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8
教育学:填空(10T)、选择(10*2 )判断(10 [简答(护5 \论述(20*1)第一章L大部分学者认为,最早把教和育二字合为一体的人是孟子(P2 )2•许慎《说文解字》将教和育析义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P2 )3.教育的学术定义(简答,P2〜4 ):①教育是一种合乎目标的行动;②教育是来源于社会的所有影响的总和;③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④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⑤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⑥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4•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的解释是: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P4 )5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P5 )6.教育的类型(P6 )(1)依教育的目的、职能和形式可划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2)依教育活动的空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3)教育的内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4)受教育者的年龄阶段:学龄教育和成人教育7.教育学一词源于希腊语,从〃教仆"派生而来。
古希腊把陪送奴隶主子弟来往于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材料的奴隶称为〃教仆〃。
(P9 )8.在苏联和我国,关于教育学硏究对象主要有三种观点:规律或原则对象观、现象与规律对象观和问题对象观(P9 )8•《礼记》是战国至汉初流传于世的一本儒家著作汇编,其中的《学记》、《大学》、《中庸》是我国古代经典教育著述。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由儒家思孟学派撰写,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总结性著作,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大学》提出〃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一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要素一些教育学教材概括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中介本书把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概括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三、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什么?1. 萌芽阶段儒家思孟学派《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 创立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3. 发展阶段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倡“从发现中学习”。
第二章一、了解教育和学校的产生教育的产生:语言的发展使教育的产生成为可能。
群居、生产劳动、经验积累等人类保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导致了教育的产生。
学校的产生:学校产生的原因1.经济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2.政治嬗变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3.文化积累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产生的意义1.促进了教育活动的专业化发展2.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人才3.推动了学科门类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二、了解人的发展的概念,掌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发展,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时,是指人的个体发展,即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的身心变化。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一.教育、教育学、基本概念1.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对年轻一代所进行的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与体力的活动;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一.国外教育法的延伸历程(P23)1.萌芽阶段: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法”(反洁法、产婆法)第一个提出什么是教育的问题;柏拉图《理想国》提出教育的伟大政治意义,确定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学前的社会教育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年龄分期,体德智育的联系;昆良体《雄辩术原理》研究教学法,教学论上的规则;2.独立形态阶段:①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作为独立学科提出来;夸美纽斯泛智教育《大教学论》标志独立教育科学的问世,近代第一本教育学,教育学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向独立科学发展的序幕和基石,标志着初始形态的教育学已初见端倪;洛克《教育漫画》;卢梭《爱弥儿》;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施瓦茨《教育法》;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②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③德特拉普的《教育学研究》以教育学命名,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④德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是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主要标志,世界教育学史上的里程碑学生和教师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3.劳动过程的持久性;4.劳动成果的创造性;5劳动价值的潜在性; 6.劳动方式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四.教师的素质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2教育理念素质3知识结构素质4能力结构素质5形象追求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1.依法执教;2.热爱学生;3.爱岗敬业;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核心是热爱学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尺。
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一.学生的基本属性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起决定作用);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的关系1.根据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2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适时而教;3.根据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既求稳又善变;4.根据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三.师生关系的内容(P138)1.教育关系;2.人际关系;3.社会关系;4心理关系;五.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要求1.确立现代教育观念是前提和基础;2.关爱、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桥梁3.采取公平、民主的教育方式关键;4.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做教育沟通是有效途径;5.提高自我修养,以人格塑造人格是必要保证一.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P113)答: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⑴教育寓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⑵教育具有全民性;⑶有性别差异,根源在社会分工;⑷教育以传授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内容,形式简单2.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⑴学校教育从社会的母体中分化出来;⑵教育有了阶级性;⑶学习教育开始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⑴封建教育制度逐渐形成;⑵学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⑶学校教育依然同生产劳动相分离4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⑴教育目的具有二重性;⑵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⑶学校教育痛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融合5.社会注意教育的特征:⑴社会主义教育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⑵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⑶教育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二.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P17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年龄、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国家教育制度中最严密最有效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导论:时代、教师与教学古代社会中教师职业的出现与教育经验、教育思想的积累自有人类社会出现,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就存在了。
但是,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却是在教育有了相对独立形态——学校以后才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是在努力社会中形成的。
在中国和古埃及等东方国家中,最早的一批教师是由掌握文字和计算等技能、懂得各种祭祀、礼仪的巫师、祭司等。
历史记载,中国古代首创私学的是孔子,古希腊第一个收取学费并宣称自己是教人智慧的教师的是普罗泰格拉。
近代社会中师范教育的出现与作为学科的教育学的形成“教育学之父”,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现代社会中教师职责的变化与教育学的发展⑴提高师范教育的基础文化要求。
⑵相对扩展师范教育中教育学科的门类与加强教育实践。
⑶开辟多种渠道的师资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第一编学校教育功能论第一章学校教育的产生极其功能的演变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出现(一)“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其中,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的、直接的影响,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又是各种教育的共同的点。
<理解>人:受教育者;有意识的:区别于其他非意识的活动(教育效果或教育影响);直接:专门的教育活动必须以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同时,教育还有其他间接目标。
狭义的定义:专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学校教育更为专门化,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目的性与组织性。
教育行为基本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二)教育的起源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教育存在,教育是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
远古时代:原始人对教育的需要产生在劳动与生活过程中经验传递和互相协调的需要。
群体方式进行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过程也创造了教育活动的条件,形成了教育的雏形。
教育学:填空(10T)、选择(10*2 )判断(10 [简答(护5 \论述(20*1)第一章L大部分学者认为,最早把教和育二字合为一体的人是孟子(P2 )2•许慎《说文解字》将教和育析义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P2 )3.教育的学术定义(简答,P2〜4 ):①教育是一种合乎目标的行动;②教育是来源于社会的所有影响的总和;③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④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⑤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⑥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4•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的解释是: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P4 )5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P5 )6.教育的类型(P6 )(1)依教育的目的、职能和形式可划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2)依教育活动的空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3)教育的内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4)受教育者的年龄阶段:学龄教育和成人教育7.教育学一词源于希腊语,从〃教仆"派生而来。
古希腊把陪送奴隶主子弟来往于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材料的奴隶称为〃教仆〃。
(P9 )8.在苏联和我国,关于教育学硏究对象主要有三种观点:规律或原则对象观、现象与规律对象观和问题对象观(P9 )8•《礼记》是战国至汉初流传于世的一本儒家著作汇编,其中的《学记》、《大学》、《中庸》是我国古代经典教育著述。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由儒家思孟学派撰写,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总结性著作,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大学》提出〃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郧阳师专2012年——2013年新编教育学考试考点总结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基本概念: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广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个人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个性,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个人所期望的那种人的活动。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基本特征:1、社会的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会永远存在;2、世界的普遍性:就现实的世界而言,即不管国家大小、制度如何,也不管其民族文化差异多大,世界各地无处不在办教育;3、历史的继承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必然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4、发展的差异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存在不同的历史形态和发展水平;5、文化的民族性:任何教育都存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6、阶段的不平等性:在阶段社会中,教育具有阶段性,由于阶段之间是不平等的,所以在阶段的社会中,教育业不可能是平等的。
★三、当代教育发展的特点:1、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已成为共识;2、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3、教育的民主化、法制化与高程度的普及化倾向日益明显;4、教育内容日益综合化和个性化;5、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6、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
★四、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内容;(4)生产资料的发展,掌握生产资料的人员严重不足;1更多资料下载请登录:/1641978903/infocenter(5)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一、教育与社会理论: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自身与其外在各现象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关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卢晓中主编版本)P1.教育:1.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
一般教育学教材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本书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4。
教育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P1.教育的学术定义:1、教育是一种合乎目的的行动德国教育家鲁道夫·络赫纳认为:“教育是一种既有一定的计划性,也有一定随意性,有意识的活动。
”2、教育是源于社会所有影响的总和法国教育家迪尔凯姆、加里宁认为:“教育是成人一代人对尚未成熟的年轻人所施加的影响."3、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5、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6、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代表人物:精神科学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萌芽、创立、发展三个阶段.A、萌芽阶段:1、古代社会,产生了教育思想。
a.中国古代。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b。
西方古代。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孔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见于其弟子辑录的《论语》中。
孔子开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主张“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教育的本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2.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3.各类学校的形成条件及要素:4.现代学校发现的时代背景:5.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方面,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人人成为民主化教育个体,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其目的是实现教育平等。
6.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1)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2)学习社会化思潮的形成与发展(3)“以人为本”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7.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关键因素(1)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战略地位(2)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3)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4)加强和促进德育教育(5)重视提高师资水平8.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机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9.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10.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个人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个性,发展智力与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个人所期望的那种人的活动。
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1、教育有哪几种上起源说:心理起源,劳动起源, 生物学起源说2、教育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生活化教育阶段,专门化-,扩大化-,普及化3、当代教育发展的特点: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已成为共识;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教育的民主化、法制化与高程度的普及化倾向日益明显;教育内容日益综合化和个性化;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4、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5、教育学各个发展重要时期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萌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独立与发展时期: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等;繁荣时期: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布鲁纳《教育过程》,凯洛夫《教育学》6、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特点: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不断扩大与理论体系的多元化;教育学较加强了对教育学的反思,元教育学理论产生;传统派教育理论与现代派教育理论从对立走向融合。
第二章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制约教育,教育反作用与经济。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物质保障;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手段、方法以及组织形式。
2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新编教育学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5页选择教育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也就是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页问答《学记》是我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12页。
1806年,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6页选择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其代表性著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17页。
选择6、教育学起源的假说有哪几种?选择上帝起源论:把教育的起源归结为神或上帝。
完全是出于宗教需要的,是一种杜撰,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自然也就创造了教育,这种观点无疑是荒唐的,不科学的。
生物学起源论:把动物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本能性活动当作教育的基础,否定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的根本区别,它实际上否定了人与动物区别。
动物既不会自觉的改造自然,也不能将改造自然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所以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心理学起源论:把模仿看作教育的基础,而且把模仿限定为儿童,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承认了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孟緑所说的“模仿"是无意识的,本能的行为,这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并把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因而有以偏概全之嫌,同样也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劳动起源论:把人的个体发展与人类生存需要结合起来,认为人类生理器官,语言,思维等客观发展与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代代相传的主观要求产生了教育,而劳动恰好发展了人类自身并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于是教育这种人类独特的社会现象便应运而生了。
26页原始教育的特征?问答1.教育形式社会化,劳动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2.教育权利平等化,所有氏族公社成员的孩子的照管和教养都是平等的3.教育内容实用化,教育内容组要以生活常识,习俗,生产知识与技能为主,还伴随有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育4.教育方法简单化,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模仿的手段教育28页随着社会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些代表性人物、著作及观点东方①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知之、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乐克正——《学记》敩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循序渐进西方①苏格拉底——观点:产婆术②柏拉图——《理想国》——观点:理性说③亚里士多德——观点:教育遵循自然④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观点:泛智教育⑤洛克——《教育漫话》——观点:白板说、绅士教育⑥卢梭——《爱弥儿》——观点:自然主义儿童本位的教育观⑦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观点: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教育性教学原则;“四阶段”教学理论和“五段教学法”;“三中心”论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二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人活动(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广义: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形态和构成形态:(1)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正规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
非正规教育: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从事的教育活动(2)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3、有关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提供人力与时间、提供财力与物力②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有制约作用③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2、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②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③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④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①教育能传递和继承文化②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③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四1、人的发展含义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变化过程。
教育学新编知识点:填空,判断,名词1,教育的规定性与本质:教书育人。
2,教育的产生: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
3,原始教育的主要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原始性、平等性。
4,古代教育的形式:官学私学书院5,汉代的太学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6,我国奴隶社会教育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古希腊教育中的“旧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8,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的教育文献:《学记》(《学记》全书虽只有一千多字,却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提出“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凌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禁于未发”“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等观点主张)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方法问题上提出了:“助产术”,主张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10,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1,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1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他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学方法论,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和教育外部的灌输作用,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与训练他的理论主张开创了一个重要流派——“传统教育学派”,赫尔巴特是其代表1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提倡的理论则开创了另一个教育学派——“现代教育学派”,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主张应以儿童为中心14,梅依曼和拉依吸收实验心理学的成果,将观察统计实验等方法引入教育学研究,创立了实验教育学15,教育目的结构: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来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16,斯巴达是一个军事奴隶制国家,其教育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主,目的就是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忠于国家的强悍的军人17,雅典是商业奴隶制国家,教育目的也是因为有一定的美学成分而著名,“身心既善且美的人”,逐步形成了体德智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18,古罗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罗马公民,忠诚于国家,善于履行其公民的职责,为其今后的实际生活做准备19,中世纪(8,9-13,14世纪),宗教教育目的是培养牧师,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骑士20,中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和接班人21,西方最早的大学: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法国和英国22,中学,在英国叫文法学或公学,在德国和法国叫文科中学18世纪初,在欧洲出现了以学习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为主要课程的实科中学(更适应生产和国民经济的需要)23,19世纪后半叶,英德法美日都通过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20世纪中叶起是普及中等教育的时期24,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力的主体,这一点是《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而教育学则是研究教育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进步和演变。
本文将以新编教育学为主题,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的知识。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直到近代才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从传统的教育哲学转向科学化的研究方法。
这一变革被称为新编教育学。
二、新编教育学的主要理论观点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行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行为和技能,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塑造学生的行为习惯。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奖励和惩罚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思维活动。
根据该理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和引导。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教育是社会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包括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传递。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即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成员并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新编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之间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相互交流和分享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2.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问题解决中,教师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一种综合考虑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评价方式。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5点)1.最早把“教”和“育”二字合为一体的人是孟子。
2.许慎的《说文解字》将“教”和“育”释义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最早解释“教育”一词。
3.法国教育家迪尔凯姆认为“教育是来源于社会的所有影响的总和”4.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5.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的解释:“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教育的基本要素: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目的④教育内容⑤教育方法⑥教育途径7.教育的类型(一)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四)学龄教育与成人教育8.《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9.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0.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的《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他提出了在全国建立“统一学制”的主张。
11.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儿》。
12.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代表思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1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代表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做中学。
14.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国活动家保尔·朗格朗。
其思想有四个主要特点:①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②终身教育思想提倡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③终身教育采取有利于学习的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人置身于广泛的学习领域中,并且拥有广阔的选择余地④终身教育思想注重教育的民主化,即教育机会均等15.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一)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二)教育决策与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三)学习教育学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必要前提(四)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成为好家长第二章教育与发展(6点)1.教育起源的假说①上帝起源论②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③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学家孟禄④劳动起源论目前最先进的观点,为我国多数教育学者所接受。
推荐书目:《学记评注》高时良、《爱弥儿》(法)卢梭、傅任敢译、《教学漫话》(英)约翰·洛克、《教育学概论》朱德全报刊和杂志:《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教育研究》最权威、《人民教育》、《教育艺术》、《全球教育展望》电影:《美丽的大脚》、《乡村女教师》、《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蒙娜丽莎的微笑》、《叫我第一名》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源起一、“教育”概念的历史考察1.我国古代的教育概念(1)我国甲骨文中的“教”与“育”(2)我国古代文献中的“教”与“育”《学记》:“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
”发扬学古的长处,弥补他的过失。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便做善也。
”所以,我国古代的教、育概念是分别概述的。
“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育”是由“教”引起的。
2.西方有关教育的概念采用一定手段,把某种本来就隐藏于人身上的特质引导出来。
(成人引导,帮助儿童发展成成长。
)3.现代教育的概念广义: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其对象多层次,其形式多样化。
狭义:特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主导)2.学习者(主体)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三、教育的类型教育目的: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教育场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内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年龄阶段:学龄教育和成人教育四、教育的本质特征及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产生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物一样,都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其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神或顺从于天。
评价:缺乏科学根据。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母鸭教小鸭(英)沛西·能: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评价:否定了神话起源说;没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导论:时代、教师与教学古代社会中教师职业的出现与教育经验、教育思想的积累自有人类社会出现,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就存在了。
但是,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却是在教育有了相对独立形态——学校以后才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是在努力社会中形成的。
在中国和古埃及等东方国家中,最早的一批教师是由掌握文字和计算等技能、懂得各种祭祀、礼仪的巫师、祭司等。
历史记载,中国古代首创私学的是孔子,古希腊第一个收取学费并宣称自己是教人智慧的教师的是普罗泰格拉。
近代社会中师范教育的出现与作为学科的教育学的形成“教育学之父”,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现代社会中教师职责的变化与教育学的发展⑴提高师范教育的基础文化要求。
⑵相对扩展师范教育中教育学科的门类与加强教育实践。
⑶开辟多种渠道的师资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第一编学校教育功能论第一章学校教育的产生极其功能的演变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出现(一)“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其中,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的、直接的影响,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又是各种教育的共同的点。
<理解>人:受教育者;有意识的:区别于其他非意识的活动(教育效果或教育影响);直接:专门的教育活动必须以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同时,教育还有其他间接目标。
狭义的定义:专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学校教育更为专门化,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目的性与组织性。
教育行为基本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二)教育的起源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教育存在,教育是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
远古时代:原始人对教育的需要产生在劳动与生活过程中经验传递和互相协调的需要。
群体方式进行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过程也创造了教育活动的条件,形成了教育的雏形。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对象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总方向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至于、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教师的人格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是指凝结在教师身上的带有个人特色的稳定的个体修养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
教师的人格素质是促进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关键因素。
理想的教师人格素样,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归结为“三心”,即:爱教之心、爱生之心、爱学之心。
6、学生: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学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一方7、师生关系: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8、班级: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细胞,是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在一定数目范围的集合体,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与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9、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作用表现在他是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班上各个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苦干力量。
《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对象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总方向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至于、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教师的人格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是指凝结在教师身上的带有个人特色的稳定的个体修养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
教师的人格素质是促进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关键因素。
理想的教师人格素样,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归结为“三心”,即:爱教之心、爱生之心、爱学之心。
6、学生: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学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一方7、师生关系: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8、班级: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细胞,是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在一定数目范围的集合体,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与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9、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作用表现在他是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班上各个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苦干力量。
10、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学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她链接教师与学生,既是老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根据。
教育影响的具体因素包括: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核心因素)、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教育环境等。
11、课程:(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狭义)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12、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
13:潜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是指那些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内容14、课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15、课程计划:也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文件,他从整体上规定者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可是安排、教学效果的评价及课程管理办法16、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时代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以道德影响,使一定的社会意识和带的规划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活动。
17、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缩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1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同受教育者原有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9、教学(教育过程)的概念: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创造能力和体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20、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备课: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它是上课成败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1、备课的方法:(1)做好三项工作: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2)制定三种计划: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2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必须具备的条件: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语言清晰5组织严密6积极性高23、教学工作的辅助环节——作业与辅导教学工作的检查环节——学习成绩的测评24、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
25、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6、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并发现知识,发展能力。
27、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的所示用的工作方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叫法与学法的统一。
2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实验法6参观法7实习作业法8读书指导法9练习法等29、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授、讲解、讲读”三种。
30、谈话法: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通过相互对话,是学生获得、巩固、检查知识的方法。
31、教学策略: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织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论述简答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是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地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成阶段(3)教育学的不断发展阶段2、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论(二)心理起源论(三)家庭起源论(四)劳动起源论3、教育的发展:(一)原始教育(二)古代教育(三)现代教育4、教育的特点:(一)永恒性(二)社会性<包括历史性>(三)阶级性(四)发展性(五)长期性(六)长效性(七)前瞻性5、教育的主旨:(一)教育要解放人的身心(二)教育要发展人的潜力(三)教育要提升人的素质6、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变成现实的劳动力,教育史劳动力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三)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四)教育还是生产心动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7、人的发展的概述及规律:人的发展:指人在生命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5)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8、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一)人的先天因素对人的发展产生可能性影响1先天因素是造成人的差异的原因之一2先天因素为个体提供来自主题的足够的条件3先天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从总体上而言呈减弱趋势(二)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产生可能性影响1环境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基于、条件、对象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因个人的作用方式不同而不同9、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教育促进人社会化1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2教育促进人的能力社会化3教育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二)教育促进人个性化1教育具有开发人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功能10、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有生产劳动方面的意义,而且也应该包括意识、精神,道德、个性等方面的意义,具体来讲,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3)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11、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2、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2)素质教育史充分弘扬人的本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精神分别风貌和精神力量,注重发展学生的公民意识、现代意识和思维方式的教育(3)素质教育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它要为学生打下素质基础以提高应变能力和适应性13、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一,全面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基础和方向;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张教育的具体落实和进一步深化,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三,素质教育选定的目标是想着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看齐的,具有超前性,它是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4、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个体性与群体性(4)示范性(5)长期性15、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一)先进的教育理念1现代人才观2现代学生观3终身教育观4素质教育观5教育民主观6教育科研观(二)全面的文化知识1任教学科知识2任教学科相关知识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三)过硬的教师基本功1语言表达能力2板书技术3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4说课技术(四)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1教材处理能力2获取信息能力3课堂设计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课堂把我能力6开导感化能力7教育创新能力8社会交往能力9教育科研能力10心理调适能力16、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1学生是一个能动体2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青少年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青少年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青少年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独特的人(四)学生是债权主体1学生是权力的主体正确认识学生的权力和责任17、构成班集体的必备条件: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系统,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传统与作风。
18、建设与培养班集体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组织(2)指导帮助班级学生确立奋斗目标(3)制定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4)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5)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18、教师应当注重个别学生的教育:(1)认真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因人施教(2)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持正确态度,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应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3)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要增强信心(4)对个别学生的教育要抓住转变时机,当个别学生内心发生矛盾,思想斗争激烈的时候,也往往是促使其转变的有力时机(5)发挥集体力量,形成教育优势(6)班主任还经常要和任课老师、家庭、校外各种教育机构保持联系,互通情报,共同研究制定“后进生”的教育方案,采取一致措施,共同做好个别生的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