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2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2021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专题汇编(2)2021高考复习知识点专题汇编(2)1. 中亚河流以内流河为主,河流流量不大。
2. 我国没有寒带。
(有寒温带)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
4. 英国: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利于发展乳畜业。
5. 日本也有梅雨。
6. 中国的玉米带――松辽平原。
7. 高压脊处不可能形成大量降雨,锋面气旋是低压槽。
8. 死海是东非大裂谷向外的延伸。
9. 我国南海夏季休渔,秋天捕鱼。
10. 整个渤海均属于大陆架。
渤海盐度一年中最小值――夏季。
11. 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
12. 亚洲的韩国,拉美的古巴进入“现代型”。
13. 地中海气候适宜发展亚热带水果。
14. 地势高的地方比同纬度先看到日出。
15. 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云南省。
16. 大型坑口电厂――靠近煤矿。
17. 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建设新兴乡镇。
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市人口合理分布。
18. 计划生育――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9. 非洲国家应如何处理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①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②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20. 北半球冬季夏季舟山渔场鱼汛带鱼汛墨鱼汛长江口盐度入海径流少、盐度高 ~多、~低喜马拉雅山雪线下降上升天山牧场山麓牧场放牧山腰牧场放牧农事活动我国冬小麦生长期澳洲耕作闲季,牧羊忙季极地考察南极科考最佳时期北极科考最佳时期 21. 180°经线的两侧是东经,东侧是西经。
0°经线和0°纬线长度不相同。
0°经线约是0°纬线长度的一半。
热带与低纬的范围不同,热带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低纬范围是南北纬30°之间。
22. 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2三、河流专题1.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地形图:①位置:图中海拔最低点②流向:A、河流与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B、河流与地势上下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C、河道的宽度D、入海口位置E、主流流向F、流质变化G、河流冲刷状况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形状、主流和湖泊的数量及散布、流程、河道的宽窄、曲直。
3.河流水文特征:①水位② 流量③含沙量--空中土壤的疏松水平和植被掩盖率、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
④结冰期--凌汛普通多发于春春时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⑤汛期⑥水能落差或航运⑦水源补给类型--雨水、冰川融水、时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4.影响河流流量的要素:(1)、雨水:我国及世界上大少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时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2)、冰雪融水:分为时节性积雪融水、平地永世积雪和冰川融水。
① 时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指温带、热带地域夏季的积雪在春季消融后带来的流量。
如我国西南地域河流的"春汛"现象。
② 平地永世积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内陆地域由于气候枯燥,河流主要靠平地永世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
(3)、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
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4)、湖泊(水库):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
有增添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植被具有修养水源,调理水量的作用。
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下游山区的水源林。
(6)、人类活动:河流沿岸的工农业消费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5.河流地貌: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腐蚀作用显着,普通构成峡谷、V形谷、瀑布(普通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堆积作用显着,普通构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西北丘陵构成"白色沙漠化",云贵高原构成"石漠化";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域,流水堆积作用显着,构成宽谷和冲积平原;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构成河口三角洲。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世界地理知识点一、世界重要区域空间定位1.世界海陆分布的记忆方法利用经纬网进行海陆分布的记忆,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方法。
以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为例,掌握记忆模式,熟记其经纬线穿过的海陆分布情况。
2.世界重要海峡的位置、轮廓特征知识点二、分析世界大洲自然地理特征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对于大洲复习的主要策略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具体来说就是突出亚洲,抓其他大洲的主要特点。
1.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具有显著的独特性。
2.其他大洲要抓住最主要、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1)欧洲:平原为主,冰川地貌广布;温带气候为主,海洋性特征典型;河湖众多,水量充沛;温带植被为主。
(2)非洲:高原大陆;热带气候;河湖少;草原为主。
(3)北美洲:纵向地形区;跨热、温、寒三带;河湖多;森林、草原植被广布。
(4)南美洲:山地、高原、平原地形完整;热带气候为主;水源丰富;森林、草原植被广布。
(5)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三大地形区分布;气候、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干旱;河湖少,集中于东南部;草原广布。
(6)南极洲:海拔高,冰盖;酷寒,干燥;淡水资源丰富。
知识点三、五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分析知识点四、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知识点五、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知识六、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主要国家及其某个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一般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同时区位条件又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下面以典型国家或地区为例说明区位条件分析的一般方法。
高频考点一世界地理总论例1、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图7(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基础巩固】一、单选题(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其他)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就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信息推测,在亚得里亚海海域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是A.西北部B.东北部C.西南部D.东南部2.一天中,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刻可能是A.上午B.正午C.傍晚D.夜间【答案】1.B 2.D【解析】1.根据材料形成布拉风需要冷空气遇到山脉阻挡,之后沿山坡向海洋一侧急剧下沉,读图,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分布可知,亚得里亚海东北部为山地,因此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该海域的东北部地区,故选B。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布拉风需要海洋相对为低压,而陆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为高压。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夜间,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应是夜间,D正确。
正午,在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
不易形成布拉风,排除B;上午,陆地逐渐升温,傍晚,陆地逐渐降温,与海洋的气温相差不大,布拉风发生频率较低,排除AC。
故选D。
(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42′N 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4.该时刻甲地吹()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答案】3.D 4.A【解析】3.洱海所处纬度相对较低,而图中该时刻洱海上空等温面温度数值较低,应表示冬季而非夏季,排除AB;读图可知,该时刻洱海上空气温高于同海拔两侧气温,表明为冬季的晚上(夜晚湖泊降温速度相对较慢,气温较两侧同海拔地区高),C错,D正确,故选D。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热点问题:我国农业、粮食安全问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热点问题:我国农业、粮食安全问题一、单选题2021年9月20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召开联合记者会,宣布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
全国落实保护面积15.50亿亩,其中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划定面积的48%;坡度15度以下占划定面积的88%;城市周边划定9740万亩,通过优先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把城市周边围住,把公路沿线包住。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A.摸清耕地分布家底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C.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D.统筹我国城乡规划2.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A.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 B.限制农业人口迁入城市C.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D.促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3.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可能位于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 B 2. C 3. B2021年1月7日电中国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透露,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供需矛盾。
从2021年到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由8613亿斤增加到12325亿斤。
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
而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D.农业竞争力强5.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
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稻谷、大豆库存量大B.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丰富的地区集中C.运输距离远D.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粮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6.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我国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耕地质量④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4. C 5. C 6. D“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的专题知识系统考点精讲1.河流特征2.凌汛防治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2.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A.相对稳定B.持续下降C.持续上升D.反复升降【答案】1.D 2.A【解析】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
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
而图中河流阶地课后巩固为堆积阶地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阶地底部地势平坦,说明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故选A。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4.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答案】3.D 4.D【解析】3.读图,该河上游水量小,各月份水量变化相对平缓,7、8月气温高,径流量较大,随着温度变化,冰雪融水量变化,不是降水影响的结果,所以上游是高山冰川融水。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温线(二)1.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题。
(1)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2)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2.钦诺克风指位于北美洲西部的焚风,因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形成。
位于落基山东坡山麓的莱斯布里奇市(50°N,113°W)常受钦诺克风影响,增温明显。
下图示意落基山山麓莱斯布里奇某日的暖脊,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所示暖脊最可能出现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暖脊受盛行西风影响将向东移动B.暖脊受北美高压影响将向西移动C.夜间钦诺克风的强度稍高于白天D.夜间钦诺克风的强度稍低于白天(3)图中暖脊出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可提高农作物产量B.积雪消融洪水泛滥C.气温升高作物晚熟D.居民屋内能耗降低3.露点温度是在国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波态水所需降至的温度。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2月12-16日期间室外气温、室内气温和露点温度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题。
(1)图中表示室外气温、室内气温和露点温度的曲线序号依次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2)该地室内地面与墙体受湖最严重的时段大致出现在( )A.12~13日B.13~14日C.14~15日D.15~16日(3)该地可能位于( )A.广州B.武汉C.上海D.北京4.负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之和的绝对值。
负积温500℃为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种植界线。
近60年来,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宁夏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种品种多样化。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导学案13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1)人类社会初期①特点:人口增长十分缓慢②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2)产业革命后①特点: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②原因:生产力发展,对劳动力需求量增加,生活条件提高和医疗卫生水平进步。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①特点: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②原因:科技进步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2.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1)概念: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2)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农业社会,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原因:丰收或灾荒,战争或瘟疫影响加速增长阶段:工业化初期;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原因:科技发展和某些疾病得到控制增长减缓速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降至低水平,人口增长减缓;原因:生活水平提高,观念的转变,保险福利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低速增长阶段:现代发达国家;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现零或负增长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
面临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对策: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典型:东非的坦桑尼亚、肯尼亚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面临问题: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对策: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典型:西欧德、法等国导学案14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1.2019年在D电商举办的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D电商根据其旗下平台所呈现的收货地址变化,展开分析并发布了基于D电商大数据的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
D电商平台大数据充分覆盖流动人口,动态呈现人口变化,为现有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补充。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根据电商平台所呈现的收货地址变化获取的人口流动数据的最大优点是( )A.覆盖面更广B.准确性更高C.时效性更强D.误差率更低(2)分析图中四城市数据,可以看出( )A.北京人口流动性最强B.上海人口增长最缓慢C.四城市规模都在缩小D.广州、深圳人口规模相当(3)据数据显示,与北京相比,上海、广州、深圳人口迁移以周边城市较多,说明三城市地区( )A.进入了逆城市化阶段B.城市已经均衡化发展C.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D.都市圈发展的水平高2.下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②交通方式③空间距离④地形阻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图中甲、乙两省(区、市)分别是()A.山西、青海B.山东、内蒙古C.云南、北京D.广东、安徽(3)该图说明()A.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B.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为复杂C.历史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D.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3.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反应了迁入或迁出的人口规模。
下图1为2019年农历腊月十六(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农历正月初八(2020年2月1日)期间,武汉迁出人口趋势图,图2为2019年农历腊月二十四(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农历正月十五(2020年2月8日)期间,武汉迁入人口趋势图。
微专题二常见地貌类型青海湖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会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
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较为集中(见图1,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见图2),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B.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D.沙丘向湖心移动2.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自然因素有()①西北风②湖陆风③地壳隆起④河流⑤地形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3.推测近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旱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徐霞客游记》中曾记录:“路侧有窞(dàn)深坑一圆,名龙井。
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俱纯石环壁。
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路遂昏黑。
践崖扪隙,其下忽深不可测。
久之,光渐启,回见所入处,一石柱细若碧笋……”据此完成4~5题。
4.龙井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地壳凹陷——流水溶蚀B.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崩塌C.流水溶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5.该地貌类型对本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①土层浅薄,土壤贫瘠②光热充足,降水多③易引发地质灾害④利于地表水存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米的山谷里。
研究发现,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
据此完成6~7题。
6.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7.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粤东B.苏南C.川西D.陕北河口(范围指从潮汐影响下的上界至水下三角洲的末端)可视为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的区域,下图为常见的河口类型示意图。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第11练常见天气系统的判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第11练常见天气系统的判断一、单项选择题读“华北地区某地某日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1~2题。
1.图示天气系统到达该地的时间约为( ) A.2点 B.6点 C.9点 D.12点2.图示季节,我国各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齐鲁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B.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江淮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读“我国2021年2月某时段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洲高压强盛 B.副高强盛 C.空气干燥 D.风力强劲 4.14日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北京大雪纷飞 B.郑州风和日丽 C.杭州雨夹雪 D.广州剧烈降温霾主要出现在近地面低空静风或微风,相对湿度不大的大气形势下。
下图为四种地面天气系统图,据此完成5~6题。
15.最有利于形成霾的天气系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6.某地冬季受甲天气系统影响,可能出现( ) A.地面气压下降 B.阴雨天气C.地面气温上升 D.无风或微风下图为手机软件显示的某地天气趋势图。
图中数据分别表示当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单位:℃) ,下方的数据表示日期(如12/24为12月24日) 。
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江南丘陵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8.该地25日到27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直接原因是( ) A.大气的保温作用强B.日照时间逐渐变短 C.冷暖气团交替影响 D.处于低压槽的两侧读“500百帕等压面海拔高度(单位:米)分布图”。
据此完成9~10题。
9.若A地近地面吹西南风,则该天气系统为( ) A.北半球的反气旋 B.南半球的气旋 C.北半球的气旋 D.南半球的反气旋 10.当该类天气系统控制亚洲大陆时( ) 2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目录微考点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1)微考点4:太阳升落方位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微考点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01真题赏析(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赏析】第1题,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选项所列四个地区中柴达木盆地最符合这些条件。
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塔顶的锅炉加热,所以高温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
【答案】1.A2.C02深度思考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考题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设问,命题角度可从影响因素分析、太阳能的开发与应用等设问;分析某地太阳辐射影强度时主要从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方面思考,具体推导思维链如下:03模拟考场(2011年海南卷)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植被少C.地势高D.云雨少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4.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B.天气状况C.昼夜长短D.海拔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A.①B.②C.③D.④“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2021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22021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209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2三、河流专题1.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地形图:①位置:图中海拔最低点②流向:A、河流与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B、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C、河道的宽度D、入海口位置E、支流流向F、流量变化G、河流冲刷情况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形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流程、河道的宽窄、曲直。
3.河流水文特征:①水位②流量③含沙量--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率、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
④结冰期--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⑤汛期⑥水能落差或航运⑦水源补给类型--雨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4.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1)、雨水: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2)、冰雪融水: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指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
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
②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
(3)、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
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4)、湖泊(水库):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
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
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
(6)、人类活动: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5.河流地貌: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着,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着,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着,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6、洪灾①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②产生的原因:A、自然原因:a(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凌汛现象 b.河床因素--河道弯曲、狭窄,泥沙淤积,地势低平c.支流湖泊的数量及分布d入海通道B、人为原因: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③治理措施: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四、地下水专题1.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类型位置流向补给分布深度和水质潜水(重力水)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从高处流向低处雨水和地表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埋藏浅,易开采,易污染承压水(自流水)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潜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埋藏深,水质好,流量稳定2.潜水等水位线图(1)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
(2)潜水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和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一张图上时,则等高线与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潜水埋藏深度即为二者高程之差。
(3)潜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和地表水的水位高程便可以确定(潜水的流向偏向河流机潜水补给河流水)。
3.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4.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
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
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5.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五.气温专题1.温度计算: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
6℃;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③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2、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①纬度: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②海陆分布:(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
暖锋相反。
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③季风④西风(3)、地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山脉的走向(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此外冰雪的反射率(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3、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4、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
(b)海陆--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距海远近(c)地形--凹地大于高地(d)天气状况--少雨区大于多雨区5.等温线的读图(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6.高考能力要求:(1)南南北北规律--南、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高高低低规律--气温高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低处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
(等值线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3)点北陆北,点南陆南规律--大陆等温线向北,太阳直射在北半球(7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太阳直射在南半球(1月);(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
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