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构成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病人急性病人藉其排泄物或呕吐物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其中轻型病人症状多不典型而不易发现,慢性病人可长期污染环境。在不同传染病中流行病学意义各异。

(2)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由于无任何症状、体征而不易被发现,在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由于病原携带者(尤其是慢性病原携带者)不出现症状而不易被识别,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中有重要意义。

(4)受感染的动物某些传染病,可由动物体内排出病原体,导致人类发病,如鼠疫、狂犬病等,称动物源性传染病。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染者所经过的途径。由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所组成。

(1)空气、飞沫、尘埃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

当病人讲话、咳嗽、喷嚏时,可从鼻咽部喷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到周围空气中,易感者通过呼吸而感染。

(2)水、食物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易感者因进食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源、食物,如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或进食患病的动物的肉类、乳类、蛋类等,受到感染,如囊虫病、绦虫病等。另外,某些传染病还可通过与疫水接触,病原体经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导致感染,见于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传染源的分泌物或排泄物通过污染日常生活用具(如餐具、洗漱用具)、玩具等传播疾病。

(4)吸血节肢动物又称虫媒传播。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跳蚤、白蛉、恙虫等)通过在患病动物和人之间叮咬、吸吮血液传播疾病,如蚊传播乙脑、虱传播斑疹伤寒,亦可通过机械携带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再使易感者感染,如苍蝇、蟑螂传播伤寒、痢疾等。

(5)血液、血制品、体液见于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当病原体的芽胞(如破伤风、炭疽)或幼虫(如钩虫)虫卵(如蛔虫)污染土壤时,土壤成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该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易感人群越多,人群易感性越高,传染病越容易发生流行。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可把易感者水平降到最低,使流行不再发生。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等,通过作用于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寄生虫病和虫媒传染病受自然因素影响尤其明显。传染病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与自然因素关系密切。例如长江流域湖沼地区有适合钉螺生长的地理、气候环境,这就形成了血吸虫病的地区性分布特点,寒冷可减弱呼吸道抵抗力,故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炎热的夏季使人体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的传

播创造了良好条件,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等,人类进入这些地区亦可受感染。

2.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水平、生产、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社会制度起主导作用。建国后,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等,使许多传染病被消灭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