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9
水稻养鱼技术一)稻田养殖的条件与方式一、稻田养鱼的条件:稻田的水源和土质要好,保证在养鱼后不怕缺水,其次是稻田的地形地势保证在雨季中不会被大水淹没,同时要肥料(主要有机肥料)充足,而且要选种耐大肥、茎粗壮不易倒伏的水稻品种。
稻田为作养鱼水体来看,其特点不同于池塘、湖泊等水体,稻田水极浅,一般水深只有1—2寸,最深3—4寸左右,由于水浅,水温受气温的影响甚大,在夏季烈日照射下,有时水温可高达40℃。
在饵料条件方面,稻田中主要是杂草和底栖动物较多。
而浮游生物较少,所以稻田最适宜养殖耐浅水、高温,而又是杂食或草食性等鱼类。
在我们的通常养殖鱼类中,鲤、鲫鱼及草鱼,(当年鱼种)等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因而是主要养殖对象。
有些地区也少量搭配鲢、鳙。
二、稻田养鱼主要分四种类型1.单季稻田养殖鱼:主要放夏花鱼种,一般早稻田中,3 月中旬播种,4月下旬插秧,插后10天左右放鱼苗或鲤夏花或放鲤鱼卵,孵化育苗(田水至少6cm深),当鱼苗长成2cm 时,便挖通田埂,让鱼苗自行游散四周,稻田中,这方式成本低,但鱼产量不高。
2.冬闲田养鱼:它是利用晚稻收割以后到翌年春季早稻生产前的一段稻田休闲期养鱼,也有在水稻插秧后就放鱼,一直养到农历春季前起鱼,冬闲田养鱼,应选择蓄水深、当阳避风、靠近住宅、便于管理的稻田。
冬闲田养鱼,水温低,天然饵料少,除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外,还要投喂菜饼、糠饼、棉饼、熟红薯之类的精饲料。
此外还应搭棚防寒。
(二)养鱼稻田工程建设为了防逃、护鱼、便于饲料管理和捕鱼起水,养鱼稻田而要按要求修建和制备一些简易设备和工具。
一、加高加宽田埂鱼类有跳跃的习性,如鲤鱼有时就会跳越田埂;另外,一些食鱼的鸟也会在田埂上将鱼啄走;同时,稻田时常有黄鳝、田鼠、水蛇打洞穿埂引起漏水跑鱼。
因此,农田整修时,必须将田埂加高增宽,必要时采用条石或三合土护坡。
田埂高度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稻田而定:丘陵地区应高出稻田40一50cm,平原地区应高出稻田50一70cm,冬闲水田和湖区低洼田的田埂应高出稻田80cm以上,田埂顶宽50cm以上。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为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为稳定水稻生产、促进渔业发展,在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是“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升级版。
该技术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改造,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实现稻田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图1稻蟹共作模式(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寒地稻综渔合种养技术于2013年开始在黑龙江省推广,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被遴选为为黑龙江省水产主推技术。
“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35.4万亩,之后推广规模逐年扩大,至2020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HO万亩,比2016年增加210.73%。
2016年,黑龙江省共有8个市(地)、25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之后推广范围逐年扩大,至2020年共有12个市(地)、54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佳木斯市深入挖掘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潜力,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健康持续发展,2019年,佳木斯市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6.8万亩,比“十二五”末增长580%,2020年推广寒地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面积7.5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综合效益显著。
在经济效益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水产品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亩可增产鱼(蟹)2Okg以上,稻鱼共作模式亩增收100元以上,稻蟹共作模式亩增收300~500元。
二是水稻品质提升为农民增加的效益。
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的生态种养结合,提高了水稻安全水平和品质,增加了其科技内涵(有故事可讲),较大幅度提高了部分示范区和辐射区的水稻销售价格,特别是绿色、有机水稻的价格,可提高一倍以上,农民增效非常显著。
浅谈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稻田养鱼是一种集水产养殖和农田种植的复合生态系统。
它利用农田水田的生态环境,通过种植水稻和养殖鱼类相结合,实现了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的双丰收。
稻田养鱼的生态系统优势明显,通过良好的生态循环,不仅为农田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还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减少农业污染,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稻田养鱼已经成为一种理想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及高产养殖技术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稻田养鱼生态系统是一种以水稻为主要植被,鲫鱼、鲫鲤等为主要养殖鱼类的复合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水稻作为主要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系统,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同时释放氧气,为水田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
利用水稻田的生态环境,可以开展鲫鱼、鲫鲤等鱼类的养殖生产,实现了农田的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的双丰收。
在稻田养鱼生态系统中,水稻的生长周期与鱼类的生长周期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
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4个月,而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一般为6-8个月,这就为稻田养鱼提供了良好的时间窗口。
在水稻生长期间,其充足的茎叶和根系系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养殖鱼类则可以有效地清除水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保护了水稻的生长。
在水稻收割后,水稻田的水位略微上涨,适合鱼类生长,同时秸秆腐烂后,释放出大量的有机物质,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促进了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二、稻田养鱼高产养殖技术1. 种鱼选种。
在稻田养鱼中,选择适合养殖的鱼类对于产出和效益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鲫鱼、鲫鲤、鲢鱼等是比较适合在稻田中养殖的鱼类,它们对生活环境要求不高,生长期短,适应性强,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2. 稻田管理。
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合理的水稻田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要合理施肥,充分利用鱼类排泄物和食物残渣,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养分。
稻田养鱼生态种养技术分享一、稻田养鱼的概念与优势稻田养鱼是一种古老而又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将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从概念上讲,就是在稻田这个特定的生态系统里,引入适合的鱼类品种,让鱼和水稻在同一环境下共生共长。
这种模式具有诸多优势。
一方面,从经济效益来看,稻田养鱼可以实现一地两用,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鱼可以在稻田里觅食,减少了饲料的投入成本,养成的鱼可以在市场上售卖,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且,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下的鱼,因为生长环境接近自然,肉质鲜美,往往能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价格。
另一方面,从生态效益来说,鱼在稻田中活动,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杂草等。
例如,鲤鱼、鲫鱼等常见的稻田养鱼品种,它们会摄食稻田中的稻飞虱、螟虫等害虫,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鱼的游动还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鱼的粪便又是天然的肥料,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
这有助于保护稻田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
二、稻田养鱼的前期准备(一)稻田的选择与改造不是所有的稻田都适合养鱼。
稻田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在养鱼期间不会干涸。
一般来说,靠近水源地,如河流、水库附近的稻田比较合适。
稻田的土质也很关键,以保水性好的黏土或壤土为宜。
选定稻田后,需要对稻田进行改造。
要在稻田周围挖掘鱼沟和鱼凼。
鱼沟的深度一般在0.5-0.8米,宽度在0.5米左右,鱼凼的深度要达到1-1.5米,面积根据稻田的大小而定,通常占稻田总面积的5%-10%。
鱼沟和鱼凼的作用是在稻田排水晒田或者施药时,为鱼提供一个栖息的场所。
(二)鱼苗的选择鱼苗的选择至关重要。
要选择适应本地环境、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
在我国南方地区,草鱼、鲤鱼、鲫鱼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稻田养鱼品种。
草鱼可以摄食稻田中的杂草,鲤鱼和鲫鱼则善于捕食昆虫和底栖生物。
鱼苗的规格也有讲究,一般选择体长在3-5厘米左右的鱼苗为宜。
太小的鱼苗适应能力差,太大的鱼苗在运输和投放过程中容易受伤。
水产养殖技术
一、工程化稻田养鱼技术
稻田工程化养鱼技术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
人为措施,既种植又养鱼,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
的一种养鱼方式。
(一)养鱼稻田的选择
凡是面积在1.5亩以上,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
能力强,排灌方便,天旱不干,山洪不冲的田块都可以养
鱼。
(二)田间工程建设
1、一般性稻田养鱼田间工程建设:投资少,工期短,
其工程特点是:用土加高、加固、加宽田埂、每年需挖鱼
凼、鱼沟。
2、永久性田间工程建设:就是用石块、石板、水泥预
制板或砖加高、加固田埂,鱼凼和进排水口。
这类工程的。
稻田养鱼技术全面解析一、稻田养鱼的生物学原理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是一种无公害化的人工生态养鱼系统,其优势是利用稻田养鱼的浅水环境,以人为种植水稻和养鱼技术综合,充分利用水稻和鱼类之间的共生互利关系,使水稻和鱼类都获得高产,其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由水稻、杂草、光合细菌、动物、水生昆虫、虾、蟹、蛙贝、蚯蚓和软体动物(蜗牛、蛤蜊等)组成。
非生物因素指光、氧、氮、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水稻是主体,它持续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化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与此同时,田间的杂草、藻类和光合细菌正在经历同样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但这些生物不能用作人类的食物。
当种植一种单一的水稻时,杂草会被拔掉并扔掉,动物会随着排水和灌溉而消失,导致土壤肥力和光能的巨大浪费。
此外底部甲壳动物和田间昆虫也未被利用,而害虫威胁着水稻的生长。
在稻田养鱼中,鱼类可以以杂草、稻叶、昆虫(包括稻虫)、软体动物、蠕虫等为食,吃不完的可以喂养动物和细菌,鱼类排泄物可以用作稻苗的肥料,鱼类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水生植物的资源,鱼类在水中游泳可以增加溶解氧,加速有机物的分解。
另一方面,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有利于鱼类的呼吸和新陈代谢。
因此,水稻和鱼类受益于稻田养鱼。
水稻生产和稻田养鱼增加5%-10%,此外,还可获得几十甚至几百斤的产量。
二、改造稻田来养鱼为了防止鱼逃逸、保护鱼类、促进饲养和管理以及捕捞,稻田养鱼根据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设备和工具,也需要注意稻田挖鱼沟要点。
稻田挖鱼沟(1)加高加宽田埂防止动物跳跃,如鲤鱼有时就会跳跃田埂。
另外一些食鱼的鸟也会在田埂上啄鱼,放鸟时最好用捕鸟网,此外稻田养鱼有时候有泥鳅、黄鳝、田鼠、水蛇打洞穿过田埂引起漏水跑鱼。
因此,在对农田进行改造时,必须加固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必要时,必须使用石头或三向护坡。
田埂的高度取决于稻田养鱼的不同地区和类型,丘陵地区的田埂应比稻田高41-53厘米,平原地区的田埂应比稻田高53-70厘米,冬季休闲稻田和湖泊地区的低洼地的田埂应比稻田高80厘米,坡顶宽53厘米。
稻田养鱼技术1、稻田的选择:养鱼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能确保旱涝保收。
稻田田埂、田底保水性能要好,不能漏水。
为便于管理,养鱼区尽量集中连片。
光照条件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光照条件越好,对田鱼的生长越有利。
2、养鱼设施建设:开挖鱼沟、鱼坑,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安装拦鱼栅等,是稻田养鱼的基本设施,也是维持稻鱼共生的基本条件。
⑴鱼沟、鱼坑的建设标准是:鱼沟一般宽0.6-1.0米,深0.5-0.6米;鱼坑深0.6-1.0米,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
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
在布局结构上应视稻田的大小和开头而定,一般为“十”字形、“丰”字形和“田”字形。
鱼沟、鱼坑之间要互相连通,它们的边堤一般用泥土堆成,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砖、石等砌成永久性设施。
⑵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一般要求加高至0.4-0.5米,加宽至0.3-0.4米,土要夯实,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砖、石等砌成永久性田埂。
⑶拦鱼栅的作用主要是防逃,一般安装在进、出水口处。
拦鱼栅的材料可用聚乙烯网布、铁丝网等,网眼大小的选择以不会逃鱼为标准。
为确保水流畅通,在进、出水口之间最好有一条直通的鱼沟。
3、清田消毒工作:在投放鱼苗种之前,需要对稻田进行清田消毒,清除野杂鱼及敌害生物,消灭病菌。
消毒药物可选用茶粕、生石灰、漂白粉或专用消毒药物。
⑴茶粕采用带水清田的方法,保留水深10-20厘米,每亩用量为20公斤左右。
使用前先将茶粕进行粉碎,用水浸泡一昼夜后,再加水冲稀,连浆带渣遍泼稻田,过15天后,毒性消失,即可放养;⑵生石灰一般也带水消毒,每亩用60-75公斤,兑水化开即全田泼洒;⑶漂白粉每亩用7.5公斤,带水泼洒。
消毒后5-7天,即可放养;⑷专用消毒药物按说明书使用。
4、鱼苗种放养:一般地,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条件和不同的养殖目的而采用不同的放养模式,如养殖成鱼、养殖鱼种、成鱼和鱼种套养或其它品种混养等,不同的养殖方式,对鱼苗种的放养均有不同的要求。
稻田养鱼技术与管理
稻田养鱼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将鱼类与水稻种植相结合,实现水稻、鱼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稻田养鱼技术和管理的关键是要保持水稻和鱼类的良好生长状态和生态平衡。
以下是稻田养鱼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1. 合理选择鱼种。
在稻田中养鱼应选择适应稻田环境的鱼种,如草鱼、鲫鱼、鳙鱼等。
2. 适宜的水深。
水深应保持在30-50厘米之间,这可以使水稻生长正常,同时保证鱼类的生长和运动。
3. 控制饲料量。
在稻田中养鱼应控制饲料量,以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同时,应根据水质情况和鱼类生长状态适时调整饲料量和品种。
4. 定期清理水体。
稻田养鱼需要定期清理水体和淤泥,以保证水质清洁和鱼类的健康生长。
5. 控制病害。
稻田养鱼容易产生病害,应加强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以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6. 保护生态环境。
稻田养鱼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使用,保持水稻、鱼类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以上是稻田养鱼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稻田养鱼的实践和发展提供帮助。
- 1 -。
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秆和稻花是鱼虾的天然的栖息附着场所,还为鱼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鱼虾的排泄物还能为稻谷的生长作肥打底,养殖的鱼虾使农户对稻田用肥用药慎之又慎、轻之又轻,形成一个生态环保的组合“佳偶天成在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产出的水产品和稻谷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稻米成为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该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既保障了食品安全、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真正实现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这种模式提高稻田的单位产出效益,可提升农民种稻积极性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三、增产增效情况该综合种养模式能使农户稳粮、增产、增效.虽然开挖的"鱼沟"和"鱼坑”使得稻田种植面枳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根据实际种养情况,稻谷反而因为养殖的鱼类的活泥增氧和排泄物的增肥使其产量相对增加10%左右;农户可在原单独种植水稻基础上额外获得20-40kg/亩的水产品;综合种养使得稻谷质量和水产品品质得到提升,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产出品价格提升20%左右.综合效益可比单独种植水稻收入翻倍.四、技术要点1.稻田设施建设(1)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边无污染源,排灌系统完善,田埃坚固,土质为中性、微碱性的壤土或粘土的稻田,进、排水口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堞上,以便进、排水时形成环流水.(2『鱼沟"、"鱼坑"的建设标准是:“鱼沟"一股宽061.0米,深0.5-0.6米;"鱼坑"深0∙6-1.0米,面积一般10平方米左右."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
稻田养鱼的科学施药及防病技术稻田养鱼是一种在水稻田中同时养殖鱼类和种植水稻的农业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还可以丰富土地的生态系统,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在稻田养鱼中,鱼类常常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导致养殖损失。
科学的施药和防病技术对稻田养鱼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科学施药技术稻田养鱼中,鱼类常常会受到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侵袭,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药物防治。
在施药前,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抗生素、杀虫剂和杀真菌剂等药物进行防治。
1. 抗生素的选择在稻田养鱼中,鱼类常常会受到细菌感染,导致疾病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防治非常重要。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土霉素等。
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种类和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同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用药,以避免药物残留对环境和鱼类的影响。
2. 杀虫剂的使用稻田养鱼中,鱼类常常会受到寄生虫的侵袭,导致鱼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常用的杀虫剂包括氯氟氰菊酯、乙醇胺、硫代硫酸钠等。
在使用杀虫剂时,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以及药物残留对环境和鱼类的影响。
3. 杀真菌剂的选择二、防病技术除了科学施药外,稻田养鱼还需要采用一些防病技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稻田养鱼中,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整。
保持适当的水温、酸碱度和溶解氧等参数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2. 饲料管理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选用饲料,避免过度投喂,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疫苗接种在稻田养鱼中,可以采用疫苗接种来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定期对鱼类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4. 心理治疗一种注重鱼类心理健康的养殖模式,也可以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通过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良好的饲养条件和丰富的生物饲料,让鱼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稻田养鱼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一、稻田养鱼水稻栽培的背景和意义稻田养鱼是一种将养鱼和种植水稻结合起来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可以增加农田的综合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养鱼可以促进稻田中的生态平衡,减少害虫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稻田养鱼水稻栽培技术1. 稻田鱼塘建设鱼塘的建设需要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的地方。
鱼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的鱼种和数量进行合理规划。
鱼塘的底部可以铺设一定厚度的塑料膜,用以防止水渗漏。
还需要建设好水源引入和排水系统。
2. 养殖鱼种选择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常用的鱼种有鲤鱼、鳜鱼、草鱼等。
选择鱼种时要考虑水质适宜、耐寒耐高温、抗病能力强等因素。
3. 水质管理稻田养鱼水稻栽培中,合理的水质管理十分重要。
要保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避免鱼类患病和死亡。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调整水质的pH值、氧气含量等,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4. 饲料投喂管理在稻田中养鱼,需要合理投喂饲料,使鱼类得到充分的营养。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鱼的种类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控制,避免喂养过量或过少。
5. 疾病防治稻田养鱼水稻栽培中,鱼类容易发生疾病,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可以采用定期检查、隔离治疗、合理使用药物等方法,预防和控制鱼类疾病的发生。
三、稻田养鱼水稻栽培管理1. 稻田水稻栽培技术稻田养鱼水稻栽培中,水稻的栽培技术同传统的水稻栽培相似。
需要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合理施肥、灌溉、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
2. 鱼类对稻田的影响稻田养鱼可以增加水稻的养分供应,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鱼类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同时,鱼类的活动还可以松土、促进水稻的生长。
3. 稻田养鱼水稻的布局设计在稻田养鱼水稻栽培中,需要合理设计稻田的布局。
可以采用分区域养鱼的方式,使水稻和鱼类养殖有机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
4. 稻田养鱼水稻的经济效益评估稻田养鱼水稻栽培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1. 稻田得选好啊!就像找对象一样,得挑个合适的呀!要水源充足、水质好的稻田,你说是不是?比如那种靠近干净河流或者有良好灌溉条件的,这才能给鱼儿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嘛!
2. 田埂一定要加固呀!不然鱼不都跑光啦!哎呀,就像给房子打牢固的地基一样重要呢。
可以用泥土把田埂加厚加高,这么简单的事可不能马虎哟!
3. 鱼苗选择很关键的好不好!可不能随便弄些病恹恹的呀。
要选健康活泼、大小均匀的鱼苗,这就好比选运动员,得挑有潜力的呀!像那种活蹦乱跳的就对啦!
4. 放鱼苗的时间也有讲究呢!太早太晚都不行呀!合适的时机就像恰到好处的火候一样重要呀。
一般在稻田插秧后一周左右放比较合适,你记住了没?
5. 饲料投放得适量呀,太多太少都不行呢!这就跟人吃饭一样,得恰到好处才行。
每天按时按量投放,鱼儿才能吃得饱饱长得壮壮呀,对不对?
6. 日常管理可不能马虎哟!要经常去看看稻田和鱼儿的情况。
这就好像照顾孩子一样,得时刻关注着。
看看水的情况呀,有没有病虫害呀,可容不得一点疏忽呢!
7. 注意防病害呀!别等鱼儿生病了才着急。
就跟咱人一样,得提前预防疾病呀。
定期消毒,做好防护措施,可别让病害有机可乘哟!
8. 稻田的水也很重要呀,要保持合适的水位。
水太深或太浅都不行呢,这就好像ilocks 找床一样,得找最适合的才行呀!
9. 收获的时候要小心呀!别把鱼弄伤了。
就像收获果实一样,得小心翼翼的。
可别让之前的努力白费了呀!
总之,稻田养鱼可得用心呀!只要按照这些要点做好,就一定能有好的收获!。
稻田养鱼技术稻田养鱼即在稻田里养殖鱼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农耕文化,最早出现在汉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2005.5.16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将我国“稻鱼共生,合为一体”的稻田养鱼技术列为5项世界重要农业遗产系统之一。
在迫切需要合理利用农业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今天,作为一种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水资源、农业种质资源等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这一古老的农业系统融合了当代科学技术再度兴起。
今天的稻田养鱼通过在稻田里修建一定形式的稻田养鱼工程,建立一个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系统,一般在保证农田稻谷生产力的前提下每亩能增加生产鱼种或成鱼15-30kg公斤(如果牺牲5%-10%的稻谷产量来增加养鱼沟凼面积,则可亩产成鱼100-150kg),同时还保持了农田持续耕种所必需的肥力。
这是因为鱼在稻田中能活水松土,吃掉杂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部分害虫,直接或间接起到增施肥料的作用。
稻田中因开挖鱼沟、鱼凼少种的几行水稻可密植在鱼沟、鱼凼的周边,减行不减株,因为肥力、阳光的边际效益你会发现使它们生长得更好,穗头更饱满、沉甸。
一、稻田养鱼的好处1、提高水面利用率。
一田多用,稻鱼双丰收。
稻田养鱼亩产十几kg到几十kg不等,收入几十至几百元。
稻谷产量亦可在原有基础上增产5-10%,可谓一举两得,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节约成本。
稻田中丰富的天然饵料降低养鱼成本;养鱼时间一般为3-4个月,时间短、见效快。
3、节省劳力。
稻田养鱼后鱼类可吃掉大量杂草,一般不用薅锄,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4、增加鱼产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改善食物结构。
尤其是那些缺少池塘、水库和湖泊的山区和半山区,更是解决“吃鱼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5、容易推广。
稻田养鱼技术易学,操作简便,便于推广,户户可养。
二、稻田养鱼的理论依据稻田养鱼是人工的稻鱼共生生态结构,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迭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个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获得稻鱼双丰收。
稻田养鱼后,有利于稻田灌溉,防洪抗旱,有利于调节稻田的地温,增加溶解氧,促进微生物增长,加速有机物分解,使土壤养分转化率提高,增加水稻分蘖数,提高稻谷产量。
稻田养鱼后,稻谷增产的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1、除虫。
水稻的害虫,如螟虫、稻螟虫、食根金花虫等,在生活过程中要经过水体再到稻苗的茎叶上去危害。
鱼在它们经过水体时将其吞食消灭。
其它如稻飞虱浮尘子等在稻叶上为害的昆虫,当它们被惊堕入水体时,也成为鱼类的美餐,减轻了稻禾的虫害。
2、除草。
鱼吃掉田中的草芽、草籽及一些水生植物(如眼子菜、浮萍等),有助于稻田除草。
养草、鲤、鲫鱼的稻田,平均每亩可减少2-3个除草工,特别是冬闲田养鱼,除草效果更为明显。
3、保肥。
鱼将田中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作为饵料吃下,使浮游生物不致随水流失,若干水生昆虫也不能羽化飞走,达到为稻田保肥的目的。
4、增肥。
鱼类粪便及其它排泄物直接起到肥田的作用。
据1977年西南师范学院与四川省青神县水电局测定稻田养殖鱼类肥分指标表明:鲢、鲤、草、鲫四种鱼类粪便中氮磷含量优于猪、牛粪,与人、羊粪基本一致,仅次于鸡、兔粪。
5、松土。
鱼类在稻田中来回游动觅食,翻动泥土,使田土疏松,促进肥料分解,也促进稻谷的分蘖和根系发育。
三、养鱼稻田的选择1、土质好。
一方面保水力强,无污染,无浸水、不漏水(无浸水的砂壤土田埂加高后可用尼龙薄膜覆盖护坡),能保持稻田水质条件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求稻田土壤肥沃,呈弱碱性,有机质丰富,稻田底栖生物群落丰富,能为鱼类提供丰富多种的饵料生物原种。
2、水源好。
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水量充足,有独立的排灌渠道,排灌方便,旱不干、涝不淹,能确保稻田水质可及时、到位的控制。
3、光照条件好。
光照充足,同时又有一定的遮阴条件。
稻谷的生长要良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鱼类生长也要良好的光照,因此养鱼的稻田一定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
但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十分炎热,稻田水又浅,午后烈日下的稻田水温常常可达40℃-50℃。
而35℃即可严重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因此鱼凼上方一定的遮阴条件是必需的。
四、稻田养鱼工程建设为了防逃、护鱼、便于饲料管理和捕鱼起水,养鱼稻田而要按要求修建和制备一些简易设备和工具。
1、田埂的修整。
田埂要加高加固,一般要高达到40cm以上,捶打结实、不塌不漏。
鱼类有跳跃的习性,如鲤鱼有时就会跳越田埂;另外,一些食鱼的鸟也会在田埂上将鱼啄走;同时,稻田时常有黄鳝、田鼠、水蛇打洞穿埂引起漏水跑鱼。
因此,农田整修时,必须将田埂加高增宽,夯实打牢,必要时采用条石或三合土护坡。
田埂高度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稻田而定:丘陵地区应高出稻田40一50cm,平原地区应高出稻田50一70cm,湖区低洼田的田埂应高出稻田80cm以上,田埂顶宽50cm以上,冬闲水田的田埂可加高加宽达1m以上,保证坚固牢实,形成禾时种稻,鱼时成塘的田塘优势;在加宽的田埂上可以种植玉米草、苏丹草等青饲料。
2、开挖鱼凼、鱼沟。
为了满足水稻浅灌、晒田、施药治虫、施化肥等生产需要,或遇干旱缺水时,使鱼有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必须开挖鱼凼和鱼沟。
开挖鱼凼和鱼沟是稻田养鱼的重要工程建设。
鱼沟,是鱼从鱼凼进人大田的通道,早稻田鱼沟一般是在秧苗移栽后7天左右,即秧苗返青时开挖,既稻田可在插秧前挖好,鱼沟宽30-60cm,深30-60cm,可开成1-2条纵沟,亦可开成“十”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等不同形状。
鱼沟与鱼凼连接。
鱼凼是关键性设施,最好用条石修,也可用三合土护坡。
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每田1个,由田面向下挖深1.5—2.5m,由田面向上筑埂30cm,鱼凼面积50—100m2。
田块小者,可几块田共建一凼。
鱼凼位置以田中或北端头为宜。
凼口四周挖有缺口与鱼沟相通,并设闸门可随时切断通道。
鱼凼设于田中宜于鱼类出入活动,设于北端头宜于植树遮阴。
宽沟式稻田养鱼以沟代凼,同样以鱼凼的要求设计和施工,其面积可按本田面积8%—10%设计,沟宽1.5—2.5m,深1.5—2.5m,长度则按田块而定,其位置可横贯田中部,亦可沿田边而下。
注意,鱼凼或宽沟离田埂应保持80厘米以上距离,以免影响田埂的牢固性。
鱼凼和鱼沟的具体形式根据稻田养鱼的养殖模式和稻田面积大小而定。
3、开好进、排水口。
稻田养鱼要选好进、排水口。
进、排水口的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这样,进、排水时,可使整个稻田的水顺利流转。
进、排水口要设置拦鱼栅,避免跑鱼,拦鱼栅可用竹、木、砂网、尼龙网、铁丝网等制作,安装时使其呈弧形,凸面向田内,并插入田埂1.0米以上,左右两侧嵌入田埂口子的两边,拦栅务必扎实牢固,若在进水口内侧附近加上一道竹帘或树枝篱笆,可有效地防止鱼顶流跃逃与拦截渣杂塞拦而引起阻水或倒栏。
4、搭设鱼棚。
夏热冬寒,稻田水温变化很大,虽有鱼凼、鱼沟,对鱼的正常生活仍有一定影响,因此,可在鱼凼上用稻草搭棚,让鱼夏避署,冬防寒,以利鱼正常生长。
此外,稻田养鱼还需要一些必备的简单渔具和用具,如罾、鱼撮子、小抄网、小提桶和装运鱼的水桶、鱼盆等。
5、施足底肥。
养鱼稻田要结合整田施用一定量的底肥,底肥通常占耗肥总量的70%-75%。
一般每亩施有机底肥(厩肥)750—1000kg,复合肥不超过20kg。
五、养鱼稻田的基本模式稻田养鱼的模式根据稻田养鱼工程模式可分为稻田鱼凼式、稻田回沟式、垄稻沟鱼式和鱼沟、宽沟式;根据养鱼生产季节模式可分为单季稻田养鱼、双季稻田养鱼、冬闲稻田养鱼。
1、稻田鱼凼式。
此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在稻田内按田面积的一定比例开挖一个“鱼凼”。
鱼凼的开挖面积一般为田面积的5%-8%,深2-2.5m,鱼凼一般设在田中央或背荫处。
但不能设在稻田的进、排水口处及田的死角处。
鱼凼的形状以椭圆锅底或长方形为好。
鱼凼最好挖成二级坡降式,即在上部1米处按坡比1:0.5开挖,而下部按坡比1:1开挖,两部分中间留一宽30cm的平台。
这种稻田养鱼工程模式有两种养鱼模式:(1)培育鱼苗鱼种。
这种模式不开挖鱼沟,可用于鱼苗发花及苗种培育。
根据稻田浮游生物条件和养殖技术条件每亩可投放水花3-5万,至寸子时疏稀鱼种密度至1.0-1.5万,要想获得大规格春片鱼种还要在今后的养殖中视鱼种的生长情况分1-2次疏稀鱼种密度。
(2)养殖小个体成鱼或大规格鱼种。
这种模式要开挖鱼沟,但鱼沟的宽度只要30-40cm,呈1-2条纵行沟或“十”字形沟即可。
一般设计鱼产量为每亩50-70kg。
若已养的是草鱼春片鱼种,则可同时套养培育夏花,每亩1-2万。
2、稻田回沟式。
此种方式要求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7Ocm,顶宽50cm左右。
田内开挖鱼沟或鱼溜,沟深30-50cm,沟的上面宽30-50cm。
沟的设计形式为在稻田内距田梗30cm处开挖一条环沟,面积为1亩以上的稻田还要在田中央开挖"十"字形中央沟。
中央沟与环沟相通,环沟相对两端与进、排水口相连,整个沟的开挖面积占田面的5%-8%。
根据需用养殖对象可以是成鱼亦可以是大规格鱼种,鱼的设计单产可在每亩30kg左右。
南方若在第一季种稻养鱼后,第二季只养鱼而不种稻时,亩产鱼的设计产量为80-100kg。
3、垄稻沟鱼式。
此种养殖方式较为科学。
方法是在稻田的四周开挖一条主沟,沟宽50-100cm、深7O -80cm。
垄上种稻,一般每垄种六行左右水稻,垄之间搭垄沟,沟宽小于主沟。
若稻田面积较大,可在稻田中央挖一条主沟。
总开沟面积占田面面积的10%-15%。
用于成鱼商品鱼养殖,设计养鱼产量为每亩100-150kg。
稻谷产量将会减少0-5%。
4、鱼沟、宽沟式亦称沟池式。
此种方式是小池和鱼沟同时建设。
总开挖面积占田面积的8%-10%,小池设在稻田进水口一端,开挖面积占田面的5%-8%,呈长方形,深1米-1.5米,上设遮荫棚。
池与田交界处筑一高20cm、宽30cm的小埂。
田内可据稻田面积大小建设环沟及中央沟,沟宽30-40cm、深25-30cm。
中央沟呈“十”字形或“井”字形。
沟池相通。
根据需用养殖对象可以是成鱼亦可以是大规格鱼种,鱼的设计单产可在每亩60-75kg。
若已养对象无肉食性(含杂食性鲫、鲤),或暂时圈养在鱼凼内,可套养培育1 5-2 0万夏花。
至鱼苗长至安全规格(相对于鲫、鲤半寸以上即为安全规格),即可与成鱼混养。
5、单季稻田养鱼。
单季稻收割后,开始修建稻田养鱼工程,工程模式可根据养殖模式选择,以上4种模式皆适用。
6、双季稻田养鱼。
晚稻收割后,开始修建稻田养鱼工程,工程模式可根据养殖模式选择,以上4种模式皆适用。
7、冬闲田养鱼。
它是利用晚稻收割以后到翌年春季早稻生产前的一段稻田休闲期养鱼。
也有在水稻插秧后就放鱼,一直养到农历春节前起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