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32 KB
- 文档页数:5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词语解释
1、聊:姑且
2、擎:举着。
这里是说胳膊上架着
3、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4、尚:更
5、霜:白
6、会:会当,将要
7、天狼:这里隐指西夏8、黄:黄犬
9、苍:苍鹰
二、主旨:
作者在密州作地方长官出猎的历史典故委婉的抒发了作者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为国效力边疆,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三、文学常识
宋朝苏轼
四、内容理解
1、(苏轼)作者自己孙权用来指作者自己
2、出城打猎渴望报效国家
3、西夏
4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
5、“魏尚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6、“倾城”。
《苏轼词两首》同步一、基础知识(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淘.尽(táo)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D 【解析】A项,“纶”应读guān;B项,“芒”应读máng;C项,“累”应读lěi。
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尽,风流人物淘:冲刷B.樯橹灰飞烟.灭烟:像烟一样C.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D 【解析】任:任由,听任,任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B.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樯.橹灰飞烟灭樯:一种摇船的桨。
D 【解析】樯:挂帆的桅杆。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D 【解析】A项中“尊”通“樽”;B项中“被”通“披”,穿上;C“华”通“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
..萧瑟处。
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拍岸。
..。
D.惊涛A 【解析】古义:刚才。
今义:一向,从来。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D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苏轼词两首》第一部分课内知识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故垒(lěi) 吟啸(xiào) 衰落(shuāi)怀瑾握瑜(yú)涤纶(lún) 谪居(zhé) 羽扇纶巾(guān)C.间隔(jiàn) 蓑衣(suō)应和(hè)狼狈为奸(bèi)D.萧瑟(sè) 刹那(chà) 书卷(juàn) 料峭春风(qiào)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流:放荡不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D.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4.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杰出的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汹涌澎湃)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不久,过一会儿5.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任:担负(任凭)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乘:趁着。
樯橹灰飞烟灭樯:一种摇船的桨(桅杆)D.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7.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A.回首向来萧瑟处 B.千古风流人物 C.便纵有千种风情(A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苏轼词二首》课后练习答案
一、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
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情感抒发、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豪放壮阔的意境。
参考答案:
作者描写了大江向东奔流,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等景色,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图。
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周瑜,青壮年时期就英姿勃发,才华过人,能从容指挥三军,轻而易举地大破曹兵,建立了赫赫功勋。
作者本来胸怀报国大志,在政治上却屡遭打击、迫害,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年岁渐老,事业无成,他深感人生恰似一场幻梦!词中所写的壮丽的山川、古代的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洒酒江月的豪举,共同和谐地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意境。
二、在《定风波》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设题意图:让学生着重理解词人由生活小事阐发的人生哲理,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在《定风波》中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
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拄拐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
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
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一、课内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苏轼的词和苏辙的散文(节选),完成(1)—(2)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1)苏轼苏辙兄弟都与张偓佺(即张怀民,字梦得)是朋友,以上两篇作品是他们同写黄州快哉亭的姊妹篇,都表现了人物共同的精神世界。
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
(2)从虚实手法角度简要分析苏轼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写景特点。
参考答案:(1)从苏轼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句和苏辙文“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将何适而非快”等句可知张偓佺(怀民)的精神世界:不管身处何等境遇,只要心中坦然,胸中有浩然正气(气节、节操),泰然处之,不求名利,到哪里都能无限快乐。
(2)卷帘远望所见美景,都是以快哉亭为立足点所见,从正面直接描写,属于实写。
“长记”以下五句是以回忆平山堂之胜景来类比快哉亭美景,是侧面烘托快哉亭,属于虚写。
虚实结合,使诗歌描写手法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也拓展了诗歌思维空间,丰富了内容。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能表达本词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
苏轼词两首(时间:3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同“花”,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解析:选A。
A项是豪放派,其余三项均为婉约派。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析:选B。
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拍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学完高中语文课文《苏轼词两首》后,及时地做好课后练习十分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课后练习。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1.根据要求背诵默写课文中的相关诗句:(1)描写“江山如画”的诗句是。
描写赤壁之战中周喻形象的诗句是。
(2)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旨趣相同的诗句是,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诗句是。
(3)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
”东坡为之叹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时多少豪杰。
(2)遥想公瑾当年。
(3)樯橹灰飞烟灭。
(4)一尊还酹江月。
(5)料峭春风吹酒醒。
(6)回首向来萧瑟处。
答:3.说说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正确1/ 5的项是( )(1)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即“人们传说是”,言下之意,当年周瑜在赤壁兵败曹操的历史故事,广为人民传颂,为下片描写周瑜埋下伏笔。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四个字是对赤壁壮丽景色的概括,一个“画”字强化了豪杰人物活动的背景,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同时也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意。
)(3)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作者正值从沙湖买田归来,脑子里装的全是购置家业一事,所以对外界天候的变化竟然全无察觉。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表现了他无所谓的态度,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即不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诗人开篇即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表明他对骤然而至的风雨所抱的态度。
)4.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项是( )(1)怒潮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个诗句描写了钱塘江水势汹猛,江面辽阔。
)(2)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这个句子诗人采用了借代和对比的描写方法。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第5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
你让后人景仰,让后人敬慕,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行,亦将永恒后世。
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生路途中的坎坷磨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用豪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雄梦”。
⊙课内素材豪放旷达的苏轼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
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
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遭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及其家人也未幸免。
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
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运用角度]“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直面困难”“宽容与大度”“心态与人生”“乐观与豁达”等。
⊙运用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乃是定律。
然而,大风大浪并不能击垮每一座坚固的城池,暗云并不能遮挡每一束暖阳,秋风并不能黯淡每一寸春光。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挺直了腰板,凄风冷雨只能望而却步。
于是,这风雨摇曳的世界便只能在他面前匍匐了。
秋天的黄州,月洒寂寞梧桐,烟笼缥缈孤影。
苏轼,这个注定半生寂寞的旷世奇才,尽管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尽管是“高处不胜寒”,尽管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谁见幽人独往来”,相思之苦,贬谪之伤,寂寞梧桐,几重重压,他,东坡先生那个伟岸的身躯挺起了他高洁不屈的脊梁,那高山仰止的高大身躯挡住了脊背之后那一片凋敝的天空。
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附答案)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
那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
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全篇上阕写景(望月),下阕议论、抒情(怀人),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1.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4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2分)(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1)又恐何似(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分)(1)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原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课后作业(五)苏轼词两首练习1 基础巩固1.[解析] A 项,“浪涛尽”应为“浪淘尽” ;B 项,“羽扇伦巾”应为“羽扇纶巾”;D 项,“无情”应为“无晴”。
[答案] C2.[解析] B 项,应是代指曹操水军;C 项,应是微冷;D 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答案] A3.[解析] A 项,分别为形容词,旧的;名词,原因。
B 项,均为名词,道路;C 项,均为动词,好像;D 项,均为副词,任凭。
[答案] A4.[解析]例句和B 项都是连词,一面⋯⋯一面。
A 项,为副词,尚且,还;C 项,为副词,将,将近;D 项,为副词,将要。
[答案] B5.[解析] B 项,“樯橹”是借代,其他三项是比喻。
[答案] B6.[解析] D 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
“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答案] D7.[解析] C 项,“要尽情享受人生”错误,词人的意思是: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答案] C8.[解析]李煜是南唐后主,应属婉约词人。
[答案] D9.[解析]词中没有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答案] C10.[答案]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是借古事以抒怀。
下片由“遥想”领起,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自己一生壮志难酬、华发早生、功业难就。
在对比中表达了词人的郁愤和感慨。
11.[解析] D 项,“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理解不正确。
词句表现了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答案] D12.[答案]词人之所以独爱这两句,在于它反映了带有词人独特个性的心理过程:词人沐浴着雨后的清新的风光,虽略感凉意,但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却已云消雨霁,斜阳也收敛了光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经过阵风骤雨,依然轻松平静,自然如此,人生之旅亦然。
苏轼宋词两首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8.请将乙词中划线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
9.甲乙两词分别是苏轼豪放和婉约风格的代表作,试析两词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4分)
8.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杏树上已经长出了小小的青涩的果实。
有燕子轻捷地掠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2分)
9.甲词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保卫边境平安,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思想。
(2分)乙词通过对残红褪尽的暮春风光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惋惜、身世浮沉的悲叹和无可奈何。
(“情”的内涵是丰富的,答到惜春迟暮之情,感怀身世之情,思乡之情,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都可给分)(2分)。
苏轼词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
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
C.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
D.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
项,“词的开篇,直奔历史”不当,词的开篇写的是眼前景。
2.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
,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但“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C.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习题练习二(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故垒(lěi)还酹(lèi)樯橹(qiánɡ)B.萧瑟(sè) 料峭(qiào)蓑衣(suō)C.纶巾(lún) 狼狈(bèi)沧桑(cānɡ)D.绚丽(xuàn) 珠玑(jī) 公瑾(jǐn)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樯橹灰飞烟灭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通“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3.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若属皆且为所虏B.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遥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平生山头斜照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D.惊涛拍岸二、语言表达7.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语序,使前后格式一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
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8.请从陶渊明、苏轼、鲁迅、巴金中任选两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与画线语句构成排比。
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找到真谛。
瞿秋白,一个文弱的书生,放下了成名成家的荣耀,拾起了革命的重担,寻觅到属于自己的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页3页,总1试卷第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A.周瑜刘裕张翰辛弃疾刘备B.诸葛亮刘裕张翰桓温刘备C.周瑜刘备张翰桓温刘裕D.周瑜刘裕张翰桓温刘备9.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项是(3分)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页3页,总2试卷第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现代文阅读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与“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琵琶行》中两句“,”是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与腼腆。
三、语言表达12.(题文)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①发思古之幽情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词句页3页,总3试卷第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考生应结合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指自古而来,“千古风流人物”指“自古而来的杰出历史名人”。
B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意思是“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惊涛”指狂浪巨涛。
D项,“回首向来萧瑟处”,意思是“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向来”指先前,原来。
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
考生可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
第一处,前面说“太富诗人气质”,此处说“禁不住”,应是说苏轼控制不住内心的想法,有感触就要抒发出来,“有感便发”和“不平则鸣”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①;第二处,是说苏轼的影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由“一时”到“百世”,程度深入,故选④;第三处,此处是相对于“诗名”而言他的遭遇,要注意前面的主语是“他的五尺之躯”,故应用被动句,选⑥;第四处,是说无论哪种情况,苏轼都不受欢迎,“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程度加深,故选⑧。
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了解识记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故选C。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含义能力。
题干要求“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并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句,风流:有文采有功绩。
②句,风流:繁华的景象。
③句中,故:旧。
④句,故:旧,指琵琶女年纪大。
故选C。
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判断文言文通假字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项,“尊”通“樽”;B项,“被”通“披”,穿上;C项,“华”通“花”。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页3页,总1答案第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
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
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
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项,“纶巾(lún)”应读“guān”;B项,“芒鞋(wáng)”应读“máng”;C项,“连累(lèi)”应读“lěi”。
故选D。
7.B【解析】试题分析:A项的通假字有“内”“要”;B项的通假字有“悟”“父”“受”;C项的通假字“尊”;D项的通假字“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错别字)。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如B项的通假字有“悟”“父”“受”。
8.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古代诗词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请把没有颠倒的一项选出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背诵诗词,熟记诗词中的典故,了解如何用典,以达到学会化用诗句,化用典故的目。
本题中①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句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逗冠⑥句均出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古诗中的用典用典,也叫“用事”,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一、用事用典。
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页3页,总2答案第9.C【解析】试题分析:谨——瑾。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B【解析】把“苏轼”去掉。
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11.(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
应注意“豪杰”“晦朔”“蟪蛄”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2.④①⑥②③⑤【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解答此题,结合⑥中的词句内容分析可知,词人分别是苏轼和辛弃疾,④为首句。
结合“分别”“不约而同”分析,②在⑥后面。
结合“长江奔流”“流动”等内容分析,③在②后面,综合顺序为④①⑥②③⑤。
页3页,总3答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