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复辟帝制原因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袁世凯复辟帝制原因探析
苗玉德
摘要:袁世凯复辟称帝,原因复杂。他自身对无限制的极端权力的追求是其称帝的
根本动因;但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及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纵容和支持也是促使袁倒
行逆施的重要原因。此外,袁世凯身边一些人长期以来别有用心的鼓动和支持也是不可忽视
的一个因素。本文就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探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复杂原因。
关键词:袁世凯帝制复辟
1915年末,民国刚刚走完其第四个年头,袁世凯便宣布洪宪称帝,短短八十三天,上
演了一场历史闹剧。袁世凯久怀帝制之心,阴谋复辟,无疑是这场闹剧的导演者和主角,但
一人不成戏,这一闹剧中其他角色的扮演我们也不能忽视。解读袁氏当国的这段历史,剖析
袁世凯这个悲剧性人物,从中不难看出袁氏复辟的原因所在。袁复辟称帝,原因复杂,这里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
辛亥革命后,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帝制被废除,民国也已建立,长期生活在皇帝专制统治下的人们想着换了天地,总该过上好日子了。可事实上呢,民国却被一些官僚、政客、党人之流闹得乌烟瘴气,内忧外患不断,人民生活依旧苦不堪言。这一时期,正是近代中国社会从一个古老的封建制度向民主代议制度,从“帝制”向“民治”发生转型的启蒙期,占全中国人口80%的下层民众的政治觉悟远没有我们后人想象的那么高。他们是管不得什么共和制、君主制这些虚的东西,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对他们来说,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而此时,帝制在表面上被废除了,但根深蒂固的专制思想还在,在许多人的心里,依然是有着帝制情结的。他们习惯了头顶上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更何况如今,旧的已破,新的却还未及建立,“如此则受害群众就要抱怨今不如古,民国不如大清了。”【1】此时的袁世凯,做了一年多总统,对尚处于实验阶段的共和政体已失去了信心。在他的认识里,既然共和搞不下去了,就不如恢复帝制的好。况且,逊清老官僚出身的他,深知帝制更能满足其独裁专制的权欲。于是乎,他便利用人们还处于转型时期这种迷茫,不顾一切地开倒车,搞独裁,做皇帝了。
袁没有看到的是,这种制度转型,本来就非三五年之功。“今日虽不合中国国情,安知三五十年,乃至百年之后,他也不合乎中国国情呢?”【2】袁和他的智囊们当时没有这种历史进化观念,没有认识到,民国搞得再糟,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却是不可逆转的了。妄图在历史潮流中逆势而行,结果必然是触礁灭顶了。
二、袁世凯独具称帝野心和实力
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只是提供了一个相对适于推行帝制的土壤,真正复辟称帝的种子,还是袁世凯那追逐权力的野心和欲望。
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遂投身于清军将领吴长庆门下,后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因办事机敏、干练,颇为清廷朝野瞩目,回国后受命赴天津小站督练“新军”;袁世凯自此发迹,权力不断上升,不但拥有了一支日后得以依靠终身的北洋新军,还成为影响晚清政局的重要人物。袁所练的新军,在当时享有盛名。张之洞问起他练兵的秘诀时,他曾说:“练兵的事情……主要的是要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有钱,不从就吃刀……”【3】说的是练兵,但我们不难看出其深藏于心的政治手腕。日后,他也正是将此法运用于政治,笼络了一批政客为其复辟摇旗呐喊。而由他一手培养起来的这支军队,更成为支撑他复辟称帝的根本力量。
袁世凯极具政治眼光和手段,还善于投机。他早期攀附重臣李鸿章,一步步飞黄腾达;在与维新派周旋同时,关键时刻又果断投靠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得到清廷重用。主政山东时期,他又“审时度势”地打压义和团,赢取了在华列强的好感,也为其日后重新掌权和登上权力顶峰投下了政治资本。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东山再起,他又是在清廷与革命党人之间斡旋,养敌自重,逼得清帝逊位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大总统的宝座。此后,身为大总统的他,更是将这种政治手段发挥到了极致,改约法,解散国民党,瘫痪国会,一步步酝酿称帝。
虽然袁世凯此时已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是这个国家权力的最高执掌,并且他已通过改宪将大总统一职弄得跟皇帝没什么两样:可以连任,可以传子。所差的只是皇帝的名分了,但这些还是远不能满足袁的野心的,他要的是绝对的没有约束的权力,是皇权赋予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这些,只有“皇帝”能给。
当然,依袁世凯的政治敏感,他也不是没有看到复辟的危险性。皇帝宝座的诱惑虽大,但迫于舆论压力,为个人利益着想,权衡轻重,他也是犹豫不决的。他想做皇帝,又不敢对外宣称;停止称帝,又心有不甘;可谓是“又想,又怕;又默认,又否认”【4】。在时机未成熟之前,他对外一再表明自己绝无称帝之心,但暗中其帝制活动却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变更官制;组织“筹安会”;召开“国民会议”;“投票”定国体;直至最后改年号,做起了洪宪大皇帝。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袁世凯是一个有着极高政治智商的政客,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能施展手段最终得到它。这样的人,能一步步揽权,最后复辟称帝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袁克定“欺父误国”别有用心
洞察到袁世凯有称帝之心,处在袁身边的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各怀其不可告人之目的,积极鼓吹帝制,劝袁或助袁称帝。这其中,对帝制最为热衷的,当属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了。
袁克定身为长子,自小跟在袁世凯身边,对旧官场上的事耳濡目染,袁世凯也经常让他代表自己外出办事,这在无形中也助长了袁克定在政治上的野心。袁克定深知其父有称帝之心,如果父亲做了皇帝,那他自然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了。若干年后,他也许就可以嗣位君临天下了。于是,他早早地就私铸了颗“大皇子印”,对于善于拍马屁的人给他写信称其为“大皇子殿下”,他也居之不辞,其野心可见一斑。他平时还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向其父进言,劝其称帝。
比如他经常有意无意地在袁世凯耳边说“大丈夫做事要乾纲独断,不能仰人鼻息,任人掣肘”【5】之类的话,其用心显而易见。更有甚者,为了制造出日本也支持帝制的假象,他竟然联合一些人,弄了个假版的《顺天时报》来蒙蔽袁世凯。袁世凯发现后,大骂其“欺父误国”。
自此,他也渐失袁世凯的信任。后来,他竟不顾手足情分,扬言要杀掉将来可能会与其争“太子”位的二弟袁克文,可谓是丧心病狂!难怪当时身为袁政府政治顾问的澳大利亚籍人莫理循会这样评价袁克定——“有野心,但很愚蠢”【6】。
袁克定的愚蠢之举还远不止这些。为了使袁世凯深信“称帝乃天意”,他更是制造出了旧时帝王用来欺人自欺的所谓祥瑞的那一套,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最后阶段,他又勾结“筹安会”的杨度等一批人,迎合袁的意志,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时未经月,便把帝制运动在四海之内弄的风起云涌,最终将袁世凯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也推向了复辟的深渊。近代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慨叹:“项城一代枭雄,而败在这么个败类的儿子之手,…真是窝囊之极”【7】。
四、派系相争助袁称帝以邀宠
想在袁世凯称帝上做文章的,远不止袁克定一人。
袁任总统时,其政府中有所谓粤系、皖系者。粤系即交通系,以粤人梁士诒为领袖,叶恭绰佐之;主营铁路、关税、交通银行与戊通公司等,影响较大。皖系以皖人杨士琦为中心人物,并无具体的组织。从不同的派系利益出发,两派间免不了相互攻讦。
当时的交通系,依仗着津浦路局,不断培植势力,其弊病也日益显现。一些人便伺机罗列其罪状,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五路大参案”。袁世凯迫于舆论压力,遂将津浦路局等几个要处的局长罢免,交通次长叶恭绰也暂停职,粤系实力一时遭受重创。一些心有不甘的粤系人士,此时把目光瞄向了帝制一事,欲迎合袁之意图,拥袁称帝以居功,借以恢复粤系势力。他们利用粤系曾遍布各处的势力,勾结当时鼓吹帝制最强烈的机关“筹安会”,开始为复辟帝制积极奔走。梁士诒利用其全国税务督办的身份,遍施手段,为帝制活动筹款。他们还用巨款收买各方,策动成立各种请愿团,为袁称帝制造“民意”。有了这些人的奔命,袁的复辟决心日坚,在帝制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
当然袁世凯久蓄称帝之心,在各种因素促使下,迟早必走帝制之路。但粤系为恢复势力,不惜以国家体制为赌注,对袁复辟推波助澜,也使自己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五、迷信思想作祟
袁世凯能复辟帝制,还有一方面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提,那就是迷信思想。
迷信是落后的的东西,是应摒弃的,但我们每个人头脑中多多少少都有着那么一点迷信思想,脱胎于传统封建社会的袁世凯,更不能免俗。
袁世凯是有迷信思想的,他也相信风水之说。有人曾给他批过八字,说他的命“贵不可言”;还说其位于项城老家的坟地,一边是龙,一边是凤,龙凤相配,主袁家应出一代帝王。这些说法,听起来荒诞,但无疑会对袁的思想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