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专业解读简介本文旨在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专业解读,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标准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美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该部分明确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2. 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该部分详细说明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被列举出来,包括对色彩、形状、结构、比例等艺术元素的理解,以及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 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该部分介绍了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安排。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课程内容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模块。
同时,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观察、实践、创作和欣赏,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4. 学生评价与教学评价该部分阐述了学生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的艺术作品和表现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评价、作品评价和口头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艺术发展情况。
5. 教材和教具的选择与使用该部分提供了对教材和教具选择与使用的建议。
教材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教具的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以提供良好的教学支持。
结论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培养。
通过遵循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美术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解读,如有需要,请参考官方发布的相关文件。
*)。
新艺术课程标准美术解读
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的艺术课
程标准也应运而生。
新艺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首先,新艺术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
指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包括对色彩、构图、线
条等艺术元素的理解和感知。
通过学习美术,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
美的敏感度,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新艺术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教育不仅
仅是让学生学会模仿,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
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进行艺术表达。
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
应该被鼓励尝试各种不同的创作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
独特的艺术作品。
最后,新艺术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艺术作
为一种语言,是学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通过学习美术,
学生可以学会用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传达自己的情感
和观点。
新的艺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总之,新艺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学会画画,更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新的艺术课程标准的引导,相信学生们将能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艺术体验,展现出更多的艺术潜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制定的。
该标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美术课程目标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观察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美学精神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学科内容和要求1.美术识见和知识学生应掌握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西方绘画、中国装饰艺术等的历史和特点。
2.创造性表达和实践能力学生应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能够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并且能够通过合作实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思想。
3.艺术鉴赏和批评能力学生应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艺术评价和意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上,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实践、互动讨论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四、评价体系美术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理论素养。
不仅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要考察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师的角色和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且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力。
六、课程的结构和资源美术课程的结构应合理,选材应多样化,体现国内外艺术成果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方法。
此外,还应利用实践基地、图书馆、艺术博物馆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体验。
七、标准的实施与监测为了确保标准的实施,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同时还要进行考核和监测,以评估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全方位解读本文旨在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全方位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1. 引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为小学美术教育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
2. 标准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美术学科的目标与任务该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美术欣赏能力和美术表达能力等。
2.2 美术学科的基本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小学美术学科的基本要求,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等方面的要求。
研究内容包括绘画、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3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该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素养要求。
这些素养是学生在美术学科研究中应该培养和发展的重要能力。
3. 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策略:3.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标准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进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2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我们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绘画工具、艺术作品、艺术家介绍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3.3 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通过组织艺术实践活动,如绘画比赛、艺术展览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总结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全方位解读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我们能够有效实施该标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注意:本文所述内容均为根据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解读,具体实施时应参考相关教育部文件和指导意见。
*。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引言
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新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深入解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本文档将为您详细阐述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一、核心理念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发展、注重个性、培养创新”为核心理念,强调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个性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四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与实践。
旨在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
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内容划分为“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四个领域,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了不同年级的教学要点。
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五、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与实践。
六、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提出以下实施建议:
1.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优化美术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实现跨学科教学。
5. 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结语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应深刻理解并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2024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对2024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品质,提高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初中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美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认识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分析、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学生应学会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培养审美判断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应逐渐形成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品味,培养人文素养和环保意识,学会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塑造健全人格。
三、课程内容1. 美术基本知识- 美术的历史与发展-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2. 美术技能与表现- 绘画技法:素描、水彩画、油画等- 雕塑技法:泥塑、石雕、木雕等- 设计艺术: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工业设计等- 摄影艺术:摄影原理、摄影技巧、摄影作品欣赏等3.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美术与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的联系- 美术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联系- 美术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四、教学建议1.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实践、讨论、参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美术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开展实地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五、课程实施与保障1. 课程实施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美术教育,确保美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
绘画专业的课程标准可能会因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而有所不同。
以下
是一个可能的绘画专业课程标准的示例:
1. 素描:学习素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线条、阴影、比例、构图等。
通过素描练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 色彩学:学习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包括色彩的构成、搭配、对比等。
通过色彩练习,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3. 绘画材料与技巧:学习各种绘画材料和技巧,包括油画、水彩、丙烯、
版画等。
学生将了解各种绘画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4. 创作与构图:学习创作和构图的基本原理,包括主题选择、创意构思、
画面构图等。
学生将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创意和表达能力。
5. 艺术史与美学:学习艺术史和美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风
格的特性和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艺术史和美学,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和批评能力。
6. 实践项目:学生将选择一个主题或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综合运用
所学知识和技巧完成作品。
实践项目可以是一个个人创作或团队合作的项目。
7. 评价与反思:学习如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之处,制定改进计划。
评价和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自我提升环节。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绘画专业课程标准的示例,具体课程设置可能因学校和教
学目标而有所不同。
美术新课标2023解读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美术新课标2023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美术课程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艺术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文化的传承。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美术新课标2023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课程内容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实施建议与要求为了确保美术课程的顺利实施,美术新课标2023提出了以下实施建议与要求: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2. 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与反馈美术新课标2023强调了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互评、实践评价等。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课程资源与开发美术新课标2023提出了课程资源与开发的建议。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等,同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合美术新课标2023强调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美术课程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文学、历史、科学等,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这种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美术新课标2023强调了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美术新课标2023解读2023年的美术新课标是中国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制定的一系列教学准则和教学目标。
这一新课标的出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将对2023年美术新课标进行解读。
一、课程目标2023年美术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这些目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美术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多个方面。
课程内容不仅注重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理解,以及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美术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四、评价方式美术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绘画作品评价、实践表现评价、综合能力评价等。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和个性发展。
五、课程设置美术新课标要求中小学开设美术课程,并在学校的专业美术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
此外,在中小学的其他课程中,也应融入艺术教育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六、教材建设美术新课标要求编写符合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教材,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材内容应包括丰富的经典艺术作品和现代创作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表现力。
七、师资培养美术新课标要求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养,提高其艺术教育和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美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八、美术教育的价值美术新课标强调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影响。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绘画专业的课程标准
绘画专业的课程标准通常根据不同学校和不同教育机构的需求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绘画专业课程的标准:
1. 艺术史:学习艺术史的发展和影响,了解不同艺术派别和画家的作品,掌握艺术史分析的方法。
2. 艺术基础: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原则,包括素描、色彩理论、构图等基础绘画技法的实践。
3. 解剖学:学习人体和动物解剖学,掌握人体结构和比例关系,以便更准确地描绘人物和动物。
4. 风景画和静物画:学习描绘自然景观和物体的技巧,包括使用不同材料和媒介进行创作。
5. 人物画:学习描绘人物形象的技巧,包括肖像画和人物故事的表达。
6. 色彩理论与应用:深入研究颜料和色彩理论,学习色彩搭配和运用在绘画中的技巧。
7. 实验绘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尝试新材料、媒介和创作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和个人风格。
8. 数码绘画:学习使用计算机软件和绘画工具进行创作,了解
数码绘画的技术和应用。
9. 职业素养: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了解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0. 展览和评论:参观绘画展览,写作和参与评论,了解艺术行业的动态和发展。
这些课程标准可以作为绘画专业教育的基本框架,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会根据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规划。
2023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深度解读】1. 引言美术课程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2023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本标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强调美术教育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为我国初中美术教育指明方向。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1 核心素养的界定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核心素养界定为:审美素养、创意素养、表现素养、批判素养和文化素养。
这些素养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初中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
2.2 课程结构的优化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分为四个学习领域:绘画、雕塑、设计和技术、美术鉴赏。
每个领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美术各领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
2.3 教学内容的更新新课程标准更新了教学内容,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强调跨学科融合。
例如,在绘画领域增加了数字绘画、综合材料绘画等新兴内容;在设计和技术领域,加入了 UI 设计、服装设计等实用技能训练。
2.4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意能力、表现技巧、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理解等方面。
3. 实施建议3.1 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采用项目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2 课程资源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3 教学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4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 结语2023年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俗易懂解读引言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新一代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2023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已正式实施。
本文档将为您通俗易懂地解读这一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课程标准概述1.1 课程性质小学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美术技能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 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绘画、制作和创意表达能力。
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绘画、制作和创意表达能力。
- 创新精神: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精神: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史等方面的了解。
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史等方面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2.1 教学模块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划分为以下四个模块:- 造型·表现: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
造型·表现: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
- 设计·应用:教授学生设计原理,提高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设计·应用:教授学生设计原理,提高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 欣赏·评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欣赏·评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综合·探索:鼓励学生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综合创作。
综合·探索:鼓励学生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综合创作。
2.2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绘画:水彩画、素描、版画等。
绘画:水彩画、素描、版画等。
- 雕塑:泥塑、木雕、石雕等。
雕塑:泥塑、木雕、石雕等。
- 设计: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服装设计等。
设计: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服装设计等。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美术绘画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美术绘画基础。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
1. 前言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美术绘画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任务引领、做学一体的原则,根据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美术基础绘画的相关工作任务要求为依据设置。
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美术绘画基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
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学习美术绘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包括素描表现、色彩表现、速写表现等3个学习任务。
以任务为引领,通过任务的引领融合美术绘画的基础知识,提高美术绘画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数为216学时。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具备美术绘画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美术绘画表现的基本技能,具体达成以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静心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树立科学健康的审美观,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加强艺术修养;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团队学习与实践,主动协助同伴完成任务,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职业能力目标:⚫能运用结构造型的基本法则完成对象素描结构的绘制⚫能运用素描层次的基本法则完成对象全因素素描的绘制⚫能运用构图的基本法则完成组合对象画面构图的设计与表现⚫能根据色彩造型法则完成单体静物塑造⚫能根据色彩基本作画步骤完成组合对象绘制⚫能根据色调的基本法则完成多色调绘制⚫能根据透视的基本法则完成场景或组合对象的速写绘制⚫能根据造型结构基本法则完成静物、人物的速写绘制⚫能运用不同表现工具、材料和技法完成绘画作品⚫能完成绘画表现作品的装裱⚫能根据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3. 课程内容与要求学习任务技能与学习要求知识与学习要求参考学时1. 素描表现1. 素描结构表现●能运用结构造型基本法则对被描绘对象进行形体结构分析处理●能运用结构线条的处理方法对被描绘对象进行形体结构表现1. 素描的工具和材料●了解素描的工具和材料●说出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使用特性2. 素描结构的造型规律●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了解正确的比较观察方法●归纳说明素描表现对象的结构特点3. 素描结构的表现技法●了解结构素描表现的线条长、短、轻、重、粗、细等变化的基本技法●概述素描结构表现的绘制步骤162. 素描明暗表现●能运用明暗造型基本法则对被描绘对象进行形体明暗分析处理●能运用明暗的处理方法对被描绘对象进行形体明暗表现4. 素描明暗的造型规律●记住明暗素描三面五调的明暗层次过度、变化等基本知识●归纳说明素描明暗表现的基本规律5. 素描明暗的表现技法●了解明暗素描表现的涂、抹、擦等基本技法●概述素描明暗表现的绘制步骤323. 素描创意表现●能运用造型基本法则对被描绘对象进行创意设计分析●能根据造型基本法则对被描绘对象进行创意描绘表现●能收集、处理信息完成一张主题创作6. 素描创意的造型特点与规律●记住素描造型黑白灰、虚实等基本特点●了解素描创意的夸张、变形、重构等基本规律7. 素描创意的表现技法●说出创意素描的肌理表现等技法●概述素描创意表现的绘制步骤8. 素描作品的装裱●了解素描作品装裱的材料和工具24●能完成素描表现作品的装裱●概述素描作品装裱的操作流程2. 色彩表现1. 单一对象色彩表现●能运用色彩基本法则完成对单一对象色彩规律的分析处理●能根据色彩基本法则完成单一对象色彩表现图绘制1. 色彩工具和材料●了解色彩工具和材料(笔、颜料、调色板、水桶、吸水布、纸等)●记住色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特性2. 单一对象色彩的基本规律●记住单一对象色彩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等色彩基本知识●记住单一对象色彩亮暗、冷暖变化规律3. 单一对象色彩表现的方法●了解单一对象立体感、质感刻画的技法162. 组合对象色彩表现●能运用色彩基本法则完成对组合对象色彩规律的分析处理●能根据色彩基本法则完成组合对象色彩表现图绘制4. 组合对象色彩的基本规律●记住组合对象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等基本知识5. 组合对象色彩表现的方法●简述组合对象色彩绘制的先整体后局部、先湿后干等步骤与方法●了解组合对象色彩绘制的点、拉、摆、刷、洗等不同技法323. 多色调色彩表现●能运用色彩基本法则完成对多色调色彩规律的分析处理●能根据色彩基本法则完成多色调色彩表现图的绘制●能完成色彩表现作品的装裱6. 多色调色彩的基本规律●记住多色调色彩构成原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基本知识7. 多色调色彩的表现方法●了解色彩调性的高、中、低;冷、暖色调的组织方法●简述多色调色彩绘制对比统一等方法与区分主次的技法8. 色彩作品的装裱●了解色彩作品装裱的材料和工具●概述色彩作品装裱的操作流程243.速写表现1. 静物速写表现●能分析所描绘物体的形体比例和结构空间关系●能根据造型结构基本法则完成对静物1. 速写的工具和材料●了解速写工具和材料(铅笔、炭笔、橡皮、速写本等)●说出速写工具和材料的使用特性2. 静物速写的造型规律●记住速写线条的疏密、主次关系等基础知16快速造型表现图的绘制识●了解静物速写结构特点和透视规律3. 静物速写造型的表现方法●了解速写构图上紧下松、主次分明等特点●记住静物速写点、写等基本技法2. 场景速写表现●能分析所描绘场景的形体结构和空间透视关系●能根据造型结构基本法则完成对场景快速造型表现图的绘制4. 场景速写的造型规律●记住场景速写成角透视的特点与规律●记住场景速写散点透视的特点与规律5. 场景速写造型的表现方法●了解场景速写铅笔、炭笔、钢笔等不同工具的速写步骤和方法●了解速写不同场景和点、写、涂、蹭等不同表现技法243. 人物速写表现●能分析所描绘人物的形体比例结构和动态关系●能根据造型结构基本法则完成对人物快速造型表现图的绘制●能完成速写表现作品的装裱6. 人物速写的造型规律●记住人物速写人物比例(站七、坐五、蹲三)特点等基础知识●了解人物速写站姿、坐姿、蹲姿的不同动态特点●了解人物速写不同动态衣纹造型变化规律7. 人物速写的表现技法●了解人物速写关键部位(头、手等)刻画和表现技巧●说出人物速写的绘制步骤8. 速写作品的装裱●了解速写作品装裱的材料和工具●概述速写作品装裱的操作流程32 总课时2164. 教学活动设计参考教学活动名称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一:石膏几何体结构表现探索1. 探索与欣赏:教师或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三张不同风格的石膏几何体结构画法作品,分析结构素描的特点。
(2023年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一、序言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我国对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2023年版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引导孩子们自由发挥,体验美术的魅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孩子们应熟练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比如色彩理论、构图技巧、素描等,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有效的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运用美术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素描、水彩等方式来表达自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分为五个主题模块:1. 自然这一模块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感知自然的美,体验和自然的互动。
2. 生活这一模块通过实地考察、创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发现和表达生活中的美。
3. 社会这一模块通过集体创作、主题研究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社会,体验和社会的互动。
4. 情感表达这一模块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鼓励孩子们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的互动。
5. 美术欣赏这一模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眼光,形成良好的审美惯。
四、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注重孩子们的参与和体验。
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及作品集的形式进行,旨在全面、准确地反映孩子们的研究情况。
五、总结2023年版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美术教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是我国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绘画专业的课程标准
绘画专业的课程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和地区有所差异,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绘画基础:包括素描、色彩理论、构图、透视、光影等基本
绘画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2.绘画材料与工具:学习各种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掌握各种
绘画工具的基本技巧。
3.人物写生与人物构图:学习人物写生的技巧和方法,掌握人
体结构、比例与动作的把握,学习人物构图的原理与应用。
4.风景写生与风景构图:学习绘画风景的技巧与方法,包括山
水画、静物画、室内画等不同类型的风景创作。
5.静物与逸品:学习绘画静物和逸品的技巧与方法,包括花卉、文房四宝、器具等的写生与表现。
6.创作与表现:学习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主创作能力,开展个性表现。
7.古代绘画与美术史:学习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史、理论、
艺术风格等,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历史与主要流派。
8.艺术欣赏与批评:学习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9.绘画实践与展览:进行绘画实践与创作,组织和参与学校或社会的艺术展览活动。
10.绘画理论:学习绘画的理论知识,包括绘画表现形式的研究,艺术创作理念的探索等。
以上仅为绘画专业的一些常见课程标准,具体课程设置还会根据学校和课程要求进行有所调整。
小学美术新课标(2023年)的详细解读一、课程目标新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主要目标包括:1. 审美情感:通过美术研究,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审美情感:通过美术学习,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2. 创新思维: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实践能力:通过美术实践,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实践能力:通过美术实践,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二、课程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将美术内容分为四个主要部分:1. 绘画: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基础绘画技巧的研究,以及通过绘画表现个人情感和想象的能力的培养。
绘画: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基础绘画技巧的学习,以及通过绘画表现个人情感和想象的能力的培养。
2. 雕塑:包括基础的塑料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以及通过雕塑表现空间和形体的能力的培养。
雕塑:包括基础的塑料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以及通过雕塑表现空间和形体的能力的培养。
3. 工艺美术:包括各种工艺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以及通过工艺制作表现生活美感的能力的培养。
工艺美术:包括各种工艺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以及通过工艺制作表现生活美感的能力的培养。
4. 艺术欣赏:包括艺术作品的欣赏,艺术创作过程的理解,以及艺术创作方法和手段的探索。
艺术欣赏:包括艺术作品的欣赏,艺术创作过程的理解,以及艺术创作方法和手段的探索。
三、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重视学生在美术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研究行为,反映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步。
过程评价: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及绘画部分、设计与工艺、与手工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实践部分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
(二)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美术创作与欣赏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创作与欣赏的表达过程中,来抒发个人的情感。
美术创作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作品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美术创作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会起很好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及绘画部分、设计与工艺、与手工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
因此,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由于我们培养的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与美术专业院校所要求的技能技巧不同。
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浅一些,主要能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本课程开设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及绘画部分、设计与工艺、与手工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掌握必备的技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解读作者:徐军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6年第08期【摘要】课程标准为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标尺。
在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绘画专业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是专任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结合核心课程标准的编制和核心课程的教学探讨,解读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明确专业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江苏中职;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解读【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47-03【作者简介】徐军,江苏省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常州,213000)艺术设计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
江苏省中职教育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坚持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方向,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课程,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成为专任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指导性文件,为教师提供了课程实施建议,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综合的能力素养。
中职美术绘画专业教学主要包括“素描”“色彩”“速写”“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等课程,这些课程均是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本文结合新出台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对其组成部分进行解读,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性质分析把握课程性质,主要是明确这门课程的类型、前后关联和培养目标。
以“速写”为例,其课程性质规定为: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素描”课程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扼要概括表现对象、快速捕捉对象形态的美术绘画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为后续“中国画”和“油画”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中“必修”“专业基础平台课程”阐明课程类型;“在……课程基础上”“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说明该课程与前导平台课程及后续方向课程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具有扼要概括表现对象、快速捕捉对象形态的美术绘画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说明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时与学分分析课程的学时与学分严格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1学时为45分钟。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规定: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
美术绘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素描”为320学时、20学分;“色彩”为213学时、13学分。
“素描”学时要多于“色彩”学时,旨在加强学生的基础造型练习,为职业岗位实践创作打下扎实的基本描绘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分析课程设计是重要的教学活动,如何规划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与要求等是课程设计的关键。
以“素描”为例,引领课程设计思路的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融合美术创作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这就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了核心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与人文内涵拓展整体发展的要求,满足当下学生就业与升学的多平台发展需要,突出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的设计依据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美术绘画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中高职分段培养需要而确定。
课程内容的设计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结合三年制中职学生的特点,紧贴从事中国画、油画方向工作岗位的实际和职业发展需要而制定,突出课程内容与时代的紧密对接,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侧重实践性与职业性。
课程结构编排的设计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以教学模块为主线,根据教学单元设计学习任务,突出造型描绘、色彩塑造、快速表现等职业技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
四、课程目标分析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
美术绘画专业课程目标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参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后应达到的状态和发展水平。
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课程目标为: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Photoshop软件的操作技能,能够对图像进行综合处理,具备一定的图形图像设计制作能力。
依据总体目标,按如下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达成:掌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会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片合成、色彩修饰、绘制图形;会运用Photoshop软件设计制作图文混排的平面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美术绘画专业较强认同感,专业意识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课程目标也是制订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课程内容与要求,循序渐进,剔除一些技能要求过高、与当下学生实际能力不符的课程内容;在要求上,有些课程内容达到“会使用”“具有一定”即可;在课时安排上,偏重基本技能训练与提升。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为例,教学单位“滤镜与图像”中的内容与要求:会使用滤镜“模糊”滤镜组、“渲染”滤镜组、“纹理”滤镜组、“扭曲”滤镜组、“画笔描边”滤镜组、“风格化”滤镜组、“杂色”滤镜组、“锐化”滤镜组、“像素化”滤镜组、“艺术效果”滤镜组;能运用滤镜改善图像。
以模块课程为主,即以模块为中心,每个模块包括若干个教学单元;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根据当下中职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提出相应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兼顾学历提升,强调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色彩”课程模块里,既有共性的“静物写生色彩”“人物肖像写生色彩”,也有个性的“选择性创作色彩”;“素描”课程模块里,有针对学历提升考试的“人物素描”,也有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素描创作”等。
在整个模块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综合职业知识,还养成了核心素养,培养了关键能力,实现了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到综合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实施建议分析美术绘画专业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个部分。
教学建议强调了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行做中学、做中教。
理想的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
而且美术绘画专业的教学在所有的学科教学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
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
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
这样,课标就具有了弹性,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发挥空间。
“素描”“色彩”教学建议里提出“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课程结构、内容和学时”;“速写”教学建议里提出“可将临摹与写生相穿插、室内写生与室外写生相结合开展训练,还可组织学生到自然界中感受客观人物和场景,进行观察、写生,感受自然美”;“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教学建议里提出“可将临摹与写生相穿插、室内写生与室外写生相结合开展训练,还可组织学生到自然界中感受客观人物和场景,进行观察、写生,感受自然美”。
教学评价的本质其实是对教学的过程、行为及结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因此,课程评价也要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论、方法、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重视学生综合发展,在教育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识,以及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评价中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优点,要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来进行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
要把评价多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便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色彩”为例,评价建议是: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挥教师、学生及企业人员多方评价作用;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按照熟练程度、作品完整性和画面艺术表现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评价,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学生的当前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为多次性评价;及时、客观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被评价者的不足,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专业课程标准,通过合理的教材选择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就学生而言,好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视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比如:“素描”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中提出“教材内容应图文并茂,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自主学习”;“色彩”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中提出“教材呈现形式可多样化,美术材料可与图片文本相结合,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要素来源和课程实施的条件来源,要创设体验性学习场景,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即有活动、操作、实践、调查、经历和探究。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应该动脑子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手画、做,体现出身体的参与,实现亲身体验、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比如:“素描”“色彩”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建议中提出“广泛利用校外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私人博物馆及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建议中提出“注重企业生产实践现场的课程资源作用,与广告公司、设计事务所、图文设计工作室、喷绘印刷企业建立工学交替平台”。
七、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些建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更为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江苏省三年制中职美术绘画专业“素描”“色彩”“速写”“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四门课标的制定已经完成,其实际的可操作性还有待检验,需要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