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3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
2.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出现了曲折,但敢于正视错误并及时纠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那么,改革开放是如何起航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老师:十年文革结束了,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归纳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问题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材料三:“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
——《<文化大革命>简史》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
2.老师:感谢以上几个小组同学分享的答案,老师把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总结为以下几条(1)坚持两个凡是(2)以阶级斗争为纲(3)国民经济损失巨大,中国世界的差距日益拉大3.老师: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何去何从?思想界传来一个声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示多媒体课件),阅读教材找出这次思想大讨论的意义和性质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问题的答案,派出代表展示本组的答案,老师总结归纳4.老师:感谢以上几个组同学的答案,老师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归纳为以下几点(1)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培养学生形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2.观看视频材料等形式展现历史,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等,以对历史的感悟和反思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增强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
3.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对“两个凡是”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改革开放视频教师:这段视频向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历史巨变,沧海横流,曲折壮阔,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指引下踏开了一条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从何时起航的,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四十多年前,一起学习那个春天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教师:十年文革为国家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回顾之前所学,文革带来了哪些危害?生:损失大量财产、大批干部蒙受不白之冤、10年没有高考。
师:文革对中国人来说就像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有没有到来?粉碎四人帮后,社会发展依旧处在徘徊期,当时的人们最迫切的愿望会是什么?生: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师:然而,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是什么态度呢?阅读课本,寻找答案生:两个凡是方针。
师:当时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这两个凡是方针还在哪里发表?生:《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教师:这三个媒体代表了党中央的声音,因此,当两个凡是方针提出后得到了普遍的宣传,这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为什么会不满?你怎样看待两个凡是方针?会造成什么影响?生:这仍然是在搞个人崇拜,是文化大革命的遗毒。
导致国家出现徘徊局面,同时阻碍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大量冤案的彻底平反。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文字简练,逻辑严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基本知识。
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及其意义,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记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了解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的具体过程和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
2.案例教学法:运用典型的事例,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中的重要作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出本课内容。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课,重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本课上承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启本单元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从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历史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不强,需在本学期加以巩固和提高,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通过利用视频、图片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创设历史情境,以史为鉴,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契机使某些同学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能用时间轴来建构时空观念,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感知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间的联系五.【学习新课】【导入】温故知新,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和失误”,文革结束后我国的现状,导出新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活动1】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圈画知识点,标记疑难问题。
【活动2】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教师播放图片和材料,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伟大转折点展开,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转折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认识历史转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当下、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及其意义。
2.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历史转折点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转折的意义。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历史事件时间轴、思维导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转折点,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让学生对这些事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程与方法】1、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归纳“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2、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
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2、教学难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剧素材;学生活动视频;相关教学视频四、教学思路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我校打造“自能高效课堂”特色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按照“自能预习”→“自能探究”→“自能拓展”的思路,贯穿以情景剧、展现学生学科能力的活动视频、历史人物的介绍,力求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与情景化。
本课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那么,大家想知道40年前,我们的学校附近的这些地方是什么样子吗?(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知长沙四十年的变化,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对比,大家无不惊叹于40年间日新月异的变化。
那么,这四十年的巨变是从哪里起航?放眼于整个中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使得当时的中国命运出现了重大转折呢?我们进入第7课的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时板书)【讲授新课】教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是哪一事件促使当时的历史出现重大转折的吗?学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首先,就让我们一同来探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听诗歌朗诵,提问:诗歌中说1978年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在那一年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又在哪呢?导入课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播放影音资料,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扫尽残霾——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提问:文革结束后,人们最盼望的是什么?让学生结合材料提炼答案,并请学生展示答案,老师总结:平凡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是当时人心所向。
2.老师再问:当时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了什么方针?学生回答:“两个凡是”方针。
3.教师出示图片材料:教师提问: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的这篇社论的标题是什么?这个“纲”说明还是以什么为纲?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仍是什么?由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
4.出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教师提问:你认为“两个凡是”对吗?它的实质是什么?坚持“两个凡是”会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作答。
5.教师再问:面对这样的精神枷锁,人们应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出示材料:《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材料节选。
引导学生通过解析材料得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解这次大讨论的性质及影响,理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当时的报纸的原文和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文字信息获取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课本的知识和实际的历史事件相结合。
从中明白是两个凡是阻碍了人们追求真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从而理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峰回路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过渡语:接下来,中国历史将迎来怎样的转折呢?播放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并结合材料和课本第37页课后活动第1题,按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内容,并随机请学生来完成内容填空。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掌握了我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意义和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转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难点: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和发展。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4.对比分析:运用历史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明确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2.辅助材料:相关历史事件、案例、图片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历史时刻,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列强的扩张和争夺疆土的紧张局势,为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创造了条件。
②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其对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和中国人民抗争反侵略、追求独立和强盛产生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发展学生掌握历史层次感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能力。
②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③发展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3、情感目标使学生掌握民族自豪感和珍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末民初国际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让学生感受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教学过程(50分钟)1、教师讲授:清末民初国际形势(10分钟)要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世界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列强为了抢夺殖民地和疆土,纠缠在仇视和嫉妒的矛盾矩阵中。
这场有可能引爆的风暴,最终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苗。
2、小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5分钟)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参战国及其联盟、战争形势、战争的影响等内容。
3、教师点评(10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摘取出一些需要指出的要点进行点评。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历史的转折、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等等。
4、教师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5分钟)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全球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场无休止的屠杀,战争期间双方伤亡惨重,不仅带来了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也给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此外,这场战争对于世界政治和军事格局的重塑,以及对于国际法的发展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伟大历史转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现象,不能深入揭示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伟大历史转折;掌握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伟大历史转折。
2.难点: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基本史实。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过程。
4.激情演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基本史实。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课,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最光辉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
本课上承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下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教材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凡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正确评价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文革”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我党纠正错误、开拓创新的根本思想路线,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的历史思维能力。
2.从“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认识到党的伟大,培养爱党情怀;通过了解邓小平关键时刻的高瞻远瞩,初步了解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1.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历史意义。
2、了解拨乱反正的表现和成果。
3、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的伟人又是谁?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你们知道这一历史巨变是从哪里起航的吗?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使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展示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二)合作探究:问题:文革结束后,人们最迫切的要求是什么?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概括总结。
回顾:“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说说你认为“两个凡是”的方针正确吗?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生1:“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十年“文革”给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政治上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经济瘫痪;社会秩序混乱、工厂停工、学生停课┄┄生2:“两个凡是”的方针不正确。
伟人的话并不是每句都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两个凡是”方针的错误。
师:1977 年2 月7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既然“两个凡是”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就应该是以“完整准确的毛泽东思想做指导”,这个“完整准确”是指用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实质来统摄毛泽东思想的整个理论体系。
而不是指毛主席的“每句话都对”、“绝对正确”,更不是说毛主席的每个具体论断或决策都是绝对不能动的。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重点是讲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学生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转折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掌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转折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转折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备好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实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历史转折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改革开放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的气氛,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呈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重点讲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部编历史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市一等奖】优质教案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与历史意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二、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四、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厉害了我的国》预告片,学生用一句话谈感受。
教师:我与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观后感,那就是这部纪录片用厉害的事实为这个厉害的国家,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表达,将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用美学的风格娓娓道来,而这些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要从一个具有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说起,那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2、讲授教师设问:“转折”如何理解?学生回答教师:转折意为事物的变化,首先来探究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1)背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4页到35页,完成ppt上的内容(五分钟后)逐一回答教师:详细讲解设问:(PPT 阅读资料,由此得出什么结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左倾错误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严重的十年,政治上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遭到极大的削弱,大批干部惨遭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的践踏,经济上国民经济损失近5000亿元,教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思想上极端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严重泛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遭严重毁弃学生回答:文革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教师: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但是现实是怎样的呢?学生:角色扮演带有感情色彩的来读一篇日记,总结出但是人们对现实的迷茫和徘徊教师:但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左倾错误继续束缚人们的思想,如何给予有力的回击,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篇现实性和针对性极强的理论文章,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束缚,首先在思想和理论上让人们耳目一新,因此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的进程,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以及邓小平南巡谈话等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 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等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进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等内容。
2.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进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改革开放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2.呈现(10分钟)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和国家命运的挑战。
3.操练(15分钟)讲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两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具体内容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
2.难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教材,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历史转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具体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伟大历史转折的掌握情况。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
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2.教师简要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请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示:(1)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教师展示图片并做总结:
从核心内容来说: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
5.引导学生思考: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提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
提示:可从会议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
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教师简要介绍:拨乱反正的背景。
2.教师讲述: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提出问题:“文化大革命”中许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成反革命,遭到迫害,我们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提示: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迫害致死。
4.教师指出: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各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5.引导学生看课本,简介:拨乱反正的结果。
6.教师总结: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三、课堂总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从此,我国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体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可以联系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们要分析、掌握技巧:a.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b.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授“鱼”,还要授之以“渔”;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其知道所以然。
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