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格式:docx
- 大小:26.24 KB
- 文档页数:5
历史虚无主义是什么“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理论术语,它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
[1]历史虚无主义是有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的,我们要认真分析、逐个击破。
类型一一是错误价值观念先行。
当然,历史虚无主义所宣称的价值观念是经过筛选的,即要符合西方所谓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
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眼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的历史,是错误的历史,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政治上实行的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专政都不是真正的“自由民主”。
历史虚无主义要么公开宣扬“告别革命”,要么公开宣扬现代化只能是西方化;或者以这些预设的价值观念“重新书写”历史,将党史、国史、军史描述成一部争权夺利的野心史、党内斗争史和人民苦难史,甚至为此不惜虚构史实、制造谎言,栽赃污蔑、丑化虚无真实的历史。
类型二二是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以所谓“考证”“还原”虚无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者披着“如实还原、秉笔直书”的学术外衣,辩称其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还原史实。
其掩人耳目的手法有:痴迷于事实考证和文献挖掘,不惮细微,不究意义,甚至不拒绝“文献拜物教”“考证癖”之谓;极力标榜“让事实说话”、不偏不倚、客观中立;在此基础上以“史证如山”为借口,以“管窥真相”的心态呼吁对历史“重新评价”“重新认识”。
一言以蔽之,就是利用史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即重视史实、史料的收集、挖掘和归整作为虚无历史的手段。
类型三三是以所谓“重新认识”为名,丑化、诋毁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
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所谓“重新认识”,除了胡乱编造、无底线地造谣中伤外,大部分也是有伎俩的。
比如,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只抓一点或某些局部事实,以偏概全,或者无限放大其缺陷。
在一些打着“私人回忆录”“私人生活”等旗号诬陷革命领袖的著作中,这种手法比较典型。
此外,还有一种手法是以所谓人之常识、常理、常情来污蔑特定历史事件、历史情境中英雄人物的超常行为,或者以今天的标准要求、评判(实际上就是变相地贬低、否定)英雄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中的思想和行为。
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1、历史虚无主义,是近些年兴起的一股历史学研究风气。
他们淡化革命的、进步的历史,从另类的角度研究历史,一个表现就是对党的历史进行批判,是一股翻案性的历史研究,现在许多历史学家从各方面寻找资料,试图为过去已经定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翻案,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2、民族虚无主义,是帝国主义时期兴起的一股民族主义思潮,他们模糊、弱化民族的界限,淡化、否定民族的文化和差异,为大民族沙文主义做宣传,其背后往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民族同化与奴役。
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区别:
历史虚无主义,意思就是对历史进行有选择的看待,有利于加强自己观点力度的拿出来用,不利于自己观点的历史事实则加以掩盖篡改;把历史上的个别现象当做有力例证,抛弃历史主流,选择历史支流。
民族虚无主义者则无视民族特点,抹煞民族差别,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甚至认为“民族”是虚构的概念,根本否认民族的存在。
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这四大观点,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
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
《辞海》解释说:“虚无主义通常指不加分析地盲口全盘否定人类文化遗产,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一切的态度和思想倾向。
”简单来说,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否定本国、本民族的基本文化、信仰和道路。
现代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从西方国家传入,其特征主要有:推翻既定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叙述、评论,试图重写历史;以点概面,从微观的、个别的角度去否定历史的宏观发展;和西方的”和平演变”相互配合,否定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
20世纪以来,西方传来的历史虚无主义,一直在试图否定中国的文明史、国家史、民族史、文化史和革命史,并且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最近10多年的网络上,为袁世凯、蒋介石、李鸿章翻案的文章比比皆是,而讽刺、污蔑、贬低孙中山等革命先烈的文章也是百出不穷,甚至已经发展到了出现美化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民国而贬低“一五计划”的现象。
本文试图将最近20年在中国网络上流传的几种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总结,以便大家更好地去分辨。
1,否定中国文明史。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从近代开始传入,其观点是受到了“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国的文明起源于西方。
随着大规模的考古发现,这种历史观念已经基本无人问津。
不过,在网络上还有一些尾巴在到处招摇,例如有人宣传的“埃夏论”,“苏夏论”、“印夏论”等,认为埃及、苏美尔、印度河文明就是夏朝,否定基本的客观事实。
当然,反对“文明西来”并非就是否定其他文明的客观存在,也不是一味地挣谁的文明起源最早,发展最好。
世界各大文明之间都存在相互交流、学习的关系,中国有许多发明、技术起源于其他文明,这是交流的结果。
中国的文明是本土起源的,中国文明又是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如此才不断走向了辉煌强盛。
2,否定中国民族史。
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历史教科书都在反复强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历史虚无主义解析历史虚无主义解析如下:“历史虚无主义”,从字面上来理解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虚假的历史观,不切实际的历史观。
那么究竟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有什么样的危害,我们就必须更深入地理解什么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才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理论术语,它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
通俗地讲,就是否定过去发生的正确的历史。
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它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历史虚无主义总是根据现实状况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但其背后的政治意图并没有改变。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些具体表现:1.错误的价值观念。
在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观念里,西方的一些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就是对的,从而否定我们国家的人民民主专政,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享受着我们国家发展带来的福利却又来抹黑我们的国家。
2.打着红旗反红旗。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所谓的学术,为了一些利益,以所谓的“还原”历史,断章取义,歪曲正确的历史,胡编乱造历史,甚至找一些非官方,非正式历史乃至一些影视作品个别片段来歪曲历史,这就是典型的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历史虚无主义”。
3.不尊重历史史实。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认识为名,丑化、诋毁历史人物,无底线中伤一些英雄人物,甚至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提出岳飞,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
很多“历史虚无主义者”都有一些共同的政治意图,经济意图,本质上是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
很多“历史虚无主”都打着学术的、历史的口号,实际他们就是伪科学。
我们必须坚持唯物的历史观作为理论指导,不给历史虚无主义以生存的土壤。
“历史虚无主义”危害有哪些:1.历史虚无主义存在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以历史为名,歪曲中国革命历史,篡改历史,否认过去,颠覆唯物史观。
·98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警惕和防范网络极端思潮的蔓延孔令娟(泰山医学院医药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摘要:我国已进入网络社会时代,网络舆论场逐步成为重要的社会思潮集散地。
当前,我们要特别警惕和防范以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极端思潮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泛滥问题。
极端思潮在网络上滋生蔓延,既有网络技术、社会转型等客观因素,又有价值观念、管理水平等主观因素。
防范和治理网络极端思潮,应坚持引导与管制并举,既要整治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又要清除孕育极端思潮的社会土壤,将其管控在一个可以承受的区间。
关键词:互联网 极端思潮 防范 网络舆论中图分类号:TN915.08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孔令娟(1975—),女,汉族,籍贯:山东枣庄,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极端思潮难以在现实社会中公开传播,却极易在虚拟网络中传播发酵,并获得大量网民拥趸。
2017年,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7.1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1%,微博用户3亿多,微信账号7亿多,网民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标志着已进入网络社会时代,网络舆论场逐步成为重要的社会思潮集散地。
当前,网络舆论生态呈现低龄化、低收入化、低学历化等特点,网络舆论传播呈现“群体极化”倾向,网络舆论生态环境更易受到非理性影响,越是负面、片面、偏激的极端观点,往往越能收获喝彩;相反,越是积极、理性、爱国的正面声音,却往往遭受攻击甚至是谩骂。
网络舆论大潮中,极端思潮虽不占主流,主要隐匿于网络媒体边缘地带,寄生于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媒体中,但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引导与管制并举,明晰各方责任,积极做好防范和引导工作。
1 当前蔓延的几股网络极端思潮网络极端思潮是一个复合概念,意指“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极端思潮”,是社会思潮谱系极端部分在互联网领域的表现。
当前,要特别警惕以下四种网络极端思潮。
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历史虚无主义是最近国内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哲学范围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汇。
那么你对历史虚无主义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历史虚无主义的介绍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研究历史,需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切从客观历史事实出发,以第三方中立的角度,不带任何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将单个的历史事件放入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去研读和理解。
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种“虚无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
专家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是: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
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1、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
以史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的态度,则是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靳辉明靳辉明当前,当前,当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
社会思潮不同于学术思潮。
现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就是学术思潮,还有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极端利己主义等等。
这些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这些学术思潮直接地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给社会思潮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撑;不同的是学术思潮更加以理论学术的面貌出现,对社会的影响不像社会思潮那么直接,有时甚至以一种客观公正、现,对社会的影响不像社会思潮那么直接,有时甚至以一种客观公正、中立的形式出现。
而中立的形式出现。
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社会思潮,实质上都属于资产实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范畴,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范畴,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民主社会党人也自喻为“资本主义床边的医生和护土”,试图通过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在我国,在我国,有人主张用这种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甚至宣扬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的一种理论表现。
这种思潮对我国的影响很深广,主要因为它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在欧洲国家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再加上它标榜一种似乎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再加上它标榜一种似乎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通通过逐步的改良就可以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来满足广大群众的利益需求。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以虚无主义态度来看待历史,它本
质上是一种唯心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理论术语,它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
从根本上看,历史虚无主义抱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反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
尽管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的、尤其是历史学的旗号,在研究方法上是根本错误和极其混乱的,它不是任何一种学术思潮,而是伪科学。
当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深刻揭露其错误和荒谬。
历史虚无主义的十大表现“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理论术语,它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
历史虚无主义的十大表现分别是:1.否定英雄: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进行丑化,否定其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甚至完全否认其存在的价值。
2.诋毁党的领袖: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进行歪曲和否定,尤其是对党的领袖进行造谣和攻击。
3.否定革命:否定近现代史上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将它们说成是“暴乱”或“罪行”。
4.美化负面人物:将历史上一些有负面形象的人物进行美化,将他们描绘成具有“人性的光辉”的人物。
5.美化侵略:对历史上的一些侵略行为进行美化,将侵略国家描绘成“正义的化身”,被侵略国家是“罪有应得”。
6.用假设否定实事:通过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假设来否定历史事实,比如,如果某个历史事件没有发生,世界将会怎样。
7.剪裁实事曲解历史真相:对历史事件进行片面的解读和剪裁,曲解历史真相。
8.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扭曲和误解,以此为借口否定历史事实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9.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认为它是“独裁统治”或“暴政”。
10.否定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新中国在建设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将它们说成是“虚假的繁荣”或“欺骗性的宣传”。
总之,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历史观,它试图通过否定和歪曲历史来推翻历史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这种思潮不仅在学术领域造成了混乱,也给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带来了负面影响,必须加以警惕和纠正。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历史事实和真相的思潮,试图操纵历史记忆,抹去历史遗留问题,甚至否定历史事件的存在。
它是一种严重的思想逆流,是对历史的歪曲和骗局,严重危及公民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判断。
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对于长期维护历史真相、国家安全、民族尊严、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某些人或阶层试图否认历史事实、抹去历史记忆、掩盖历史真相,以达到满足个人或集体利益的目的。
这种思潮最为具有危害性的是它试图扭曲历史,篡改历史,否定历史,以谋求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混淆和撕裂、将某些历史事实加以否认等手法,旨在剥夺公民们对真相和事实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从而破坏甚至颠覆法制秩序,滋扰社会稳定,破坏国家安全。
历史虚无主义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民族虚无主义、政治虚无主义、宗教虚无主义等。
民族虚无主义是试图否定、削弱或歪曲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政治虚无主义则是指意图篡改、曲解或消除国家重要历史事件和领袖形象的思想倾向。
宗教虚无主义则是基于一定的宗教信仰或立场,将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扭曲与修改,试图将一种信仰或宗教理念强加于众人。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会对民族的历史认同造成严重的破坏,通过扭曲历史事实、否认历史文化、掩盖历史真相,使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彻底失去信任和认同感。
其次,它会导致历史学科失去严谨、权威性,影响社会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这是因为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势必会诱导一些人对历史进行质疑,甚至将历史事件美化或丑化,捏造证据以导向某种特定的深层观念或价值观。
最后,历史虚无主义还会对国家安全的维护和社会和谐的建设构成难以弥补的重大威胁。
在当今全球化世界的大背景下,一些外部势力或敌对势力可能会以此为契机进行侵略、分裂、渗透等行动,滋生破坏分裂民族团结、颠覆社会稳定的危险行为。
为了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走正常的历史研究途径,通过研究历史事实和文化传统来形成历史真相。
中国当代社会思潮姓名:学号:学院:《辞海》中对思潮的解释是指“(1)某一历史时期内反应某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及要求的思想倾向。
(2)涌现出来的思想情感。
”我们将社会思潮理解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相对应,在某一时期内某一阶层和群体中影响较大、流行较广的一种理论观点和思想潮流。
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中流行的各种思想潮流的总和。
它既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也包括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还包括新保守主义、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对社会变迁的观念反映,社会思潮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当代社会思潮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1)时代性,社会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是时代的产物。
(2)群体性,一种社会思潮之所以能被某个特殊群体所接受和认可,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于它反应了相当规模的特殊社会群体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要求。
(3)价值倾向性,社会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包含的思想倾向决定了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与需求。
如西方的社会思潮,都往往代表着某个或某些利益集团,都不同程度的反应了某个或某些利益集团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态度。
(4)复杂多样性,由于社会思潮是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必然具有复杂性;社会思潮的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社会思潮的复杂多样。
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的存在,是当代中国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现实。
这是与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社会现实密切相联系的。
面对当代中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
我们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最大社会共识,用富裕和谐的目标所反映出的百姓的共同愿景,来增强信心和信念,凝聚各方力量,在解决矛盾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主流思想整合多样化思想的进程。
人民眼People's Views《人民论坛》2016年第3期刊文2015值得关注的十大思潮调查报告2015,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样,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 执笔:潘丽莉 周素丽一、2015十大思潮评选过程与结果为了准确清晰了解2015年思潮变化特点,《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2010~2014年5年思潮调查评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思潮动态监测指数”,采用关注度、活跃度与影响力三个主要指标监测评价2015年度思潮的变化。
调查首先通过征集300余位专家学者意见,确定候选思潮20个;其次,通过对中国知网、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搜索,了解2015年各思潮的活跃度;最后在人民论坛网、人民网等网站推出调查问卷,进行思潮关注度和影响力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652份;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加权统计,测算得出每个思潮的综合得分(10分制),得分最高的前十项为2015年值得关注的十大思潮。
2015年值得关注的中外十大思潮及其得分情况分别为:民族主义(9.37)、历史虚无主义(9.06)、新自由主义(8.78)、民粹主义(8.41)、新左派(7.89)、普世价值论(7.32)、新儒家(6.94)、生态主义(6.75)、极端主义(6.24)、道德相对主义(5.78)。
二、2015年思潮交锋特点分析2015,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样,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条件下,思潮热点事件层出不穷,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碰撞,并且经过网络传播放大,在社会上形成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1. 九成以上受访者关注思潮动向,互联网在思潮传播与争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有46.2%的受访者非常关注2015年度国内外思潮变化,比较关注的占38.5%,一般关注的占7.7%,合计92.4%的受访者关注思潮的变化。
历史虚无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虚无主义是指一种否定历史事实、质疑历史真相的观点和思潮。
爱国主义教育则是培养民众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本文将探讨历史虚无主义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正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者对历史事实的质疑会导致人们对国家历史的认知产生偏差。
他们可能否定或淡化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从而导致国家历史的片面化和扭曲。
这样的历史观念可能会削弱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言论可能会煽动对国家的不满和怀疑,甚至产生对国家的敌意。
他们可以通过扭曲事实、渲染情绪来达到这个目的。
这种对国家的负面情绪会阻碍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甚至会导致一些人对国家产生反感和抵触。
然而,历史虚无主义并不代表历史学界的共识,更不代表真实的历史。
历史学家们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考证,才能得出真实的历史描述。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以历史学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坚持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为了进行正确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和教育。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只有了解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历史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人们能够形成对国家历史的全面认知,从而培养出真正的爱国情感。
要倡导历史学的科学精神。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它需要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态度。
历史学家应该坚持事实真相的追求,摒弃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
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公众对历史科学的认知和理解,让大家明白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是不可信的,只有通过科学的历史研究才能获得真实可信的历史知识。
要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和普及。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公众传递正确的爱国主义理念和价值观。
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组织等各方面都应该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理论术语,它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它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历史虚无主义总是根据现实状况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但其背后的政治意图并没有改变。
扩展资料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英雄的诋毁事关意识形态斗争,必须用好法治武器。
历史虚无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旨在通过否定人民、否定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直接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动摇“四个自信”、干扰“四个正确认识”,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11物理一班 1130060011 苏韦东民粹主义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
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体制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
民粹主义者会接触平民,跟这些平民讨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而且诉诸他们的常识。
1980年以后,大部分的学问都将民粹主义当成一种可以推广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语言来讨论。
许多民粹主义者曾经承诺过要移除“腐败的”精英阶层,并且倡导“人民优先”。
民粹主义是指一种在政治上刻意迎和普通民众的理念,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思潮,其基本特征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要求全体普通群众直接参与政治过程,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非常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
民粹主义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民粹主义萌芽于19世纪40-50年代的俄国,当时,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西欧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内在矛盾。
民粹派的思想先驱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寻找俄国的出路,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他们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又把俄国存在的村社制度和农民理想化,遭到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深刻批判。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民粹主义的思潮已经成为强弩之末。
民粹主义表面上以人民为核心,但实际上是最缺乏公民个人尊严与基本权利的观念。
民粹主义者崇拜的是“人民”,但他们崇拜的是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人民”,而对组成“人民”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却持一种极为蔑视的态度。
民粹主义者反对权威。
民粹主义概念的模糊性,由于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具有的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民粹主义概念是模糊的。
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
这样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当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它时,便会得出极不相同的结论。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即是指将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的思想或运动。
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民族主义可自我表明为官方的意识型态或群众(非政府)运动,并以公民、人种、文化、宗教、或意识型态上的言词加以表述。
民族的自我定义用于区别民族主义的种类。
然而这样的区分并不全然互斥,许多的民族主义运动在不同程度上结合若干或全部的区分元素。
民族主义运动亦可以范围与地区作为区分的准则。
民族主义的种类:1.公民民族主义:公民民族主义为国家由公民主动参与,产生“全民意志”而取得法统的民族主义型式。
此论一般认为源于卢梭,特别是自其1762年的著作“社会公约”而得名的社会公约论。
公民民族主义来自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传统,在民族主义上与种族民族主义相矛盾,因其认为公民国家(民族)之成员身份应从自决而来。
公民国家(民族)理想化了美法等国之代议政治在发展中所具有的影响力。
2.种族民族主义:种族民族主义以种族来定义民族。
种族以先人的血缘世系为要素,也包含群体成员与其祖先之间文化共享、语言共享的观念。
民族之成员身份为自遗传而来。
国家政府因为是种族群体之祖国、有能力保护国内族群、以及促进文化与社会生活为一体而取得法统。
族裔观念极为古老,但现代的种族民族主义受约翰·戈特利布·菲希特及提倡人民)观念的约翰·戈特弗里德·冯·赫德的影响极深。
种族民族主义现为主要的民族主义型式,通常就被直接简化为“民族主义”。
学者安东尼·史密斯使用“种族民族主义”一词当作非西方观点的民族主义,以对照出西方以地理范围定义民族的的观点。
3.浪漫民族主义:浪漫民族主义(又称有机民族主义、身份认同民族主义)为种族民族主义之一型,政府因自然("有机")结果与代言国内民族而取得法统。
浪漫民族主义反映浪漫主义的理想,反对理性主义,强调符合浪漫理想的种族文化,民俗发展为浪漫的民族主义概念。
格林兄弟受赫德著作之激励,创作出一连串理想化的传说,标明为德国人的故事。
史家朱尔·米舍莱以之为法国浪漫民族主义者之前例。
4.文化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以共享的文化定义民族主义。
作为民族一员之身份既非自愿(文化无法顷刻而得),亦非遗传(民族成员之子弟若成长于其他的文化中,会被视为外族)。
中国民族主义为文化民族主义之一例,部分是因为中国境内有许多的少数民族(中国民族主义者包含身处台湾内部,反对大陆政府的统治而主张反攻大陆的人士)。
5.国家民族主义:国家民族主义为公民民族主义之变形,通常与种族民族主义结合,意味着民族为贡献于国力与国家主张者之共同体。
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为最佳范例,体现于墨索里尼的口号中:“一切为国家;无所自外于国家;无可反对于国家。
”。
其与自由主义中,个人自由的观念以及自由民主之原则相左并不令人意外。
雅各宾俱乐部之建立单一且中央集权的法国政府通常被视为国家民族主义之滥觞。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时代的西班牙,以及现代的凯末尔主义;土耳其民族主义)则为新近的例子。
然而,“国家民族主义”一词通常用于民族主义发生冲突时,尤其是分离主义运动发生于已建立的民族国家时。
分离主义者的说法是,国家民族主义因较不可信与较不民主而败坏国家的合法性。
法兰德斯分离组织称比利时民族主义为国家民族主义。
巴斯克分离组织与科西嘉分离组织同样分称西班牙与法国为国家民族主义。
反过来说,这些国家则称这些分离组织为恐怖主义。
其间没有无可争议的准则来判定孰是孰非,而其结果通常为人民因效忠对象不同而分裂。
6.宗教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以共同的宗教来定义民族。
政府若因严守教义而取得法统,就比较是神权国家而非民族国家。
其实,有些种族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在若干方面具宗教特征。
宗教为群体认同的标志,而非主张民族主义之动机。
爱尔兰民族主义与天主教教义相关,且近一百年来的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们皆为天主教徒,但其早期的(18世纪)许多民族主义者则为基督教徒。
爱尔兰民族主义从未如以神学区分宗教变体、圣母玛利亚的身份、与教宗的超卓地位等。
但对北爱尔兰的若干基督教徒而言,这些宗教改革之前的学说实际上是爱尔兰文化的一部分。
与之类似的是,尽管有犹太复国主义存在,其主流却较为世俗,以种族及文化为基础。
自从英属印度分割后,印度民族主义即与印度教相关。
在现代印度,现代印度民族主义已明显地有包含印度人民党与民族卫队在内的追随者。
7.海外民族主义:海外民族主义(或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说的“长程民族主义”)一般指感觉流离失所的民族主义者,如在美国的爱尔兰人与美非两洲的黎巴嫩人。
安德森称此型的民族主义为,想要有民族联系,却又不愿离开寄居地者的“幽灵根基”。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patriotism)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
爱国即爱祖国,而祖国的直接体现是同胞,国家的直接体现是政权,祖国与国家不是一回事。
公民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应该效忠自己的公民。
这就是孙中山、何子渊等革命先驱反抗大清帝国,建立中华民国,但依然被尊为爱国者的根本原因。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
严格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是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
爱国主义隐含了一层道德规范: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祖国”是道德的标准或价值。
此外,爱国主义还暗示着个体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和团体利益之上。
在战争时期,这种牺牲会扩大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为祖国战死沙场便是一种爱国主义的体现。
爱国主义是历史地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
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
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爱国主义要求人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变成自己的行动,努力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自卑感和盲目的民族优越感;同国际主义相联系,既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个坚定的国际主义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也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最基本、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不遗余力地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主要表现: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自愿的情绪。
爱国者忠于爱国主义的某一价值,比如对国旗的尊重。
政府推行的官方爱国主义含有高度象征化和仪式化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陈述对爱国主义的推行有着逻辑性的关联,并通过对政治团体利益的表述来得到合法性。
国家纪念碑、阵亡将士纪念日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官方爱国主义通常有着严格的仪式,比如对起降国旗的规定、致敬礼和忠诚的形式。
一些评论认为,正统的爱国主义(非现代的民族主义,而是19世纪国家的产物)必须基于某种形式的共同祖先或者精神图腾。
爱国主义的程度随着时间不同而不同,并且取决于政治社会环境。
典型地,爱国主义程度会在国家受到外部威胁的时候升高。
反过来,变质的爱国主义又会使国家变得好战。
比如一战、二战前的德国与二战前的日本。
爱国主义流派:个人: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性、自愿的爱国主义。
这种类型的爱国者有着某种确定的爱国观,如对国旗保持尊敬;不仅如此,他们经常坚持认为,所有的公民,都应该具有与其本人相同的爱国观,而不允许有例外。
这种爱国主义在结构上与其它的价值观理念——运动相似,其政治上的表现为,力图让其本人的价值观得到更好的法律支持。
官方:官方爱国主义是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正式内容的爱国主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所有政府总会促进之。