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理论、实验)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8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技术专业课程,本课程通过详细地对软件生命周期中各测试阶段进行分析,系统的讲授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类型、策略、方法、技巧以与软件测试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此外,本课程从管理者的层面,全面介绍软件测试过程的计划、实施和缺陷管理,测试工作的监控方法。
本标准的编写依据是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适用于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其它专业与其它教学层次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执行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际学时作适当调整。
二、课程目标从课程性质上讲,《软件测试技术》是一门计算机专业技术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软件测试技术》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类型、策略、方法、技巧。
3.了解和掌握软件工业界普遍采用的、成熟的、先进的测试经验和方法,学习测试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掌握软件测试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测试相关工具的使用。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与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与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与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表四、课程实施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根据本校《2004级本科指导性培养计划》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二、本实验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软件测试》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使从软件工程学、质量保证、风险管理等角度阐述了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策略的设计原则、软件测试的流程和技术。
实验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IBM公司开发的Rational PurifyPlus、TestManager、Functional Tester和Performance Tester等测试工具的使用、并能运用测试理论设计高质量的测试用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软件质量保证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实验课程讲授的基本实验理论1、软件测试自动化理论2、数据驱动测试理论3、结构化测试技术4、性能测试方法四、本实验课学生应达到的能力1、掌握IBM公司开发的Rational PurifyPlus、TestManager、Functional Tester和Performance Tester等测试工具的使用。
2、掌握IBM测试脚本语言,能对测试工具生成的测试脚本进行修改。
3、掌握一般结构化软件测试的理论与方法,能运用这些技术设计测试用例,并进行测试覆盖率分析。
4、对测试结果进行手工分析或利用工具进行分析,并独立撰写各种测试报告。
五、学时、教学文件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实验为8学时,占总学时的20%。
教学文件:《软件测试实验指导书》。
实验报告学生自拟。
根据给定的实验要求和程序,学生自行设计测试用例、测试步骤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
六、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1、实验考核每次依据预习、实验完成情况、纪律等综合给出实验成绩。
未参加实验者或实验成绩不合格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2、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七、仪器设备及注意事项仪器设备:安装有IBM测试系列工具的计算机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设备制定人:施凤鸣审核人:张亚玲批准人:王磊。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6602017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上机学时:16学分:3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数据结构、实用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深刻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
了解和掌握现代各种新的软件测试技术和主要发展方向。
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实质、测试原则和基本策略。
2.掌握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的基本思想和实施策略,能针对相关实例设计合理的测试用例。
3.掌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可靠性测试和设计测试的基本思想和实施策略。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软件测试基础①软件与软件危机: 了解软件概念, 了解软件特性, 了解软件种类, 了解软件危机及其原因, 了解软件工程, 了解软件生命周期;②软件缺陷与缺陷管理:了解缺陷定义与分类,了解缺陷管理流程,了解缺陷度量和缺陷报告,学习使用缺陷管理工具;③软件测试基本概念:了解软件测试发展史,了解软件测试的定义,了解软件测试的目的,了解软件测试的原则,了解软件测试人员的素质要求,了解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关系,了解软件测试的就业前景,了解有关软件测试的几个误区;④生命周期软件测试方法:理解生命周期测试任务,理解需求阶段测试,理解设计阶段测试,理解编码阶段测试,理解测试阶段,理解安装阶段测试,理解验收阶段测试,理解维护阶段测试;⑤软件测试过程:掌握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理解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学习测试过程改进,学习使用测试过程辅助设计与管理工具;⑥基于软件配置项的测试种类:了解计算机软件配置项,了解软件测试类别和测试种类。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 4学分学时:(其中: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24 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开课部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软件测试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信息安全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软件测试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软件测试技术》是研究软件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如何提高软件产品质量的一门课程,系统分析软件开发和管理过程中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详细阐述发现各种缺陷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技术。
学生学习本课程要实现的目的是:领会软件测试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测试策略、测试模型和测试流程,提高软件测试技能、测试管理能力和文档撰写能力,能综合运用软件测试原理、方法和技术开展软件项目的测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尽快步入软件测试之门,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归属于软件工程知识领域。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高级语言编程经验,对本课程涉及到的软件开发、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等知识较熟悉。
课程讲授中将根据学生的情况,简单复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程序设计(C)、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原理、计算机网络、需求工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等。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部分第1单元软件测试基础( 6 学时)[知识点]软件测试概念;软件测试的目的;软件测试的分类;软件测试的原则;缺陷定义和分类;测试用例的定义和标识;软件测试的模型;软件测试过程;测试团队的建设、测试团队的管理;软件测试计划;缺陷管理流程;缺陷数据分析;测试有效性度量;常见的缺陷管理工具;[重点]软件测试的概念;软件测试的原则;测试用例定义;缺陷分类;V模型;W 模型;软件测试计划的制定;缺陷管理流程;[难点]软件测试计划的制定;缺陷流程管理;缺陷数据分析;测试有效性度量;[基本要求]1、识记:软件测试的概念;软件测试的分类;测试用例的定义;缺陷定义;缺陷的分类;测试用例的定义;2、领会:软件测试的原则;V模型;W模型;X模型;H模型;软件测试过程;测试团队的建设、测试团队的管理;软件测试计划;缺陷管理流程;3、简单应用:根据软件规格说明说编写软件测试计划;4、综合应用:在实际的软件测试项目中,开展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进行缺陷跟踪管理。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9061360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合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总学时数:48 学分:3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软件质量的保证。
该课程是培养训练学生软件质量保证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开设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软件测试的理论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复杂程序的编写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一定的实验和习题。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授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设计能力,要求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能够运用课程所介绍的原理和技术对大型项目软件进行测试组织、设计和实施,编写简单的测试驱动程序,并能自学掌握和运用市场上流行的自动化测试软件工具,达到灵活运用软件测试技术的要求。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设置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开发中,设计测试用例简单运用软化测试工具进行测试的能力,实验教学采用演练结合的实验方式;实验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纪律。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软件缺陷的定义以及修复成本;了解软件测试的分类;掌握动态测试与静态测试的定义与区别;掌握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定义;了解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作用。
教学重点:修复软件缺陷的成本,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的区别教学难点: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的侧重点教学内容:软件缺陷;软件测试的分类;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第二章软件测试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软件测试方法;掌握因果图法、判定表法;掌握基于逻辑覆盖的方法;教学重点:基于输入域的方法、基于组合机器优化的方法、基于逻辑覆盖的方法教学难点:等价类划分法、因果图法、判定表法、基于逻辑覆盖的方法教学内容:基于直觉和经验的方法;基于输入域的方法;基于组合及其优化的方法;基于逻辑覆盖的方法;基于缺陷模式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测试第三章软件测试流程和规范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传统的软件测试过程;了解敏捷测试过程;了解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了解测试过程的改进;掌握软件测试规范教学重点:测试过程改进的几个案例、软件测试规范的内容教学难点:测试过程的改进教学内容:传统的软件测试过程:W模型和TMap NEXT;敏捷测试过程的流程及其特征;讨论如何改进测试过程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TMMi、TPI NEXT、CTP、STEP;软件测试的规范的内容第四章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单元测试的目标和任务;了解静态测试的标准及常用方法;掌握动态测试中的桩模块和驱动模块;掌握几种常用的单元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系统集成的模式与方法教学重点:单元测试的目标与任务、桩模块与驱动模块的作用、几种常用单元测试工具的使用、系统集成测试的方法教学难点:桩模块与驱动模块的作用、几种常用单元测试工具的使用教学内容: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的目标、要求与任务;静态测试中测试代码应该符合的编码标准和规范以及代码评审的内容;动态测试中桩模块和驱动模块的作用;几种常见的代码评审案例分析;单元测试工具的使用:Junit、Ant、SourceMonitor;系统集成的模式与方法:自顶向下集成、自底向上集成、混合集成、持续集成第五章系统测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系统测试的任务;了解常用的web系统测试工具的使用;了解回归测试的阶段以及目的;了解性能测试的指标及内容;熟悉Jmeter及JProfiler的简单应用。
附件一:《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12153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实验总学时:18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类别:专业课先修课程: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一)对学生的要求1.在机房进行实验,学生应遵守纪律听从老师安排。
2.该课以设计性实验为主,教材中已给出的实验题目,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掌握测试原理,能及时发现及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4.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二)对教师的要求1.认真做好各实验准备,准确布置各实验内容,细致规划各实验过程。
2.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使学生准时提交实验报告,杜绝学生发生实验报告抄袭现象。
3.每次实验完毕后,认真讲评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对实验条件的要求1.实验环境:硬件:256M以上内存、2.13G以上CPU、宽带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程序语言:VC++ 和 Java。
2.实验工具:VC、JBuilder、BugFree、EasyPHP、JUnit、WinRunner 、LoadRunner 3.课后实验学时:54学时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实验名称:黑盒测试技术实验内容:1.利用基本边界值分析法展开测试。
2.基于输出域展开边界值测试。
3.在不同等价类划分方式下设计测试用例。
4.基于输出域展开等价类测试。
5.利用决策表法展开测试。
6.利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
7.选用合适的黑盒测试方法展开测试。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学时:4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等价类划分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
2.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边界值分析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
3.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因果图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
4.熟练掌握黑盒测试的决策表法,并能进行实际程序测试。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一)课程的培养目标《软件测试技术》通过引入实际案例的测试过程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软件测试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应用相结合。
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和工具使用,包括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相关模型、基础方法、执行过程以及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等,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该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软件测试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选修课程,它的先修课程是一门高级语言、软件工程等课程,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进行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三)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应达到的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软件测试背景及分类、软件测试模型、软件测试的基础方法、软件测试的整体过程、软件测试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软件测试自动化、缺陷跟踪管理、单元测试工具JUnit、接口测试工具、负载测试工具、生活小工具微服务测试和手机视频播放软件测试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以黑盒测试技术为平台掌握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正交实验等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掌握系统测试应用技术。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第一章软件测试概述与基本概念了解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了解软件缺陷的定义和出现原因;了解软件测试的原则;掌握常用的软件测试分类方法[教学重点];包括按测试阶段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按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按是否需要查看代码分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等;了解软件测试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第二章软件测试模型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常见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的概念;掌握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以及前置测试模型等常用的软件测试过程模型[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改进模型的概念及典型模型种类。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软件测试技术作为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系统全面的软件测试技术知识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测试基础,提高软件质量保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3. 学习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和应用;4. 掌握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5. 提高问题定位和解决能力,培养严谨的测试思维。
三、课程大纲1. 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概念与定义1.2 软件测试的目的和重要性1.3 软件缺陷、错误和失效的关系1.4 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2. 软件测试方法2.1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2.2 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常见测试方法2.3 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的比较2.4 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的区别与应用3. 软件测试工具3.1 测试管理工具:TestLink、TestRail等3.2 自动化测试工具:Selenium、Appium等3.3 性能测试工具:JMeter、LoadRunner等3.4 缺陷管理工具:Bugzilla、JIRA等4.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4.1 软件测试计划编制4.2 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4.3 缺陷管理与跟踪4.4 测试报告编写和分析5. 软件测试实践5.1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测试阶段5.2 回归测试和冒烟测试5.3 测试代码覆盖率和质量评估5.4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四、教学方式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传授软件测试基础知识;2. 实践操作:利用虚拟机、在线实验等方式,进行软件测试工具的实际操作;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试,培养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课外拓展:推荐相关书籍、论文,开展学术讨论和竞赛活动,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评价;2. 课程论文:结合课程内容,撰写软件测试相关论文;3. 期末考核:闭卷考试或项目实践成果展示。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A. 课程背景B. 课程目的C. 课程范围二、软件测试基础A. 软件测试概述1. 软件测试的定义和重要性2. 软件测试的目标和原则3.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B. 软件测试过程1. 测试计划和策略2. 测试设计和执行3. 缺陷管理和跟踪三、需求分析和测试设计A. 需求分析1.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2. 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和验证B. 测试设计1.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概念2. 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3. 决策表和判定表测试技术四、静态测试技术A. 静态测试概述1. 静态测试的定义和目标2. 静态测试的方法和技术B. 代码审查1. 代码审查的原则和流程2. 代码审查的常用工具和技巧C. 配置项审查1. 配置项审查的重要性和目的2. 配置项审查的步骤和评估五、黑盒测试技术A. 黑盒测试概述1. 黑盒测试的定义和特点2. 黑盒测试的方法和策略B. 等价类划分法1. 等价类划分法的原理和应用2. 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C. 边界值分析法1. 边界值分析法的原理和思想2. 边界值分析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六、白盒测试技术A. 白盒测试概述1. 白盒测试的定义和特点2. 白盒测试的方法和策略B. 语句覆盖1. 语句覆盖的原理和应用2. 语句覆盖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C. 判定覆盖1. 判定覆盖的原理和思想2. 判定覆盖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七、性能测试技术A. 性能测试概述1. 性能测试的定义和重要性2. 性能测试的目标和策略B. 负载测试1. 负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2. 负载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C. 压力测试1. 压力测试的原理和应用2. 压力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八、自动化测试技术A. 自动化测试概述1. 自动化测试的优势和挑战2. 自动化测试的原则和策略B. Selenium工具介绍1. Selenium的原理和应用2. Selenium的常用命令和方法C. 自动化测试实践1. 自动化测试的步骤和流程2. 自动化测试的脚本设计和执行九、软件测试管理A. 软件测试项目管理1. 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 软件测试项目的计划和控制B. 缺陷管理1. 缺陷管理的重要性和步骤2. 缺陷管理工具的使用和案例分析十、测试工具A. 测试工具概述1. 测试工具的分类和选择2. 测试工具的应用和效益B. JUnit介绍1. JUnit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JUnit的案例分析和实践十一、测试策略与案例分析A. 测试策略1. 测试策略的定义和制定2. 测试策略的评估和优化B. 案例分析1. 软件测试的典型案例和实践2. 软件测试的经验总结和展望十二、总结与展望A. 课程总结B. 软件测试的未来发展趋势结语:本教学大纲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软件测试技术教学框架,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能力和素养。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软件测试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课程编号:2413231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学期:6学分/周学时:3/3课程类型:任选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测试思想和基本理论;熟悉多种软件的测试方法、相关技术和系统地软件测试过程;会熟练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并熟悉几种自动化测试工具,从而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面向对象软件工程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书:1.赵斌。
软件测试技术经典教程。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2。
贺平。
软件测试教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朱少民。
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古乐,史九林. 软件测试案例与实践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陆璐王柏勇. 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曲朝阳. 软件测试技术.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7。
赵瑞莲. 软件测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佟伟光. 软件测试技术.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采用案例教学,并让学生了解工程项目中软件测试的具体实施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成绩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查课程。
考查内容包括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作业成绩,每次实验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分,期末再给定实验总评。
本课程有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中期测验以及一次期末考试,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中期测验 20%课后作业 10%实验报告10%期末总评60%五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理论4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测试的定义、原则与工作流程二、教学重点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原则三、教学难点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原则四、讲授要求多媒体授课,案例讲解五、讲授要点软件测试的发展历史;软件测试技术的分类;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原则;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之间的关系模型;软件测试的工作流程;测试人员的能力要求和职业前景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专业《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软件测试基础知识,学会软件测试策略的基本流程;
2、掌握白盒测试方法,能利用路径覆盖和逻辑覆盖技术设计测试用例,并能编写白盒测试的测试脚本
3、掌握黑盒测试方法,能利用边界值分析、等价类划分以及决策表测试等方法设计黑盒测试用例。
4、掌握xUnit、Winrunner、Loadrunner三大测试工具的使用。
能在这些工具的支持下对业务系统进行单元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4
5
6
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1的达成度通过课堂知识点讲解、课后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核、期末闭卷考试综合考评;
2.教学目标2、3的达成度通过课堂知识点讲解、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脚本编写、期末考核综合考评;
3.教学目标4的达成度通过课堂知识点讲解、实验报告、模型设计、期末考核、期末闭卷考试综合考评;
五、成绩评定
2.考试课《软件测试技术》的期末总评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重点体现过程化考核形式,把期末总评成绩分散到整个学期学习的全过程。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0%)
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
(2)课后作业(10%)
布置至少三次课后作业,作业包括课后思考题和分析设计题,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正确性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
如果作业雷同本次作业记零分。
(3)测试用例和测试脚本设计文档和实验报告(30%)
选择有针对性的设计实验,要求学生通过一个完整业务系统的UML建模,完成实验并撰写模型设计文档和实验报告。
模型设计文档和实验报告的评分以设计和实验完成的质量为依据,每次满分100分,最后取平均分。
如有雷同,本次实验报告记零分。
(4)期末考试(50%)
期末进行综合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分析题和设计题。
期末卷面成绩未达总分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1] [德] Andreas Spillner [德] Tilo Linz [挪] Hans Schaefer 刘琴
等译.软件测试基础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主要参考书
[1] 赵斌编著.《软件测试技术经典教程》(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6
[2]路晓丽等编著.《软件测试技术》(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古乐等著.《软件测试技术概论》(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黎连业等《软件测试技术与测试实训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8
[5] 陈汶滨、朱小梅等著.《软件测试技术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制订人:李宗花
审核人:李宗花王江涛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