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二】 体会文章的手法 1.在文章第一部分中,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举了三个例子 阐述自己“斟酌文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观点。根据 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举例
观点
① 郭沫若改台词的故事 ② 王若虚改“李广射虎”的故事
说明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③ 贾岛“推敲”的故事
因:为什么诗歌如此难写?因为诗歌不同于 文章辞赋,不能使用“者”“之”“乎”一类的虚 词。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语言建构与应用 把握文脉主旨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 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 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 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 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任务一】厘清论证思路 1.“咬文嚼字”本来的意思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它是什么意思? 是在第几段提出的? 参考答案:本来的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 而不注重实质内容)”,一般情况下为贬义词。在本文中是指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精神。是在文章的第3段中提出的。
提示可以从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和方法两个角度分析。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参考答案:
必须有一字 不肯放松的 谨严
时时求思想 情感和语言 的精练与吻 合。 不能懒,不能 粗心,要勤于 积累,刻苦自 励
朱光潜在文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咬文嚼 字”的重要意义,其目的就是让人们充分认识语 言文字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对更能 准确表情达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