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00.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一、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明确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3.识记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及其物理量的意义4、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5、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预习指导1.认真阅读教材,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提出的背景,以及三个定律的联系。
2.结合教材,完成学案三、知识体系参阅全程复习方略牛顿定律及教材四、例题解析例1: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B. 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C. 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D. 以上说法都不对例2: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光滑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面放一光滑的小球m,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无法判断例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例4.沿平直轨道运动的火车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拴着一个小球,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当旅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长时,对火车的运动状态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火车向右方运动,速度在增大B.火车向右方运动,速度在减小C.火车向左方运动,速度在增大D.火车向左方运动,速度在减小例6.在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火车的车厢内,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o角,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kg(g取10m/s2,sin37o=0.6)求:车厢的加速度。
例7: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例8:如图所示,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定滑轮装置将质量为m=40 kg的重物送入井中.当重物以2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时,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10m/s2)()A.200 N B.280 NC.320 N D.920 N。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构成了经典力学的核心。
而本节要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又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乃至整个动力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教材把本节安排在第六章的第一节,前面五章的内容分别是运动学和力学知识,这样安排就把学生由表面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物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运动的思考中来,且符合高一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
本节的特点是教材内容以大量的文字陈述,没有涉及到数学计算,着重物理学史教育、理想化实验思想和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的熏陶。
于是,根据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理解,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①知识与技能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3、明确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性。
2、通过介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已经学习过,但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次上,在高中阶段学习中,除了要保持新鲜感,还需加大思维强度,注意知识的深化和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的教育,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学法及依据“教学有方,但无定法”。
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本课时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与“科学推理”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总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教学程序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第 1 篇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熟悉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就需要讨论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讨论: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商量物体间的作用是互相的,性质是相同的,同时发生的;二是通过试验定量地得到反映互相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二〕、同学分析高中同学已经有肯定的辩别力量,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学问假如简洁重复,则同学对此不太关注、不感爱好。
因此,一开头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留意力,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引发同学"思维冲突',设法采纳各种试验,让同学熟悉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育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体验讨论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准确含义;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分;二、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力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动作。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请大家竞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然后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感受,两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通过分析拍巴掌后手会疼,而且两支手都变红了,说明两手间存在作用力,并且是互相的。
师:那么同学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预报同学可能的回答:书放在桌子上,书对桌子有压力,桌子对书有支持力。
杯子落到地上,杯对地有作用力,地对杯子也有作用力。
人走路时,脚蹬地,地对脚也有作用力从上面的现象我们知道,每种现象中存在的力都是互相的。
那么,假如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特点呢?演示试验1:把薄的轻木板放在并排的玻璃管上,然后把玩具小车上紧发条,并轻轻按在木板上,问:手一松,当手离开小车时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师生:车在向前运动的同时,木板向后运动,并且同时停止,经过仔细分析后得出,车之所以向前运动是木板给它一个向前的力,同时车给木板一个向后的力,这两个力的性质一样,都是摩擦力。
高中物理牛顿规律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牛顿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
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 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3.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牛顿运动规律的三个定律
难点:理解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和实验器材
2. 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牛顿运动规律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物体的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正文(40分钟)
1. 牛顿第一定律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惯性定律,举例说明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2. 牛顿第二定律的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单位和方向,引导学生理解F=ma,通过实验和计算练习加深学生对此定律的理解。
3. 牛顿第三定律的讲解:讲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动力学的能量守恒原理”。
三、练习与应用(10分钟)
对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相关思考题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牛顿运动规律的三大定律有了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和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下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三物理总复习教案三、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课时:牛顿运动定律一、知识要点:1.牛顿第一定律:①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一切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
(是物体的固有属性)③惯性只决定于物体的质量,而与物体受力和运动无关。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方向相同。
表达式:F 合=ma (F 合与a :统一于同一物体、同时产生、相同方向)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
物体的加速度就是这几个加速度的矢量和。
3.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定是同一种性质二、例题分析:1.火车在水平的长直轨道上匀速运动,门窗紧密的车厢里有一位旅客向上跳起,结果仍然落在车厢地板上的原处,原因是:【 】A.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使他与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一个向前力,使他与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在跳起前、跳起后直到落地,沿水平方向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D.人跳起后,车仍然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回地板后确实偏后一些,只是离地时间短,落距离太小,无法察觉而已2.用F=99N 的力向上提重G=100N 的物体,如图所示,没有提动。
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合力为1N ,方向向下,所以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1ND.物体受到的合力为1N ,产生的加速度太小,人们察觉不出来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三个水平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
现使水平向右的力F 1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和方向,而其余力保持不变,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指出何时加速度最大?何时速度最大?4.轻弹簧连两个小球A 、B 质量分别m 1为和m 2,用细线悬挂而静止,(1)线中及弹簧中的拉力分别为多大?(2)剪断细线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5.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为使质量为m 的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共同向右匀加速运动,则斜面的加速度应为多大?此时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多大?三、巩固练习:1.一个质量为0.5kg 的质点,在几个恒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一、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惯性的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2、难点:惯性的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三、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惯性①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②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③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物理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同”和“三不同”四同:(1)大小相同(2)方向在同一直线上(3)性质相同(4)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三不同:(1)方向不同(2)作用对象不同(3)作用效果不同重点难点突破一、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建立惯性的概念,即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对力的概念更加明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即不能由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而推理和总结出来的.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仍可以匀速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原因,也就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是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惯性不是一种力,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外部因素,惯性则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阻碍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内部因素.3、惯性的表现: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表现在维持原运动状态不变,即反抗加速度产生,且在外力一定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加速度越小.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的思维抽象、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物体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F=ma.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2、判断一对力是否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看作用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看产生的原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相互性和异体性,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典例精析1、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例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难以确定是否相碰,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解析】两个小球放在光滑的小车表面上,又不考虑其他阻力,故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两小球仍然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永远不相碰,只有B对. 【答案】B【思维提升】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时,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关键,如果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同理可知,如果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在这一方向上的运动状态(即速度)保持不变.2、对惯性概念的理解【例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解析】从惯性的角度去考虑瓶内的气泡和水,显然水的质量远大于气泡的质量,故水的惯性比气泡的惯性大.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水保持向前运动的趋势远大于气泡向前运动的趋势,于是水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水将挤压气泡,使气泡相对瓶子向后运动.【思维提升】分别考虑水和气泡的惯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也就是运动状态更不易改变.【拓展1】在上题中:(1)若在瓶内放一小软木块,当小车突然停止时,软木块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2)若在瓶内放一小铁块,又如何?【解析】(1)由于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同体积的水质量大于木块的质量,水的惯性比木块大,木块将相对于瓶子向后运动.(2)由于同体积的铁块质量大于水的质量,铁块的惯性比水大,所以铁块相对于瓶子将向前运动.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例3】如图所示,在台秤上放半杯水,台秤示数为G′=50 N,另用挂在支架上的弹簧测力计悬挂一边长a=10 cm的金属块,金属块的密度ρ=3×103 kg/m3,当把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平稳地浸入水中深b=4 cm时,弹簧秤和台秤示数分别为多少?(水的密度是ρ水=103 kg/m3,取g=10 m/s2)【解析】金属块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金属块静止,故有F T=G-F浮又因G=ρa3g=30 N,F浮=ρ水gV排=ρ水ga2b=4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水对金属块的力与金属块对水的力都为4 N,F T=30 N-4 N=26 N台秤的示数由于浮力的作用力增加了F′=4 N,所以台秤的示数为F N=G′+F′=54 N 【思维提升】类似此类问题要紧抓一对平衡力以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结合它们的区别、联系一一分析.【例4】关于马拉车时马与车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拉车而车未动,马向前拉车的力小于车向后拉马的力B.马拉车只有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C.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无论车是否运动、如何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解】C;马拉车加速前进,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由此而得出结论: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错因】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象,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车随马加速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正解】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而与马车的运动状态无关,故A、B、C错误,D 正确.【答案】D【思维提升】生活中有一些感觉是不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课外作业:1、如图所示,一个楔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M上表面水平且光滑,下表面粗糙,在其上表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楔形物体由静止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B).A.沿斜面方向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2、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作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笛卡儿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3、如图所示,在匀速前进的磁悬浮列车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且小球相对桌面静止.关于小球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A.若小球向前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B.若小球向后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C.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前滚动D.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后滚动4、如图所示,乘客在公交车上发现车厢顶部A处有一小水滴落下,并落在地板偏前方的B点处,由此判断公交车的运动情况是(B)A.向前加速运动B.向前减速运动C.向后匀速运动D.向后减速运动5、如图所示,将一玻璃瓶装水后密闭,并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的中部有一小气泡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突然将瓶子向前推动,使其在桌面上向前运动一段后停止,可看到气泡相对瓶子的运动情况是(C)A.向前B.向后C.先向前,再向后,最终回到原来位置D.先向后,再向前,最终回到原来位置6、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提出了惯性的概念C.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D.牛顿第一定律既提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又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7、在某停车场,甲、乙两辆同型号的车发生了碰撞事故。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5篇)牛顿第肯定律教案(5篇)牛顿第肯定律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2.了解牛顿第肯定律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牛顿第肯定律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本节教材的处理时特意把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直接放在课前预习栏目中,让同学课前先去预习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围绕这个主题,通过同学自主学习,把生成的疑问带到课堂上。
课堂内主要通过同学的展现、质疑、点评等互动环节解决预习中产生的疑问,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课前预习及课内探究部分(片段取自导学案)设计如下:一、课前预习1.牛顿第肯定律:一切物体在作用时,它们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包括速度始终等于零的状态和状态。
2.说明:(1)牛顿第肯定律是在大量阅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出来的。
(2)牛顿第肯定律是一种的规律。
二、课内探究活动一观看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
试验1: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下来,到达底部的水平长木板上,观看现象。
现象:(1)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速度会。
缘由: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由于小车受到的作用。
现象:(2)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时速度会。
缘由: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时由于小车受到的作用。
拓展:(3)同一小车在不同高度处由静止状态开头从斜面上运动下来时,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距离是否一样?(4)同一小车在相同高度处分别由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开头从斜面上运动下来时,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距离是否一样?思索与争论:结合(3)(4)谈谈,要使小车刚进入水平木板上时有一个相同的初速度,我们应当怎样设计试验?活动二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跟什么因素有关?请你用手边的试验器材,设计一套试验方案来验证“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试验器材】一个斜面、一块棉布、一条毛巾、一辆小车。
(演示)【学法指导】应用掌握变量法,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发生变化,需要记录哪些信息?各小组设计试验方案:。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2.能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3.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公式和单位。
教学准备:1.教学幻灯片或板书,用于介绍和总结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2.运动学实验装置或视频,用于演示运动实例;3.复习题目,用于巩固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兴趣,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运动案例,例如扔出的物体自由落下、小车行驶等。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扔出的物体会掉落,小车行驶的速度和力的关系等。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处于平衡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其受合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实例演示(20分钟)1.使用实验装置或播放视频,演示一些简单的运动实例,例如小车拉绳、放射性衰变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2.引导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这些实例中的运动问题,例如求物体的加速度、合力大小等。
四、概念巩固(20分钟)1.出示牛顿运动定律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分别应用第一、二、三定律解决问题,并解释答案的原因。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入其他实际应用,例如汽车运动、物体在倾斜面上滑动等,让学生尝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更复杂的运动问题。
2.分组讨论或小组竞赛的形式,比赛解决一些运动问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总结反思(10分钟)1.小结牛顿运动定律的要点,强化学生对这些定律的记忆和理解。
2.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提问:通过学生对概念的回答和问题的解答,评估他们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掌握程度。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高三复习导学案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谈谈你对一切物体、总保持、外力迫使改变这几个字是如何理解的?)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规律,它是牛顿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推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①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惯性。
②它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惯性:物体_________________或__ ______的性质。
对惯性的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状态无关②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③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和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即反抗加速度产生,而在有外力且大小一定时,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加速度越小。
(4)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是理想条件下物体所遵从的规律,在实际情况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与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等效的。
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物体各种形式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先后之分。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既不能合成,也不能抵消,分别作用在各自的物体上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区别例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B.物体只有处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才有惯性C.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D.只有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说法正确的()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计划课时 2 节
教学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3、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4、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分析推理法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那么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主要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3、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揭示了力的本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
知识点二、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
三无关
①与物体种类无关;②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
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
2、“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内容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对平衡力
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时间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一定同时产生或消失
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大小关系大小相等大小相等
方向关系方向相反且共线方向相反且共线
依赖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力,另一个力依然可以存在,只是不再平衡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同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时的惯性小,在粗糙水平面上时的惯性大
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
D.在“嫦娥二号”卫星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
解析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因此A、B的说法错误;乒乓球的质量较小,可以快速抽杀,即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亦即乒乓球惯性小,C正确;在“嫦娥二号”卫星中的物体尽管处于失重状态,但其
质量不变,因此仍然具有惯性,D错误。
答案 C
规律总结
1、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2)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技巧
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然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
因此,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应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2】(多选)如图2所示,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做“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
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大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受力情况决定的,只有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由于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其效果可以不同。
甲加速前进的原因是甲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大小大于绳子对甲的拉力大小;乙加速后退的原因是绳子对乙的拉力大小大于乙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但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A、C错误,B、D正确。
答案BD
四、课堂练习
《创新设计》第36、37页变式训练1、2、3、4
五、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任何力的产生必须有两个物体,而且力是成对出现的,其中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4、牛顿第三定律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六、课外作业
《4级优化满分练》第三章基础课时6
板书设计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2.意义
3.惯性(1)定义 (2)量度 (3)普遍性
二、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F=-F′
3、“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教学反思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学生对这一概念理解不到位,仍认为速度大则物体惯性大。
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仍不能很好地区别,今后教学中仍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