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概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合理设置悬念。
科学设立趣味教学情景,科学实施朗读教学。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领略文本的魅力,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分析了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作用和策略。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一般,尤其是在阅读方面,学生缺乏兴趣。
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才能逐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思考及写作等多方面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
一、文本阅读的重要性1.加强文本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量的多少能决定学生的理解能力,部分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没有督促学生的阅读,则无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阅读水平。
根本原因为学生都是在被动的状态下进行阅读,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阅读,在阅读方面没有积极性,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提高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喜爱阅读,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结构,从而有效积累知识,提升自身阅读水平以及文学素养。
2.加强文本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口头解词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可通过自己理解,在文本段意、文章简要概括等方面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训练作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3.加强文本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进行文本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熟练使用语文工具书,在文本阅读中遇到难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来认识和理解,能够自行克服学习过程的困难,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灵活运用思维,将知识吸收转化为智力能力。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引言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拓展视野、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高,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原因1.教学方法陈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阅读材料匮乏: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3.学生阅读习惯不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耐心,容易分心。
4.家庭阅读氛围不足:部分学生家庭缺乏阅读氛围,家长对学生的阅读关注不够。
三、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1.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通过开展朗诵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4.实施个性化阅读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求。
5.建立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教师应与家长保持沟通,鼓励家长陪伴孩子阅读,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四、结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实施个性化阅读指导以及建立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激发文本阅读兴趣概要:阅读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语文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如果老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学生一定会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则有助于其养成阅读的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健康发展。
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实践、持续创新一定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是课堂活动中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如果教师只重视个人的教学行为,将学生视为语文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很难高效掌握语文知识。
只有学生本身具有语文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产生了解阅读内容的欲望。
在学生有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引导,才能促进学生融入阅读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教师才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兴趣,是小学生的第一任导师。
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内容具有好奇心,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去阅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推动了教学活动的进行。
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成为阅读过程中的主体,越投入,兴趣就越大,小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中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也可以记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科知识。
除此之外,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还作用于他们的课后复习。
小学生有兴趣,就会在课后多阅读,无论是课内文章的阅读还是课外文章的阅读,都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量,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让学生逐渐成为自主阅读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具有阅读兴趣,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接触一些阅读材料,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点。
当学生的阅读量不断提高后,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个性化的阅读习惯。
而这一阅读习惯的养成,往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示范朗读,以故事引发兴趣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用耳朵阅读》中写到他幼年经历时说,在年幼的岁月里,他并没有机会去读很多的书,而是经常在放牛的间隙溜出去去听邻村的说书先生讲评书、说故事,这些故事对他后来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论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五篇模版]第一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论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论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①那我们就应该引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去了解,去品味,去享受……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好读书”1.1个性解读焕发情感渴望。
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他们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中对所学的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得到深切感受: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课外阅读的一个途径。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包括对文本的批判与质疑。
这样,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焕发出情感渴望,更期待课外的阅读。
1.2知识迁移引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整体把握好文本,善于沟通联系,举一反三。
讲读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佚事。
而后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形成自动阅读。
如教学《只见儿童多处行》,就可让孩子先认识冰心、了解冰心,而后学课文。
在有了对作家、作品的初步认同后,即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冰心的相关作品,如《繁星》、《再寄小读者》等。
这样的阅读是孩子主动与作家的对话。
1.3榜样示范稳定心灵体验。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
孩子在憧憬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
当然我们也可以树立孩子中的典型,发掘模仿对象。
如何调动小学生阅读兴趣论文概要: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读。
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能够在阅读中,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境地。
一、从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引学生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头条。
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可是,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那些文字毕竟还是比较抽象的,很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所以,我们教师的阅读指导就显得越加重要。
在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多媒体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世界,进而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假如我们导语设计地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使学生陶醉在阅读美好情境之中,乐而不疲。
还有我们可以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
假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另外,我们还可以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新的课程标准里还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因此,我们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
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
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多样化,比如说吧,我们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之后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学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不仅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书识字的重要责任,更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
下面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摘要:在新课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教师必须要创新和优化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论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在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阅读理解能力。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必须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理解能力、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情感等;2.思维发展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借助阅读和交流等途径,全力加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3.文化感受能力。
鉴于语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理解社会、完善人格、丰富人生的目的,通常还应充分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感受文化,提升审美情趣;4.语言表达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应用准确的语言、意思和情感进行表达,与他人进行交流等。
二、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部分教师为了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常常忽视了阅读教学目标这一环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研究的强大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研究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对于小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研究《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图片、视频和音乐,营造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与优美。
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枯燥的讲解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
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和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每篇文章都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它背后还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智慧和心血,是作者对生活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要想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研究方式,都有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参观博物馆、观看电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分级阅读、绘本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阅读能力。
3.多元化教学,提高阅读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优秀3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一、前言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人类对知识的阅读始于阅读需求。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主动积累、留心观察等学习能力可能已形成。
本人执教三年级语文使用的是苏教版教科书,本教材加强了阅读的指导功能,在对文本的学习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思考解决问题,并逐渐意识到阅读应该从什么地方去思考、应该想什么,最后结合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
语文二、从教材出发1、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与改革在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它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也凸显教学材料的不确定性。
教材提供一个模板,一个思考或一个参考,又或因为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教材只是一个起点或一个跳板。
授课内容,是客观的规定的,如何教,却不是限定的。
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要求学生阅读全文,并感受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为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先学习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内容是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接着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间还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性阅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请学生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2、联系实际,有效地拓展教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把相似的课文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及时适量对教学材料开发和拓展,通过对教学材料的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加深学生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有效地实现立体思维模式的学习。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我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想象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绛紫、透明、波纹、燃烧、荡起、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等词汇,使学生了解了北大荒是美丽、富饶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课文阅读兴趣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首先是把视觉材料变成声音,后达到对视觉材料的理解。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学科教育论文范文: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课文阅读兴趣。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课文阅读兴趣全文如下:摘要:阅读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这也有利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课文阅读兴趣进行了介绍,指出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学生的课文阅读训练教学。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课文阅读兴趣,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水平。
并且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学生的知识面广阔后,思维也会更加活跃,这不但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其主动的阅读,而不是被动的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这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基本途径。
1 注重倾听与朗读,充分利用导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学者指出,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是从倾听开始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是不高的,他们学习时,更多的是喜欢一种感性的形式进行的。
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处于放松的状态下,被课文吸引着,对课文知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也有着一定帮助。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教学论文对于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你有什么策略?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教学论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内容摘要】:知识的获取,是人类成长的基石。
而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初级阶段,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将受益终生。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从教师自身阅读修养、多媒体阅读教学、角色扮演加深学生阅读体验、课堂阅读氛围营造、丰富阅读教学课堂形式几方面,阐述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的一些见解,以作交流。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兴趣培养策略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知识是人类成长的基石,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阅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阅读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着重大影响。
阅读可以改变人的心境,增加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从兴趣的培养着手。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起步阶段,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就成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语文阅读课,往往只是读读课文,写写生字,分分段落,抄抄主要内容。
一堂语文阅读教学课,就这样简单的结束了。
孩子们没有思考,没有感悟,没有交流,没有思想的碰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论文5篇语文阅读教学讲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与每一个单元中,存在于每一册课本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论文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论文范文一摘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现状,并给予了两者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效融合阅读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表达技能和情感,而写作教学是让学生尽情抒发和表达。
因此,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奠定了学生思维方式和创作素材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所以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思考,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紧密贴合生活实际丰富阅读经验,从而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现状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
如今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虽然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知道把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但是却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融合技巧,导致两者一时无法有效融合,同时教师也未能发挥出阅读的功能,学生仅仅是吸入知识,根本没有通过写作输出知识,缺少输入输出的学习过程,自然就加强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别说是提升教学效果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一)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一般人们在阅读时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些零碎的想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脑海中出现的想法,而做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论文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书籍,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针对小学阶段的儿童,如何从阅读兴趣、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及培养阅读习惯上下功夫进行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呢?一、创新引导形式,激发阅读兴趣1、巧借课文,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2、推荐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
(2)、推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读物。
(3)、推荐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读物。
3、根据要求,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1)作文类、(2)名人名言警句类、(3)科普类、(4)寓言类、(5)文学类、(6)童话类、(7)益智类……4、召开读书交流会,享受阅读的成果。
二、激发读书兴趣源,培养读书主动性。
1、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以读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3、用听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4、以续编课文,文本表演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营造读书氛围,增加读书情趣1、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2、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四、鼓励先进,开展活动,展示读书成果,提高阅读能力。
1、开展识字、朗读、讲故事、背诗词比赛活动。
2、办读书剪贴报及办黑板报。
3、班级、校级播新闻4、开展师生共同读书日活动。
5、评比摘抄本,看看谁的好词、佳句抄的多,且写的好。
6、评比“读书心得”、“读后感”和“读书记录卡”的书写。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阅读习惯。
2、培养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4、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3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摘要本论文通过分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建议,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引言阅读是学生研究语文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方法与策略1. 选择适当的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难度的教材,使学生能够顺利阅读并理解内容。
2.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类型和主题的阅读材料,如儿童文学、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组织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课堂上的阅读活动,如朗读、交流分享等,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4. 培养阅读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5. 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结论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创造积极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写作教学实践摘要本论文通过分析小学四年级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介绍了一些教学实践案例,旨在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引言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论文将探讨小学四年级写作教学的实践策略。
方法与策略1. 激发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展示精彩的写作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提供写作主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写作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展开写作。
3. 指导写作结构: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写作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其中,教育尤为突出。
而语文这一门学科作为中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因其特殊性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在新课程背景下,怎么样去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大家关心和讨论的问题。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小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技巧,使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从多角度、多维度、充满创意地进行阅读学习。
接下来,笔者就如何以兴趣引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兴趣;小学;语文阅读;实施策略前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良好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对明确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对小学生的成长有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小学时期是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对小学生形成良好道德修养以及培养正确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工作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来。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学生是主要学习对象,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有了很高的兴趣,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教学的成效就越明显,而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另外,阅读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和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策略(一)营造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阅读的乐趣。
作为教师,必须带领学生们从枯燥单调的文本之中跳脱出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展示直接或者间接的形象,使得抽象的知识点能够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知来渐渐理解掌握知识点,并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有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一、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意义分析(一)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可以促进小学语文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现状,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不能简单的注重对教师个人教学行为质量的提高而将学生当作语文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学习语文知识。
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们对文本阅读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进行合理的教学引导,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能够融入到文本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兴趣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发挥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中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自觉进行学习和阅读。
加深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可以有效将文本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合理对接,也就是发挥兴趣在小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进而发挥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推进小学生可以在深入思考过程中加深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掌握住更多的语文学科知识。
另外,激发小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后复习过程中回顾所学的知识,并会自觉进行课后阅读进而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量。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有效激发起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化阅读,进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常情况下,每一位学生都具有阅读兴趣,这也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去阅读,并自主从阅读中寻找知识点,通过这种系统化的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习惯,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喜欢。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阅读呢?
在日常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培养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1、从学习环境入手。
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2、从点滴时间抓起:
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
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
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
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3、从讲故事培养兴趣:
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
我每两周安排一次班
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书籍,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第二、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
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
孩子们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
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示“苍蝇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
)如果你走在这条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情感基础上,让学生读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读。
第三、自己读、自己问、自己说。
1、书,让学生自己读。
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做教师的要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起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
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问,让学生自己提。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
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
也许他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也许他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敢于提出来,勇气可佳。
我班学生就特爱提问题,学《威尼斯的小艇》时问“轻快”“灵活”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学《燕子》时问写燕子的外形为什么用“凑”字等等。
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代答,应让学生去作答,遇到有价值的问题还应组织学生讨论。
3、话,让学生自己说。
一节课40分钟,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如在教《晏子使楚》一课时,学文成熟之际,教师创设情景:晏子凯旋归来,齐王会说什么,齐国的大臣会说什么,齐国的百姓会说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于是,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在表达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