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 格式:docx
- 大小:18.12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实际地理课堂中,很多地理教师还是以自己为主讲,充当课堂的主角,很少顾及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学习效果,将学生始终置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这样的原因:第一、地理学科入门难,学生从小学刚进入初中还没来得及转变思维方式,就要动用抽象空间思维学习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等,造成学生对地理科畏难情绪普遍存在,严重打击学习地理自信心,导致地理基础知识难以掌握,成为学习地理的一大障碍;第二、很多地区地理还不作为中考课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对地理科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课堂上不愿参与,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在课程改革后,虽然有些教师课堂上安排大量的活动,流于形式上热闹,过于注重取悦学生,学生间没有实质性的交流,对地理事物的认识仍然是肤浅,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非常低效。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应该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就是要创建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内发挥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尝试,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转变教学观念,“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突出“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要求重构原有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成教学的合作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主要起“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
《纲要》还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平时多给学生传达高效课堂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再创造能力。总之,师生观念真正改变了,才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
二、合理整合教材,促进探究学习的开展
正如前面提及,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开放式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造教材”,要对教材进行优化和创生。各种版本的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案例,但并不表示要求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对原有教材进行取舍,按照课堂的思路理清前后顺序,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如当地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风上人情,或者联系当地的实际举出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实例。教材并不是教师的唯一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使其更好地为己所用,并为学生所理解接受。
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的经济”的教学中,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的主线是珠江三角洲利用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接受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独特生产模式。由于在这与之前学习过的特别行政区课文中的“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内容意思相近,因此在学习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时,可由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更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课堂情境,活化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一种极其重要又行之有效的教
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的地理课,从新课的导入到核心问题的解决乃至课堂的延伸都离不开情境的作用。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传统的讲授容易形成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方面:
1.精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开始环节时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一堂课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起着“聚焦”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所以教学导语一定要注意兴趣的激发,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要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探究的状态之中并把这种状态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歌曲导课、谜语导课、情境导课、故事导课、广告导课、图片导课、时事新闻导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课、乡土地理导课、动画、视频导课、诗歌导课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比如在导入“俄罗斯”一课中,我播放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视频,俄罗斯基本地理概况通过LED光影和立体效果等形式生动向学生展现,使学生对俄罗斯基本概况有了感性的认识,引起了探究俄罗斯的强烈兴趣从而为整节课的学习带动了动力。
2.巧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幻灯、投影等),把抽象的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同时动起来,让学生有如亲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课堂效果不但能事半功倍,而且强化了课本知识,更能使学习效果提高、升华。例如:在讲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课文提及通过月食现象能推断地球是球形。这是课文的难点,对于刚上初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极少机会了解天文现象,更别说理解月食的成因了;如果课堂上光靠老师的讲解也很难将月食的情景解释清楚。怎样才能攻克这一课文难点呢?恰巧任教其时出现月食的天文现象,我除了布置学生课前观看天象外,课堂上也播放了月食的视频短片和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月食的成因和形成,从而得出从月偏食中可以看到地球自身的阴影是圆形,进而可以推断出地球是球体。接下来我继续提问,月全食时月亮是不是完全看不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红月亮的有关知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籍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轻松掌握课文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3.精设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以活动为中心”,初中阶段的学生活跃、好动,作为地理教师每节地理课应以一个或多个课堂活动贯穿于其中,我们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置课堂活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类型多样,主要有辩论活动、讨论活动、演示操作活动、游戏竞赛活动、图上作业活动、阅读活动、练习活动等形式。
在讲授“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内容时,一节课内要求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以及相应的位置,难度不少,怎么能让学生攻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呢?我的教学设计分三步:第一步,向全班同学介绍易错、难读、难写的省区;第二步,通过“读图活动”分小组讨论,请大家说一下自己认为最有效、最快的记忆方法,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其实,记忆省区的方法有很多,课堂开始我并没有向学生将34个省区一一灌输,而是让学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开放性而富有趣味性,学习效果显著;第三步是课堂反馈环节,结合我自己改编过的题为“全世界都笑了”的网帖,请学生上台指图出所提及的省区。网帖用生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我国多个省区的地理人文风情,让学生在了解各地地理概况的同时,也体会到国家的地大物博,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