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2
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常规、概述是由各种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时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烦躁、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为主要特征。
二、主要症状1.感染性全身性中毒症状:发热、面色灰白、烦躁不安2.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意识改变,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昏迷、昏迷。
3.颅内压增高:持续性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畏光等,婴儿表现易激惹、双眼凝视、惊厥等。
4.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最常见。
三、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颅内增高。
3.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发作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机体消耗增多有关。
5.焦虑与疾病预后不良有关。
四、治疗要点早期用药、联合用药、坚持用药、对症处理、治疗并发症及支持疗法外,主要采取抗生素进行病原学治疗。
五、护理评估1.评估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感染史。
2.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卤门有无隆起或紧张、患儿有无头痛、呕吐、惊厥、脑膜刺激征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脑脊炎检查等。
4.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家长及患儿有无焦虑或恐惧。
六、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面色,神志,囱门等变化,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2.维持正常体温:高热患儿要卧床休息,每4小时监测体温1次。
当体温超过38℃时,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处理,以减少大脑的消耗,防止发生惊厥。
3.防止外伤,意外:惊厥发作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给予口腔保护以免舌咬伤,拉好床档,避免躁动及惊厥时受伤或坠床。
及时清理患儿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造成误吸。
4.保证足够营养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易消化,富营养的流质饮食。
七、健康指导1.向家长介绍化脓性脑膜炎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了解病情。
指导家长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观察,以便于早期发现问题,早就诊。
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化脓性脑膜炎疾病护理常规
六、化脓性脑膜炎疾病护理常规
1.概念: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凡见到婴幼儿发热伴有意识状态改变,易激惹,及外周循环不良者,均应注意出外本病。
2.护理:
3.出院指导:
(1)药物:遵医嘱继续服用药物。
(2)饮食:普食。
(3)运动与休息: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休息。
(4)特别指导:对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窦炎、皮肤感染者,应及时彻底治疗,防止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
附: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学基础知识: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措施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措施是儿科护理学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中公教育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1.高热护理:保持病室的温度在18℃~22℃,湿度50%~60%。
鼓励患儿多饮水,患儿发热时,降温的方法可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降温后30min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每日4~6次。
餐前餐后,要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观察患儿进食和呕吐情况,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补充热量。
3.心理护理:加强患儿心理护理,鼓励患儿及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情况,介绍病情、治疗和护理,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及信任。
4.药物治疗:滴注脱水药,应在30min滴完,主要作用降低颅内压力,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发生。
同时,抗生素应按药物血浓度周期给药,保持血浆中药物的浓度,减少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5.病情观察:每15~30min巡视病房一次,每4小时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的变化,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嘱患儿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发生。
6.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家长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方法,应积极锻炼身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接种疫苗。
对恢复期的患儿,应积极进行各种功能训练,减少或减轻后遗症。
【例题】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给予的饮食护理,正确的是( )。
A.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B.高蛋白、高脂、高维生素饮食C.低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D.低蛋白、高脂、高维生素饮食E.低蛋白、高脂、低维生素饮食【答案】A。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给予的饮食是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措施1. 引言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可能导致死亡或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患有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2. 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化脓性脑膜炎是指脑脊液中出现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其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部僵硬等,严重的化脓性脑膜炎可能会导致意识改变、癫痫等症状。
3. 护理措施3.1 保持环境清洁•确保患者所在的环境干净、整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的机会。
•定期清洁患者的床铺、衣物和个人用具,以保持卫生。
3.2 增强体液摄入•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充足的体液摄入,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毒素和维持正常的脑脊液压力。
•根据患者情况,可辅助喂食患者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
3.3 严密监测病情•定期检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瞳孔反应、肌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3.4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抑制感染的细菌繁殖。
•根据患者情况,可能需要给予镇静剂、解热药等辅助治疗。
3.5 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于恢复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3.6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深度昏迷时,应采取适当的翻身和护理措施,以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配合医生的嘱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治疗,以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3.7 提供心理支持•化脓性脑膜炎对患者的身心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信息,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答和支持。
3.8 定期复查和随访•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评估病情的恢复情况。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和随访,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4. 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婴幼儿多见。
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共后遗症较多。
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小婴儿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个月至3岁小儿致病菌多为流感嗜血杆菌,年长儿脑膜炎多由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
发病前数日常有上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继之高热、头痛、精神萎靡,小儿表现为易激惹、不安、双目凝视等。
神经系统表现有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匿格征、布XX斯基征阳性)、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囟门饱满、重者昏迷,发生脑疝,出现双瞳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呼吸衰竭)、惊厥等。
新生儿脑膜炎表现与败血症相似,体温可高可低、拒食、吐奶、尖叫、凝视、惊厥,由于颅缝及囟门未闭,对颅内压增高有一定缓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机脑膜刺激征不典型。
部分患儿在病程中可并发硬脑膜下积液、脑性低钠血症、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癫痫等。
一.主要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3.有受伤的危险于高热惊厥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机体消耗增多有关。
二.观察要点1.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面色、神志、瞳孔、囟门等变化,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2.监测患儿的体重是否维持在正常范围,所需能量、水分及其他营养物质是否得到满足。
三.护理措施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护理①.休息与饮食:保持室内安静,根据患儿年龄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意识障碍者应予鼻饲。
②.防止外伤: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注意患儿安全,烦躁不安或惊厥时防坠床发生,防舌咬伤。
③.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使其正确面对事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症状护理①.高热的护理: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高热惊厥者可用亚冬眠疗法。
监测体温变化。
②.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脑水肿患儿静脉用甘露醇,或与呋塞米合用,同时用镇静药止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