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12课
- 格式:pptx
- 大小:29.35 MB
- 文档页数:36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 2 )表现3.传统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2 宋词和元曲4.宋词( 3 )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元曲( 1 )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 2 )著名杂剧家①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②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知识点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6.概况: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7.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1.穿越时空,映入你眼帘的是大相国寺门前人流如潮,商品琳琅满目。
你来到的城市为( B ) A.唐朝的长安 B.北宋的开封C.南宋的临安D.元朝的大都2.右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子内说书图》,图的上端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下列关于“瓦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出现在宋代繁华都城B.专门做买卖的场所C.是供人们娱乐的场所D.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3.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概况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从知识结构方面来看,刚刚小学毕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还比较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还比较简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看,能力水平不一,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而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正是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结合导学案所提供的材料和所学知识,认识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承接宋元时期的经济概况,从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方面来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是宋元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的结果。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元都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的生活多姿多彩,宋元文化也得到巨大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许多社会风尚都值得后人赞叹,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选题依据本课是全新的内容,也是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加强的结果,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宋元的历史;另外,由于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渊源,学习本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标要求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教材教材分析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分别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
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这一部分,教材依次描述了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的繁华景象,瓦子的热闹非凡,杂剧的喜闻乐见,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
通过这几方面的描述,我们对宋元时期的都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有初步了解。
关于宋元时期的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两种文学形式。
本课两部分内容多,教学时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表格归纳、诵读赏析设计依据:学生通过神入历史,有效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建构新知;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史料,加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并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反复诵读,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环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2、出示史料:西方学者对宋元都市生活的评价◆13世纪(宋元时期)中国在诸领域……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城里一名马夫。
欣赏视频,品味语句,感受宋元都市的繁华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文字双重视觉冲击,让学生对了解宋元都市和文化充满期待,极大调动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
课堂设计思路虚拟情境,师生踏上“时空列车”,开启“都市之旅”、“文化之旅”◆都市之旅——热闹非凡游瓦子、丰富多彩乐节日、喜闻乐见赏杂剧◆文化之旅——瑰丽多彩话宋词、雅俗共赏品元曲教学过程师生时空之旅都市之旅“游瓦子看杂剧游繁华都市,划旱船赛龙舟过传统佳节”1、教师出示三张“时空列车”车票,学生猜测都市之旅去哪里?(开封、临安、大都)2、教师点拨推荐理由:开封——《清明上河图》临安——作坊“极其工巧,前所未有”,商铺“如遇买卖,动以万计”大都——“城是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他了!”学生角色扮演,担当导游引导同学参观开封、临安、大都借助想象进入情境,扮演角色体验情境,课堂气氛进一步提升。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 2 )表现3.传统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2 宋词和元曲4.宋词人( 2 )李清照: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 )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元曲( 1 )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 2 )著名杂剧家①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②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知识点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6.概况: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7.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1.穿越时空,映入你眼帘的是大相国寺门前人流如潮,商品琳琅满目。
你来到的城市为( B ) A.唐朝的长安 B.北宋的开封C.南宋的临安D.元朝的大都2.右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子内说书图》,图的上端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