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转化后进生
- 格式:pdf
- 大小:214.93 KB
- 文档页数:1
用“爱心”转化后进生
发表时间:2009-08-17T08:33:06.92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圣安云(全椒县十字镇高桥学校安徽全椒239514)
[导读] 这里所说的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均无缺陷,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暂时落后的学生。这里所说的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均无缺陷,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很多,比如家庭原因、个人原因、社会原因等。对于这些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在教育方面已引起了教育界及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笔者亦常常为后进生的转化而担忧,在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认为转化后进生教育者应具备的首先的是“爱心”。我国近代教育学家麦丐等先生曾指出: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他甚至说,没有爱即没有教育。简言之,即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倾注大量的爱,可是在常规教育中,爱的甘露很少落在那些优等生的玫瑰园中,供他们心旷神怡,所以爱优等生易,而爱后进生难。那么怎样爱后进生呢?爱后进生首先要和他们交朋友,和他们建立感情,因为感情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它能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它能够融化后进考心头那层难以融化的冰霜;它是后进生心理活动的润滑剂。缺少这个润滑剂,后进生心理活动就难以运转正常,师生就难以沟通。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认识模糊和成长过程中,他们不会用理智去支配感情,而往往是用感情去替代理智,他们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所授的功课;反之他们会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而讨厌他所授的功课,所以感情的相悖直接影响着教育的传导。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上。”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教师只有对后进生具有浓厚的感情,才能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春雨细润,才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来荡涤精神的污染。爱后进生不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掘和捕捉“闪光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是一条颠不破的真理,何况是少年儿童呢?有的后进生实际上具有某些方面素质和特殊品质,只是教师没有即时地加以正确引导而凋零了。赞可夫曾形象地说,我们面前有一块土地,土质不好,而且掺着碎石子,它既不会叫人用了高兴,也没有希望提供最起码的收成,可是后来一批地质工作者在这块地下发现了宝藏。正是如此,后进生往往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在智力发展上出现了一些偏差的孩子,这些孩子同样具备很大的可塑性。从所周知,爱迪生从小就有个怪癖的个性和凡事刨根问底的习惯,在校读书三月就被校方开除了,后来他在自己母亲的指导下,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是在他父亲的帮助下对科学发生兴趣的,最终成了在科学上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所以陶行知先生要我们全体男教师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女教师学做爱迪生的母亲,并且告诫我们全体男教师要造就科学的中国,必先造就科学的孩子,而造就科学的孩子,则必须独具教育家的慧眼,全面而客观地看待后进生,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掘和捕捉“闪光点”。正如有的教师所言,真正的爱不是私爱,“不仅要爱金凤凰,更应爱丑小鸭”。
因而转化后进者,教育者必应具备的首先的是“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