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精)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40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之中。
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社会中人与人的一切现实联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这已为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所证明。
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需要指出的是,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是通过中间性的联系和过渡性环节而实现的。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1.事物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1)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不能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应该用辩证思维方式。
(2)辩证思维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有自己的科学方法,比如分析与综合方法等。
运用这些方法的目的在于认清事物质与量的规定性,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掌握适度原则;不作简单否定与肯定,在辩证否定的“扬弃”中推动认识不断发展,实现认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与飞跃。
2.“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向纵深发展,越需要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辩证思维素养是我们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第92页探究一毛泽东所说的调查的思维方法对你有何启发?你在开展类似的调查或认识活动时,应如何自觉地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提示(1)启发:毛泽东所说的调査的思维方法,揭示了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要经历两个重要阶段,即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运用:①事物是多样性的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
因此,需要运用思维抽象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
②思维抽象只是停留在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上,还没有达到对事物本质和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的认识。
认识要深化,就需要进入思维具体的阶段。
③掌握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正确运用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第93页探究二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反映,其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变”与“没有变”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提示(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方向上体现了“变”与“没有变”的辩证统一。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注意: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凡是具有先行后续特点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注意:因果关系是先行后续的,但先行后续的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世界上事物总是互为因果、彼此制约的都处于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注意: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注意:还包括其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注意:不一定)•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注意: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注意: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三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用现状标准来判断是错的)•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
•(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来判断新旧事物是错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
•(注意:错,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注意: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注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注意: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注意:总趋势是前进的)•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注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注意: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注意: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注意: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注意: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矛盾就是斗争•(注意:说法片面,简言之,矛盾是对立统一。
论述事物的普遍联系摘要:万事万物都是客观实在的,存在在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他们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客观存在的,是普遍存在的,在这些联系之中,它们有着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同时,它们是相互支持,随着条件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决定关系是相互转化的。
关键字:三特性;三领域;方法论一、联系的三特性(一)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之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
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具有普遍性。
(二)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某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人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具体来说,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是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不可犯主观随意性。
离开事物的真实性,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其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
人们虽然不能否定固有事物的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
【哲学教学案四】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考纲】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知识板块(原理观点)】辨证唯物辨证法联系的观点之一:事物普遍联系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事物普遍联系原理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承认事物的普遍性、客观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为人类服务。
特点:普遍联系的原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键词:关系到、影响到、制约、结合、协调发展、联系、带来、使得、统一、有利于、后果、合作、全面发展等。
【考点训练】考点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考点二: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承认事物的普遍性、客观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为人类服务。
1. “树木、森林、气候”这一作文题目所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①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多样的联系②人们可以创造条件,认识和改变规律③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类活动的自觉性④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09北京)“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回升,面对国家金融危机的继续蔓延,2009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仍然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宁乡十三中政治组谭胜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联系的概念。
理解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运用: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培养学生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事物本身是普遍联系的,只有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有效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②学习运用联系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本框重点:为什么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本框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导读提纲】(一)联系的含义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唯物辩证法对万事万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具体情形进行概括,指出联系既包括事物外部的这种关系,又包括事物内部的这种关系。
(二)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1)从横的方面看,事物都与“四面八方”的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2)从纵的方面看,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与它的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纵横联系之中。
(三)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的两层含义是:(1)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2)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2.1.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重点〗为什么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识记:联系的概念。
理解:①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②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
但是,并不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联系就无法改变,而是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运用: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能力方面:⑴培养学生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觉悟方面:⑴通过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事物本身是普遍联系的,只有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有效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⑵学习运用联系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下基础。
【重点解决办法】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学好这个观点,对于理解和掌握辩证法的其它观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因此,它成为本课的重点。
分析这一观点,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从事物内部构成要素看,它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
(2)从与周围其它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左邻右舍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古往今来的联系。
(3)从总体上讲,整个世界是二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难点解决办法】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
教材一方面说,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说,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蕴涵的哲理是()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题和基础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人与自然始终是对立的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④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A、③④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3、 2008 年是奥运年,人们不断听到“奥运年结婚、奥运年生子,有福气”的说法。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年份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A 、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于人的活动无关4、 2008 年 1 月 15 日,国家质检总局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发布了产品质量信用记录。
今后,社会各界可以随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专栏进行查询。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
这表明()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没有任何条件的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5、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这说明()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提纲一、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一,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自觉克服形而上学孤立看问题的倾向。
第二,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寻求最优目标。
2.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应当做到:第一,树立全局观点,局部服从全局。
第二,重视局部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抓住关键性的局部。
第四,在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不可兼得时。
➢教学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这个特征的方法论要求。
只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教学难点]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即人们可以凭空“创造”联系,可以任意“消灭”联系,而没有真正认识到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扭转人们的这种思想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将这一知识作为本章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建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学习了原理之后,明确方法论的要求,既顺理成章便于教学,又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因此建议本节内容的教学分两个课时来进行。
第一课时讲述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第二课时讲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方法上,首先,教师要搜寻素材,创设情境,素材应是丰富多彩的;其次,提出富有启迪性的问题议论探究,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再次,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知识内容,可以讨论、协作,初步找出问题答案;又次,教师总结,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解除学生的疑惑,或揭示知识联系,让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运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重含义:
1、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现象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
从具体上讲,是指每-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它事物的联系(横向)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纵向)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从总体上讲,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因而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总之,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