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89.00 KB
- 文档页数:12
七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一、地理概念解析地理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本学期的地理学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
二、地球自然环境的特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立体,由地核、地幔、地壳等组成。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的变化。
2. 大气层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等气体组成,大气的厚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变薄。
不同地区的气候由纬度、海拔、陆地形态等因素共同影响。
3. 水文地理地球表面70%以上被海洋覆盖,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人类活动与地球资源的关系1. 土地利用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大片的土地被用于建设房屋和工业用地,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2. 能源资源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但过度开采和使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我们应该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是人类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但矿产资源的开采会造成地质破坏和水土流失,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枯竭和浪费。
四、地球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基础,我们应该保护生态系统,减少污染和破坏,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资源回收利用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我们应该提倡“绿色消费”,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注重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公平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学期的地理学习,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环保意识,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爱的家乡——山东导入在初中地理下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中国各地的地理知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我们中华大地上的一个美丽而又富有特色的地方——山东。
在课程中我们将会了解山东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一起来探索这个魅力无穷的地方吧!一、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东部、黄海之滨,东临渤海,南接江苏,西毗安徽、河南,北靠辽宁。
总面积15.5万平方千米。
山东省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0%以上。
主要河流黄河流经全省西部,是我国的重要河流之一。
二、自然环境1. 气候山东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冬季稍冷,夏季适宜,四季分明。
东部海岸地区气温相对较低,特别是冬季寒冷,温度很少超过零度。
2. 地貌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其地貌特征是以平原、丘陵为主。
山东的山区分布在东南部、以及山东与河南交界的临沂一带。
泰山位于山东境内,是我国五岳中的第一峰。
3. 植被山东省的植被资源相对丰富,以草原、林地、盐渍沼泽等为主。
由于山东地处季风区域,呈现出四季分明,并且降水分配不均,决定了山东的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和温带草原为主。
同时,山东也是重要的果林种植区之一,以苹果、梨、桃等为主要果蔬品种。
三、历史文化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文明和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山东也是中国的道教发源地之一,泰山被誉为中国道教发源地。
山东的文化古迹众多,其中包括春秋时期的鲁国文化和周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孔、墨等人的思想文化等。
四、经济发展山东经济基础扎实,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均在全国省区市中名列前茅。
山东既是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又是商贸服务业发达的省份之一。
其工业重点是机械、电子、化工、钢铁、纺织、食品等领域,拥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山东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内容可以配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内容主要包括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发展等。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为特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东北方言、民俗等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发展。
2.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河流分布、植被类型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东北三省的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地理特征。
3.读图析图法: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素养。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地图等资料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东北三省的典型实例、案例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展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学习过程】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__________省、________省、________省。
2.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______________。
大部分地区冬季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降水集中在_____,冬季降雪较多。
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归纳总结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以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包括三江平原、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
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耕作制度是___________。
2.分析归纳我国东北三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达标检测】1.我国的东北平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河流B.气候C.地形D.土壤2.下列对东北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被称为高原湿地B.“红土地”广布C.是干旱的宝地D.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是()A.山地和平原B.高原和平原C.高原和山地D.山地和盆地4.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大,由此可以断定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A.寒冷干燥B.炎热多雨C.寒冷湿润D.炎热干燥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5、6题。
5.东北平原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是()A.小麦种植面积占绝对优势B.从北向南大致分布春小麦、玉水、水稻C.从东向西依次分布春小麦、玉米、水稻D.粮食作物品种单一6.甲地和乙地的畜牧业类型分别是()A.农耕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B.农耕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C.牧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D.牧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
七年级地理下导学案第___周第___课时课题西北地区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组审核级部审核学生姓名教师寄语学习!永不放弃!努力!做最强的自己!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把握方向1、运用地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类型,西北地区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2、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难点)4、了解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优良畜种,分析贺兰山东西两侧牧场差异的原因。
5、通过对坎儿井的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发展的意识。
重点、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
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自主预习】1.自然环境:(1)位置: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级阶梯。
(2)范围:_________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3)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
西部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4)气候:降水_____,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5)河流:多为_______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6)植被:以_____、_____为主。
自东向西随降水量减少,植被由草原递变为荒漠草原、荒漠。
2.牧业:牧区新疆牧区分界:贺兰山内蒙古牧区畜种新疆_______、伊犁马_______、三河牛成因降水_____,地表多戈壁、沙漠,山地降水较多降水_____,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草场高山草场_________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3.灌溉农业:灌溉农业区新疆绿洲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水源_____________、地下水_____水发展农业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___特色农产品瓜果(如_______、_____等)、长绒棉【合作探究】1、西北自东向西的植被及形成这样的原因:2、西北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3、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新疆棉花生长和采摘有利条件(发展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4、易错点:(1)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 但也有外流河,如额尔齐斯河。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内容包括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发展等。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三省的基本地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中国的地理分区知识,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
2.掌握东北三省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培养学生对东北三省区域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
2.东北三省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东北三省的区域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东北三省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东北三省的区域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东北三省的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3.案例教学材料。
4.小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东北三省会有这样的特征。
2.呈现(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导学案 第___周第___课时课题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 型 新授 主备人备课组审核级部审核学生姓名教师寄语学习!永不放弃!努力!做最强的自己!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感受并总结我国显著的自然地理差异。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重点)3.阅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
(难点)重点、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
【自主预习】 1.自然差异:(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_____。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___。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_____。
2.人文差异:(1)农业分布: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_________。
(3)经济发展水平分布:东部___,西部___。
3.秦岭—淮河一线: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合作探究】1、秦岭——淮河是哪些重要地理事物分界: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和D_________。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 __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主要农作物_____、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等_____、棉花、油菜、甘蔗等主要交通方式 _____运输 _____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_____,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___,墙体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Ⅰ大致与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Ⅱ与我国地势第___、第___级阶梯界线吻合Ⅲ大致与我国1月____等温线和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拓展延伸】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以及划分的主导因素【当堂反馈】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景色指的是下列哪个省区冬季的景观( )A.黑龙江省B.海南省C.台湾省D.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2.下列几幅图,反映我国南方地区特征的是()综合题:1.指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材,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我国地理知识的一次重要补充,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各地区的特点。
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塔里木盆地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内容来增加对该地区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以及相关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知识还需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对我国各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形成。
2.塔里木盆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环境保护。
3.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塔里木盆地相关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等。
2.收集一些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实际案例,用于案例分析。
3.准备一些关于塔里木盆地的问题,用于问题驱动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等,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塔里木盆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实例,总结出相应的经验教训。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背景、经济特色和人文风情,培养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下时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省区的地理位置,对我国大陆的地理位置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香港和澳门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购物和美食,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了解这两个地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背景、经济特色和人文风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宝岛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背景、经济特色和人文风情。
2.难点:从地图中获取有关香港和澳门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片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从地图和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香港和澳门的地图、图片、案例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香港和澳门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香港和澳门被称为“东方明珠”?2.呈现(10分钟)展示香港和澳门的地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两个地方的位置。
然后,通过图片和案例资料,呈现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背景、经济特色和人文风情。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从地图和图片中寻找答案。
例如: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在哪里?它们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背景、经济特色和人文风情。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的发展对我国有什么意义?如何看待香港和澳门的特殊地位?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背景、经济特色和人文风情。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全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方地区是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内容包括黄河流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涉及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工业、城市和民俗等人文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现象和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北方地区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综合理解和分析。
此外,学生对于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来拓展视野和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
2.掌握北方地区的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情况。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2.北方地区的人文特征和民俗传统。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片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利用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材、图片、地图和案例材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
3.准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相关指导和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提出本章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对于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介绍,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通过图片和地图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3.操练(20分钟)对于北方地区的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和民俗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巩固学生对于北方地区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设计人:亓云峰目录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日本第二节 东南亚第三节 印度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日本一课时我的学习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2、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4、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我的学习过程一、生活引入1、每课一诵(3分)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2、引例(题目)..................?(2分)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二、基本功训练1、知识点学习(8分)读图,完成填空:⎪⎪⎧、美国隔海相望。
、D 、C 、B 与A 地处热带和北温带,属东半球,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位置2、知识点演练(8分)[探究题活动1]:(版面2)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高效率管理。
高素质劳动力,发达科技,便利海运,:有利市场狭小。
煤炭等)贫乏,石油,国内矿产能源(铁,:不利发展条件文化特色。
又有传统, 既有东西兼融,:文化(国花)。
赏, 吃, 说日语,穿黄种人,居民:大和民族,居民与文化名古屋。
神户,大阪,横滨,千叶,东京,:主要港口北50千米。
新兴科学城,距东京东: 。
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奈良心。
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首都东京:最大,主要城市每小时。
高速铁路,200公理:新干线沿海航运及高速公路。
七年级地理下导学案第___周第___课时课题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组审核级部审核学生姓名教师寄语学习!永不放弃!努力!做最强的自己!学习目标1.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能够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重点)2明确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特征,学会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重点)3.结合农牧业的地区分布图,找出本区的主要牲畜和种植业区,学会分析青藏地区特色农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重点)4.知道本区的饮食习惯与传统民居,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重点)5通过对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业发展的认识,正确评价本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不足。
重点、难点青藏地区行政地区自然特征【自主预习】1.自然特征与农业:(1)世界屋脊。
①位置、范围:位于我国_____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②地形地势:地势高耸,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_________”之称.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候特征:冬寒夏____,年温差___,日温差___。
青藏高原突出的自然特征:_______.④河湖:是______、______、______、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______湖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
(2)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①高寒牧业。
牧场类型特殊高原环境优良畜种_____牧场高寒、缺氧、低气压等_____、藏绵羊、藏山羊②河谷农业。
a.主要农业区:___________谷地、_____谷地。
b. 河谷发展农业优越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主要农作物:_____和小麦。
青藏地区特有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③生活习惯。
a.饮食:_____、牛羊肉、_________酒,_______茶。
b.服饰:_____。
B.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具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牲畜是牦牛C.青藏铁路很多地方采用了“环保桥”,主要目的是节约土地资源D.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2、(2014·济宁学业考)读青藏地区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学习目的】1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 .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学习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学习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二、新课导入阅读课本回答:1 .地理区域的划分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2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3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按什么划分的?4 .尝试划分区域活动P3第1题。
5 .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有关系吗(活动P3第2题)?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山脉)、____(河流)一致。
2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_____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__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4 .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_____、_____和_____等。
5 .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势最高的是_____地区,地势最低的是_____地区。
二、选择题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一条年降水量线最接近?()A、200mmB、400mC、800mmD、1600mm2 .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差异B、地形差异C、河流差异D、植被差异3 .从区域的角度看,既是行政区域又是经济区域的是()A、青藏高原B、山西C、深圳D、山东半岛4 .下列区域中属于同一尺度的是()A、深圳、广东B、北京、重庆C、香港D、西藏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5 .我国四大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6 .北方地区不包括哪一个省?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浙江省7 .云南省位于的温度带是 ( ) A、亚热带 B、温带 C、寒带 D、热带8 .上海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9 .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 ( ) A、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10 .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三、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 .将图中大写英文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 、南 方 地 区, B 、_____________地区, C 、_____________地区,D 、_____________地区。
2 .图中C 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 D 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
3 .A 、B 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是_______岭―_________河一线, 【要点归纳】1 .不同的地理区域;2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拓展练习】活动P5——6第1、2、3题 【总结反思】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学习目的】 1 .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 .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
3 .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的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它们是如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
进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关念。
【学习重点】南方和北方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学习难点】应该让学生懂得我国南、北方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区域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景观差异。
如:北方区域内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而东北林海雪原中也有白雪覆盖的亚寒带针叶林;南方区域内以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而海南岛也有热带风光。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二、新课导入1 .想一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差异?通过学习P6页——8页内容后,考考你会做以下问题,祝你好运!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分 界 线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一线。
2 .我国北方地区有两大著名的平原,它们是_____和_____。
3 .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
4 .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____0℃,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___0℃。
二、选择题1 .下列河流中,不流经北方地区的是()A、海河B、黄河C、辽河D、塔里木河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 .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四川盆地D、山东丘陵4 .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5 .造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人为因素D、气温和降水6 .关于北方地区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A、四季如春B、全年高温多雨C、全年干燥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7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一线B、大兴安岭C、巫山D、武夷山8 .下列地形区、山脉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阴山、东北平原C、山东丘陵、松嫩平原、D、小兴安岭、云贵高原9 .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是()A、山地、丘陵为主B、以盆地、高原为主C、平原、盆地为主D、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要点归纳】1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方面有那些差异(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和植被等);2 .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差异主导因素是气候;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人文方面有些什么差异(耕地、耕作制度、农作物、生活习惯、交通运输、娱乐活动等)4 .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人文差异主导因素是气候。
【拓展练习】活动P8页第2题;【总结反思】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 .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人文差异;2 .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的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关念。
【学习重难点】南北方的耕地类型、饮食习惯、文化传统、体育运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导学指导】通过学习P6页——8页内容后,完成练习:A、东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2 .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差异B、地形差异C、海陆差异D、技术差异3 .过去的“北大荒”,如今的“北大仓”,指的是()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4 .北方地区的中学生寒假长,主要原因是()A、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B、寒假时间长是为了充分的休息,有利于健康C、学生喜欢放长假D、当地政府规定的,为了让学生好好过年5北方地区多旱涝灾害的原因是()A、冬季气温低,河水结冰B、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汛期排洪不畅C、没有防旱、防洪措施D、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在夏季6 .南方地区的居民屋顶坡度较北方地区大,原因是()A、主要是突出居民的居住功能,外表显得气派豪华B、这是由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C、主要是由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决定的D、这是由于南方地区的河流密集,和网密布坚定的7 .北方地区居民的主食是()A、大米B、小米C、面食D、玉米8 .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多高原、山地B、能源不足C、劳动力资源不足D、水资源紧张【要点归纳】1 .农耕制度;2 .长途运输方式;3 .传统民居。
【拓展练习】课本P10第3题【总结反思】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 .知道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西北地区在地形上的特点;2 .知道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有何递变规律及其成因;3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学习重难点】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二、新课导入读课本P11——12页回答:1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是什么?也可以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它们分别指什么?3 .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是什么?4 .西北地区干旱,致使植被由东向西分别是什么?这里河流有什么特点?5 .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东部高原以、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
2 .西北地区河流很少且多为河;西北地区是一个以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的地区。
3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河;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沙漠,位于盆地。
4 .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二、选择题1 . “春风不度玉门关”,所描述的地方应位于我国的()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2 .暑假由呼和浩特火车到乌鲁木齐,沿途看到的景观依次是()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3 .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A、河西走廊、天山山麓B、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C、河套平原、宁夏平原D、柴达木盆地四周绿洲4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A、湟水B、雅鲁藏布江C、塔里木河D、黄河5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是()A、平原、丘陵B、高原、盆地C、高原、山区D、盆地、丘陵6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A、高温多雨B、干旱C、寒冷D、湿润7 . “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所指的省区是()A、青海B、内蒙古C、四川D、新疆8 .西北地区植被从东向西的分布规律是()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草原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荒漠草原——荒漠9 .列依次排列的四幅植被景观图反映了我国()A、从西北干旱区往东部季风区的降水变化B、从西北干旱区往东部季风区的热量变化C、南方地区至北方地区水热状况的变化D、青藏地区山麓至高原面的垂直变化【要点归纳】1 .主要的地形;2 .干旱的原因。
【拓展练习】活动P12页第1题。
【总结反思】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 .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 .能分析青藏地区“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特征;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牧区。
【学习重难点】青藏地区“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特征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畜牧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二、新课导入阅读课本P13——14页回答:1 .青藏地区是一个独特的地区,它有什么之称?2 .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