写作。
4.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研究和展示。
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课程目标:了解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内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的思考。
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隋朝大运河。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独立试航(一)南北重归统一1、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年,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灭陈。
4、隋文帝改革(1)内容:他在位时,,。
(2)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在在位时开凿。
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三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两千多米。
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二、知识拓展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1)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么?在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4.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巩固训练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
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A、杨坚B、李渊C、李世民D、武则天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5、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扬州、北京B、杭州、北京C、杭州、扬州D、广州、杭州6、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的历史贡献邪恶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7、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南端。
隋朝时杭州称A、涿郡B、洛阳C、余杭D、临安8、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B、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C、方便到扬州游玩D、促进经济发展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 2 课时1、掌握唐的建立及唐太宗和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
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一)、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形成原因:吸取的教训;2、治国思想: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3、治国措施:(1)唐太宗重视发展减轻农民的。
(2)注意“戒奢从简”(3)下令合并,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4)任用贤才和虚心(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重用敢于直言的)4、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2、统治措施:①继续实行发展、的政策;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3、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三、知识拓展1、顺口溜:李渊建糖(唐)留一把(618)2、动脑筋: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吸收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三、巩固训练1、隋朝灭亡的原因()A、隋炀帝的暴政B、大运河的开凿C、农民起义的爆发D、灾荒连年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有()①虚心纳谏②轻徭薄赋③统一文字④北击匈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5、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注意的问题是A重视人才B、减轻刑罚C、善于纳谏D、戒奢从简6、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的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参赛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7、下列王朝定都于长安的有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唐朝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8、下列对武则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B、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C、提拔重用房玄龄、杜如晦D、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9、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①重用敢于直言魏征,虚心纳谏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有好关系④派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 3 课时1、掌握唐玄宗统治前期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及经济上繁荣的表现。
2、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的全盛时期。
【学习重点】开元盛世;唐都长安。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1、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
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2、经济的繁荣:⑴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从引进许多蔬菜新品种;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著名的)。
其中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⑶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扬州和。
②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城内是居民住宅区,为繁华的商业区3、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后在唐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907年唐朝灭亡。
二、拓展延伸:1.动脑筋: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答: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好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2.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
……。
这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三、巩固训练:1、“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是指()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2、唐朝长安城有严格的布局,其中商业区称为()A、宫城B、皇城C、市D、坊3、唐朝全盛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4、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5、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民族政权并立B、中央集权强化C、繁荣与开放D、封建化起步6、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7、唐代创制的可以随水流转动汲水进行灌溉的工具是A、水排B、耧车C、筒车D、翻车8、唐朝陶瓷业中,色彩艳丽,闻名于世的产品是A、青瓷B、白瓷C、彩色瓷D、唐三彩9、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是A、《茶说》B、《山海经》C、《齐民要术》D、《茶经》10、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道理,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留心道理”的皇帝是A、唐高宗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 4 课时【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拓展延伸:1.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同的题型么?答: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学家说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
这种试题题型有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
它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
2.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答: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若你是生活在唐玄宗时期的读书人,在参加进士科考试之前,你主要复习的主要内容A、算学B、诗赋C、书法D、历史4、若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参加进士科考中了第一名,你将被称为A、探花B、榜眼C、状元D、举人5、青年周凯武艺高强,尤善骑射,后被当地州官选送参加考试,结果考中。
此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武则天6、“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7、在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中,最重要的两科是A、进士、明经B、武举、明经C、进士、武举D、进士、状元8、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经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