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高中历史 选修一 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期末复习专练: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光绪帝没有实权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反映了哪一阶级(阶层)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A.地主阶级改革派B.民族资产阶级C.开明地主阶级D.农民阶级知识分子3.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根源是()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洋务运动的刺激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4.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清政府的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5.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基本特征是()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C.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同”D.大量资本输出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意图是()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7.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B.主张救亡图存C.反对民主革命D.启蒙了国民觉悟8.“窃以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一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素的表述是( )A.雅典的“五百人会议”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B.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C.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2.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务奴隶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3.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
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 ) A.颁布“解负令” B.划分四个选区C.设四百人会议 D.划分公民等级4.梭伦在历史上被称为雅典“民主之父”,下列对其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为发展农业生产,积极鼓励粮食出口C.为防止僭主政治,实施“陶片放逐法”D.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5.某同学在撰写有关公民大会的历史论文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梭伦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创立者B.所有等级公民均可参加C.公民大会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D.“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关6.梭伦执政后对国家权力进行一系列改革,以下表述在他执政期间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越来越少B.“五百人会议”成立C.某人因买卖婚姻受到法庭审判D.某位奴隶有幸成为陪审员7.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 )A.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C.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D.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8.梭伦改革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秩序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9.梭伦执政时期采取了多项旨在建立和发展民主政治的措施。
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后强化演练1.右图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
他对土地兼并实行的措施是()A.抑制B.禁止C.放任D.鼓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答案:C2.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解析:题目中的A、C两项是“富者有弥望之田”的具体表现,并非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是造成土地兼并严重的重要原因,但关键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这是造成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的根源所在。
答案:D3.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解析:北宋建立以后,面临的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统治者必须首先集中军权。
答案:A4.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辽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解析:首先A项是军事方面,排除。
C、D两项虽然属于经济方面,符合题干要求,但是都属于表现得某一方面,不符合“根源”的限定,由于B项,才出现了A、C、D三项的表现,所以B项是根源。
答案:B5.某同学在学习十一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A.辽B.西夏C.金D.元解析: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
答案:A6.《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B.北宋统治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解析:题干中的引文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巩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选修1 期末综合复习练习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4.商轶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5、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6.从商鞍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A.墨家B.儒家C法家 D.兵家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行汉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9、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10. 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1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1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D.推行重商主义13.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A.赎罪券不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也不能赦免罪过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14、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A.加尔文宗 B.路德宗 C.英国国教 D.胡格诺派1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16、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17.穆罕默德·阿里建立政权后主要的外部威胁是A.奥斯曼土耳其B.希腊C.马木路克 D英法等国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创办近代工厂 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C.建立兵工厂 D.发展商业19.下列哪一史实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或成果A.修建马哈茂德运河B.设立咨议会,限制了君权C.创办学校,建立印刷厂D.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20.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了狄立发展道路的是①俄国②日本③中国④埃及A②④ B.① C.①②④ D.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材料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9分)21.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第九单元第4课戊戌政变课后强化演练1.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D.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任何举措,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
英、日等国为了与俄国争夺在华利益,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
答案:D2.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A、B、C三项是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D项,因为袁世凯是自己出卖维新变法的,而非指使。
答案:D3.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进行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变法法令B.游说外国人支持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四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认再现能力。
应重视题干中的“人事上”的限定,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C、D两项。
题干中点明是“为了贯彻新政”,符合此条件的只有D。
答案:D4.《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的前因后果,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百日维新颁布了包括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等内容的变法诏书。
戊戌政变的发生标志着百日维新的破产,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被恢复,经济特科被取消。
故选B项。
答案:B5.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新政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
历史选修1人教版单元测试及练习(14份)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同步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2. A.商品输出 B.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3. C.资本输出 D.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4.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有①投资办厂②争做中国债主③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权利④在中国开设银行5. A. ①②③ 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19世纪末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主要是通过7. A.在中国投资办厂 B.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8. C.在中国开设银行 D.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权利9.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主要是通过10.A.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B.提出“门户开放”11.C.扶植各派军阀,割据混战 D.分割中国领土12.(插入P127页列强瓜分中国势力范围简表)该表说明19世纪末在华势力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是13.A.英国 B.法国C.德国D.日本14.19世纪末清政府放松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是因为15.A.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 B.洋务派无法再垄断近代工业16.C.清政府财政严重困乏 D.爱国人士发出“实业救国”呼声17.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其原因主要有①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出现了“实业救国”的呼声③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④洋务派无力再垄断近代工业18.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19.下列有关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20.A.裕晋纱厂和苏纶纱厂是其代表21.B.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22.C.仍然无力与外国资本和商品竞争23.D.列强资本输出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二.材料解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一材料一:课本P128页甲午战争前中国的近代企业表材料二:课本P129页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近代企业表回答:(1)对比材料一和二,概述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系列 1学业分层测评 ( 一)(建议用时: 25 分钟 )[ 学业达标 ]1.在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雅典有许多社会阶层。
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贵族把持着国家大权B.从事农业的广大平民生活富裕但无政治权利C.氏族贵族的地位优越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经济力量在不断地增强【解析】在雅典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贵族对广大平民进行经济上的盘剥,许多农民沦为“六一汉”,还面临着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
因此,B 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答案】 B2.公元前8世纪以来,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A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的结果【解析】“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他们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
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答案】 B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A .①②C.③④B.②③D.①④【解析】雅典人的经商活动主要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当时是奴隶制盛行的时代,雅典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绝不可能离开奴隶的劳动。
【答案】 B4.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其中“海岸派”的主张是 ()A .实行僭主政治B.实行寡头政治C.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D.实行温和的改革【解析】当时雅典各阶层均不主张实行僭主政治,A 项首先排除,B、C 两项分别是“平原派”和“山地派”的主张,而 D 项则属于“海岸派”的主张。
【答案】 D5.下列对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公民内部阶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平原派”②“海岸派”③“山地派”【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公元前 8 世纪雅典公民的分化及三者之间的政治关系。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基础巩固1成书于北魏的《齐民要术》,主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这表明当时的农民( )A.重视兴修水利B.注重改进耕作技术C.主张适时耕作D.开垦出大量的荒地,不如归去”,其意思是说在土地水分过大的时候进行耕作,会造成破坏。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北魏时期,“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这反映了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繁荣( )A.杭州B.苏州C.无锡D.洛阳3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开篇就直接介绍了耕、耙、耱等农具,这表明( )A.北魏时期人们非常注重精耕细作B.农业生产的工具有了革命性的变革C.改进农具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D.鲜卑族与汉族的生产方式已无差异具,《齐民要术》将对这些农业生产工具的介绍放在开篇,可见精耕细作技术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4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的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制度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利于巩固鲜卑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由于丧失自身特色而衰落,鲜卑族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加速了鲜卑族同汉族的融合。
无论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还是社会风俗方面来看,这都是历史的进步,而不能说是鲜卑族的衰落。
5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
这充分反映出( )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它的大量使用表明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6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B.改革是加强民族融合最重要的方式C.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D.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高潮的到来, B项的叙述过于绝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7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大佛,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颐丰、肩宽,有雄健气概。
选修一全册训练题【人教版】优化训练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优化训练基础巩固1.古希腊城邦兴起于A.公元前8世纪前后 B.公元前6世纪前后C.公元前5世纪前后 D.公元前2世纪前后2.下列对希腊城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是A.指希腊的一种民族意识B.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C.指希腊的一种国家组织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3.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权力机关有①首席执政官②长老会议③公民大会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⑧4.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A.国王与贵族 B.贵族与平民C.贵族与奴隶 D.国王与贵族5.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④6.雅典城邦对梅加蜡城邦宣战并取胜的原因不包括A.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B.工商业奴隶主的呼声C.梭伦的个人努力D.雅典统治者的推动强化提高7.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
这种现象是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8.关于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B.暴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平民C.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D.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9.雅典的“山地派”①都是债务奴隶②大都居住在山区③不能享受公民权④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10.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课外延伸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材料二众多古希腊城邦的形成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2)材料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能否促进古希腊海外贸易的发展?请说明依据。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系列2学业分层测评(十一)(建议用时:25分钟)[学业达标]1.宋神宗见王安石“适如所愿,不觉如鱼得水,如胶投漆,则倾心纳之”。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克服危机,维护统治B.提高军队战斗力C.使人民生活富裕D.增加政府收入【解析】注意题干中“根本目的”这一限定,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答案】 A2.“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A.打击大商人B.增加政府收入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打击高利贷者【解析】解题时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答案】 C3.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解析】依据材料中“隐匿田亩”“逃避赋税”可知此措施与农业有关,排除A、B 两项;青苗法是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方田均税法规定重新丈量土地,作为缴税的依据,出现了材料中的情况,答案为C项。
【答案】 C4.“使国家加强了运输的计划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资、投机倒把等行为。
”这是对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的评价()A.市易法B.免役法C.均输法D.青苗法【解析】王安石颁布了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宫廷需求情况,依照“徒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这样就避免了购买时的盲目性,且限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资的行为,因而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5.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斗争。
A 、鼓励发展工商业B 、废除长老会议制《历史选修一》习题集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据下图,回答1 — 5题。
图见《历史先选修一》第 4页1、古代希腊城邦兴起于A 、大河流域B 、交通中心C 、政治中心D 、海洋[D]2、 古代希腊著名的城邦雅典是图中的A 、①B 、②C 、③D 、④ 3、 梭伦率领雅典军队收回被梅加腊占领的萨拉米斯岛是图中的 A 、①B 、②C 、③D 、④4、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主要表现在6、梭伦改革前,在雅典城邦要求打破政治专权,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的是A 、山地派B 、平原派C 、海岸派D 、长老派[C]★梭伦改革前,在雅典城邦中其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的公民上①山地派②平原派③海岸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①③[D]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开始了改革。
据此回答 7---9题。
7、 梭伦改革中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A 、颁布“解负令”B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C 制定“遗嘱法”D 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的改革[A]8、 在梭伦改革中,被恢复的城邦最高权力机关是A 、十将军委员会B 、四百人会议C 公民大会D 陪审法庭 [C]9、 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与中国古代下列哪些机关类似A 、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廷尉B 、汉朝的尚书台C 唐朝的门下、中书省D 元朝的中书省[A] 10、为发展雅典社会经济,梭伦实行的改革措施中,不包括A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 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5、如图所示从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①希腊处在奴隶社会②希腊的 手工业发达③在希腊的工商业 生产中主要靠奴隶进行④手工 业在古代希腊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B 、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D 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A]图见《历史先选修一》第 5页 《绘在希腊陶瓶上的画》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④D ③④[B] 派④长老C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D提倡种植经济作物[B]11、 下列对梭伦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B 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C 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D 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使雅典实现了民主政治 [D]12、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的是A 、梭伦改革B 、克利提斯尼改革C 伯利克里改革D 公民大会的恢复[C]13、 公元前594年,与梭伦改革的同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 、鲁国实行“初税亩”B 、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C 秦国开始了商鞅变法D 魏国制定《法经》,法制得到加强[A] 14、 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打破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是★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戈U 分等级的改革。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全册习题集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习题集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试卷及答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试卷及答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试卷及答案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试卷及答案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试卷及答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试卷及答案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运动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据下图,回答1—5题。
图见《历史先选修一》第4页
1、古代希腊城邦兴起于
A、大河流域B、交通中心C、政治中心D、海洋[D]
2、古代希腊着名的城邦雅典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3、梭伦率领雅典军队收回被梅加腊占领的萨拉米斯岛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及答案全套高中历史选修1第一、二、三单元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邓学红于德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 (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 B.??? C.??? D.???2. [美]J•H•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希腊的殖民扩张和手工业发展引发了一场变革。
……随着富裕资产阶级的崛起,……贵族阶级也有了新的敌人。
首先,新兴的富裕阶级憎恨贵族;其次,雅典手工业的发展使金属制品变得非常便宜,普通人也买的起武器和铠甲了,……普通公民在军队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因而大大增强了下层阶级在城邦中的势力。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平民 ?奴隶 ?工商业奴隶主 ?外部城邦A.??B.??C.??D.??3.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
”梭伦改革措施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是( )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四百人会议D.设立陪审法庭4.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1A. 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B. 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C. 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D. 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5. 秦孝公曰“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
《高中新课标学案与测评》高中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专题一梭伦改革一雅典往何处去巩固方案一级目标1.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债务奴隶3.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A.奴隶主和奴隶B.贵族和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D.农民和手工业者4.雅典共和国时期,人们根据社会上不同人群的生活主要区域给予不同的称号,下列对应准确的是A.“平原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B.“山地派”一贵族,“平原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C.“海岸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平原派”一工商业奴隶主D.“平原派”一贵族,“海岸派”一平民,“山地派”一工商业奴隶主5.公元前631年,雅典发生的武装暴动遭到谁的反对和抵制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贵族和平民6.对早期雅典贵族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B.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和终身任期制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D.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7.雅典贵族剥削平民的方式有①高利贷②债务奴隶制③直接处死④兼并土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8.下列关于雅典的“六一汉”的状况,表述准确的是①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②失去了人身自由③依然保留着平民的政治权利④不仅自己而且妻子儿女都成为富人的依附民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9.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
”与此相对应的措施应该是A.克里斯提尼的改革B.梭伦改革C萨拉米危机D.基伦暴动10.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1.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第三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课后强化演练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整地碎土工具更加复杂B.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C.丝织业发展尤其显著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D项应为货币交易。
答案:D2.下图反映的信息是()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A.北魏农业发展B.北魏手工业发展C.北魏商业发展D.北魏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解析:抓住图片名称的关键词“商队”即可排除A、B两项,而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C3.下图书法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大量学习汉族文化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刚劲有力、气势雄浑,这种直到今天仍受人们喜爱的字体是()A.柳体B.颜体C.“魏碑”体D.宋体解析:当时在北魏形成的书法字体并符合题干所描述的特点的是魏碑。
答案:C4.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B.鲜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人民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结果解析:D项所引诗歌反映出汉族女子受鲜卑文化的影响。
答案:D5.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措施行之有效B.掌握最高权力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些顺应少数民族封建化与民族融合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取得了较大成功,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呈现汉化的风格。
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佛像的变化产生在迁都洛阳后,说明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效果明显,这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答案:C7.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共同反映了()A.鲜卑政权的封建化B.北方社会经济的繁荣C.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D.门阀士族的腐朽生活解析:“汉人胡食”说明了鲜卑风俗对汉族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而“魏晋农家庖厨图”反映了北方各族在生活方式上的汉化,因而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趋势。
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复习专题一梭伦改革【课前诊断】1、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B、从各等级民众抽签产生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2、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陪审法庭D、建立四百人会议3、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A、废除债务奴隶制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4、雅典贵族制政治时代最重要的决策机构是A.公民大会 B.四百人议事会C.战神山议事会 D.公民法庭5、梭伦改革后雅典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A.四百人议事会 B.五百人议事会C.公民大会 D.公民法庭6、他说:“轻罪理当处死,至于更大的罪还找不到比死刑更重的刑罚。
”他是指A、古希腊政治家德拉古B、埃及统治者阿里C、中国古代改革家卫鞅D、北魏皇帝孝文帝7、梭伦改革发生在A、公元前6世纪晚期B、公元前6世纪初期C、公元前5世纪晚期D、公元前5世纪初期8、公元7世纪左右雅典社会更为尖锐的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B、农民与地主C、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D、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9、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10、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必要性的阐述,不正确的A、残酷的剥削和政治上的无权导致平民与贵族的阶级矛盾激化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C、西部邻邦麦加拉乘机征服距雅典海岸仅一英里的萨拉斯岛D、梭伦走上政治舞台,当选首席执政官3、关于梭伦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根本目的是稳定雅典社会秩序,壮大雅典城邦实力B、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C、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D、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社会矛盾4.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庇西特拉图改革5、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A、奴隶主和奴隶B、贵族和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D、农民和手工业者6、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B、设民众法庭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7、下列关于梭伦政治改革说法正确的是A、把雅典公民分为四级,第一等级称为双牛级,可以担任执政官B、在新的社会分层的基础上,梭伦创立了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也有当选资格C、为了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梭伦组建了民众法庭,并实行陪审员制度D、在梭伦政治改革后,雅典官员都能根据职务高低领取报酬8、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9、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①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消灭了债务奴隶制③下层人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10、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D.使普通平民能参与政治专题二商鞅变法【课前诊断】1.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2.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A.废除奴隶制度B.发展封建经济C.废除井田制D.取得军事优势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4、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刻的措施是A、军功爵制B、什伍制度C、废除井田D、建立县制6、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7、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8、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10、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包括A.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 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C.增强了统一战争物质力量 D.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2.商鞅变法涉及到的问题是①行政区划;②土地;③奴婢;④军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4、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军功授爵制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5、下列改革,含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A.周世宗改革B.商鞅变法C.管仲改革D.王安石变法6、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二、阅读下列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者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入三十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①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商鞅变法,有哪三方面的重大措施?②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来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复习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前诊断】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2、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3、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A、各民族间的战争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A、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D、汉化政策5、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A、民族融和的趋势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C、南北对峙的局势D、汉族地主要求6、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一直延续到北宋7、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提供少数民族的素质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抵御少数民族侵扰8、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和过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实际上是()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9、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②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露田又叫桑田,可以买卖D.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制定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仿效汉制,重新修订官制礼仪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①迁都洛阳②实行俸禄制,严惩贪污③说汉话④改汉姓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③④3、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见下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拓拔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5、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6、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C、恢复和发展经济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7、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需要B、汉族地主的建议C、巩固统治的需要D、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二、问答题9、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
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及其本人的认识。
复习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前诊断】1.造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数量增加 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王安石变法的结果 D.政府赏赐大量田地给朝中大将2.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 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反对B 用人不当,新法危害百姓C 政令不通达,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D 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变法3.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加强军事B.丈量土地C.整顿吏治D.奖励垦荒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