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实验研

究进展

医学院检验系,广东广州510182;2.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关键词】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进展

心脏骤停(CA)是急诊医学常见的急症之一,因其居高不下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心肺脑复苏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心搏骤停是指心跳及呼吸突然停止,血液循环终止。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循环停止4~6 min脑组织即可出现不可逆性损害[1]。面对突如其来的心脏骤停,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心肺复苏。但是即使复苏后,心脏恢复了搏动,但脑功能的恢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般心脏停止搏动,脑缺血、缺氧立即发生,如超过4~6 min就可以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心脏停搏时间长,如>8 min以上,大脑功能很难恢复,成功率极小。有学者研究认为,心脏停搏后,约50%左右患者死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即脑死亡。即使心、肺复苏成功,生命保留,仍约有20%~50%左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成为植物状态(植物人)或痴残等[2]。

在成功进行心肺复苏后有20%~40%的患者遗留下永久性神经损害[3]。鉴于脑保护和脑复苏的重要性,近年来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脑是一个血流量大、代谢旺盛的器官,其功能几乎全靠葡萄糖的氧化代谢。心脏骤停后引起的脑损害的病理生理主要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以及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涉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钙离子稳态失调、神经元凋亡等机制[4]。所以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复苏。

大量研究旨在寻找可减轻或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或药物,并且已经在动物模型上获得一定成功,但是这些方法和药物很少能成功用于临床。缺血预处理对心脏和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预处理只适用于缺血再灌注可预期的情况。尽快恢复灌注是减轻缺血导致的损伤和行为障碍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再灌注也可能加重损伤。在再灌注早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和钙超载导致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所以近年来围绕心肺脑复苏的保护机制及其方法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而建立有效、稳定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础。

针对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验方法有多种,包括: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四血管阻断法、三血管阻断法、颈动脉负压分流法。国内文献报道用四血管阻断法比较多[5],国外四血管阻断法、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均有应用及报道,但更偏向于后者[6]。对比不同建模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所显露出的特性,分析并总结各自的优缺点。选择能较好地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为脑复苏的深入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将从实验的可操作性、成功率、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各类建模方法进行综述。

1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及效果的判定

1.1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拟心搏骤停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脑损害的病理生理主要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以及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涉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钙离子稳态失调、神经元凋亡等机制[4]。心脏停搏引起完全性全脑缺血,急性缺血缺氧可造成细胞损伤,恢复血循环后又可引起再灌注损伤。因此全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是脑复苏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目前主要是通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来模拟心搏骤停,即将头部的主要动脉进行阻断,从而导致全脑缺血,营造出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

1.2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要求

手术操作简便,致死率低,重复性好;缺血效果好,急、慢性缺血实验均可应用;再灌注方便、完全、充分;尽量能够保持颅脑的完整性;血液的流变性变化尽量要小[7]。

1.3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0%水合氯醛(3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分离暴露右侧股动脉,行股动脉插管,接BL-420生物机能记录系统监测动脉血压。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及作侧颈静脉,经左侧颈静脉插管,建立给药途径,静脉注射肝素150 IU/kg。经左颈静脉回抽血液,当平均动脉压达35~4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此为缺血期开始。期间经颈静脉回抽放血或静脉注射回输血液保持平均动脉压在35~40 mm Hg。15 min缺血期后移去微型动脉夹,去除双侧颈总动脉的夹闭,回输血液,此为再灌注期。

1.4Pulsinelli四血管法及改良的四血管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四血管阻断法[8,9]主要是在颈前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套线备用。同时枕部切口(颈部前倾30°,利于手术部位的暴露),借助手术显微镜分离暴露第一颈椎横突翼并找左右横突孔(椎动脉在人脑前从此孔下通过),将灼热的电烙铁尖头(直径0.5 mm)直接插入翼突孔,深度以2~3 mm为宜,电凝双侧椎动脉,造成永久性闭塞[10]。也可采用钻透第一颈椎小孔的方法(即改良的四血管闭塞法),在直视下直接烧灼双侧椎动脉,成功率几乎100%。24 h后用乙醚浅麻醉大鼠(也可在清醒状况下手术),颈部常规消毒,打开颈前正中切口,将套在双侧颈总动脉下的备用线结扎,根据实验需求可阻断血液流动10~60 min,松开结扎线后可实行再灌注研究[11]。

1.5三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三血管阻断法[12]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0%乌拉坦1 000 mg/kg腹腔麻醉,经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备用,剪去枕骨腹侧面部分颅骨,用5-0丝线结扎延髓腹侧面上的基底动脉,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的关闭和开放实现全脑缺血再灌流。

1.6颈动脉负压分流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颈动脉负压分流法[13,14]制模:采用水合氯醛腹腔麻醉(350 mg/kg),取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左右颈总动脉及右颈外动脉;另取左侧腹股沟部切口,分离左股静脉并置管与输液器相连,从左股静脉注入肝素(180 U)后缓慢注入生理盐水;用微动脉夹夹闭两侧颈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