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

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进行深度剖析,从博物馆机构数量,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研究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

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数据研究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河南省

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现状 (1)

第二节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同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0 第四节河南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指标分析 (11)

一、河南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现状统计 (11)

二、全国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

三、河南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

四、河南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

五、河南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

六、全国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

七、全国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

八、河南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同全国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4

图表目录

表1: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现状统计表 (1)

表2: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现状统计表 (3)

表4: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比重统计表 (3)

表5: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

表6: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同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2: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7)

表13: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比上年增长%)10表17: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同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表18:河南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现状统计表 (11)

表19:全国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

表20:河南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比重统计表 (11)

表21:河南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2)

表22:河南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

表23:全国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3)

表24:全国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

表25:河南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同全国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河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骨笛

镇馆之宝之骨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当下所有中国人而言,最早认识“羌”字,几乎都是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开始的;对汉、唐之后所有中国人而言,“笛”就是“羌笛”、“胡笛”,它是胡人、也就是西域羌人的发明创造,并非华夏族原有的乐器。 但1984年~2001年,30多支截取仙鹤(丹顶鹤)尺骨(翅骨)制成的骨笛,相继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破土而出——而贾湖遗址,却是距今7800年~9000年的、华夏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遗址! 贾湖骨笛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但贾湖骨笛能够改写的,远非整部中国音乐史那么单纯简单。更为重要的是,贾湖骨笛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座珠穆朗玛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

的中国道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文明的重要影响,恐怕语言文字也就只能略述一二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鹤是沟通阴阳两界的使者,仙鹤是凡人羽化升仙的坐骑——贾湖先民以仙鹤尺骨创制骨笛神器,说到底,奠定的是中国文化的原初之基。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支贾湖骨笛,器形完整,且因石化而晶莹亮洁,近乎可与美玉争辉——在目前发现的30多支贾湖骨笛中,这一遗世精品可遇难求,堪为“中华第一笛”代表作品。 在挤掉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双连壶后,这支贾湖骨笛挺进河南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九大镇院之宝”的行列,成为史前古物序列中唯一一件入选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的神器。 专家点评 距今7800年~90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是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1984年至1987年及2001年,这里先后出土了30多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笛孔有2、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仍为7孔。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其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古物》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这一成果已被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 “绝代双骄”深藏“贾湖第一墓”

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

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河南省博物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与经七路交叉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忘了是谁说过,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就去到那个城市的博物馆去,当我踏出博物馆的最后一刻不禁联想感慨,这是一个蕴含着多么璀璨文明的瑰宝呀!我很庆幸今天能与相识已久的同学们一起观光,一起分享,一起收获。好奇的来,惊喜的走。满载着无限的乐趣与满足。从一层逛到五层,映入眼帘的一切都一直在充实着一颗空虚的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一刻,向我展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立体画面:两只大象的中间有一个人,它的寓意是河南的简称(豫), 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我们又参观了二楼的展览,二楼主要是唐代、宋代、元代的一些器物,最后我们看了看明清珍宝馆,里面有漆器、珐琅器、象牙制品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件用象牙雕刻的白菜,那白菜帮白白的,白菜叶微微发黄,叶面上的纹路都能看得很清楚,叶子上有一只蝈蝈,就连它肚子上的

条文都清晰可见,蝈蝈的旁边还有一枝粉红色的小花,这颗白菜雕刻的真是栩栩如生。 穿过曲缓的走廊,我们逐层观阅。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 踏着清缓流转的音乐,走进了明清绘画作品展。昏黄的灯光下,一幅幅巨大的山水泼墨画,或挂立,或横铺,笔墨工细,设色淡雅,诗画相融。文人画家通过笔墨丹青,肆意挥洒出意境深邃,飘逸,清幽,惟美的世外桃源。而这形神兼备的绘画艺术足以展示古代封建文化鼎盛时期的独特魅力。 往上走,是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中国书法艺术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之一,可谓中华文化艺术之“大雅”与“大美”。“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有如无声的诗,无音的歌,一寸毫锥,挥洒气韵风骨,爱恨离愁,书写着人们最本质的精神世界。有“集书之大成者”美誉的著名书画家文徽明书法造诣深厚,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工。适笔遒劲流畅,法度严谨,笔峰挺秀,自成一体。令人拍案称奇。 第四层是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有各种兵器,如直内短胡——穿戈,柱脊短剑,长铤箭镞,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争战不休的社会状况。也陈列着许多生活用具,如饮酒纹鼎,礼仪上用于客人洗手的双耳蝉联纹盘和装饰的鸠权杖首饰。这些埋藏了千年而又重见光明的器物,尽管有些是锈迹斑斑,但以其丰富的器类,高超的工艺技术,超凡的艺术价值,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等鲜明的特点早已闻名于世。这些闪烁着古人智慧光芒的青铜器体现了古人模仿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河南博物院建筑设计浅析

河南博物院建筑设计浅析 摘要:河南博物院是一个国家级的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这组建筑群也是国内博物馆建筑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从河南博物院概况、博物馆主馆造型特征分析及主馆流线组织形式三个方面重新解读这一经典建筑。 关键词:河南博物院造型流线 1 河南博物院概况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国内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创建时的名称叫河南博物馆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建国后的1961年,河南博物馆迁址于河南省会郑州市。1997年,河南博物馆与中原石刻艺术馆合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新馆与1998年建成并对民众开放。今天的河南博物院历尽岁月的沧桑,越发显得雄浑、敦厚、古老而又韵味。 ¬河南博物院是由中科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康教授主持设计的,其主入口面向农业中路,东面是文博东路,西面是文博西路,北临某住宅区。总用地面积约为156亩(合10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8840平房米,主馆及配楼面积约为55740平方米。 河南博物院主馆位于院区中央,呈“中”字形布局,其中,主馆的东西两翼分别有两个专题展馆,主馆后端直通文物库房,主馆前端为主入口及礼仪接待区。主馆前的院区正门、主馆及主馆后面的文物库房三者自然成为一中间序列,院区四角对称布置了两组风格造型相同的建筑,它们分别是培训楼、办公楼、综合服务楼、电教楼。总面图中的“九宫格”似的建筑布局,也契合了古语“九鼎定中原”之意。河南博物院院区建筑的整体布局正体现了中国式群体建筑组合的精髓——中轴对称、主从有序、方正严整(见图1.1)。 2 主馆造型特征分析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总体形象设计构思来源于河南登封的观象台(见图2.1),经过建筑大师的精心构思和演绎,最终创作出现在头戴“皇冠”的金字塔造型,正如设计主创人员齐康说,“登封的观象台是我国历史上留存最为著名的天文观察台,其造型对称,两侧倾斜,长条测绘石摆放在中央,整体造型简朴优美,这座古代的科技建筑独特的形象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皇冠”呈“斗形”,中心设置一个透明的圆洞,取汇聚“中原之气”之意,古语就有“汇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的经典语句,这也许就是河南博物院建馆之宗旨——“博”采中原宝物之精华。 正四棱锥,这一简洁、纯粹的几何图案本身就给人以稳定、庄重、神圣的视觉和心里感受,博物院主馆建筑主体选取类正四棱锥的金字塔造型为其成为一经典建筑奠定了基础。金字塔主体高度与其塔底宽度及两侧的配楼形成了完美的比例尺度(见图2.3)。四条棱锥向上直斥天穹,向下斜扎地心,使得整座建筑显得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赵友亭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丰厚的人文景观确立了其在我国的独特地位。面对着凝重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建筑文化背景,作为文物的载体、文明殿堂的山西博物馆,以明敞的空间建立其必要的物理功能,以简练的建筑语汇展示了著名文物大省的风采,反映了华夏文明发源地特色,传承与光大了山西传统建筑文化,升华了山西现代城市品质。 山西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根植于山西,以山西文化为背景和给养,在深刻剖析山西古建筑内在生命力的基础上,找出传统建筑深层内涵的延续本质,从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巧妙地捕捉到了“如斗似鼎”这一灵光闪现为突破点,反复推敲,逐渐成型,并兼容了多种文化内涵,以单纯简炼的体形,凝重浑厚的风格,较高层次地达到了这一标志性建筑的外观审美要求。简洁而不失意象丰富,单纯而独具有个性魅力,凝重飘逸而不厚重沉闷。并能使人们从这似曾相识的体形中既可以感悟到“斗”所代表丰收喜悦、纳财聚宝的象征意义,也可以体会到“鼎”所追求的四方安定、太平盛世、吉祥如

意的美好期盼;从而巧妙地使这两个古老的形体赋予了现代的生命。并以“借——龙图之气,法——古建之道,隐——斗鼎之形,见——青铜之色,融——生态之绿,创——时代之筑”的设计理念,总体呈现———殿堂之壮美、圣坛之神怡,以“如斗似鼎、如山似阙”、“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建筑形态,贴切把握了山西历史文脉,集中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标志性。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与人文主义已成为不变的主体,设计者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滨河周围环境以及博物馆所处的场所特性,融合和利用汾河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塑造出绿色与生态、人本与文脉、传统与时代共融的空间氛围。 山西博物馆位于美丽的汾河公园的西侧,是公园景色的延伸与拓展,站在汾河河畔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因而其外环境就成为整个滨河景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博物馆的总体布局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构图形式——中轴对称,主轴线前为东礼仪广场,中为主体建筑,后为西端主题广场。次轴线则由北边景观广场、主馆、南端休憩广场连贯而成。站在汾河东岸,目光掠过广阔的河面、颐人的绿地及滨河西路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空间层层递进,轴线清晰,使人

河南博物院导游词

河南博物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的地方是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郑州市农业路8号,是由我国中科院院士齐康先生主持设计的,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是集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及博物馆。在2003年召开的第18届客属恳亲大会上,与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并成为中国四大博物院。 在绿草如茵的院区内,共分布大小建筑九座,寓意九鼎定中原,传说大雨时讲天下分为九州,又铸了九个代表权利的鼎。从此历史上便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整个主建筑从空中鸟瞰的话,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两侧的配房好像大鹏的翅膀,展馆的俄大门就像大鹏的头。后边与文物库房相连的过廊,恰似大鹏的尾巴。这一切都寓意着河南会飞速发展,河南的明天会更好。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河南博物院的主展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大的雕塑,它既是中央大厅的装饰物,同时也是河南古代文化的象征。我们看到一个人推开两只大象,他寓意,人类的出现占领了长期被野兽统治的中原大地,推开了文明历史的大门,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我们知道河南简称豫。豫字在甲骨文中,便是人牵着大象。这就说明,在3000多年前的河南还有大象出现。后边的壁画,最哦上方漂浮的朵朵白云是由甲骨文和青铜器花纹组成的。两侧大门上分别绘制的是龙门石窟中的卢舍纳大佛和迄今为止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开封的繁塔。 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13万余件,在长出的3000对件文物中,向中华第一笛,中华第一龙,莲鹤方壶,云文铜禁等都堪称国宝。下边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华第一龙。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一向被称为是龙的传人,龙作为之中华民族的总图腾,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的顶礼膜拜。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龙图案。龙用蚌壳摆塑而成,身长是1.78米,造型生动,腾跃预飞。与之相对的是虎的图案,身长1.37米。不过这是复制品,真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虽然说这是复制品,但这些蚌壳还是6000多年前的。旁边这张图片是当时出土时候的照片,中间是墓的主人,身高1.84米,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1.84米在当时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三皇五帝中某个人的墓葬,但镇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得到证实,毕

河南博物院的调研报告

河南博物院的调研报告 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 馆区中心部位为主展馆,高45.5米,以元代登封的观星台为外观雏形,建筑平面以正方形为母体,主体建筑便自然演绎而形成了“金字塔”造型。冠部呈方斗状,恰似扬斗以承“甘露”,下接覆地斗以纳“地气”,其中心位置精细设计了一个透明的圆洞。主体建筑蕴含了中国古文化中地处“天中地心”和“天圆地方”的感念,也有“会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的内涵。冠部四周分别镶嵌四神图案,表示古天文学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天象星座;大斜面从建筑构造的需要加上白色乳钉图案,形似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和传统建筑板门的门钉形状,又是茫茫宇宙满天星的反照,代表了宇宙中数以万计的星座;主体斜面的四周顶部浅蓝色的透明窗及顶部垂直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主体建筑造型奇特,其实宏伟,独具现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特征。 整个河南博物馆建筑群采用了传统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手法,从总平面上看,四隅分布附属建筑,聚散有致,和谐统一,寓意“九鼎定中原”。建筑群呈四面辐射状,寓意中原

文明向四周传播。假如我们从上鸟瞰整个建筑群,则宛若“大鹏展翅”向天飞,主体建筑如大鹏身躯,展馆大门就像大鹏的头部,两侧配楼恰似大鹏的翅膀,后边与文物库房相连的过廊,更是大鹏之尾。整个造型象征着古老中原再现历史的辉煌,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和腾飞。 刚一进入大厅,就有一种宏伟气派的感觉,由黑白矩形交织组成的地板给人以大气之感。大厅的最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金色雕塑,两只大象的中间是一个张开双臂的人的形象,金碧辉煌的又带一点点狰狞的感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图腾用来表达吉祥之意。雕塑的前方地板上有一个巨大的太极环,饱含文化展厅的神秘气息。在色彩上,顶部使用直通大厅最里侧的矩形白炽灯,色调偏冷,给人气贯长虹的庄严之感。一楼的灯饰主要以各种交叉存在的矩形白炽灯为主,为一楼提供了充足的照明光线,色调偏冷,给人庄严、气派、高贵之感。在雕塑的上方则使用暖暖的黄色调的灯饰,跟青铜雕塑交相辉映,符合雕塑的吉祥和谐之寓意。而二楼楼梯口的扶梯,在材质上主要由木质的扶手组成;在色彩上,以黑色和少量的红色为主,照应地板的颜色,给我们的启发是再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风格一定要统一。在这里可以纵观一楼大厅的所有风景,虽然面积不大,但给人以开阔、明亮的感觉,我觉得应该是层高适合和空间开敞的原因,配合二楼屋顶星星点点的灯光,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情怀。

参观河南省博物馆有感

参观河南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 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旧址位于开封市龙亭区三胜街31号。馆址几经变更,1961年迁至郑州,新馆于1998年5月1日落成开放。 展馆面积1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件。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博物院的部分珍贵文物几经辗转最终被珍藏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虽然我已经去过很多次河南省博物馆了,但是,不得不说每次去看,每次给我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小学的时候,组织去参观博物院,主要是为了去观看在每周三一次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表演,感觉表演的特别好,还看不懂那些珍贵的文物到底好在哪里,只听讲解员说这些文物都是我国非常贵重的文物,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总之,这次参观让我对河南省博物馆有了全新的认识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馆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诸如汉画、佛教造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阳贾

河南博物院设计特色浅析

河南博物院设计特色浅析 河南博物院建于1927年,是现代化的历史性博物馆,是由东 南大学的齐康教授设计的。(如图示)该图为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它以元代登封的观星台为外观雏形,建筑平面以正方形为母体,主建筑体为“金字塔”造型:冠部呈方斗形,恰似扬斗以承“甘露”,下接覆地斗以纳“地气”,其中心位置精心设计了一个透明的圆洞。主建筑体蕴含了中国文化中地处“天中地心”和“天圆地方”的理念,也有“会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的内涵。冠部四周分别镶嵌了四神图案,表示古天文学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天象星座;大斜面从建筑构造的需要了上加上白色乳针图案,形似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和传统建筑板门的门钉形状,又是茫茫宇宙满天星的反照,代表了宇宙中数以万计的星座;主题斜面的四周顶部浅蓝色的透明窗以及顶部垂直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主建筑造型奇特,独具现代艺 术风格,充 分体现了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的中原文

化特征。 上图为一楼大厅,刚一进入就给人一种明亮简洁,大气恢弘之感。由方形的白色地板砖与矩形的灰色地板砖铺成的大厅地面上星星点点,这“璀璨的星光”得益于顶部天花板上几排整齐排布的圆形白 色灯饰,它与光滑的地面相映成辉,给大厅以 明亮 之感。大厅顶部两侧和入口的上侧部分都密集地竖排着长矩形的白色灯饰,它不是垂直地面排放,而是向大厅地面倾斜约30°,这样游客站在大厅里不会在地面留下阴影,这就更增加了大厅的明亮程度。且灯饰排布都比较整齐,且为白色的灯光,给人以简洁大方之感。大厅两侧还有供游客上楼用的电梯,梯身为白色,又增加了大厅的现代 气息。大厅四周墙壁的颜色用极浅的黄色或红 色 或灰色,并且并非简单的“一马平川”,而是“凹凸有致”,不会让人觉得十分单调。大厅地面的中央有一张用地板砖铺成的太极图,给人一种神秘之感,在三楼可通过地面的“水晶球”向下观察到此太极图。

郑州河南博物院参观后感想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本周六,我和班级里边的同学一块参观了河南博物院,里面陈列着出土的古代的历史文物,上至秦汉,下至民国的东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看过之后,我对我们的中华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馆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诸如汉画、佛教造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有“中华第一笛”之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与之同出的刻符龟甲、龟腹石子,与我国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金银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则天除罪金简、邓州福圣寺塔地宫中出土的金棺银椁,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响! 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身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西周晚期器物。剑身为铁质,铁质剑身与铜芯相接,铜芯部嵌入

三星堆博物馆及馆藏介绍

三星堆博物馆基本陈列《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由《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三星永耀——神秘的青铜王国》两大展馆之分展合构而成,共辖九个单元。前者为“综合馆”(第一展馆),陈展金、铜、玉、石、陶等各类文物,以类设题,因题见意,纵向贯通、横向展开,全面系统地介绍古蜀历史及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后者为“青铜器馆”(第二展馆),通过连续递进的场景组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三星堆阵势雄浑威赫森严的青铜雕像群及一批造型神秘诡谲的古蜀青铜神品重器。两大展馆陈列规模宏大,布局考究,匠心巧运,制作精良。陈列内容与展线节奏动静结合、波澜起伏,以其融知识性、故事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炉的诠释方式,有力地揭示出三星堆文物的深刻内涵,集中反映了三星堆文明的辉煌灿烂,清晰地勾勒出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给人以身临其境、故国神游之感…… 综合馆 序展 以三星堆遗址全景挂屏为主体展品,以神坛底部一对造型奇特的神兽为原型制作主体雕塑,辅之以大型壁画“长江文明之源”,提纲挈领、开宗明义,揭示三星堆文明的深邃与厚重,表征其作为长江上游文明杰出代表的典型意义。

第一单元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的沧桑史 勾勒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商末周初的古蜀历史大轮廓。全方位展示三星堆古蜀王都的宏大规模,揭示三星堆遗址作为西南地区文明社会初期繁荣昌盛的古城、古国的性质,彰明其在中国早期城市文明的重要地位。 第二单元物华天府——三星堆的农业与商贸 介绍古蜀国的农业与商业概貌。众多酒器及各类家养动物造型器物等说明当时的农业已有相当水平,家畜饲养业也具一定规模。海贝、铜贝以及漆器、玉石饰件、两坑出土青铜人像的服装、冠饰等反映当时商贸之盛况。

看中原文化就来河南博物院

本文由https://www.doczj.com/doc/5616599981.html,/ 整理发布 俗话说的好想要了解一个东西,就必须先了解他的历史,如果想要了解河南,又怎么可以不了解他的悠久历史呢。由于我家是河南的,又在河南省会郑州上学,就会比别人更迫切的想要了解河南。我深深地知道博物馆是增加知识和阅历的地方,让我有了这样一个了解中原文化的机会,让我有机会走进博物院了解这里的曾经。如果你想要领略中原博大精深的远古文化,那么就请您走进河南博物院去了解这一切吧。在这里你可以发现很多甲骨文,也许你就会神秘的甲骨文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中原文化地位显著。 河南博物院大量的丰富文物收集及文物巨大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让参观过这里的人们都感叹不已。河南厚重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南现代化取得伟大成就,无不让参观过博物院的人连连称赞。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达13万多件,其中一、二级文物5000余件,是中国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从这里我了解到中原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然而这一切只有你亲身走进河南博物院,你才能真正了解这一切。 黄河九曲回转,在中条山和药山之间,冲出三门,一泻千里。 中原在黄河的襟袍中,北峙太行,南接汉淮,西踞伏牛,东引齐鲁。这里故称“豫州”,因处九州之中,又称“中州”,这里的远古民族称“华夏”,上古时周边诸侯称这里为“中国”。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融合,发展成为今天多民族的大家庭。 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域。 中国的文字源在甲骨,处于殷墟; 中国的哲学源在周易,成于老子; 中国的姓氏源在炎黄,根在中原; 中国的国家源在夏代,都于偃师------ 中原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并在历史发展中挥洒重卷。这里名都相望,城垣相叠,文化厚积。数不尽的先贤,生于斯,长于斯,创造惊世奇迹。丝绸古道从洛阳延伸,佛教传经从白马寺开始。中原文化广纳百川,辐射四海,演绎中华民族煌煌生机。 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1997年7月,河南省博物馆与中原石刻艺术馆合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新落成的河南博物院,坐落在环境幽雅的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面积156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是我省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设施。其主体建筑由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标志性建筑。 从上古时候起,地处黄河流域的河南省就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境内的洛阳,开封,安阳,都曾经做过整个国家的都城,为一时繁华之地。虽然黄河的泛滥和战争摧毁了人们一次次建立在这里的都城,但他们所创造的无数物品却存留了下来。 博物院内设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展览馆等,内容丰富,蔚为大观。目前馆藏文物达13万多件,其中一、二级文物5000余件,多为从夏商时期到北宋之间的文物。郑州商代遗址出土的兽面乳钉纹铜方鼎,通高1米,是商代前期大型礼器;新郑县出土的春秋时代莲鹤方壶,通高1.26米;淅川县出土的“王子午”铜鼎有铭文84字,是研究楚文化的标准器物。重要藏品还有战国时代的龙凤纹铜鉴,坐人漆绘灯,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陶建筑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上周六,我和班里面的同学参观了坐落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的河南博物馆,这次参观,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这所博物院是一座现代化博物院,它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配备有先进电脑网络系统、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数码式语音导览系统,及同声翻译的多功能厅,可接待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多语种的参观团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了解郑州地区的历史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文明历史。它的展品分布在主展馆一、二层八个展室内,汇集河南出土的精美文物约2000件,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发生在河南的最突出的古代文化科技成就。主展馆三层西侧展厅,有六个专题性文物展览,分别是《河南古代玉器馆》、《楚国青铜艺术馆》、《明清工艺珍品馆》、《天地经纬——地动仪与观星台》《河南古代石刻艺术馆》和《国之重宝馆》。虽然时间紧迫没有看完所有的展览品,但是我们对博物院还是有了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我们先到精品展厅对面的草坪上,中间是一个14米的正方形喷泉水池。水池的四角各有一棵垂柳,柳条一直垂到地面上,微风轻轻吹来,柳条轻轻摇摆,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丝丝凉意。博物院里的保安告诉我们十一点五十五分喷泉准时开放。我们就在那池边等待,望着池中的几株睡莲,开着红白二色的荷花,远看像小小的烛台,真是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在我们背后是长约五米,高约一长的透明艺术玻璃。上面前文简明扼要的介绍的中原地理,政治文化,经济及文物精华。 进入大厅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的基本陈列室,《河南古代文化之光》展览由序厅、“文明曙光”、“三代辉煌”、“兼容并蓄”、“盛世荣华”、“余光明媚”及观众参与部分组成,汇集河南出土的精美文物约2000件,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发生在河南的最突出的古代文化科技成就。主展馆三层西侧展厅,有六个专题性文物展览,分别是《河南古代玉器馆》《楚国青铜艺术馆》《明清工艺珍品馆》《天地经纬——地动仪与观星台》《河南古代石刻艺术馆》《国之重宝馆》。展览选择河南历代古玉、河南淅川楚国墓地的青铜器、馆藏石刻等文物精品,分门别类向观众开放。而《天地经纬》展览则是从古代天文学、古代科技史的角度,向观众进行科普教育,有多种可供参与的模型与仪器。中原远古文明辉煌成就的震撼会使观众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

河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河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序言 河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博物馆机构数,博物馆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文物藏品,基本陈列展览,参观人次,门票销售总额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河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河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河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河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河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河南省博物馆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河南省博物馆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指标分析 (3) 一、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博物馆机构数现状统计 (3) 三、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占全国博物馆机构数比重统计 (3) 四、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博物馆机构数(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博物馆机构数(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同全国博物馆机构数(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指标分析 (7) 一、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占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2015-2017)统计分析 (9)

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3年数据研究报告 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进行深度剖析,从博物馆机构数量,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研究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 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数据研究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河南省 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数和文物藏品数量现状 (1) 第二节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河南省博物馆机构数量同全国博物馆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河南省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 篇一:河南博物院调研报告 河南博物院室内设计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通过对河南博物院的调研,初步了解调研目的,了解公共展馆建筑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功能分布、人流、交通流线、界面处理和空间构成,以及造型、灯光、色彩、材质搭配等一系列室内设计内容,为接下来的设计做好准备。调研时间——20XX年11月11号上午 调研地点——河南博物院 实地调研分析——一:河南博物院总体概况: 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 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1997年7月, 河南省博物馆与中原石刻艺术馆合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新落成的河南博物院,坐落在环境幽雅的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面积156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是我省建国以来

第一个国家级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设施。 百度地图(图1)博物院外观图(图2) 二:博物院外观分析: 其主体建筑由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 代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如图2)。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标志性建筑。 一楼大厅图片(图3)一楼地面的太极环(图4) 一楼房顶的灯饰(图5)一楼雕塑上方的灯饰(图6)二楼楼梯口的扶梯(图7)扶梯处的一楼俯瞰图(图8)天花板照片(图5、图13、图14) 三:博物院室内分析: 1、大厅下图3为河南博物院的大厅,该厅位于一楼。刚一进入大厅,就 有一种宏伟气派的感觉,由黑白矩形交织组成的地板给人以大气之感。大厅的最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金色雕塑,两只大象的中间是一个张开双臂的人的形象,金碧辉煌的又带一点点狰狞的感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图腾用来表达吉祥之意。雕塑的前方地板上有一个巨大的太极环(如图4),饱含文化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浅析博物馆陈列与服务的目标管理

摘要:“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方向明确、责任到人,可以有效发挥整体团队效率。将目标管理理念引入此次河南博物院陈列与服务功能提升改造工程也是一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本文对目标管理方法在博物馆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服务;目标管理 1 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又称为“成果管理”,指的是自上而下确立工作目标,以完成成果为标准,使得在单位组织中的个体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以此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1954年,美国管理学研究专家peter drucker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提出“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观点。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目标管理”更注重人的因素,是一种具有参与感、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在一个单位组织或项目中,管理者确定总目标并建立目标体系,对总目标进行有效分解,转化成为各部门甚至个人的分目标,以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总目标最终实现。 2 河南博物院陈列与服务工作目标化管理 “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方向明确、责任到人,可以有效发挥整体团队效率。将目标管理理念引入此次河南博物院陈列与服务功能提升改造工程也是一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为了做出高品质的精品陈列和服务工作,院方成立专门的筹划小组来协调各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工作包括策划整个展览工程、编写文字大纲、招标施工、业务培训等具体事项。此次工程为探索博物馆陈列与服务工作目标管理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2.1 确定总体目标 本次展览的总体目标确定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考虑了多重的因素: 一是李长春同志的关于“三贴近”的批示精神; 二是河南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三是河南博物院的馆藏特色; 四是要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明确展览目的,河南博物院进行多方面科研课题研究,组织多层次研讨会和座谈会,还广泛吸纳了专家以及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观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展览要以详实丰富的考古资料为依托,以大量实物展示为基础,以‘三贴近’重要指示为指导,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以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发展为纲,以中原古代历史上文明的闪光点为线索,重点解读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发展进程与重要成果,实现文物与观众的互动双向交流”的总体目标。 2.2 总体目标的具体实现程序 此次提升工程总体目标的具体实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陈列展示设计与服务,即两个子目标体系。 陈列展示设计体系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文字方案,指的是撰写展览计划、编写展览大纲; 二是展览设计,指的是展览空间及展览艺术设计,主要由陈列部、研究部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等完成。服务体系主要包括讲解员团队业务素质的提升、志愿者团队的建设、便民设施的完善等,主要由社教部完成。 2.2.1 陈列展示设计 ①文字方案 文字方案主要确定包括展示主题及内容、编排展示程序以及撰写文字说明等。陈列设计人员将馆内藏品的信息充分发掘加工整理转化成观众能接受的信息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到观众因不同的社会经历、自身受教育程度等差异性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对陈列

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

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 计应2班1310208047陈艳霞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河南省博物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与经七路交叉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忘了是谁说过,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就去到那个城市的博物馆去,当我踏出博物馆的最后一刻不禁联想感慨,这是一个蕴含着多么璀璨文明的瑰宝呀!我很庆幸今天能与相识已久的同学们一起观光,一起分享,一起收获。好奇的来,惊喜的走。满载着无限的乐趣与满足。从一层逛到五层,映入眼帘的一切都一直在充实着一颗空虚的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一刻,向我展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立体画面:两只大象的中间有一个人,它的寓意是河南的简称(豫), 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我们又参观了二楼的展览,二楼主要是唐代、宋代、元代的一些器物,最后我们看了看明清珍宝馆,里面有漆器、珐琅器、象牙制品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件用象牙雕刻的白菜,那白菜帮白白的,白菜叶微微发黄,叶面上的纹路都能看得很清楚,叶子上有一只蝈蝈,就连它肚子上的

条文都清晰可见,蝈蝈的旁边还有一枝粉红色的小花,这颗白菜雕刻的真是栩栩如生。 穿过曲缓的走廊,我们逐层观阅。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 踏着清缓流转的音乐,走进了明清绘画作品展。昏黄的灯光下,一幅幅巨大的山水泼墨画,或挂立,或横铺,笔墨工细,设色淡雅,诗画相融。文人画家通过笔墨丹青,肆意挥洒出意境深邃,飘逸,清幽,惟美的世外桃源。而这形神兼备的绘画艺术足以展示古代封建文化鼎盛时期的独特魅力。 往上走,是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中国书法艺术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之一,可谓中华文化艺术之“大雅”与“大美”。“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有如无声的诗,无音的歌,一寸毫锥,挥洒气韵风骨,爱恨离愁,书写着人们最本质的精神世界。有“集书之大成者”美誉的著名书画家文徽明书法造诣深厚,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工。适笔遒劲流畅,法度严谨,笔峰挺秀,自成一体。令人拍案称奇。 第四层是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有各种兵器,如直内短胡——穿戈,柱脊短剑,长铤箭镞,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争战不休的社会状况。也陈列着许多生活用具,如饮酒纹鼎,礼仪上用于客人洗手的双耳蝉联纹盘和装饰的鸠权杖首饰。这些埋藏了千年而又重见光明的器物,尽管有些是锈迹斑斑,但以其丰富的器类,高超的工艺技术,超凡的艺术价值,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等鲜明的特点早已闻名于世。这些闪烁着古人智慧光芒的青铜器体现了古人模仿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上海博物馆藏品介绍

一、青铜器 1.夏细腰爵高11.7厘米,流至尾长14.1厘米,重200克。铸造于公元前16世纪以前。 爵是古代饮酒器。此爵狭流、束腰、扁体、平底,颈腹间有一阔鋬把手,流和口沿的连接处设有通常所见的柱状物。三足较短,张开,有稳定感。器壁很薄。青铜爵的 内有陶范残留,表明它是用陶质块范法铸造的。 此爵造型原始,尚带有陶爵的特征,与1973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第三期出土的一些青铜爵相同,属夏代晚期的器物,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饮酒器之一。现藏上海博物馆。 2.商兽面纹斝高31.1厘米,口径18.4厘米,重1850克。铸造于公元前16~前14世纪。古代盛酒器,兼作祭神的裸器,是中国最早的礼器之一。 此器敞口高颈,前有双柱作帽形,后在颈、腹间有鋬,腹似鬲,下有三锥足,足部与器腹相通。袋足的作用是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所以斝还有温酒的作用。斝的颈、腹部各饰兽面纹,颈部兽面纹上下各有连珠纹一道,腹部兽面纹。双目特大,带有神秘感。此器形体高大,器壁匀薄,在口沿上有一周加厚的唇边,形成商代早期青铜器铸造特色。现藏上海博物馆。 3.商兽面纹扁足鼎高31.1厘米,口径2 4.2厘米,重4850克。铸造于公元前14~前11世纪。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被用来“明尊卑,别上下”,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 扁足鼎,传世和出土均很少。足有龙形和鸟形两种,而以龙形为多;器形大小各异,而以小型居多。此鼎为较大者,立耳、方唇、浅腹、圜底,下置三个龙形的扁足。每一个扁足既薄又宽的两面都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除了重点显示龙的头部特点以外,在体躯中有鳞纹,象征着龙鳞,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使整个鼎有稳定感,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鼎的腹部饰长鼻兽纹,兽目处于图案的中间,省略了头部的其它特征,前面有一个长卷鼻,后部的尾和长鼻一样,相应地向下卷曲。这种卷鼻和卷尾的对称形式,在兽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从图案的结构来看,却又相当调和,反映了设计者对图案规律的熟谙。 此鼎立耳,耳框很细而中间孔隙较大,口沿外折而较薄。腹部的长鼻兽纹,主纹和地纹的分界不甚明确,这一些都是殷墟中期青铜器的特点。这件鼎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很和谐,没有其它不必要的装饰堆砌,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现藏上海博物馆。 4.商父乙觥高29.5厘米,长31.5厘米,重1840克。铸造于公元前14~前11世纪。古代盛酒器,主要盛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一件形态别致的青铜艺术品。 觥盖的前端为幻想中动物的头部,两角后各有一小蛇,中脊浮雕一条长体卷尾的小龙,两侧是凤纹。盖的后端作牛头,觥体均饰凤鸟纹,腹部为大凤纹,凤爪置于圈足,更显得凤之高大,圈足饰长尾纹。器的前端为流,后部有鋬。器及盖内各有铭文“父乙”三字,是 为父乙所作的祭器。现藏上海博物馆。 5.商戊箙卣高33.3厘米,口纵13.7厘米,口横15厘米,底纵13.6厘米,底横1 6.7厘米,重6625克。铸造于公元前14~前11世纪。 此卣直颈、鼓腹、圈足,盖套于器口外,提梁是纵向装置,与一般横向的装法不同。盖的两侧挑出器外,器的四面皆出棱脊,增加了器的高大和稳重感。盖面饰兽面纹,提梁、盖沿及圈足各饰龙纹,颈部饰鸟纹,腹部是内卷角的大兽面,提梁两端为龙头。形制庄丽雄奇,纹饰深峻华美,是商代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此器盖内有氏族徽记“戊箙”二字,器内壁有图形文字“辰吴辰”。商代有箙氏三个氏名铸于一器之例则未见。戊箙之器传世尚有戊箙父癸甗及戊箙父辛卣,唯无“辰吴辰”字。此器无被祭人名。现藏上海博物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