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 格式:pdf
- 大小:246.17 KB
- 文档页数:2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体育精神的重视日益增加。
体育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更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心态的重要途径。
高校作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肩负着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责任。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我们需要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
体育精神是指人们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正面的心态和行为品质。
它包括坚韧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勇气、不怕困难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这些品质既是体育竞技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生道路上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品质。
体育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1. 鼓励学生参与多种体育项目体育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来鼓励学生参与。
比如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游泳、健身操等。
不同的体育项目能够锻炼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学校需要适当的安排一些竞技性比赛。
比如班内的足球比赛、学校的篮球赛、乒乓球比赛等。
通过竞争,学生能够不断地锻炼自己,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面对胜利和失败的正确心态。
3. 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在体育教学中,学校需要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比如通过长跑训练,让学生挑战自己的极限;通过攀岩运动,让学生战胜自己的恐惧等。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勇气和毅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学校需要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比如通过集体训练、集体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
团队合作精神是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际交往和职场竞争中必备的品质。
5.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耐心在体育教学中,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耐心。
比如通过日常训练、坚持不懈地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律的品质。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最近国家体委把体育战线多年来形成的中华体育精神概括为六种:一是为国争光;二是无私奉献;三是科学求实;四是遵纪守法;五是团结友爱;六是顽强拼搏。
学习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必将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
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
学校体育活动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今天的人具有了更强的参与社会意识,人们认识到只有融于社会,奉献社会,才具备人生的价值。
具有健康人格倾向的青少年必然是热爱生活,并对社会生活有着浓厚的参与兴趣,而且也具备能力。
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魅力,最适宜生命力旺盛与好动的青少年的“口味”,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
体育实践又有宽阔的容纳空间,对不同动机,不同能力,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都具有适应性,他们可以参与其中,或体验,或娱乐,或观赏,或竞技,总之都能找到适宜自己的角色地位而受益。
过于胆小、缺乏勇气的学生在碰到一些紧张情况就容易消极退让,缺少敢想敢干的气魄,缺乏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已成为共识。
过于胆小的学生该怎么去适应?也许您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曾做过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让自己变得胆大一些。
但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
不知您是否想过参加体育活动?体育场上各个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各司其职,要完成一个动作,打好一场比赛,都必须独立完成自己的职责,失职便意味着要加重同伴的负担,特别是集体性项目需要相互之间的合作配合,如果不能独立完成自己的职责,就根本谈不上合作,就会影响集体的成绩,并最终使自己遭到淘汰。
运动场时刻存在着竞争,每个运动员在公平的基础上必须尽可能地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和机会,创新动作,或跟教练员、队员合作制定技战术。
因此,如果经常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一定能使自己变得胆大一点,不再遇事缩手缩脚,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技能。
浅析高校体育对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作用1. 引言1.1 体育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中的重要性体育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大学生活中,体育活动既是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大学生能够得到身心的全面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体育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和自律能力,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高校体育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对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通过不懈地努力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将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高校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高校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参与各类体育项目,学生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能和耐力,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通过锻炼身体,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工作任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参与体育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自信心和快乐感。
高校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利大于弊,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2 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体育运动在高校中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活动,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各类体育运动,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支持,达成共同目标。
体育运动通常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取得成功。
例如篮球比赛需要队员之间的配合和默契,足球比赛需要团队间的紧密协作,排球比赛需要队员间的有效沟通等。
在这些运动中,学生们需要学会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主动承担责任并尊重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是团队合作的重要素质。
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魏元媛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23期摘要:人格教育是广泛培养人格修养、道德规范、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
实现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的完美结合是每位大学体育教育者最愿意看到、也是最想达到的终极目标。
因此,大学体育教育者应本着这一理念,从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出发,以人为本、为人师表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他们树立积极向上、奋勇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从而以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心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1.前言大学体育教学是一项任务艰巨、具有长远意义的事业,有利于学生运动神经、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通过体育的学习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树立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
同时,通过竞技的比拼、赛事的训练可以促进他们拼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的树立和提升,在他们走向社会之后还将长期影响作用于其整个人生。
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不应仅重视对学生身体、运动机能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应通过锻炼达到塑造健康心理、对待事物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竞争及逆境中不断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和奋斗精神。
然而,当代的大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溺爱、环境的优越,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很少遇到坎坷与挫折,独立看待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并没有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健康的心态,他们或自私、或不上进、或不独立,在家庭庇护和学校中完全得不到独立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大学生们的社会适应力、竞争力将很难得到提升。
因此,近年来各大高校改变了以往重学生知识、技能教育的单一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对其人格的培养和修养的升华。
2.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2.1体育精神的内涵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风貌、水平、特色、团结力、向上力、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集合;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是运动员不断拼搏、进取、勇于克服困难及谦让、宽容、和谐的体育理想、信念和情操;是体育知识、道德素养、审美水平的标志。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体育教学作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还应该注重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
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是体育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挥的作用不亚于其他方面。
本文将从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体育精神教育“团结友爱、互敬互信、积极向上、勇攀高峰”是体育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树立正确的竞争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比赛友谊第一、参与胜于胜利”的精神。
不应该只强调获胜,而忽略了比赛过程中的友谊和团结。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合作,并且为团队的胜利作出贡献。
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还应该注重教育学生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果学生缺乏毅力和耐心,很容易就会半途而废。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训练和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克服困难和挑战,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和技能。
其次,体育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自信独立精神。
在体育比赛中,裁判员的公正和公平是比赛的保障,同样,学生也应该学会正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并且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人的实力。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信独立的精神,让他们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并且敢于承担失败的结果。
这样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二、注重人格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注重体育精神教育外,还应该注重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和提高,是培养学生道德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首先,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
在比赛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采取不诚实的手段来获得胜利,这种行为不仅有悖于体育精神,还会影响学生的道德水平。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和做事诚实的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摘要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锻炼学生身体力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进行必要的人格教育,体现现代体育精神。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目前,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重视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裹足不前,对学生在人格等教育上没有给予相应的培养,忽视了体育精神的深层次发展。
通过体育精神的深度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塑造学生的人格,是高校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一、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精神是指现代体育活动中蕴含的促进人们积极拼搏、奋勇向前、不屈不挠、团结乐观等精神的集合体,对人类发展有促进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类的潜能和极限。
通常表现为毅力、勇气、耐力等。
体育精神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体现,是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是体育运动更高层面的发展,超越了运动本身,是人类在精神上的一种信念和追求。
体育精神是一种全面教育,包括对学生的人格培养。
不仅要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还要注重发展个性潜能,规范个人行为,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形成竞争、拼搏、信心、荣誉、信念意识。
尽管体育运动的形式多样化,但其蕴含的体育精神是一样的。
当学生开始接触体育教育,体育精神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了,不断熏陶和塑造着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德,通过体育运动不断加强身体和精神上的培养和完善。
二、体育精神与人格培养人格是指人的品格操守,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等特征。
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
通常,健全的人格是指一个人能积极乐观地看待事物和世界,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团队精神,有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体育教学在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得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品德和塑造性格等方面的益处。
下面将从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品德和塑造性格等方面探讨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通过体育运动,学生可以得到锻炼身体的机会。
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通过参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学生能够锻炼各个部位的肌肉,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而且,体育运动还能促进学生的新陈代谢,增强学生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拥有坚强健康的体魄,使他们更加自信和积极。
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体育运动中,往往需要学生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无论是篮球、足球还是排球,都需要队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和团队协作才能取得胜利。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合作和协作。
在团队中,学生还可以学到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不仅仅要追求个人的成绩,更要注重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
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学生都要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正直、诚实、守信等品德素质。
通过参与体育比赛,学生可以体会到胜利时的喜悦和失败时的沮丧,从而学会承受挫折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只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
体育教学可以塑造学生的性格。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追求更好的表现。
通过克服困难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出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奋斗和努力,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从而培养出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力。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领域,因为它能够在学生身上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
除了身体上的锻炼之外,体育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注重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首先,体育教学应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
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正面积极的态度,包括勇气、毅力、合作、精神力量、道德品质和适应能力等。
这些体育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比赛中更好地表现,还有助于提升他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表现。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和生动的例子,鼓励和支持学生去体验和实践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态度和道德品质。
其次,体育教学也应注重人格教育的实践。
人格教育是指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道德和人格素质,努力养成一个健全、积极、自立、自信的人格。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责,通过体育教学浸润学生的人格教育。
为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喜好和规范;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和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团队合作和竞技公平。
通过竞争和放松态度的平衡,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意识,使这些积极的基础能够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除此之外,体育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体育运动计划或比赛,或者参加一些其他学校或社会组织组织的比赛等,提高自我认识和策略能力。
通过这些体育教学方式,体育精神和人格素质都可以被加强和提高。
总之,体育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领域,教师们应该十分重视和注重学生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的培养。
只有当我们注重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时,我们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勇气,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成熟、积极、健康和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h1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它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
中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应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
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社会交往特性,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促使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
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积极参与意识,发展其个性。
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并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的人格。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团队运动中,如足球、篮球等,学生必须与队友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比赛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支持、合作,并且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这种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愿意为集体付出努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和毅力。
体育活动中,学生常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练习,而取得优秀的成绩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的努力和不懈的锻炼。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能够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坚持下去。
这种坚持不懈和毅力的培养,在日后的生活中也能够帮助学生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
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学生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并且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无论是击球、跳水还是跑步比赛,学生在不断的努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将会带来满满的自信和自尊。
这种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和互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专注力。
体育活动中,学生必须遵守各种规则和纪律,比如按时参加训练、听从教练的指导、遵守比赛规则等。
通过这种严格的纪律要求,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纪律意识,并且在长时间的体育训练和比赛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力。
这种纪律意识和专注力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很重要,也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坚持不懈和毅力,自信心和自尊心,纪律意识和专注力等健全人格的重要素质。
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体育锻炼机会,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培养问题的提出普通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
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
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大学体育的教学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
这应是我们体育教育者思考的重点,是大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一、体育精神社会学家曾证言,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当它仅仅是体现为技术层面时,它是低层次的,不成熟的。
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的层面,人的意识的层面,并影响到人的人格、心理、意识及行为时,它就进入了成熟的科学阶段。
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都没有摒弃体育的教育功能,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三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体育对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
什么是体育精神呢?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涵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体育精神的教育是大学体育教育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应积极挖掘。
体育精神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在于:培养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的信念,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遵从社会法规。
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
XUE SHU ZHENG MING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鲁玉芬(云南省临沧市特殊教育学校,云南 临沧 677000)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对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精神层面、理论与技能、行为与素养等各方面的教育,都有了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以社会发展为前提,为社会输送拥有不同技能的人才,是当前每个学校的教育主题。
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成分,体育教学也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为前提,进而使得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行为,为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体育精神的含义什么是体育精神?所谓体育精神就是指人通过运动而受到了一些启迪或具有较高价值的思想影响,并对自己的作风和行为都起到了一个规范的作用,而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体育精神的教育。
体育精神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对学生的人格精神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通过培养体育精神可以使得学生产生愉快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较强的适应能力,个人的发展和规范,同时还能让学生具备责任心、合作精神以及竞争意识,逐渐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以公正看待问题的心态。
当学生进入到体育训练中就已然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熏陶和影响,并在训练过程中受到体育精神的作用,改变自己的一些人格精神和看法。
在多彩的体育项目中,虽然技能方式或比赛规则都各有不同,但体育精神是统一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的深化和改革中,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再借助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是一个高级的战斗策略,我们应该主动挖掘体育精神,进行提炼,并深化体育精神的教育手段和内容。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教育的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知识体系、成长经历还是成长环境都会对学生自身的人格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无论是哪一时期的教师都要抓住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
体育教学除了能为学生带来一些理论知识之外,还能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机制,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养成心理和生理的不同人格。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作者:朱德有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大学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更能够培养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与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加强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尤其是目前,在现代化教育中,早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不仅仅是重视学生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动力。
所以,本文笔者结合个人多年体育教学经验,对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使其拥有独立、健康、完整的人格,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做出有益铺垫。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社会益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正因如此,大学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尤为重要。
而大学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精神面貌,更能够帮助大学生构建独立、健康、完整的人格,进而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所以,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肩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
因此,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入手,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育精神为基础塑造独立的人格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1. 对大学体育精神的概述及培养大学体育精神的教学方法1.1 对体育精神的概述体育精神作为体育整体面貌、水平、特色以及感染力、号召力的直接体现,不仅仅是体育理念、体育信念、体育情操乃至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体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指导方向标,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
可以说,体育精神是一个人心理资源重要表象,主要表现在体育面貌、风范、心态等方面。
而我们众所周知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体育精神的集中表现。
浅析大学体育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大学体育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教学论文大学体育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张强,邓世平(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株洲412008)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矛盾凸出的特殊时期,他们在面对更多机遇的同时也要接受更多挑战,这使他们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一定缺陷。
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这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大学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教育体系发挥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人格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品格操守,它是人的本质特征的综合反应,其内涵丰富,性质独特,且具有稳定性、功能性及统合性等特征。
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对社会方面持开放的态度,愿意吸收各类知识及经验;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实现关系融洽;在对待生活目标方面能以正面的态度应对;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积极乐观,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加快的特殊时期,在其社会交往及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问题,因此在大学教育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而大学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当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并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大学生方面也应起到相应重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1.初步形成思考加怀疑的个性,力图用新观念去化解旧思想带给他们的冲击。
由于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教育观念方面则有着强烈的矛盾冲突,其双方分别为现代教育思潮与传统的教育观念。
而大学生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阶段,新观念与旧思想矛盾冲突必然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使得大学生们需要重新对其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定位。
大学生在学习和对外界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借助其丰富的书本和课堂知识,逐步建立自身的价值标准,并以据此对外界事物予以评定和判断,从而处理与其相联系的各种关系。
2.普遍比较以自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