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文化与文化空间
- 格式:docx
- 大小:47.04 KB
- 文档页数:10
城市文化空间构建城市文化空间构建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服务设施的过程。
城市文化空间构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交流与发展。
在城市文化空间构建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城市文化空间应该提供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场所,包括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剧院、电影院等,以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
这些场所不仅要提供展示和展览的功能,还要注重互动和参与,让居民能够参与享受文化的乐趣。
2.公共艺术品的设置。
城市文化空间应该设置适当的公共艺术品,如雕塑、壁画等,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公共艺术品也可以成为居民游览和休闲的景点,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
3.文化服务设施的完善。
城市文化空间应该提供完善的文化服务设施,包括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馆等,以便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取文化资源和参加文化活动。
这些设施应该配备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以适应不同居民的需求。
4.文化街区的建设。
文化街区是指由多个文化场所和文化企业组成的一片区域。
城市文化空间应该有意识地打造文化街区,将相关的文化场所和文化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中、连续的文化空间。
这样可以方便居民游览和参观,并且可以促进相关文化机构和企业的发展。
5.注重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应该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历史建筑和文物,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活动和展览,可以增加居民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文化认同感。
城市文化空间构建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文化空间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培养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鉴赏能力。
城市文化空间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城市文化空间可以促进社会交流与发展,为居民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城市文化空间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文化、空间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以严复《犬演论》为例林继红摘要:空间是一种文化建构,不同的文化领域利用空间的文化符号性和象征性以表达各自的文化意蕴。
严复《天演论》中“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等构建的文化空间想象,引发了晩清志士强烈的空间危机感和救亡图存的使命感,激发了民族国家的危机意识。
审视“空间”与“中国现代性”的关联,以此界定被译介的现代性所呈现的文化空间意义,及其赋予空间的生命意蕴和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关键词:严复;《天演论》;文化空间;被译介的现代性作者简介:林继红,文学博士,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B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21)1-0221-7空间是一种文化建构,不同的文化领域利用空间的文化符号性和象征性加以表达各自的文化内涵。
作为人类在空间体验中的理性表现形式,空间意识已成为构建现代性的一个有力维度,因而具有文化的意蕴内涵。
严复《天演论》的译介正是由这一空间意识所导致的。
运用文化空间想象,《天演论》唤醒了国人的民族国家危机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中国现代性的构建进程,从而达到影响与改造的文化效应。
正如列斐伏尔所指出的,要想改变社会、改变生活,首先必须改变生活空间,生产出一个合适的社会空间。
①一、空间意识:中国现代性构建的一个有力维度现代性的核心内涵是一种科学理性精神,以及启蒙时代文化合法化工程的开启,意味着历史的觉醒和社会的改造。
这一特征十分符合晚清以西学译介开启的中国现代性历史征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严复译介的文化空间研究”(项目编号:2018B158)①Henry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Oxford:Blackwell Press,1974,p.190.《东南学术》2021年第1期程。
在中华民族遭遇西方殖民侵略面临生存危机时,晚清有识之士将改革弊政作为己任,以翻译为文化利器,反思中华传统文明危机的境况,改造社会、改造国民、改造文学,直接促进了中国现代性的构建进程,推进了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
新型文化空间案例借鉴
新型文化空间是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概念,涵盖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文化和社会活动。
以下是一些新型文化空间的案例,这些案例在不同的方面展示了如何创建和运营一个成功的文化空间。
1. 社区艺术中心:社区艺术中心是一种将艺术和文化活动与社区居民紧密结合的文化空间。
例如,位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大桥下的大型户外艺术空间,它不仅展示了当地艺术家的作品,还举办了各种社区活动,如音乐会、电影节和艺术工作坊。
这个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共享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园是一个集创意产业、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空间。
例如,英国伦敦的国王十字区,这里曾经是一个废弃的铁路仓库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众多创意产业、画廊、剧院和音乐场所的创意产业园。
这个空间为当地提供了数千个就业机会,同时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
3. 文化节庆活动:文化节庆活动是一个展示各种文化、艺术和民族特色的活动。
例如,中国的端午节,这个节日不仅包括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舞蹈表演和手工艺品展示。
这个节庆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以上这些案例都表明,新型文化空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可以与社区居民紧密结合,可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展示各种文化和民族特色。
这些空间不仅提供了人们共享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交流的增加。
文化空间设计的多元共享观念在当代社会,文化空间设计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文化空间是一个人们进行交流、体验和分享文化的场所,它可以是博物馆、艺术中心、图书馆、剧院等。
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满足多元共享观念的文化空间已经成为设计师们所关注的重要议题。
多元共享观念是指在文化空间设计中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并让他们相互交流与分享。
它强调的是提供一个包容性的环境,让人们能够自由地参与其中,体验并分享多种文化形式。
文化空间设计的多元共享观念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些人群可能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等。
设计师需要了解并尊重这些人的特点与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空间与服务。
例如,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可以设立专门面向儿童的角落,提供适合他们阅读与玩耍的环境;在艺术中心的设计中可以设置无障碍通道,并针对视觉障碍者提供导览服务。
通过这些设计,文化空间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使他们能够融入其中,享受文化的乐趣。
多元共享观念还需要通过文化空间的布局和展示方式来促进交流与互动。
设计师可以通过创造多功能的区域、提供互动展品、设置交流活动等方式,鼓励人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例如,博物馆可以设置咖啡厅或休息区域,方便游客们进行交流与讨论;在艺术馆中可以设置互动装置,让观众参与到艺术作品中,体验艺术的魅力。
通过这些设计,文化空间可以成为一个社交的场所,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协作。
设计师还可以运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来扩展文化空间的多元共享观念。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空间的设计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设计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人们能够以更多元的方式参与文化空间。
例如,通过在线展览,让远在他处的人们也能够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社交媒体的运用,让人们可以互相分享文化体验与观点。
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文化空间不再局限于实体的空间,而是可以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虚拟社区,让人们能够共享多元文化资源。
文化空间设计所谓“文化空间”,一是特指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内举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及仪式的特定场所。
那么,如何设计一个舒适的文化空间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化空间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文化空间设计文化,就是一个区域传统文明合乎自然规律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往往这种生活习惯造就了当地的艺术与文化。
所以要将设计与文化融合,首先应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区域,应运用自身的地域生活优势来表达自己对设计和艺术的理解;其次在传承自身文化的同时,结合一些现代的材料、当代的技术及当代的生活需求;最后还需要运用自然元素,与自然融合。
一、空间艺术与文化结合的必然性早在几千年前的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努力试图摆脱蒙昧,走向文明。
起初他们尝试着去建造自己的居所,以躲避寒暑和野兽的攻击,这都是出于本能的创造行为。
当居住形式慢慢的固定下来之后,物质需求不再成为人类所担心的问题,于是他们的目光开始转向精神的需求,也就是对精神和文化的追求。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摩根认为“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它是人类审美能力和创造提升的表现,为人类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这就跟中国古代陶器一样,虽然这些器具都是基本的生活用具,在创造的历程中算不上辉煌,但是它却开启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大门。
中国的绘画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样和岩画,原始的绘画技巧虽然很幼稚,但是却已基本掌握了各种造型能力,也展现出原始居民对精神层次和文化的渴求。
在先秦时期,青铜器、漆器、帛画等的绘画技法都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
随着出现的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形成了文化装饰的初步原型。
到魏晋时期,绘画艺术更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以顾恺之等为代表的画家引领了整个时期的绘画潮流,花鸟画、山水画等开始萌芽,人们开始尝试将名人画作悬挂于室内作为装饰,对文化环境的渴求度进一步加深。
空间与文化的相互塑造人类与空间的关系自古以来便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关联。
空间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文化的延伸和体现。
文化则通过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和交流来表达和传承。
因此,空间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
首先,空间对于文化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建筑风格等,都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位于西藏高原的拉萨,其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和独特的藏式建筑风格,体现了藏族人民崇尚宗教和自然的精神内涵。
而位于南中国的杭州,拥有优美的西湖和精致的园林建筑,因而形成了浓厚的江南水乡文化。
可见,空间环境为当地的文化提供了特定的土壤,使其得以独特地存续和发展。
其次,文化也对空间的塑造产生影响。
人们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的熏陶之后,会形成一种对空间的共同认知和运用方式。
这种共同认知和运用方式进而影响到建筑、城市规划、道路布局等方方面面。
例如,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中东地区的建筑以穹顶、尖塔和花瓣窗为特色;而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东亚地区的寺庙和庙宇常常采用宏伟的建筑形式和对称的布局。
这些文化特色的塑造直接改变了空间的形态和赋予了空间独特的氛围。
此外,空间和文化之间的互动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中。
不同地区的空间环境和文化背景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差异。
例如,北方地区的严寒气候导致人们喜欢在室内生活,而南方地区的温暖气候则使人们更喜欢在户外活动。
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交习惯,例如北方人更注重团队协作,南方人更加重视人际关系的维系。
这种差异表明了空间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此外,空间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塑造也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圈层中展现。
一方面,社会阶级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对人们对空间的占有和利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高阶层人士通常享有更好的空间资源,例如豪宅、私人俱乐部等,而低阶层人士则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而无法享受到同样的空间待遇。
另一方面,不同文化群体在同一空间中的共存也会形成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
塑造特色文化空间是当前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塑造特色文化空间,分别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
1.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是指通过建筑、景观、标识等手段来营造特色文化空间的物质环境。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建筑的设计和布局来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比如运用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色彩和材料等元素。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景观的规划和布置来营造特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比如打造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
2.精神层面
精神层面是指通过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等手段来塑造特色文化空间的精神氛围。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比如文艺演出、民俗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创作和推广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比如音乐、电影、书籍等,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3.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是指通过社会组织、社区参与等手段来营造特色文化空间的社会氛围。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来
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比如创建文化协会、民间艺术团体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鼓励社区参与和居民自治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比如建立社区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等。
以上是塑造特色文化空间的三个层次和内涵。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资源,共同营造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空间。
全国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充满创意和活力的美丽公共文化空间,它们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场所,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全国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
1. 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是我国最著名的艺术创意公共空间之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坐落在原解放军总部仓库区。
如今,这里成为了国内艺术家创作和展示作品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
在这里,人们可以享受到当代艺术的魅力,感受到文化创意的无穷魅力。
2. 广州大剧院广州大剧院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国内最著名的大型文化演艺场所之一。
该剧院的外观设计极具现代感,令人耳目一新,内部设施更是一流,不仅拥有优秀的演出团队和丰富的演出资源,更有着良好的观赏体验。
广州大剧院成为了当地人们享受高雅艺术的场所,也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出场地,吸引了许多世界级作品的演出。
3. 上海M50创意园上海M50是上海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坐落于虹口滨江,园区内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工作室、画廊等艺术机构,是我国当代艺术和文化产业的代表之一。
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国内外顶尖的艺术作品,感受到文化创意的魅力。
M50也是许多艺术家们的创作天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评台。
4. 成都宽窄巷子成都宽窄巷子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由宽巷子和窄巷子组成,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化特色。
在这里,人们可以品味到成都特有的悠闲生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领略到街头艺人的表演和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成都宽窄巷子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成为了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5.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作为唐长安城的皇城宫苑,大明宫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文物丰富。
如今,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成为了西安一处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文学与空间一、作为文化符号的空间1、空间诗学空间并不单纯是自然空间,也是各种权力角逐的平台。
如中心与边缘、通用语言与方言的张力,以及嵌入地域之中的阶级、社群、性别和美学之间的复杂权力关系,这些因素都持续地影响着人们对地理的感知经验。
(文化空间和空间政治)2、具体例子*爱伦坡:《厄舍古屋的倒塌》*卡夫卡:《地洞》*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瘦小的城市之四》3、文学书写对于空间生产的意义。
二、城市与文学1、城市文学a、城市的空间意义a1、城市和现代性b、城市和中国文学b1、何谓“城市文学”?城市文学是指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其内容围绕凸现城市特点这一中心向不同层面展开,具体包括勾勒城市风貌,书写城市印象,表现异于乡村的都市生活形态,彰显物质欲望,描写个体都市体验以及刻画各类市民形象等。
城市文学的本质与特色归根结底决定于城市的本质与特色。
b2、中国的城市文学(边缘性):具体个案*‚上了白漆的街树的腿,铁轨隆隆地响着,铁轨上的枕木象蚂蚁似地在光线里向前爬去‛……‚‘上海特别快’突着肚子,达达达,用着狐步舞的拍,含着颗夜明珠,龙似地跑了过去。
‛有谁见过‚大月亮红着脸躇珊地走上跑马厅的大草原上来了‛,……‚太阳光,金色的眼珠子似地在乌云里睁开了。
‛……‚睡熟了的建筑物站了起来,抬着脑袋,卸了灰色的睡衣。
‛……‚鞋跟,鞋跟,鞋跟,鞋跟,鞋跟……‛*我和杨哭从东部一座小城市来到北京,打算在这里碰碰运气。
我们都很年轻,因此自以为赌得起……(《手上的星光》)我确信我这一刻听到了这座轮盘一样的城市吱吱转运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呼唤着人们下注。
(《手上的星光》) ……‚整座城市只是一个祭坛,在这个祭坛上,物是唯一被崇拜的宗教,人也为了物而将自己毫无保留到献给了这个祭坛。
‛当城市人将其当作神来虔诚地顶礼膜拜时,人也就被物异化了。
(《闯入者》)那些被高级商场与名牌轿车吞吐的男人和女人则像是一个种群,他们笑容与声音混合着淫糜的气息与华贵的灯光,构成了城市森林中的一只鸟,一只奇怪的鸟,也许还瘸了一条腿,像某种鹳类那样在大街边向城市眺望。
文化空间设计知识点汇总文化空间设计是指在建筑环境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空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的一种设计形式。
它不仅关注空间布局和功能,更注重通过空间语言传递文化信息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就文化空间设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讨论。
一、文化空间的定义和特点文化空间是指在建筑、室内环境中体现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空间。
它具有以下特点:1. 文化符号和象征性:文化空间通过符号、装饰和艺术元素来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和象征意义。
2. 文化延续和传承:文化空间往往延续和传承特定的文化传统,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传统的力量。
3. 文化交流和共享:文化空间可以作为人们交流和共享文化的场所,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二、文化空间设计的要素文化空间设计需要考虑以下要素:1. 空间布局:合理的空间布局是文化空间设计的基础。
它需要根据空间功能和文化特点合理规划,确保空间的通行性和使用效果。
2.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要符合文化空间的风格和特点,能够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
例如,在古典文化空间中使用大理石和木材等材料,可以体现出庄重和典雅。
3. 色彩运用:色彩是文化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色彩偏好和象征意义,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文化背景选取合适的色彩方案。
4. 光线设计:光线是创造空间氛围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设计师需要根据文化空间的功能和特点,合理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营造出温馨、肃穆或热烈的氛围。
5. 装饰元素:装饰元素包括壁画、雕塑、家具等,它们能够增添文化空间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和象征意义。
三、不同类型的文化空间设计文化空间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览馆、礼堂、宗教场所等。
以下分别介绍一些不同类型的文化空间设计要点:1. 博物馆设计:博物馆是展示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场所,设计师需要通过空间布局、展陈方式、光线与色彩运用等手段,突出展品的独特价值和文化内涵。
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多维视角一、本文概述“文化空间”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复杂概念,它涵盖了文化、地理、社会、历史等多个领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空间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从多维视角对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推动文化空间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文化空间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内涵与外延,然后分别从国内外两个维度对文化空间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方法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揭示了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共性与差异,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文化空间研究视角,为推动文化空间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国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多维视角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空间的研究早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议题,尤其在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多维度的深入探索。
国外学者对文化空间的研究,不仅关注其地理分布和物质形态,更重视其背后的社会、历史、心理等多维度因素。
社会学视角: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空间是社会互动和集体记忆的场所。
例如,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就将文化空间视为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场所,各种社会力量在其中争夺话语权。
人类学视角:人类学家则倾向于将文化空间视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系统。
他们通过对特定文化空间中的仪式、习俗、信仰等的研究,揭示出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观念。
地理学视角:地理学家则更关注文化空间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结构。
他们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文化空间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出文化空间的形成和演变机制。
心理学视角:心理学家则倾向于研究文化空间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影响。
他们认为,文化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心理场,能够影响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文化空间名词解释文化空间是指为展示、传承和推广特定文化的地点,通常具有特定的设计、布局和功能。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机会,从而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共融。
文化空间可以是博物馆、艺术画廊、图书馆、文化中心、表演场所、文化遗产保护区等。
这些地点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反映所展示的文化特色。
同时,它们也提供了各种展览、表演、讲座、研讨会以及教育活动的场所,为公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文化空间的创建旨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展示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通过展览、文物收藏和艺术品展示,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发展和变迁。
此外,文化空间还为艺术家、学者和文化从业者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空间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文化欣赏和学习的场所,还成为社区和城市的亮点和吸引力。
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观者,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同时,文化空间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然而,文化空间的创建和运营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经费和资源的限制可能制约了文化空间的展示和活动规模。
其次,文化空间需要与社区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以确保吸引人们的兴趣和参与。
此外,保护文化遗产和保持文化纯正性的问题也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总之,文化空间的创建是为了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提供了人们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机会。
它们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城市和社区注入了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然而,文化空间的创建和运营需要克服各种挑战,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和有效运营。
文化空间设计知识点总结文化空间设计是指通过建筑、室内装饰、景观设计等手段,将特定的文化元素与空间结合,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化的环境。
下面将对文化空间设计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设计理念、元素选材、色彩运用、照明设计和家具摆放等。
一、设计理念1. 文化主题的确定:在进行文化空间设计时,首先要确定设计的文化主题,这可以来自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
设计师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所设计区域的特点,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设计中。
2. 故事性的表达:文化空间设计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方式,将文化元素的故事性表达出来。
设计师可以借助艺术品、图案、雕塑等形式,将视觉元素与文化内涵相结合,为用户创造出沉浸式的体验。
3. 空间的层次感:好的文化空间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感,即通过大小、高低、明暗等手法,使空间层次丰富。
设计师可以运用对比关系和节奏感,让人在空间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体验。
二、元素选材1. 材质的选择:文化空间设计中,材质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空间的表达效果。
设计师需要根据文化主题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质,如木材、石材、金属等。
同时,还要考虑材料的质感和光泽度,以达到与文化主题一致的效果。
2. 装饰元素的运用:装饰元素在文化空间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设计师需要根据文化特点,选择适合的装饰元素,如壁画、雕塑、挂饰等,为空间增添文化氛围。
3. 植物的运用:适当的绿植装饰可以为文化空间增添生机和活力,同时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设计师可以根据文化主题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和摆放方式。
三、色彩运用1. 色彩的象征意义:不同的颜色在文化上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设计师应根据文化主题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色彩组合。
例如,红色通常象征着热情和喜庆,蓝色则代表着稳定和冷静。
2. 色彩的搭配原则:在文化空间设计中,色彩的搭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例如,可以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来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可以运用色彩的渐变来创造柔和的过渡效果。
空间文化的概念
空间文化是指在特定空间环境下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传承。
这个概念涉及到不同地理、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文化差异,表现为空间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空间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气候、资源等。
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如沙漠地区的游牧文化、海洋地区的渔民文化等。
同时,历史和社会背景也对空间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产生了重大影响。
空间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包括建筑、艺术品、文物等物质遗产,而非物质文化则包括语言、宗教、习俗等文化传承的非物质遗产。
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空间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越发凸显。
保护和传承空间文化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各国加强文化交流和保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文化多样性和共存。
- 1 -。
文化空间理论
“文化空间”,一是特指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内举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及仪式的特定场所,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
“如黄帝陵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空间。
许多有关与黄帝祭祀的文化活动、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汉族的龙王庙也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空间,许多祀龙祈雨有关的仪式活动多在这里举行。
”二是泛指传统文化从产生到发展都离不开的具体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文化空间。
“如对侗族的大歌而言,唱歌的场所—古楼就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空间。
对于划龙舟的习俗而言,特定地段、特定时间内的江河就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空间。
”三是在一般文化遗产研究中,文化空间还作为一种表述遗产传承空间的特殊概念,“可以用于任何一种遗产类型所处规定空间范围、结构、环境、变迁、保护等方面的,因而具有更为广泛的学术内涵。
”“文化空间”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文化空间”也称为“文化场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形态和样式。
由于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用语。
因此,文化空间的释义必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
空间文化与文化空间内容摘要:文章从建筑与权力、建筑与环境、建筑与观看三个方面比较了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从而揭示出建筑差异背后的文化蕴涵。
关键词:空间体验时间流程故宫凡尔赛宫本文着眼于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旨在揭示它们所蕴含的不同的文化空间和空间文化。
一、建筑与权力——中正无邪与市民的客厅故宫和凡尔赛宫无疑都是权力的集中和象征。
儒家的礼制为故宫建筑背后的文化支撑之一,其权力性主要表现在鲜明的中轴线、院落式布局、单体建筑的群体意识、建筑的装饰等。
而凡尔赛宫受控于法国知性体系的唯理论哲学,其政治权势通过三段式古典法式布局、均衡对称、开放的空间、政教统一的装饰设计等来体现。
1.建筑布局比较:中正无邪与市民的客厅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延续了周以来“天子择中而处”的思想。
按照“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礼记·曲礼》)的传统,采用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天子营国之制①,且古代左、南为上,所以左、南在前,右、北在后,体现了重视宗族制度、血缘延续的儒家设计理念和“民以食为天”、期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理想。
作为权力的象征,故宫首先以鲜明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体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礼记·乐记》)的儒家古训:“夫礼,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布局告诉世人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君权至上法则,符合传统的儒家人伦、礼制精神。
如皇帝的主要活动场所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位于中轴线上,其他建筑按照尊贵等级分列两边,依序排列。
皇后及妃嫔所居的东西六宫分列内廷乾清、坤宁两宫的左右两侧且横向展开,其布局融汇了“向心”与“取正”的传统,如众星拱月,表明“王者必居其中”的营建思想。
故宫的布局是地面空间上以纵为主的横向展开,不以单体建筑为基本单元向高空飞升,而是在院落式基础上向前后左右延伸。
院落式布局本身就是一种封闭性的内求于己的呈现方式,封闭而规整,内敛且考究,亦是“君子求诸己”“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孟子《尽心下》)的“内圣外王”的境界。
院落和院落之间通过门、墙来连接,门与墙既连接又分割建筑,既是政治意义上内外、尊卑、进退的象征,又是自然意义上阴阳交融、和合的象征,正对应了中国文化内在的浑然一体和儒道互补。
故宫所体现的权力集中制还体现在单体建筑的非自足性,也即个体的社会性意识——“克己复礼”。
故宫本身是一个整体,由内在的诸多相对独立的个体组成。
每一座每一组建筑都有强烈的体积感,但它们绝非独立自在之物,群体化、伦理化的标准是它们存有的依据。
它们之间互相牵制,互为生发,彼此衬托,内在自觉的皈依和服从整体,以此表明“和为贵”的价值观。
就像中国画中任何一条单独的线,虽然也很美,但如果离开了全画就失去了其固有的意义。
就连故宫中体量最大、形式最华丽的太和殿也以类似的造型、装饰等与其他建筑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而它也只有在建筑群的映衬中才显出它的威严和尊贵,这恰恰顺应了儒家的要求:“儒家理想人格的培养过程,就是把宗法体制的共同性要求内化于自我人格心理的过程。
”②作为权力的象征,故宫以充足的跨度形成开张的气势,以无处不在的装饰呈现出富丽堂皇的景象,以“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世俗形制营造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示了国家的威严、帝王的尊贵和皇家的奢华。
“得见皇居壮,便知天子尊”,站在开阔的太和殿广场,可以想象当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庄严盛大和激动人心。
尽管都是王权的象征,凡尔赛宫的权力性则是通过三段式古典法式及对称开放的空间、政教统一的装饰设计等来体现。
如果说故宫以封闭型模式解释了“内圣外王”的规训,那么凡尔赛宫则以开放式布局,表明了在“认识你自己”基础上的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不同于故宫的封闭型设计,凡尔赛宫和其园林事实上已成为西方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广场空间”③。
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就是一个三面围合的小广场,前来参观的市民从一个开阔的空间进入另一个开阔的空间,视觉和心理上不会像观看故宫那样,因为立刻进入了一个闭合、压抑的空间而产生心理上的约束感。
凡尔赛宫以开放的小广场和大园林,直截了当地表现了法国人善于交际的热情和开放。
建筑群的封闭或开放式设计处理本身,已昭然了其背后政治权力的公民性和民主性。
钱穆先生就认为,中国人偏于“和合性”,而西方人则偏于“分别性”,注重“分别性”即人的差异性。
西方人强调尊重个性,西方文化的民主精神由此逐渐形成。
顾准先生也指出,源于希腊的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氛围,保证了个人自由竞争的充分权力,个性和创造性由此逐渐孕育。
而凡尔赛宫重人力、重个性、外向的建筑模式和理性精神,正是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的体现。
凡尔赛宫三段式的古典法式设计,鲜明体现了注重逻辑的理性思维。
纵横各分三段:正宫、南宫与北宫组成对称的几何形,花园也呈几何形。
中央部分供国王与王后起居与工作之用;南翼为王子、亲王与王妃的府邸;北翼为王权办公处。
凡尔赛宫在结构设计上强调了建筑整体的连通,而不是院落式的组合,很多功能复杂的空间集中在一座建筑里面。
它由内在的整体性构成外在的个体性,整体服从于局部,局部服从于整体。
整体就是一个个体。
毫无疑问,凡尔赛宫以这种外向性的、自我的、整体的设计布局呈现了西方古典主义哲学思想的内涵。
作为王宫,凡尔赛宫自然也要表明它的权力特征。
主宫的外面加上三条放射性的大道与正门相通,以这种布局表示整个巴黎、法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在中央王权的统治之下。
凡尔赛宫主人路易十四的骑马铜像放置在宫前广场中心,从广场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它。
宫殿的豪华与壮观无与伦比,整体的恢宏与细节的精致相得益彰,比如宫中被津津乐道的镜厅,米尔佐夫这样描述它:“长长的走廊由精致的绘画和镶嵌着的镜子装饰而成,朝臣们可以看到自己和其他人在向国王致敬,并确保自己举止得当,符合礼仪。
”④当然,这种相互的看与被看的过程也向人们表明了,国王和大臣之间统治与被统治、支配与服从的公共性与个体性。
⑤2.建筑的装饰比较:君权至上与政教合一建筑的装饰也是呈现君权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
故宫的君权思想经由色彩、彩画、实用及装饰性器物等得以体现。
凡尔赛宫则通过宗教建筑、装饰性雕塑、壁画、实用及装饰性器物等来表现当时法国君权与王权合一的统治特征。
故宫建筑的色彩突出的是文化观意义上的“功能”特性,物象的外在色彩、自然色彩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比如视觉鲜明、意义重大的红黄色彩的运用。
故宫的每一座建筑皆雕梁画栋,雕饰处处显示着帝王的权势和不可侵犯的尊严。
而雕饰的图案往往是具象或抽象自大自然的生物,如用云、龙的浮雕图案来象征天子的居所。
建筑上的彩画除了保护木制构件外,其色彩、图案的区别也是地位等级的区别,《礼记》载:“楹,天子丹,诸侯黝。
”和玺彩画等级最高,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
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则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则用“龙草和玺”彩画。
另外,屋顶形式也分尊卑等级,太和殿采用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翼角饰有十个走兽以示尊贵。
故宫的装饰旨在体现君权至上,而凡尔赛宫的装饰表达的是君权和王权的结合。
在凡尔赛宫北翼楼群的南端建筑有一座教堂,但教堂并未布置在主要轴线上,反映出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兰西,王权神权相结合但王权高于神权的事实。
凡尔赛的很多宫殿借用了神的名字来区别,其名称和用途正体现了政教合一的统治特点。
如维纳斯厅、狄安娜厅、马尔斯厅、墨丘利厅、阿波罗厅等,与战争厅、和平厅、丰收厅等穿插在一起。
凡尔赛宫最大的宫殿名为海格力斯厅,路易十四时代,这里就是王家小教堂,后改为国王接见厅。
厅内绘制有海格力斯由凡人变为天神的故事。
除了名称,很多体现希腊神话故事的绘画以及世俗雕像和神像并置一室的做法,共同体现了西方神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政治与宗教密不可分的互相利用和矛盾共同体传统。
不同于凡尔赛宫的取名,故宫建筑的名称同样服务于君权,如“太和”“中和”“保和”殿额,出自《易》《礼记》《道德经》等古籍,希冀国家长治久安。
乾清、交泰、坤宁的殿额则寓意天地交感,帝后和睦,君臣一致,家国安康。
“正大光明”“建极绥猷”的匾额、“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维艰”的对联皆是如此,其心思之缜密非凡尔赛宫所堪比。
就器物与建筑景观来说,凡尔赛宫强调了物质意义上的政教统一,而故宫同样用以体现君权至上。
故宫侧重于君王的权势,园林景观仅仅点缀和衬托,而凡尔赛宫园林则大得惊人,凡尔赛宫共约110万平方米的面积,园林就占了约100万,统治者的享乐意图一目了然。
坐居宫殿之中,抬眼观望园林,仿佛聆听一场盛大的交响乐,一种崇高之情油不过生。
崇高正是源自这座世俗性建筑宗教意味的蕴涵。
园林以海神喷泉为中心,主楼北部有拉冬娜喷泉,南部有桔园和温室,神像雕塑和世俗的欢乐场面体现了宗教寓意和世俗统治的交融。
而故宫景观蕴涵强烈的尊卑等级和为君权效力的象征寓意,比如故宫中的植物,多植松、柏、槐、银杏等象征长寿、祥瑞,海棠、玉兰、竹、梅、牡丹、凌霄等影射繁茂、富贵、刚正等美好的寓意。
而凡尔赛园林的灌木、花草、雕塑、人工喷泉等,强调的是绿化、美观、持久的生命力和人的作为。
二、建筑与环境:人与天调与人定胜天《皇帝宅经》云:“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
”作为权力象征的故宫也处处体现着“人与天调”的环境意识,追求普遍和谐而非个体的突出,强调天人合一而非天人相分。
首先,从材质来说,故宫建筑主要使用木材,木材的细致、坚韧和柔美恰当地表达了中国的人文特质,即以特定的具有生命力的材质表现与自然的亲和。
而凡尔赛宫建筑使用石头,石头的坚硬与耐久恰似西方人缜密的理性、系统化的逻辑思维和坚不可摧的信仰与人力。
其次,就建筑的体量而言,故宫强调与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
就故宫本身而言,每一座建筑自觉地融入群体、不争先恐后。
为此,建筑群遵循着“千尺为势”的具有人间感的尺度,即以平面的延展尽力照顾人的视野,其中的每一座建筑都保证了适度的体量与空间。
⑥而凡尔赛宫的存有之于周围的环境是一种征服的姿态,它显赫而独立,用自身的存有宣布了一种主体意识上的权力和尊严。
平整屋顶,更显理性,对称立面,庄重雄伟,是理性美的典范,巨大体量的建筑和准确比例的设计解释了“我思故我在”的科学主义唯理论和“认识你自己”的人本主义思想,法国政治上的成功就表现于人力的伟大和智慧的积淀。
此外,就布局和设计手法而言,凡尔赛宫突出的是人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能力,古典的三段式法式、几何化的园林呈现的是理性支配下人定胜天的文化现象。
而故宫则尽力体现与周围环境的相融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