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陈原)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社会语言学》书评
【摘要】陈原的《社会语言学》一书是对其《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续篇和发展,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该书主要围绕着“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和“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这两个主题展开论述。论证有力,材料丰富,部分观点新颖独到。对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字】社会、语言、变化
陈原的《社会语言学》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与往常很多语言学著作的枯燥晦涩不同,这部作品是作者为非语言专业的读者而作,跳出了传统语言学和教科书式表述的框框,因而深入浅出,阐述学术问题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交际工具、思想的直接现实、信息载体兼信息系统为出发点,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该书第十章“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与第十一章“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是全书论述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照我的理解,这门学科一方面应当从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察语言的变异,另一方面要从语言的变化或‘语言的遗迹’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①最后简单地提及模糊语言的问题,另外对《社会语言学》也有所补充。
一、社会语言学的定义
由于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兴起的时间不长,而且处在不止一种学科的邻接境地,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或范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界说。
关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作者在书中仅对美国语言学家布赖特在《社会语言学》中提出的“共变论”②展开了讨论,避免对各家定义逐一介绍的繁复,观点鲜明。“共变论”的主要意思是说语言和社会一样都是变数,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社会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而社会语言学正是研究这两个变数的相互关系。与传统语言学着重解决语言本身构造和语言本身诸要素的规律研究不同,社会语言学更注重研究在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中语言的运动过程。
二、社会语言学的出发点
与很多同类的语言学教材一样,该书前四章也逐一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出发点,分别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信息载体兼信息系统”
1、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人类的语言是有意识有语义的。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是表达感情的信号,甚至可以说,人类的语言本身更多是逻辑推理的产物。因此,语言学不是一种自然现象,也不是一种生理现象。
在论述语言不是一种心理现象时,作者是这样说的:“人碰到一种能引起强烈心理活动的场面(例如恐怖场面)时,并不一定导致语言活动,心理活动不能导致语言活动,语言从而很难说是一种心理活动。”我认为此观点有失偏颇。“心理活动不一定导致语言活动”,“不一定”是“不确定,但有可能性”的意思,然而作者在后面的论述中却否定了这种可能性。我认为可以说是“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
在这里,作者还反驳了波格丹诺夫《社会意识学大纲》中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的上层建筑而存在的观点。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社会意识形态,但就语言而言,没有一次社会大变革带来了语言上的巨大“革命”,而是代代相传,为新的社会制度服务,其中发生的变化对整体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社会革命不能改变语言,因此语言是而且只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为社会(社会成员)服务的工具。
2、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首先,任何动物都不会讲分音节的有声语音,因此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独有的进行交际的工具。其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能完全摒弃语言(包括分音节的有声语言和书面化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别的作为交际工具。因此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
一切名词都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或动作,通过人的外部感觉器官,反映到人脑中,最后概括成概念。而语言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产生,因此思想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从而我们可以推断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4、语言作为一种信息系统
语言本身是信息的载体。作者在该书第四章从信息论出发,阐明了语言作为信息系统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社会语言学所着重研究的。如词典的释义必须依循“以最少的字数,传达最大信息量”的原则。
5、语言与思维的若干问题
该书在进入主题之前简要介绍了语言与思维方面的若干问题。例如:“手势语言和‘原始语言’”、“阶级语言”、“语言论争的社会意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等等。
三、主题㈠: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变化
著名城市方言学派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曾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基本问题,是由于有必要了解某人(1)为什么(2)说某种话(3)而提出的。”④而研究这三个变量就是要探明语言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形成变异的问题。作者以现代汉语在解放后所起的变化为例加以阐述。
1、语音变异
语音的变异是比较缓慢的。解放后,由于大力推广普通话,语音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普遍性变异。现代汉语在解放后语音的变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由于大力推广普通话,各大方言区的社会成员讲普通话和听普通话语音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方言的音值受到影响。部分方言区的某些字词常常带有普通话的语音。
⑵由于大力推广普通话,加上现代信息传递手段的广泛应用(主要是电台或电视),方言区某些汉字的读法有离开原来的土音趋势,而倾向于采用普通话读法。
⑶普通话的词尾“儿”化音逐渐减少,导致其在书面语中几乎消失。如地道的北京方言
存在着大量“儿”化音,但在书面语中,则极少有“儿”的出现。
2、语法变异
语法变异也是缓慢的。但是有些变化也不难察觉。例如解放后由于大量翻译俄语电讯和文章,而俄语不用冠词,汉语也出现省略定冠词的现象。在社会交际中,当所指为既定事物,交流双方都了然于胸时,通常会省略定冠词。又如解放后在科学著作中经常出现的“当且仅当”的用法,这是直接从外语翻译而来的。
3、语汇变异
语汇的变化相对于语音和语法是比较显著的。当社会生活出现了新的事物,语言中就会迅速出现与此相应的新语汇。(这里的社会生活既包括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变化,又包括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语汇变异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方式:
⑴创造新词
我认为时下流行的“剩女”就是个极好的例子:现代都市女性中,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未婚的大龄女青年。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剩女”为汉语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